生产能力的核定 SS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与核定标准解读

核定管理办法能够规范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确保核定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准确性。
通过核定,可以及时发 现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问 题和隐患,提高煤矿安 全生产水平。
核定标准能够促进煤矿 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 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
通过核定,可以更好地 调节煤炭市场供需关系 ,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定 发展。
0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
核定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原则
科学、合理、公正、公开,确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
目标
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提高核定质量和效率,促进煤 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核定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组织
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 家组成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委员会, 负责制定核定标准和审核核定结果。
生产效率的提升
核定工作是否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减少了 资源浪费。
安全性能的改善
核定工作是否增强了煤矿的安全性能,降低了事故风险。
核定工作的改进方向和建议
完善核定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和效果评估,对核定标准进行修订和 完善,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力度,确保核定工作的 有效执行。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 法与核定标准解读
• 引言 •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 •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解读 •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实际操作 •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了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确 保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科学性、合理 性和准确性,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 展。
价值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管理办法与核定标准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还可以促进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和标准化管理。此外,该办法与标准也有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 形象和社会认知度,增强行业凝聚力。
精选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 ,则生产能力越大
7
7
三 生产能力的核算
• (一)企业的生产能力
• 1 具体产品
•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 2 代表产品
•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后的工作时间数 • 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
时数× 设备计划利用系数 •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6
6
•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 设备的生产效率
•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 •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
10000 0.2 -42 -46
20000 30000 40000 期望值
0.4
0.3
0.1
-42
-42
-42
-42
-6
-6
-6
-14
-46
-6
34
34
2*
-66
-26
14
54
-14
26
26
•
方案计算结果可知,采用一般技术方案,最
大收益期望值在生产能力为年产20000件时 Nhomakorabea10万);
采用中等技术方案,最优能力为年产30000件(7
•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
(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定的技术组
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
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
生产技术准备与生产能力及其核定年修订

生产技术准备与生产能力及其核定年修订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能力的确立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产品质量稳定达标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能力进行核定和修订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能力的核定和修订进行探讨。
2. 生产技术准备的重要性生产技术准备是指在产品研发和设计完成之后,为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生产技术准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准备:包括生产所需的各种设备的选择、采购、安装和调试等。
•工艺准备:包括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流程的优化、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人员准备:包括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技能提升等。
有效的生产技术准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3. 生产能力的核定与修订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核定和修订生产能力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3.1 核定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通常是通过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评估来确定的。
在核定生产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设备的容量和稳定性。
•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
•人员的数量、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核定生产能力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以确定企业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3.2 修订生产能力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能力也需要不断修订和调整。
修订生产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更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企业可以通过更新和升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
•工艺优化:通过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通过培训和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煤矿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维护国家煤炭价格,中国政府建立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维护煤矿生产的秩序和安全性。
根据煤矿的生产情况,中国政府对煤矿的生产能力设置了核定标准,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煤矿的安全状态,避免发生灾害。
核定标准分为三个部分:技术安全标准、安全规章制度标准和安全设备标准。
煤矿技术安全标准是指煤矿的技术结构和技术设备的标准,煤矿的技术设备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以保障煤矿的安全和秩序。
安全规章制度标准是指煤矿的安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章制度的标准,这些规定要求煤矿的安全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并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避免煤矿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设备标准是指煤矿中安装的各种安全设备的标准,这些设备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标准,以保障煤矿的安全性。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维护国家价格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中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政府将认真落实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生产能力核定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一、目的① 准确衡量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 为生产计划制订的准确性与可实现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工厂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核定是指对企业、车间、班组或设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又称生产能力查定。
具体来说,生产能力核定就是通过对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固定资产三大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1.生产单一品种时生产能力的核定。
(1)实验量法。
当只生产一种产品时,计算生产能力时使用该种产品的实物量即可,计算公式如下: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产品台时定额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2)生产面积法。
当产品生产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面积时,用于计算生产能力的公式如下: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占用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生产面积数量间生产面积的有效利用时⨯⨯ (3)联动机单位时间法① 所生产的产品使用连续开动的联动生产时,生产能力一般采用下列的公式进行计算:联动机单位时间生产能力=间原料加工周期的延续时的有效工作时间计算能力时间内联动机单位原料产量系数原料重量⨯⨯ 联动机生产能力=联动机单位时间生产能力×生产时间说明:单位原料的产量系数是指使用一单位的原料可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
② 在核定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时,按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和规定的节拍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流水线生产能力=节拍流水线有限工作时间 说明:节拍是指流水线上两件相同制成品生产的时间间隔。
2.生产多品种时生产能力的核定。
(1)标准产品法。
①将不同品种或规格的同类产品按照产品的实际情况折算成标准产品。
②按单一品种的生产能力核算方法来确定设备组或生产现场的生产能力。
(2)代表产品法代表产品是指反映工厂专业方向并且产量大、劳动量大的产品,或者产量大、在结构上与工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
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核定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介绍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介绍1. 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煤矿的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是评估煤矿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对于合理规划煤矿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2.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概念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是指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核定的一套标准和方法。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煤矿开采能力、设备配置、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煤矿的生产能力。
3.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重要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具有以下重要意义:3.1 规范煤矿生产通过制定统一的核定标准,可以对煤矿的生产能力进行量化和评估,规范煤矿的生产行为,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低效率的现象,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益。
3.2 保护安全环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矿区内的人员、设备安全以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能够有效保护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环境,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3.3 促进煤矿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对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可以合理评估煤矿的生产潜力,为煤矿的产能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煤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4.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主要内容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产能评估通过对煤矿的开采工艺、工作面长度、综采工作面数、煤层厚度等要素的评估,确定煤矿的产能,包括月产量、年产量等指标。
4.2 设备配置评估根据煤矿的开采规模和生产能力,对煤矿所需设备的数量、规格和性能进行评估,以保证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4.3 管理水平评估评估煤矿的管理水平,包括生产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素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以提高煤矿的管理效能。
5.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实施步骤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5.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煤矿的开采工艺、设备配置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为核定煤矿的生产能力提供依据。
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

第三章生产能力的核定1. 介绍生产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核定生产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能够准确核定生产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规划生产计划,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生产能力核定的原则2.1 准确性原则生产能力核定应该以实际情况和数据为基础,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水平。
核定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劳动力水平等因素,避免过高或过低地估计生产能力。
2.2 可行性原则生产能力核定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不能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
核定时应该考虑到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确保核定的生产能力是可行且可持续的。
2.3 透明度原则生产能力核定的过程和方法应该透明,以便内部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核定的依据和结果。
透明度可以增加企业的信任度和可信度,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来说也更加可靠和可接受。
3. 生产能力核定的方法3.1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一种常用的生产能力核定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数据,包括产量、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数据,来推断出未来的生产能力。
3.2 技术评估法技术评估法是一种基于技术条件和设备状况来核定生产能力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评估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以及考虑到设备更新换代的可能性来确定生产能力。
3.3 市场需求法市场需求法是一种基于市场需求情况来核定生产能力的方法。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并据此确定适当的生产能力水平。
3.4 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预测生产能力的方法。
通过构建合适的模型,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技术条件、资源限制等,可以进行生产能力的预测和核定。
4. 生产能力核定的实施步骤4.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技术参数、市场需求等相关数据,包括过去的数据和目前的数据。
产能核定方法

产能核定方法
产能核定方法是指确定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是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生产过程,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准确评估。
产能核定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劳动力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最大生产能力。
产能核定方法需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评估。
这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生产效率、故障率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最大生产能力。
产能核定方法还需要考虑企业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评估企业的技术水平,可以确定其生产能力的上限。
除此之外,劳动力也是产能核定方法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能力。
通过评估企业的劳动力状况,可以确定其生产能力的可行范围。
产能核定方法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确定生产能力的过程中,产能核定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权衡。
同时,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产能核定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劳动力等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最大生产能力。
在使用产能核定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权衡,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种作为代表产品,以代表产品产量表示生产能力。
• 换算步骤: ①计算产量换算系数
•
Ki:i产品产量换算系数
•
Ki ti /t代 ti :i产品工时定额
•
t代:代表产品工时定额
•
②将i产品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Qi代Qi Ki
9
9
• 3 假定产品
•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不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
• 换算步骤:①将各种产品按其产品产量比重构成一种假定
12
12
解:以丙产品为代表,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如
下:MFeS308 020.918 38( 88 台
t代表
20
Fe*S=77760(台时)
为进行任务与能力间的平衡,还需将计划产
量任务按劳动量比例关系折算成以代表产品
表示的产量任务。折算系数:
ti
t 代表
13
13
• 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计划产量任务: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量定额 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和占用时间
• 总:设备与生产面积越多,工作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 ,则生产能力越大
8
8
三 生产能力的核算
• (一)企业的生产能力
• 1 具体产品
•
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 2 代表产品
• 适用于:产品结构、工艺相似、多品种生产的企业。选择其中
生产能力作为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
• ②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如装配车间)
N
N n
i1 i
ti t代表
10001090030180040025
20
20
20
415(0台)
• 计算设备组负荷率
N41501.067
M 3888
14
14
• 假想产品法: 当加工对象为单件小批多品种条件下,由于 生产对象多为一次性生产,因而不容易确定 代表产品,此时,可采用假想产品法确定设 备组生产能力。 假想产品的单件工时:
t假 想 2 3 0 70 5 2 0 0 3 5 60 0 0 1 0 0 1 3 00 2 0 40 0 3 0 40 0 0 5 2( 0 台 0 00 )
M 假 想 F te 假 S想 30 8 0 2 20 0 .9 1 634(台 15 6) 6
16
折算成用各真实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i M假想 i
MA=3456*(750/3000)=864; MB=3456*(600/3000)=691; MC=3456*(1200/3000)=1382; MD=3456*(450/3000)=518;
17
17
• 2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核算
• ①生产能力取决于设备组
•
工段(车间)生产能力以大多数设备组的能力或以主要设备组的
不含: ①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 ②不配套的设备; ③企业留作备用的设备; ④封装待调的设备
5
5
• 注意:辅助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相同的设备,不 参与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
• ● 生产面积数量:生产面积只含厂房和其他生产 性建筑物面积,不含非生产性房屋、建筑物和厂 地面积
6
6
• 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 • 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计划期内的工作时间。 • 年制度工作日数=全年日历天数-全年节假日数 • 年制度小时数=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f • 一班制:f=8h(2008) • 两班制:f=15.5h(3890.5) • 三班制非连续设备:f=22.5h(5647.5) • ●有效工作时间: •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 制度工作时间扣除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2 查定能力:若企业没有设计能力;或企业有设计能 力,但在投产一段时间后,原设计水平明显落后; 或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重新调查核 定的生产能力
3
3
3 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 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 编制生产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4
4
二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 固定资产的数量 ●设备数量:指能用于生产的设备数,含: ①处于运行的机器设备; ②正在和准备安装、修理的设备; ③因生产任务不足或其他不正常原因暂停使用的设备。
产品
•
n
t 假 : 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
•
•
t假= ti qi
i 1
t i : i产品的时间定额 q i : i产品的产量比重
•
n : 产品品种数
• ②i产品的换算系数
• ③i产品产量换算为假定产品产量
• 假定产品例:
Qi假 =Qi Ki
10
10
(二)、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核算
1 单一产品生产下的设备组生产能力:
t假想
t ; n
i1 i i
i
Ni ; N n
i1 i
15
15
例:某设备组共有16台量分别为:NA=750、NB=600、 NC=1200、ND=450,各产品单件工时分别为: ta=20台时, tb=25台时, tc=10台时, td=40 台时。用假想产品法求生产能力。
①先将设备按其功能、生产率、功率、精度等分组 ②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
M Fe S t
S=设备组内的设备数; Fe= 计划期单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 t=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如:M=24000*6/20=7200(台/年)
11
11
2 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设备组生产能力 • 代表产品法:
例:某设备组共有加工设备18台,加工甲、乙 、丙、丁四种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1000、900 、1800、400台,各产品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10 、30、20、25台时,两班制生产,设备停修率为 10%,试计算该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第三章_生产能力的核定
1
• 一、生产能力的概念
•
指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
(年、季、月,通常是一年),在一定的技术组
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水平
的产品的最大数量,它是反映生产可能性的指标。
2
2
二、 生产能力分类
1 设计能力:指企业在基建设计时,设计任务书和技 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
后的工作时间数 • 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 =年制度工作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
时数× 设备计划利用系数 • 生产面积有效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7
7
•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
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产量
• 设备的生产效率
•
时间定额:制造单位产品耗用的设备时间
• • 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