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4)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目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药品存放应标识清楚、醒目,设置红底黒字“高危药品”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四、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六、加强高危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七、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八、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临床科室在使用高危药品的过程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并填表上报药学部。
九、细胞毒性药物损坏的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将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容器必需可封闭、防渗漏、防锐器穿透,外表面有明显警示标识,有“药物性废物”标贴,交由医院统一回收,依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高危药品目录一、高浓度电解质(1)10%氯化钾注射液(2)10%氯化钠注射液(3)25%硫酸镁注射液(4)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复合磷酸氢钾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三、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酚妥拉明(2)美托洛尔(3)乌拉地尔四、高渗葡萄糖注射液(1)50%葡萄糖注射液五、降糖药(1)各类胰岛素制剂(2)格列吡嗪(3)格列齐特(4)格列美脲(5)瑞格列奈(6)二甲双胍(7)阿卡波糖(8)伏格列波糖(9)吡格列酮六、强心药(1)去乙酰毛花苷(2)米力农(3)地高辛七、抗心律失常药(1)胺碘酮(2)利多卡因(3)地尔硫卓(4)盐酸氯普鲁卡因(5)门冬氨酸钾镁八、肌肉松弛剂(1)维库溴铵(2)阿曲库铵(3)琥珀胆碱九、化疗药物(1)环磷酰胺(2)异环磷酰胺(3)尼莫司汀(4)氟尿嘧啶(5)替加氟(6)亚叶酸钙(7)阿糖胞苷(8)卡莫氟(9)羟基脲(10)吉西他滨(11)放线菌素D (12)丝裂霉素(13)平阳霉素(14)柔红霉素(15)多柔比星(16)表柔比星(17)吡柔比星(18)长春新碱(19)长春瑞滨(20)依托泊苷(21)替尼泊苷(22)紫杉醇(23)多西他赛(24)顺铂(25)卡铂(26)奥沙利铂(27)达卡巴嗪(28)替尼泊苷(29)奈达铂(30)鸦胆子油乳(31)门冬酰胺酶(32)甲氨蝶呤(33)氟他胺(34)他莫昔芬(35)来曲唑(36)替吉奥(37)乌苯美司(38)甲羟孕酮十、抗凝剂(1)华法林(2)低分子肝素(3)肝素钠注射液(4)替罗非班(5)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爱通力)十一、静脉用造影剂(1)复方泛影葡胺(2)钆喷酸葡胺(3)碘帕醇(4)碘化油十二、特殊类(1)硝普钠(2)倍他米松(3)脂肪乳注射液(4)凝血酶冻干粉(5)异丙嗪注射液(6)腹膜透析液1.5%2.5% (7)氨茶碱注射液(8)硝酸甘油(9)垂体后叶素(10)高三尖杉酯碱十三、中药注射剂(1)参附注射液(2)血必净注射液(3)丹红注射液(4)灯盏花素注射液(5)热毒宁注射液(6)血栓通注射液(7)舒血宁注射液(8)参麦注射液(9)醒脑静针(10)注射用血塞通(11)喜炎平注射液(12)痰热清(13)疏血通(14)清开灵(15)艾迪(16)黄芪注射液(17)丹参滴注液(18)康艾注射液(19)红花注射液(20)苦碟子注射液(21)肾康注射液(22)参芪扶正(23)补骨脂注射液。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范文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范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篇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篇2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一)急救物品管理制度1)急救药品,必须置于急救车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或位置存放。
2)急救药品要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定位存放,标记明显。
3)急救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要确保满足临床急救需要。
4)急救药品专人加锁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药品登记本记录急救药品用途、种类、规格、数量、有效期和使用、补充时问等,随时备查。
5)建立急救药品基数及质量检查制度。
急救药品登记本置于急救车外。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规格、种类、数量、有效期是否与账目相符,记录并签名。
每周检查一次时,可以用封条管理。
6)急救药品每次用后须及时补充。
次日当班责任组长再次核查。
保证急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
(二)病区基数药品管理制度1)病区内基数药品应根据临床需要保存一定基数。
供住院患者临时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基数药品的清单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药房保存,另一份由科室保存。
3)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保管、检查等工作。
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

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属于高危药品,包括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氯化钙注射液等。
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安全发放,合理使用,制订如下制度:
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高浓度电解质制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4.加强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5.加强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浓度电解质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生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及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护理安全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因高危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使用高危药品的护理人员。
三、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2. 肌肉松弛剂;3. 细胞毒化药品;4. 抗生素;5. 抗凝剂;6. 强心剂;7. 降压药;8.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四、管理制度1. 储存管理(1)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用的药柜或区域内,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药柜或区域应有醒目标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牌。
(3)药品储存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2. 调配管理(1)护理人员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高危药品的调配应实行双人核对制度,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调配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3. 使用管理(1)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充分了解药品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确保正确使用。
(2)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不得擅自更改给药途径、剂量和给药时间。
(3)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4. 沟通与培训(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高危药品管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共同提高用药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违反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按照我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 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人员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为规范高危药品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三级管理相关要求,按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是指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临床上一般指药理作用显著而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松药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1)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3)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高危药品标识A级高危药品标识:红底白字;B级高危药品标识:黄底黑字;C级高危药品标识:蓝底白字。
四、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1)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
3)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五、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1)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2)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六、高危药品的监管1)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定量定点存放,严格管理。
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贮存规定及医院药事管理制度

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贮存规定及医院药事管理制度一、中医院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品等高危药品的贮存规定1.药品贮存环境:中医院应建立符合GSP要求的药物储存条件。
高危药品应存放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干燥清洁、无异味及独立的专用药品储藏室和储柜中,并应在药柜上标明用药禁忌、单剂量容量、有效期等必要的信息。
2.药品标识:高危药品容器上应标注药名、生产厂商、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规格、数量、贮存条件,以便于药品管理人员使用和监管。
3.药品分类贮存:高危药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安全等级进行分类贮存。
不同药物之间应有明确的区分标志,避免混淆及使用错误。
4.药品防护措施:高危药品需在贮藏、装卸、运输等环节上加强防护,防止药品因外界因素受损。
同时将高危药品贮存位置限制在非公共区域,并配备相应的门禁、监控、安保等设施。
5.药品储存记录:对高危药品的贮存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包括进货日期、药品批号、规格、数量、有效期等。
并按照药品的有效期进行定期复核,确保及时清理过期药物。
1.药事管理机构:中医院应设立药事管理部门或专职药事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管理、配药核对、库存管理、合理用药指导等工作。
2.药品管理流程: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包括药品进货审批、入库验收、库存管理、药品配发、药品销售、药品分发、药品报损处理等环节,并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3.药品的采购与供应:中医院应根据临床需要和药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同时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5.药品分发与管理:药房应根据医嘱要求配发药品,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药品分类、库存清点、理货审核等,避免因库存管理不善导致药物短缺或浪费。
6.药品使用记录与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使用记录系统,对每一次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时间等,及时准确地记录用药情况。
2023年高危药物管理制度_高危药物管理制度条例

2023年2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篇1为促进高危药品的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由药剂科、护理部及医务科共同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目录。
1、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着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胰岛素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物等,详见高危药品目录。
2、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新引进高危药品时须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3、高危药品在满足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储存要求的基础上,存放处应相对集中,并尽量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4、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有醒目的标识,设置红色白底标签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5、高危药品应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对超常规使用时应再次核对确认。
电子系统在显示高危药品时,均以黄色背景、加粗字样显示,起到警示作用。
6、高危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对使用高危药物的病人,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主诊医生交流及时处理。
7、高危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
8、各科室应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药剂科每季度盘点,病区护士站每日清点。
9、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签纸标志,限量存放,并定期(每季)核查备用情况。
10、各科室应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养护工作,严格控制药品存放条件,严格按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所列贮存条件存放。
11、药剂科应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对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定期排查医院内使用药品中与高危药品的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清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2、附件1、2:高危药品目录。
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篇2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医院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我们手术室常用的高危药品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缩宫素、琥珀胆碱、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艾司洛尔、多巴胺、付肾素、10%KCL、氟尿嘧啶等。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柜,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灰底黑字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4、高危药品发放时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使用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并填表上报药学部、护理部、医务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管理制度
制订日期:2010-10 修订日期:2010-10 执行日期:2010-10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起草部门:药剂科审核部门:药剂科审批人:
高危药品附录
1.10%KCL溶液
2.10%NaCl溶液
3.25%硫酸镁注射液
4.氯化钙注射液
5.胰岛素制剂
6.维库溴铵注射液
7.阿曲库铵注射液
8.琥珀胆碱注射液
9.环磷酰胺注射液
10.异环磷酰胺注射液
11.尼莫司汀注射液
12甲氨喋呤注射液
13.氟尿嘧啶注射液
14.替加氟注射液
15.替加氟尿嘧啶注射液
16.阿糖胞苷注射液
17.卡莫氟注射液
18.羟基脲注射液
19.吉西他滨注射液
20.卡培他滨注射液
21.放线菌素D注射液
22.丝裂霉素注射液
23.平阳霉素注射液
24.柔红霉素注射液
25.多柔比星注射液
26.表柔比星注射液
27.吡柔比星注射液28.羟基喜树碱注射液
29.长春新碱注射液
30.长春地辛注射液
31.长春瑞滨注射液
32.依托泊苷注射液
33.替尼泊苷注射液
34.紫杉醇注射液
35.多西他赛注射液
36.他莫昔芬注射液
37.来曲唑注射液
38.甲羟孕酮注射液
39.氟他胺注射液
40.曲普瑞林注射液
41.顺铂注射液
42.卡铂注射液
43.奥沙利铂注射液
44.亚砷酸注射液
45.亚叶酸钙注射液
46.肝素钠注射液
47.胺碘酮注射液
48.氨茶碱注射液
49.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爱通力)
50.地高辛注射液
51.亮菌甲素氯化钠注射液
52.利福平注射液
中药类目录
1.鱼腥草注射液
2. 清开灵注射液
3. 茵栀黄注射液
4.香丹注射液
5.肿节风注射液
6.参麦注射液
7.黄芪注射液
8.血塞通注射液
9.清开灵注射液
10.注射液双黄连
11.柴胡注射液12.丹参注射液
13.红花注射液
14.血必净注射液
15.复方风湿度宁注射液
16.苦参碱注射液
17.注射用灯盏花素
18.热毒宁注射液
19.穿心莲注射液
20.元秦止痛注射液
21.痛安注射液
22.鱼金注射液
23.生脉注射液
24.参附注射液
25.莲必治注射液26肾康注射液
27.刺五加注射液
28.脉络宁注射液
29.苦碟子注射液
30.丹香冠心注射液
31.痰热清注射液
32.穿琥宁注射液33.炎琥宁注射液
34.莪术油注射液
35.细辛脑注射液
36.黄藤素注射液
37.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38.银黄注射液
39.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40.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41.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