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一)

合集下载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

»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 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 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 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 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
»
»
»
№3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创世纪》
»
面积:468㎡
时间:4年
»
米开朗基罗:
“谁知道?──我知道!谁在乎? ──我在乎!”
»
多次从脚手架上摔落,严重影 响了他的健康。
题材:圣经《旧约》
»
——关于世界的创造
» »
共九个场景 庄严华丽。
»
不拘泥于情节的宗教依据,着重于表 现人的本质力量 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 身强力壮、充满活力的先知或英雄
鄙视绘画的大师 ——米开朗基罗· 波那罗第(Michelangelo)
曹洋洋
鄙视绘画的大师 ——米开朗基罗· 波那罗第(Michelangelo)
你认为米开朗基罗是 一个怎样的人?
米开朗基罗遗言: 我对艺术刚刚有点入门,却要死了。 我正打算创作自己正真的作品呢! 我要回翡冷翠。
米开朗基罗生平
年份 地点 事件
——梁衡《读柳永》
»米开朗琪罗的痛苦是个人的痛苦。 »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承受各种痛苦的侵袭,艰难挣扎着求生。
»
№1 雕塑
《大卫》
世界上
男人的象征
»
静中有动”
»
外在+内在の
男性美
»
人文主义思想 的具体体现。 充分认识到了 人在改造世界 中的巨大力量。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

高三作文素材——绘画艺术类(一)20150327张大千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其中,“三分天事,七分人事”。

他的画中每团色彩每根线条都飘逸着聪慧的天分,而要表现出隐约不定的“天分”,是他每天的“不作画无法入眠”的繁重功课。

画艺精进,年少轻狂的他用临摹的石涛作品卖钱,罗振玉,张学良等人都曾是他的“顾客”。

齐白石因此对他闭门不见,至今也没人敢断言博物馆内的石涛作品有多少出自张大千之手,“假石涛”成了他抹不掉的少年丑陋。

在这之后,他去了敦煌,三个月的考察变为三年,他不断临摹敦煌壁画,成为首位以中国文化意识读懂敦煌的画家,他在盛唐艺术里找回了千年前的雍容自信,晤对了一个完整的东方色彩体系,他在水墨山水里与古人对话,面壁敦煌,吐纳古今,师法造化,以天分和时代的文化意识促使他的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进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延续了中国文化。

不接受“文艺为政治服务”,他在外流浪三十年,在卢浮宫开画展,与毕加索对话,成了历史性的东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见证者,但这样的名声并不能阻挡他思乡的愁苦,“还乡无日恋乡深,岁岁相逢不敢梦”是他的感叹,《庐山图》是他用一年又七个月谱写的“思乡曲”,在古松和峰峦中神游别离了三十年的故乡,曲终人去,便再没有遗憾。

高三(3)班林益洋一、地位、成就、评价1)陈寅恪:“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笔画,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辟一新境界。

”2)以天分和时代以示促使画风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而登入隋唐五代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延脉了中国文化。

二、思想、名言1)从前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事”这句话我却报端反对,应是“七分人事,三分天事”。

2)我今后无论到哪,都会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

3)不热爱大自然怎画得出参天的大树,没有开阔的心胸怎画得出雄伟壮丽的山河。

三、生平经历、事例1)1937年,北平沦陷,张大千被日本人扣留,日本人想利用他的名气粉饰所谓的“东亚共荣”。

(新)大学生美术史(表格式知识梳理汇总)

(新)大学生美术史(表格式知识梳理汇总)
运用自上而下的透视缩减法《圣雅各前往受刑的行列》、《哀悼基督》
委罗基奥(Andrea Verrocchio,1435~1488),佛罗伦萨画派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4~1510),佛罗伦萨画派
《维纳斯的诞生》(约1482)、《春》(1478)、《诽谤》、《耶稣诞生》、《受胎告知》
罗马祖卡里宫(1592)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5世纪
克劳斯·斯留特尔(Claus Sluter, 约1355~1406),雕刻家
雕刻《第戎修道院大门雕刻》、《摩西井》
罗伯特·康宾(Robert Campin, 约1375~1444),尼德兰画派奠基人
《受胎告知》,《耶稣诞生》(约1425)
扬·凡·埃克(Jan van Eyck, 约1390~1441),同上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d.A, 约1524~1569)画家早期曾是铜版画家
农民风俗画《农民舞蹈》(1567~1568) 《农民婚礼》 田园风景画《收割干草》
《收割》 《牧归》《雪中猎人》 《暗日》 宗教画《伯利恒的户口调查》
《伯利恒的婴儿虐杀》 《绞刑架下的舞蹈》 《死神的胜利》(1562~1564)
《教堂中的圣母》(1425),祭坛画《根特祭坛画》(1432) 《羔羊的礼赞》
(主体部分),肖像画及风俗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尼古拉斯·罗林的圣母》,《凡·德尔·巴力的圣母子》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 约1399~1464)艺术家
宗教画《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审判》、
肖像画《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1455~1460)、《大胆查理肖像》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我们的未来于焉开场西斯汀礼拜堂的?最后的审判?,1536-1541。

1527年查理五世的雇佣军在罗马的烧杀劫掠,是自公元410年西哥德人占领罗马城以来,对圣城最严重的破坏与亵渎。

自古罗马代表着西方世界的中心,辉煌的文明之都,更是基督教世界的圣地。

这场灾难不仅对城市居民造成破坏与怆痛,对罗马教庭的权威更是羞辱和打击。

在罗马的恢复与重建当中,教皇克里门七世决定继续装饰西斯汀礼拜堂,为自己任内留下艺术巨作。

或许有感于人类的罪孽,他选择的题材是?最后的审判?,而最理想的艺术家人选,自然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由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斯的共和保卫战中对抗失败而几乎惹上杀身之祸;教皇克里门七世赦免了他,条件是要以其艺术创作作为交换。

1533年,教皇表达了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愿望,还在进展“新圣器室〞陵墓的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开场酝酿构思。

隔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克里门七世却过世了。

如释重负的米开朗基罗决定先完成延宕已久的朱略斯二世陵墓。

然而新上任的教皇保禄三世〔注87〕急于召来米开朗基罗为他效劳,便通过敕令任命米氏为梵蒂冈教廷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并催促他立即开场进展?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只得再次搁置朱略斯陵墓,为壁画作准备。

1536年,年过60的米开朗基罗回到阔别了二十四年的西斯汀礼拜堂,重拾画笔绘制?最后的审判?。

壁画?最后的审判?位于祭坛前方墙壁,为了到达创作所需的完整壁面,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先封住原有的两扇窗,甚至摧毁自己所绘?创世纪?的两个半月区作品和佩鲁吉诺等十五世纪画家的三幅人物;然后再重建一面上方微微前倾的墙壁,以免尘埃堆积在壁画上。

整体壁面达180平方米,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单幅壁画。

由于建筑的拱肋构造,使得上方不易完整构图,米开朗基罗便在两个半月形位置绘以拥簇著十字架、鞭笞柱等刑具和手持荆冠、芦杆和海绵〔注90〕的无翼天使,象征受难与救赎,其下方才真正进入?审判?的主题。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0篇)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0篇)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0篇)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0篇)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1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

尽管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仍在顽强地抗争着。

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韧而果敢,那么就一定会冲破一切束缚。

他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

他在生命的89个春秋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表现了真善美的不朽杰作。

如《大卫》、《悼念基督》等。

最终成了巨人。

读完以后,给我的启示很多。

他的这种精神——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精神。

非常值得我学习。

因为,他生活的时代,就是一个狂热、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思想的时代。

而他却就是胸怀宽广、豪放不羁的人。

在重重打击和百般刁难的环境下,他都能坚持下来,没有消沉。

不息地创作他的艺术。

正如他说:“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让我喜欢。

”而现在的人们呢?住大房,开靓车,已经很幸福了。

他们非常羡慕伟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无法感受到伟人的艰苦。

其实,艰苦和挫折就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与挫折。

我们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的精神,铺设走向成功的道路。

无论失败了多少次;无论有多艰苦,有多累;无论怎样的困难。

只要你努力奋斗,总会成功的。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2米开朗琪罗,他就是最纯粹的天才。

罗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特别的触动和培养,就拥有了长流不竭的创作潜力。

然而他一生都受人摆布,在各种纷争中苦苦挣扎。

尽管在绘画和雕塑上,他的成就称得上惊人的伟大,但就自身的想法来说,他并没有将自己头脑里最完美的构思予以真正的实践,身外之事总就是制约着他的创作艺术,很多作品都就是草草收尾,这对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无疑就就是一种失败。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屈辱和矛盾的一生,但就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不因屈辱而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

米开朗琪罗一生就是劳累的。

他不断给教皇当佣人。

教皇们让米开朗琪罗为了他们自己的欲望修建。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创造宣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创造宣言》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即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 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第二部分(第4~10段):作者驳斥了五种“不
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11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 创造的强烈愿望。
研读1—3段
《安魂曲》作于1791年, 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直到去 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 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 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 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一生直 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 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 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 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 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玄奘
玄奘是唐代的高僧,唐太宗贞观元年(公 元627年),玄奘二十六岁时,决心去佛教圣 地天竺(古印度)寻求真正的佛教经典。至摩 揭陀国,入那烂陀寺,从戒贤为师,学《瑜 伽论》等。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正月归 国,受到长安“空城出观”的盛大欢迎,唐 太宗又在东京洛阳亲自接见了他 。他将所获 梵本经书657部献于朝廷,太宗命他在弘福寺 翻译群经。经过十九年的刻苦努力,共译出 佛经75部,1,338卷,1,300多万字。佛教由 是渐盛,玄奘法师为中、印文化,特别是佛 教文化的沟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品味语言——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句。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 《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 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 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 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十六句名言,创作与激情伴随一生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十六句名言,创作与激情伴随一生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

1、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2、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3、最近于浮雕的绘画是最优秀的绘画。

4、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5、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6、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7、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8、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9、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艺术门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

10、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完美。

11、对好人行善,会使他变得更好;对恶人行善,他就会变得更恶。

12、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13、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14、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

15、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

16、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1篇)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1篇)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精选11篇)《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1《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传世之作,他因此书而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而我最近刚将此书读完,感受颇多。

我最喜欢其中的《米开朗基罗传》,米开朗基罗在我心中是个伟大的人物,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合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而看完后我才知道他的生活竟是三人中最为悲惨的。

他生来就很自傲,而这自傲的性格却是他受了很多苦头,他的父亲和兄弟都靠他养活,而他的兄弟却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不停挥霍米开朗基罗的血汗钱,谁都不知这个伟大的人物因此而受了多大的苦,他觉得当自己的兄弟向他借钱时,自己就应竭尽所能的帮助,但从不为自己考虑,所以他经常为了给自己兄弟钱而负债累累。

所有教皇都想让米开朗基罗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却从不考虑他的想法,所以米开朗基罗经常与教皇闹不和,但结果总是米开朗基罗退步告终。

他是个自傲的人,却整日被这种侮辱所笼罩,这会使他尊严受到多么大的伤害,而这种痛苦远远比身体上所受的要难受得多!当时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是对手,教皇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拉斐尔,却把所有的“粗活”,“累活”都给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因此时常难为米开朗基罗,并且那时米开朗基罗生活的非常窘迫。

米开朗基罗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但生活却使他不得不放弃,他曾在自己最具活力的时候去开山凿石,准备将自己以前的愿望实现,但结果却失败了。

同一时期的拉斐尔却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他也在所有人的崇拜和敬重之中安详的离世了。

一切痛苦与煎熬都在米开朗基罗这边,却无人问津!米开朗基罗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他在黑暗中顽强的屹立着,终被所有人所尊敬,这是必然的!《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2晴朗的宫殿,矗立着高尚的塔尖如长矛普通,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岗细腻地映在天际,岗上摇曳着杉树的圆盖形的峰巅,和闪闪作色、稳定如水浪似的橄榄林;热狂、骄傲、神经质的气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奉中,守着一切宗教和社会的狂潮耸动,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民主的,生存是那么温馨,可是这里的人生无疑是地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灵深处潜藏着火的气质。

假如被欲望煽成火焰,点燃了我,
同样,尽管燃烧,因为爱,我将活着。

在火中烧焦,成为灰与烟,
我仍然活着,永远活着:是黄金般的目光
而不是钢铁凿出这不灭的火焰。

--米开朗基罗
16世纪的意大利是上帝的宠儿,倾倒了大把的珍珠和宝石,顷刻间群星璀璨,那些艺术天才们跳跃着海阔天空的思维,从深邃的思想中掏攫着艺术中本真的东西。

古典与前卫冲撞,印象和野兽同行。

仿佛一夜间盛开的花园,绚烂无比。

奇花异草,珍禽罕兽,让我们目不暇接,神思迷陷,除了赞叹,嫉妒,唯一可做就是和多瑙河水在远处静静地注视这一切。

而我则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一个人的来临。

他划着独木舟,顺着阿尔诺河到威尼斯,最后到达旅途的终点罗马,台伯河水喜悦地荡着水花,似乎为能够迎接这样一双脚踝激动万分。

然而,走上岸的年青人却长着一张不讨人喜欢的面孔,高高的眉骨下是一双锐利的小眼,低扁的鼻子似乎嗅岀了岸上的味道,长脸上满是忧郁,一身脏乱的旧衣服裹着单薄的身体,和这个讲究漂亮容貌,端庄仪容的时代格格不入。

他只是默默注视这一切,因为他只是个无名小卒,一个22岁的年轻人。

而此时在米兰,誉声鹊起的达芬奇已过不惑之年,正迎来他的颠峰时刻,构思《最后的晚餐》。

两年后,当人们还在《最后的晚餐》中浸醉不已,他嘴角露着嘲笑和讥讽,没有坚实的思想,那些云雾朦胧的美感像华丽的蛋壳一样易碎。

又过了两年,做为对世俗的回敬,对蛋壳主义的不满,内心的顽强和不屈,他藉着纪念抗击侵略者的机会,在佛罗伦萨,创作了这尊大理石雕像-《大卫》,它的重量远远超过它本身5572公斤的质量,成为人类艺术史上伟大作品之一。

《大卫》是作者自身的投射,它阳刚富有张力的线条充满美感,警惕的目光眺望者远方,全身撒发着坚定、无所畏惧的信息,即使500年后的今天,依然那么超凡脱俗。

《大卫》是座里程碑,不仅对于艺术史,对于他更是如此,从此他将跨入大师行列,这一年他才29岁,他的名字叫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于 1475 年 3 月 6 日生于佛罗伦萨的卡普莱斯镇,家里富庶。

父亲出身贵族,是卡普里斯市的市长,从小失去了母亲。

或许是天才总在不幸中萌芽,小米开朗基罗在奶妈身边长大,奶妈的丈夫恰好是一位石匠,因此小米开朗基罗很小就深受雕刻艺术的熏陶。

13 岁那年米开朗基罗违抗父命,跟画家格兰达约学艺。

1489年,米开朗基罗从师于雕刻家贝尔托贝托-一位文艺复兴早期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在他那里,米开朗基罗接触到罗伦索·美第奇宫,看到许多古代雕塑的收藏品,同时深受“柏拉图学院”美学学说的影响。

美第奇宫当时是文人、学者、诗人、艺术家和社会名流荟萃的地方,这极大地补充了画家的普通教育,也为他今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期,由于罗伦索之死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米基朗开罗开始显露天才的头角。

浮雕《梯旁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独特的人体美风格已经初露端倪,同时对传统圣像画赋与的新的思想内涵,已经敏锐地以反映社会情绪的巨匠姿态出现了。

然而,米基朗开罗真正被称为巨匠整整过了二十年。

“摩西举起了手中的魔杖,于是,红海的海水一分为二”。

这段圣经上的经典桥段,赋与了先知摩西神的光环,引后世不尽的遐想。

而尤里乌斯二世陵墓里的摩西则见证另一位“神”的诞生,此时此刻,圣经上的“神”沦为了他头上的光环,而他注定被累世所瞻仰。

当我们站在摩西像前,我们举目望去,摩西几乎是接近神的领袖,头威严地竖立着,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

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

眼睛又大又美,固定着直望着,射出火焰似的光。

头发很短,胡须如浪花般直垂下来,手臂的血管突得很明显,手长而美丽,巨大的双膝似乎能够支撑一切苦难。

最不可思议的是头上的角,我理解为力量,权力,还有和上帝的沟通。

这样一尊不朽,达·芬奇也不得不为它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