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作品
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作此画时 他已年逾60,他用了7年时间在这200平方 米的大墙上 绘出了400多个真人大小的裸体群像。题材为圣经《启示录》 中耶稣再来时,将在天国审判人类。此画历来被美术史家们称为人体解 剖的百科全书。 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学有极其精深的研究,为此他亲自解剖了数十 具尸体,对人体的肌肉,骨骼作了详细的研究,幵达到严重影响食欲的 程度。 此画上中心耶稣的右下方坐着的老人,手中拿着一 张人皮,人皮 上的脸,就是作者自己。作者是有意画上去的。 这幅气势磅礴的大构图,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要用 正义来惩罚一 切邪恶。“末日”意味着人类悲剧的总崩溃。这些 人物有 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 定的社会阶层。艺术家以超人的勇气,全部采 用裸体形像来表现,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去面对上帝。 《最后的审判》也和〈创世记〉一 样,是由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的。 它也是圣经的传统题材,是说耶稣被钉死后,升入天国,到世界末日时, 他将在天国的宝座上审判凡人的灵魂,信他的,灵魂进入天国,不信的 和坏人打入地狱。画家借题表现了许多代表人类正义呼声的精神形象。 中间的是耶稣,宣告审判开始。旁边的是圣母马利亚,不敢去正视这悲 剧的“世界末日”,对这位善良的妇女来说,是太可怕了。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完成后,教皇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家年事已高, “企图让他显示其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仍要他为西斯廷教堂祭坛后 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没办法,老人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这一 体现着画 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构图《最后的审判》。
鄙视绘画的大师
——米开朗基罗· 洛多维科 迪· (Michelangelo)
个 人 简 介
中文名:米开朗基罗
外文名: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那喀索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的一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600年。
这幅作品以半身像形式描绘了耶稣基督受难前最后一晚的场景,画面中展现了深度和阴影的运用,使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那喀索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示了卡拉瓦乔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凝重,几乎占据整个画面,这使得观者的目光完全被吸引。
他使用了明暗对比来强调人物的轮廓和重要部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肌肉健硕、皮肤黝黑的男子,下颚上覆盖着大胡子,双眼向前凝视。
他身穿一件黑色披风,披肩下垂。
他的胸前系着红色披风,象征着王者的尊严和权力。
他的手臂上,被锁链捆绑着。
他的表情严肃而沉思,似乎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承担。
这幅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艺术家对光影的运用。
卡拉瓦乔用繁复的画法描绘出肌肉的质地和线条,赋予了人物更真实的形象。
他用明暗对比和光的投射来突出人物形象和画面的深度。
画面中的光线来自人物的右上方,斜照着画面。
光线照射在人物的脸上,使脸部明亮,并形成清晰的阴影。
这个光源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感和秩序感,也给人一种庄重和威严的感觉。
而画面中的黑暗部分则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
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作中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调色技巧,称为“卡拉瓦乔红”。
他用这种红色给人物的衣领、披风等位置增加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更具吸引力。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的运用和细腻的画法,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凝视自我的形象。
画中的耶稣凝视着观者,与之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
观者不由自主地被画面所吸引,进一步体会到画作中所呈现的思考和沉思。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成为卡拉瓦乔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以它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向观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内省,使观者在沉思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和绘画技巧的运用,将观者带入一个深思熟虑的世界。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

【名画赏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上)我们的未来于焉开场西斯汀礼拜堂的?最后的审判?,1536-1541。
1527年查理五世的雇佣军在罗马的烧杀劫掠,是自公元410年西哥德人占领罗马城以来,对圣城最严重的破坏与亵渎。
自古罗马代表着西方世界的中心,辉煌的文明之都,更是基督教世界的圣地。
这场灾难不仅对城市居民造成破坏与怆痛,对罗马教庭的权威更是羞辱和打击。
在罗马的恢复与重建当中,教皇克里门七世决定继续装饰西斯汀礼拜堂,为自己任内留下艺术巨作。
或许有感于人类的罪孽,他选择的题材是?最后的审判?,而最理想的艺术家人选,自然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由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斯的共和保卫战中对抗失败而几乎惹上杀身之祸;教皇克里门七世赦免了他,条件是要以其艺术创作作为交换。
1533年,教皇表达了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愿望,还在进展“新圣器室〞陵墓的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开场酝酿构思。
隔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克里门七世却过世了。
如释重负的米开朗基罗决定先完成延宕已久的朱略斯二世陵墓。
然而新上任的教皇保禄三世〔注87〕急于召来米开朗基罗为他效劳,便通过敕令任命米氏为梵蒂冈教廷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并催促他立即开场进展?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只得再次搁置朱略斯陵墓,为壁画作准备。
1536年,年过60的米开朗基罗回到阔别了二十四年的西斯汀礼拜堂,重拾画笔绘制?最后的审判?。
壁画?最后的审判?位于祭坛前方墙壁,为了到达创作所需的完整壁面,米开朗基罗不得不先封住原有的两扇窗,甚至摧毁自己所绘?创世纪?的两个半月区作品和佩鲁吉诺等十五世纪画家的三幅人物;然后再重建一面上方微微前倾的墙壁,以免尘埃堆积在壁画上。
整体壁面达180平方米,是当时面积最大的单幅壁画。
由于建筑的拱肋构造,使得上方不易完整构图,米开朗基罗便在两个半月形位置绘以拥簇著十字架、鞭笞柱等刑具和手持荆冠、芦杆和海绵〔注90〕的无翼天使,象征受难与救赎,其下方才真正进入?审判?的主题。
简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及风格

简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及风格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方面都很有才华,被誉为“艺术的伟人”。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包括许多著名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几件作品包
括:
1. 梵蒂冈圣殿天花板(Sistine Chapel ceiling):这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壁画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花板之一。
作品展现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包括上帝创
造亚当和夏娃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场景。
这幅壁画是米开朗基罗在1508年到1512年期间创
作的,画面中充满了流畅的线条和强烈的表现力。
2. 大卫雕像(David):这是一个巨大的雕像,描绘了大卫在与迦勒底人的战斗中打
败敌人的场景。
这件作品创作于公元1501到1504年,原长5.17米。
该雕像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解剖学和比例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出色的雕塑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3. 朱庇特神的雕塑(Jupiter):这是米开朗基罗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公元1489到1492年。
雕塑描绘了罗马神话中最高神主宰天堂之神朱庇特。
该雕塑体现了米开朗基罗突破常规的创作风格,将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髓融为一体。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风格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巨大
的轰动。
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深深影响了欧洲的艺术发展,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代的艺术家,也对今天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在其时代引起广泛的赞誉,而且至今仍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米开朗基罗的几个著名作品。
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完成于1504年的大卫像(David)。
这座雕像高5.17米,是大理石制成的。
它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大卫击败了强大的巴勒斯坦人战士歌利亚。
大卫像展现了完美的比例和肌肉结构,技艺精湛的细节表现使得雕像更加动态和栩栩如生。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成为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成为罗马的象征之一。
除了大卫像,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个杰作是教堂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雕塑《哭泣的基督》(La Pietà)。
这座雕塑创作于1499年至1500年间,以白色大理石制成。
它描绘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被从十字架上卸下时,圣母玛利亚抱着他悲伤的情景。
这座雕塑充满着深情和悲悯,被认为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感人的艺术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还以其绘画作品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顶部创作的壁画《创世纪》(Creation of Adam)。
这幅壁画描绘了上帝伸出手指与亚当的手指相碰撞,象征着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
壁画呈现了神秘宏大的氛围,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描绘以及鲜明的色彩运用,完美地捕捉了动态和表情的细微变化。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著名作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其他雕塑和画作,涵盖了各个不同主题和风格。
例如,他创作了许多圣经人物和天使的雕塑,以及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灵感来源的作品。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St. Peter's Basilica)的圣母圣保禄雕塑,以及佛罗伦萨的圣洛伦佐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的《黎明》雕塑。
米开朗基罗

作品
《酒神巴库斯》,《被缚的奴隶》,《大 卫》, 《垂死的奴隶》,《哀悼基督》 , 《摩西》, 《昼》、《夜》、《晨》、 《暮》, 《末日审判》 ,《布鲁特斯胸像》 等
图片
• 哀悼基督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 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 作,是他早期最著名 的代表作。作品的题 材取自圣经故事中基 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 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 之后,圣母玛丽亚抱 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 情景。
《昼》、《夜》、《晨》、《暮》
• 《摩西》
米开朗基 罗
– 简介 – 人物生平 – 艺术地位 – 艺术造诣 – 作品
艺术地位
• 米开朗基罗先是以雕刻家的身份稳定了自己艺术家的地位。1499年创 作的《哀悼基督》是他的成名之作,解剖学科的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 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被誉为 15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出示了悲剧却掩饰了哀伤。这 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501年的《大卫》--神化的人形已经确 立。米开朗基罗其后的一些雕刻作品是几组陵墓雕像,断断续续工作 了很长时间,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 《摩西》和《昼》、《夜》以及《晨》、《暮》。米开朗基罗晚年未 完成的四件雕刻作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计墓地雕像,是一样的题材 《哀悼基督》,形象既不明晰手工也不细腻,或许是在走过了八十多 年的人生路程之后,在向世人诉说,不是人生的抱负无以施展,而是 天国的奥秘藏而不露。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与 其绘画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创作走向是一样的线索:英雄气概磨难而成 壮心不已的烈士暮年。早期的作品是其内心世界的表白,随后的一些 作品表现为风格样式的定型,后期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的心情归宿。 当时代的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早中期作品中神人兼备明察的力度,后来 的人们更注意其后期作品创作时悬而未决封闭的深度,美学的焦距不 再是简单的对准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个人和作品之间、与现实之 间纠缠不清的关系,现代艺术更是如此。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琪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有许多传世的作品流传后世。
令米开朗琪罗成名的做品是《哀悼基督》,当时二十四岁的米开朗基罗受到红衣主教的委托为圣彼得教堂所制作的。
在这之前米开朗基罗也有以一匹代表作,如《酒神巴库斯》等。
但是是因为《哀悼基督》的问世,米开朗基罗才为世人所熟知的。
后来米开朗基罗分别用了四年,以及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不朽名作《大卫》和花在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壁画《创世纪》。
之后的米开朗基罗好像是一直都在为墓葬工作一样,先是历经千辛万苦,在教皇陵墓创造了《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
之后又被迫被佛罗伦萨的教皇利奥十世为他的先祖的陵墓制作雕塑,这几件雕塑就是米开朗基罗平生最伟大的作品《昼》、《夜》、《晨》和《暮》。
在晚年的时候米开朗琪罗被召回罗马,在《创世纪》壁画下,又创作了一幅伟大的作品《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创作的雕塑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其一生都在积极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力甚至达到了之后的三个世纪,通过米开朗基罗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简介: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米开朗基罗,父亲是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
母亲在在其六岁时就去世了。
1487年,米开朗基罗开始跟随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学习绘画,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后来跟随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受到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后来赴威尼斯和波伦亚,转到罗马寻找发展机会。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哀悼基督》使得他名扬罗马。
1501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雕塑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雕塑米开朗基罗《大卫》之二~ art is a kind of intellectual light ~被公认的、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雕塑之一的大卫像(英语:David)是米开朗基罗雕刻于1501年至1504年的作品,用以表现《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卫的形象。
原作现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
作品名称:大卫/David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年份:1501-1504年类型:大理石高度:396cm收藏地: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Accademia delle Belle Arti di Firenze大卫像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既是对古希腊艺术的传承和致敬,也表现了人们从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
我们分两期介绍这座雕塑,今天是第二期。
历史佛罗伦萨当局计划制作十二个《旧约圣经》人物雕像,放置在圣玛丽亚·德尔·菲奥雷教堂的穹顶上。
佛罗伦萨著名雕刻家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年-1466年12月13日)于1410年制作了其中约书亚的陶瓦雕像。
△多那泰罗雕像,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画廊建筑的立面上,拍摄于2004年9月18日雕塑家阿古斯蒂诺·迪·杜乔(Agostino di Duccio)于1463年委托赫拉克勒斯(Hercules)制作大卫雕像,也可能是在多纳泰罗的指导下进行的。
阿尔卑斯山小镇卡拉拉提供了一块大理石。
阿古斯蒂诺开始雕刻腿、脚和躯干的形状,并可能在两腿之间开了一个洞。
1466年,多纳泰罗逝世,雕刻工作中断。
十年后,安东尼奥·罗塞利诺(Antonio Rossellino)被委托继续雕刻,但是他的工作开始后不久便终止了。
这块大理石块被搁置了26年,它在冥冥之中等待着米开朗基罗。
1501年8月16日,26岁的米开朗基罗得到德拉娜娜艺术博物馆和佛罗伦萨歌剧院的委托——继续雕刻大卫像,报酬是400弗罗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西斯廷教堂壁画
世界美术大师
米开朗基罗· 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oti Simoni
【 基本信息 】
• 英文原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 中文翻译:米开朗基罗· 迪· 路德维科· • 博那罗蒂· 西莫内 • 在世时间: 1475年3月6日 • -1564年2月18日 • 国籍: 意大利 。 •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当 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 就死了。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 主要以自学为主。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 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 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哀悼基督
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 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 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 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 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 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 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 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 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 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 伸出,好象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 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 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 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 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 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 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 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 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 是米开朗基罗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 个人简介 】
•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1475 年生于佛罗伦萨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 画家和诗人。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 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 举世闻名,梅迪奇墓前的“昼”、“夜”、 “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 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 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拜堂的《创世纪》 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 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里 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 和达· 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 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 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 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云石雕像,高17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498 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 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 基督耶酥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 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 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 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 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 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 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 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 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 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 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 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 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 爱的感情。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 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 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 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 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 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 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 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 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 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 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 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 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艺术创作的坚实基础
• 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 科· 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 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 技巧。 • 后来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 美第奇开办 的“自由美术学校”,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 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 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 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短短四年中,他在 美第奇宫里获得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 条件,为他整个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米开 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纳罗 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 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烙印。。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摩西
云石雕像,高25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15-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 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 伦萨美术学院。
《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 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 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选择了大卫迎接 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 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 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 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 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 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 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 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 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 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 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 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 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 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 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 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 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 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 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 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 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 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 米开朗基罗的 雕塑成就,使 教皇的艺术总 监勃拉曼特极 为妒忌,他唆 使教皇暂不修 陵墓,强求雕 刻家去画西斯 廷教堂天顶壁 画,米开朗基 罗以超凡的智 慧和毅力完成 了世界上最大 的壁画《创世 纪》
【最后的审判 】
•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完工24 年之后,反对宗教改革的教皇保 罗三世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 家年事已高,企图“让他显示其 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要他为西 斯庭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 壁画。 •
1535年末,米开朗基罗已 年逾六十,教皇这种疯狂的艺术 剥削行为,使米开朗基罗身心俱 悴。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 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最 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他 的痛苦。 老艺术家从1535年末 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 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幅体现 着画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 构图《最后的审判》,在这块将 近200平方米的祭坛后的大墙上, 他绘出了数以百计的等身大小的 裸体群像。
雕米 塑开 作朗 品琪 欣罗 赏的
——大 卫
—昼
—夜
—晨
—暮
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开朗基罗创 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 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 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 第二张 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 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 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 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 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 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 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 痛苦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 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 沉浸在 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 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 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 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 和其雕塑作品是纪念碑式的杰作,同时也是米开朗 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这四件雕像 所表达出的不安、紧张以及带有辛酸的屈从,正是 作者心灵深处真实写照。米开朗基罗面对处于动荡 之中的意大利现实社会,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 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沉和苦闷,作品中留下的只有 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这些 雕塑作品表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了,并成为后来“样式主义”美术作品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