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
600MW机组锅炉回转式空预器电流波动原因分析及预防

600MW机组锅炉回转式空预器电流波动原因分析及预防1概述:广东国华粤电台山电厂一期为5台600MW机组,自投产以来锅炉空气预热器多次出现电流波动现象,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根据实际经验,分析了空预器电流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2设备原理:神华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5台600MW机组系SG-2026/17.5-M905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型锅炉,每台锅炉配备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型号为2-32Ⅵ(50°)—1931M。
一、二次风仓分隔布置,一次风仓角度为50°,二次风仓角度为130°,烟气仓角度为180°。
转子内径为13.492m,受热高度为1.931m。
转子采用模块结构,由36个独立的仓格组成。
传热元件为篮子框架结构,便于检修和调换。
转子传动装置设主传动和辅助传动,主传动由电动机完成,辅助传动由高速空气马达和低速空气马达二部分组成。
空气预热器的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的减速箱,减速箱有顺时针转向和逆时针转向之分,分别用于转子顺时针布置预热器和转子逆时针布置预热器上。
传动装置的传动过程为:由主电动机通过液力偶合器将动力传至减速箱,然后依靠减速箱低速输出轴端的大齿轮与装在转子外圆壳板上的围带销相互啮合,使转子得以转动。
空气预热器的转子轴承,由上部的导向轴承(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和下部的支承轴承(推力轴承)组成。
其中导向轴承主要承载来自转子的烟空气压差和阻力产生的倾覆力矩,支承轴承主要承载转子、传热元件等重量,以及烟空气压差和阻力产生的倾覆力矩。
空气预热器热交换原理,是通过连续转动的转子,缓慢地载着传热元件旋转,经过流入预热器的热烟气和冷空气,而完成热交换的。
传热元件从烟气侧的热烟气中吸取热量,通过转子的转动,把已加热传热元件中的热量,不断地传递给空气侧进来的冷空气,从而加热空气。
3常见空预器电流波动原因与预防控制3.1传动装置问题引起电流波动空预器转子转动,是通过传动装置的大齿轮,带动转子外侧的围带销而完成。
6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

第十章空气预热器检修1 概述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排放的烟气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
由于它工作在烟气温度最低的区域,回收了烟气热量,降低了排烟温度,因而提高了锅炉效率。
同时,由于燃烧所需空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燃料的着火和燃烧,减少了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按照换热方式可将空气预热器分为两大类:传热式和蓄热式(或称再生式)。
在传热式空气预热器中,热量是连续的通过传热面由烟气传给空气的,且烟气和空气各有自己的通道;在蓄热式空气预热器中,烟气和空气交替的通过受热面。
当烟气流过受热面时,热量由烟气传给受热面金属,并被金属蓄积起来。
然后空气通过受热面,金属再将蓄积的热量传空气。
依靠这样连续不断的循环来加热空气。
现代电厂锅炉中,最常用的传热式空气预热器是管式空气预热器,最常用的蓄热式空气预热器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2 技术规范2.2 预热器简介2.2.1 原理简介:燕山湖发电厂2×600MW机组锅炉配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由哈尔滨锅炉厂自80年代引进美国ABB—AIP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其型号为32.5-VI(T)-1933-SMR,型式为三分仓、受热面回转。
在转子径向圆周面上,烟气占有50%的流通面积,一、二次风各占其余流通面积的1/3和2/3。
由于该炉燃用褐煤,水分含量在20%以上,故转子转向采用先加热一次风后再加热二次风的转动顺序,以满足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要求。
当转子(受热面)转到烟气流通区域时,烟气自上而下流过受热面,受热面吸收烟气热量而被加热;当转子转到空气流通区域时,受热面把蓄积的热量传给自下而上流动的空气。
先加热一次风,再加热二次风,然后再转到烟气区吸收热量。
2.2.2 结构简介: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是旋转的,整个转子由顶部的中心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转数为0.95转/分,主轴和整个受热面转子由支撑轴承支承,支撑轴承上部有一套导向轴承,支撑轴承和导向轴承均采用油浴润滑方式。
顶部中心驱动装置有两台驱动马达,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可切换使用,另有一台慢速驱动马达。
南热600MW超临界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

采 用 哈 锅 预 热 器公 司生 产 的三 分 仓 回转 式 空 气 预
热器 . 型号 为 : 1 - () 1 5 一 MR空 气 预 热 器 。 3 . vi 一 8 0 S 5 x
费用 : 更换 的 F NC板 型元 件 由哈锅 预热 器公 司 供货 . 费用 约 2 0万 元 / . D 2 台 原 U3板 型可 由哈 锅
预 热 器公 司 回购 . 回购 费 用在 3 0万 ~4 0万元 / . 台 施 工 安装 费用 约 3 0万 ~4 0万 元 / 台 每 台 炉 实 际 改造费 用约 为 2 0万 元 2
传 热 元件 分 两 层 布置 .热端 传 热 元 件采 用 05 m .I
表 1 改造前空气预热器进 口和 出口相关参数
收 稿 日期 :0 1 0 — 8 修 回 日期 : 0 1 0 9 21 — 9 0 : 2 1 —1 -1
7 6
江
苏 电
机
工
程
表 2 设计煤种和- 眭能试验用煤的煤质资料
摘 要 : 南热 2 6 0Mw 超 I x 0 临界机组 自投运以来排烟 温度一直居高不下。 分析 了 1号机组 空气预热器进 、 3 出1运行参 '
数 , 出空 气预 热 器的 传 热 效 果较 低 是 其 主要 原 因 , 合 比较 了 3种 改 造 方 案 , 指 综 最终 采 取 方 案 一 , 更换 热 端传 热元 件 即
涂搪 瓷 涂搪 瓷后 总厚 度 为 1 . mm, C板 型布 置 , 2 DF 冷 端所 有传热 元件 高度 9 0 0 mm。冷 、 热端 传热 元件 均 采用模 式布 置 , 分 4 共 8小仓 , 与冷 、 热端 扇形 板形
600MW锅炉空预器漏风程序及说明书

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说明书南京创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概述1.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指转子旋转而风罩固定的一种空气预热器。
高温烟气自上而下流经转子一侧,加热转子中的蓄热元件。
当已加热的蓄热元件转到另一侧(空气侧)时,空气从下往上流经蓄热元件,把热量带走,达到预热空气的目的。
由于转子受热时上下存在温差,发生蘑菇状变形,使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间的间隙增大。
(见下图)图(1)由于密封间隙增大,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泄漏增加,使能量损耗增大。
如果控制住了漏风量,就可以在不增加送风机能耗的情况下,保证锅炉的总风量供应。
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就是通过测量调节来控制上部扇形板与转子上部径向密封板之间的间隙,在任何运行工况下,能保持该部的最小间隙,减少了漏风量,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整个机组的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同时可以检测多路故障(如转子停转、传感器异常、电机过载等)并进行故障处理和报警。
⑴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对湿度:<85%RH大气压力L:86—106Kpa无爆炸、腐蚀和破坏绝缘的介质建议将控制柜安装在远离热源的地方;若控制柜、现场信号箱、提升机构为露天安装,则建议在设备上方加装防雨棚。
⑵安全应将控制柜、现场信号箱可靠固定在平台上,并保持良好的接地。
二、设备描述每台锅炉有两台空气预热器,每台预热器热端有三块扇形板,每块扇形板对应有一套高温间隙传感器和一台提升机构。
系统由高温间隙传感器、扇形板提升机构、转子停转检测开关和控制柜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高温间隙传感器探头六个(含安装板)现场信号箱六个(内有接线盒、电缆及信号变送器)扇形板提升机构六台控制柜一台转子停转检测开关二个(含安装支架)1、高温间隙传感器本传感器属电涡流式传感器,它可以连续测量密封扇形板下表面与转子法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并把间隙值转化为电信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可在烟气腐蚀及多粉尘的环境中工作。
⑴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20mm精度等级:1%供电电压:220VAC(由稳压电源提供)输出信号:4-20mA线性测量范围:0-18mm工作温度:<4000C相对湿度:<95%重复性误差:<1%⑵安装传感器由探头、高频接线盒、信号变送器以及高频连接电缆组成,其中接线盒、信号变送器、高频联接电缆安装在现场信号箱中。
600MW机组脱硝改造后空预器堵塞原因及解决措施

图1
- 118 -
生态与环境工程
表1
项 目 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 工 业 分 析 收到基全水份Mt 收到基灰份Aar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 空气干燥基水份Mad 收到基碳Car 元 素 分 析 收到基氢Har 收到基氧Oar 收到基氮Nar 收到基全硫St.ar 单 位 kJ/kg % % % % % % % % %
2017 NO.12 ( 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设计煤种 20230 8.8 24.98 35.27 5.27 52.96 3.03 8.99 0.58 0.66
实际煤种 18430 14.3 28 32.5 8.93 48.74 3.26 11.80 0.45 1.2
果能提高脱硝效率,降低氨逃逸率,就能有效减少 NH4HSO4 生成,因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 2.1.1 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 如果能在烟气进入 SCR 反应区之前就降低烟气中的 NOX,这样既能减少脱硝的喷氨量,具有可观的经济性,又 能有效的降低氨逃逸率,减少 NH4HSO4 的生成。该机组在 2013 年就进行了低氮燃烧器的改造, 成功的将 SCR 反应区 3 前烟气中 NOX 的含量由将近 600mg/m 降到 300mg/m3 以下, 大大降低了喷氨量,有效降低了喷氨量及氨逃逸率。 2.1.2 根据煤种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高脱硝效率 脱硝效率的高低与催化剂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而各 地区煤质差距较大,因此根据煤质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提 高脱硝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机组所在地区的煤质 见表 1。 按结构催化剂分为板式、波纹式和蜂窝式,我厂两台 600MW 机组脱硝改造较早,因此在选型时在两台锅炉上 分别选择了蜂窝式和板式催化剂两种进行对比观察, 后经 半年运行时间观察, 发现相对于我厂煤种蜂窝式效率明显 比板式的要的多, 且系统阻力增大程度完全在可接受范围 内。 2.1.3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一般脱硝催化剂主要以 TiO2 为载体,以 V2O5 作为主要 的活性成分,催化剂一般在烟温 309℃ ~420℃运行效率最 高, 低于低限温度或高于高限温度运行, 催化剂就都会失活。 一般机组负荷低于 60% 额定负荷后烟温普遍低于 309℃, 因 此在机组负荷低于 60% 额定负荷催化剂活性降低后为了控 制出口 NOx 合格往往通过增加喷氨量来实现,这样一来大 大的增加了氨逃逸率, 加剧了空预器堵塞情况。该锅炉从高 温再热器后引入一路高温烟气旁路到脱硝入口, 保持入口烟 温在 309℃ ~420℃,催化剂高效率运行,达到减少氨逃逸率 的目的。 2.2 控制入炉硫份 从上述反应机理上来看, 煤中硫份的存在也是 NH4HSO4 生成的主要原因,尽量使用低硫煤,根据负荷不同,科学调 配入炉煤种,这样既能减少 NH4HSO4 的生成,避免空预器 堵塞,又能有效的减轻脱硫环保排放的压力。
600MW燃煤机组空预器堵塞成因及治理措施

600 MW 燃煤机组空预器堵塞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对于燃煤机组来说,空预器堵塞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空预器堵塞的成因,分别是硫酸蒸汽凝结灰和脱硝氨逃逸率过高。
并提出相应的空预器治堵方案,以期能够为 600MW 燃煤机组空预器堵塞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空预器;堵塞;风机失速;风机能耗引言现今 600 MW 燃煤机组基本上都是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其蓄热元件被紧密地放置在转子扇形隔仓格内,以空预器转子的转动,推动蓄热元件通过烟气侧加热之后再向空气侧旋转,将热量向空气侧传递,实现烟气与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有效热交换。
因为空预器蓄热元件由波纹板一块块层叠而成,板间并没有太大的间隙,很容易有积灰产生,所以对于燃煤机组来说,空预器堵塞问题较为普遍。
空预器发生堵塞之后,不仅会对风烟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风烟系统的出力。
特别是当处于高负荷运行时,空预器堵塞将使风烟系统出力欠缺,进而对机组带负荷能力产生影响。
针对空预器堵塞问题,现今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清理和更换空预器蓄热元件、在线水冲洗空预器、针对空预器进行吹灰、在线升温对空预器进行治堵。
不同治堵方案存在着差异化的效果,优缺点各有不同。
1 空预器堵塞原因1. 1 硫酸蒸汽凝结积灰现今,电厂燃煤的特性和设计值有着很大的偏差。
部分煤种存在较高的硫分和灰分含量,使得烟气中有着较高含量的二氧化硫和飞灰。
如果锅炉运行中过量空气系数较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与氧结合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蒸汽,升高烟气的露点。
当经过空预器的烟气没有较高温度时,就会发生硫酸蒸汽凝结,并吸收烟气中的飞灰附着于空预器受热面上形成积灰,进一步恶化就会堵塞空预器。
1.2 脱硝氨逃逸率过高对于空预器来堵塞来说,硫酸氢铵沉积也是一重要因素。
烟气温度在150℃~230℃区域,硫酸氢铵会从气态逐步转化至固态。
600mw机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防堵灰技术探讨与应用

运行与维护144丨电力系统装备 2019.17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2019年第17期2019 No.17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具体阐述一下该设备的实施方式。
首先该设备包括线夹装置、固定在靠近地表的电杆上的固定架、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绕线轮、设置在固定架上用于驱动绕线轮旋转的旋转电机、等一系列装置。
其中,牵引绳的一端与绕线轮相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并与升降导套相连接。
导向滚轮通过轮轴转动设置在滑块上,轮轴与升降导套的轴线相垂直。
下夹线平板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下夹线平板的上表面设有主线下夹线槽与支线下夹线槽,两者平行。
主线下夹线槽位于主线上夹持板的下方,且主线下夹线槽的长度方向与升降导套的轴线相垂直。
支线下夹线槽位于支线上夹持板的下方。
该装置包括两个驱动执行机构:第一驱动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主线上夹持板上并贯穿主线上夹持板的上下表面的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螺杆及设置在下夹线平板上的第一驱动电机。
第一驱动电机位于下夹线平板的下方,第一螺杆与第一导杆相平行,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相连接。
第二驱动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支线上夹持板上并贯穿支线上夹持板的上下表面的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螺杆及设置在下夹线平板上的第二驱动电机。
第二驱动电机位于下夹线平板的下方,第二螺杆与第二导杆相平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杆相连接。
注:第一导杆、第一螺杆、第二导杆与第二螺杆均位于支线下夹线槽与主线下夹线槽之间。
3 结束语在机器人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机器人带电作业已经能够成功地应用了,完成带电断线、接线、更换避雷器、更换隔离开关等等一系列工作,不过目前的带电作业机器人还是主要依靠人来操作,但是这已经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员危险,同时提高带电作业的效率。
我相信,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一定会更加成熟,为人类带电作业带来更多便利。
拿什么拯救你,堵塞的空预器-某600MW机组空预器改造分享

拿什么拯救你,堵塞的空预器-某600MW机组空预器改造分享案例一、某厂1号炉空预器自2013年9月脱硝改造投运以来,空预器蓄热元件堵塞严重,额定工祝下,烟气侧差压运行一个月达到3.5kPa。
连续运行3个月后,烟气侧差压将达到5kPa以上,不但风机电耗大幅上升,且锅炉氧量不足,机组无法带满负荷。
案例二、江苏某发电有限公司#4机组额定容量350MW,于2011年6月9日投产,投产时脱硝系统同时投运。
2013年11月份起,空预器差压逐渐增大,至2014年3月份,在负荷到270MW时,空预器差压最大达2.78kPa,堵塞发展很快,2013年11月20日,负荷280MW 时,A、B侧空预器烟气差压仅分别为0.92kPa、0.74kPa,到4个月后,2014年3月27日烟气差压已达到1.47kPa、2.40kPa。
其中特别是B侧空预器,堵塞明显严重,造成B侧烟气流量减少,因而A引风机烟气通流量加大,电流明显上升,由134A上升到160A。
B空预器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差压呈周期性变化,最大达2.78 kPa,最小达1.96 kPa,说明B空预器局部堵塞严重。
即便以最小值比较,堵塞现象也较为明显。
空预器堵塞现状空预器作为锅炉重要的换热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经济性及安全性。
为落实国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煤电企业相继进行了脱硝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
脱硝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后,电厂普遍出现了因硫酸氢铵在空预器低温段结垢,带来空预器烟气侧差压大的问题。
空预器烟气侧差压大将直接影响电厂机组出力和厂用电指标,甚至造成机组被迫停运。
催化剂中的氨与烟气中的NOx反应或者被氧化后,多余的氨被排入下游烟道。
烟气中的氨与SO3接触在适当的温度条件(约在230℃以下)下生成硫酸氢铵和硫酸铵。
硫酸氢铵可能沉积在空气预热器中温段及冷段,由于具有很强的粘附性,会吸附烟气中的颗粒物,造成大量灰分粘附在换热器金属表面和层间,引起换热元件堵塞,使得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阻力增加、换热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空气预热器检修1 概述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排放的烟气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空气的热交换设备。
由于它工作在烟气温度最低的区域,回收了烟气热量,降低了排烟温度,因而提高了锅炉效率。
同时,由于燃烧所需空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燃料的着火和燃烧,减少了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按照换热方式可将空气预热器分为两大类:传热式和蓄热式(或称再生式)。
在传热式空气预热器中,热量是连续的通过传热面由烟气传给空气的,且烟气和空气各有自己的通道;在蓄热式空气预热器中,烟气和空气交替的通过受热面。
当烟气流过受热面时,热量由烟气传给受热面金属,并被金属蓄积起来。
然后空气通过受热面,金属再将蓄积的热量传空气。
依靠这样连续不断的循环来加热空气。
现代电厂锅炉中,最常用的传热式空气预热器是管式空气预热器,最常用的蓄热式空气预热器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2 技术规范2.2 预热器简介2.2.1 原理简介:燕山湖发电厂2×600MW机组锅炉配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由哈尔滨锅炉厂自80年代引进美国ABB—AIP公司技术设计制造的,其型号为32.5-VI(T)-1933-SMR,型式为三分仓、受热面回转。
在转子径向圆周面上,烟气占有50%的流通面积,一、二次风各占其余流通面积的1/3和2/3。
由于该炉燃用褐煤,水分含量在20%以上,故转子转向采用先加热一次风后再加热二次风的转动顺序,以满足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要求。
当转子(受热面)转到烟气流通区域时,烟气自上而下流过受热面,受热面吸收烟气热量而被加热;当转子转到空气流通区域时,受热面把蓄积的热量传给自下而上流动的空气。
先加热一次风,再加热二次风,然后再转到烟气区吸收热量。
2.2.2 结构简介: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是旋转的,整个转子由顶部的中心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转数为0.95转/分,主轴和整个受热面转子由支撑轴承支承,支撑轴承上部有一套导向轴承,支撑轴承和导向轴承均采用油浴润滑方式。
顶部中心驱动装置有两台驱动马达,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可切换使用,另有一台慢速驱动马达。
为减少风、烟系统之间的漏泄,一、二次风以及烟气侧之间均设有径向、轴向、环向及中心筒密封装置。
(图1)图12.2.2.1 转子:转子是预热器的主要部件,它由轴、中心筒、外圆筒、格仓板和传热元件等组成。
转子的最外层是外圆筒,也称转子围板,它是由钢板卷制而成。
中心筒与外圆筒之间是扇形格仓,格仓中放置蓄热元件。
整个转子横截面被分成四部分,即烟气流通部分、一次风流通部分、二次风流通部分、密封区(惰性区)。
转子的全部重量由支撑轴承承担,为了防止转子旋转时因空气侧和烟气侧的压差而发生偏斜,在主轴上部装有导向轴承。
2.2.2.2 外壳外壳由圆筒体、上下端板和上下扇形板组成。
2.2.2.3 驱动装置(图2)驱动装置采用中心驱动方式。
驱动装置在预热器转子主轴的顶部,两台驱动马达和一台慢速马达共用一个主减速机带动主轴旋转。
整个驱动装置为三级减速,转子转速为1.19r/min。
2.2.2.4 密封装置为了减少因气流压差引起的漏泻,回转式预热器装有密封系统。
受热面回转式预热器的密封装置按照密封元件的放置方向,有径向密封、环向密封和轴向密封三种。
所有密封元件的安装方式都是可调的。
图2径向密封是转子端面与静止的外壳的上、下扇形板之间的密封,其作用是防止空气穿过转子端面与扇形板之间的密封区漏入烟气通道。
径向密封片装在转子的每块径向格仓板的上下两端,当径向格仓板经过密封区时,径向密封片就与外壳上的扇形板构成密封。
(图3)图3环向密封分外环向密封和内环向密封。
外环向密封的密封元件装在转子外圆筒圆周的上下端,其作用是防止空气通过转子外圆筒的上、下端面漏入外圆筒与外壳之间的环向空隙,然后再沿环向空隙漏入烟气侧。
内环向密封的密封元件装在转子中心筒圆周的上、下端,其作用是防止空气通过中心筒的上、下端面漏入烟气侧。
(图4、图5)图4图5轴向密封的密封元件沿着整个转子高度装在转子外圆筒的外侧,与每块转子径向格仓板对齐,从热端延伸到冷端。
轴向密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通过转子与外壳之间的环向空隙漏入烟气侧。
2.2.2.5 吹灰装置为防止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的钢板之间发生堵灰,保持蓄热片波纹板的洁净,在预热器烟气侧的冷、热端各装有吹灰器。
热端的吹灰器主要由管道和喷嘴组成,冷端的吹灰器为伸缩式吹灰器,吹灰介质为蒸气。
2.2.2.6 灭火、清洗装置预热器除了装设蒸气吹灰装置外,还在烟气侧的冷、热端各装有一根固定式清洗管,当蓄热元件堵灰严重而无法通过蒸气吹灰清除时,在停炉期间对预热器蓄热元件进行水冲洗。
为了预防空气预热器的二次燃烧,在预热器的烟气、一次风、二次风侧的热端均装有灭火水管。
3 检修工艺规程3.1 修前检查测量3.1.1 对所有应做原始记录的部位进行测量并填写测量记录。
3.1.1.1 转子水平测量。
3.1.1.2 径向密封间隙测量。
3.1.1.3 轴向密封间隙测量。
3.1.1.4 环向密封间隙测量。
3.1.2 检查冷、热端传热元件的腐蚀、堵塞和磨损情况。
3.1.3 检查所有密封片的磨损情况。
3.1.4 检查蒸气吹灰、水冲洗、灭火管路、喷嘴的磨损情况。
3.1.5 检查烟道、支撑管、外壳、导流板等的磨损、腐蚀情况。
3.1.6 检查所有人孔门的密封情况。
3.1.7 检查中心轴端上、下密封的磨损情况。
3.2 支撑轴承检修3.2.1 在支撑轴承上部主轴两侧安装标尺,测量转子主轴的原始位置,记录;测量预热器径向密封间隙(必要时需拆除部分径向密封片),记录;通知热控分厂拆除测点。
3.2.2 将4台专用液压千斤顶安装在主轴下盘(144/100)的下端面,根据实际高度利用垫块将千斤顶垫牢。
用火焊将支撑轴承箱体一侧的限位块割下,并用角磨打磨光滑。
(图6)图63.2.3 利用液压装置同时升高4台千斤顶,注意4台千斤顶等速升高,同时观察主轴标尺,确保主轴水平方向无位移。
3.2.4 测量转子升起高度,当转子升起约6mm,支撑轴承上端面(144/104)的止口露出主轴下盘时,停止液压装置运行,闭锁。
(图7)3.2.5 利用手动葫芦将支撑轴承箱拉出主轴下方,原箱底垫片保持不变。
图73.2.6 检查支撑轴承的润滑油质情况,检查支撑轴承滚珠、保持架的磨损情况,记录。
3.2.7 检查轴承箱的固定螺栓、螺母、垫片及油位计,测量轴承座的水平度,记录。
3.2.8 用导链将支撑轴承箱恢复原位,箱底垫片不变。
缓慢落下千斤顶,注意观察转子主轴的标尺,确保主轴水平方向无位移。
3.2.9 测量预热器径向密封间隙,与原始值保持相同,恢复支撑轴承箱限位块。
3.3 驱动装置的拆装(见图2)3.3.1 驱动装置的拆卸3.3.1.1 准备工作:在驱动装置上方安装吊装用5t导链;拆下轴端小罩,通知热控分厂拆除转速停车报警装置及导向轴承温度测点。
3.3.1.2 拆除锁紧盘螺栓(按圆周方向逐个松开锁紧盘螺栓,开始时每个螺栓只松开1/4圈,然后再逐渐加大幅度,直至锁紧盘刚好能够转动时停止),卸下锁紧盘。
3.3.1.3 拴好钢丝绳,用导链缓慢吊起驱动装置,将驱动装置水平放置。
3.3.2 驱动装置的回装3.3.2.1 驱动装置的润滑油质化验,检查各油封是否存在漏油现象。
3.3.2.2 清除驱动装置轴套内表面和主轴上的油污,吊装驱动装置就位,检查扭矩臂与扭矩臂支座之间的间隙,标准值为0.25~0.75mm。
3.3.2.3 将任意3个等距离锁紧盘螺栓轻轻拧紧,拧到锁紧盘刚好可以转动,测量两个收缩盘之间的距离,确保距离相同。
3.3.2.4 在轴套外边涂抹少量润滑油,将锁紧盘套入主轴,沿圆周方向逐个拧紧锁紧盘螺栓,拧紧幅度逐渐加大,使所有的螺栓在紧过几遍之后螺栓扭矩达到?Nm。
注意:禁止沿径向对称拧紧螺栓。
3.4 导向轴承检修3.4.1 按圆周方向逐个松开锁紧盘(136/116)螺栓。
注意:开始,每个螺栓只松开1/4圈,然后再逐渐加大幅度,直至锁紧盘刚好能够转动,卸下锁紧盘。
(图8、图9)3.4.2 卸下轴承箱上部端盖螺栓(136/106),取下端盖,将轴套及导向轴承轻轻从主轴上拉出。
图8图93.4.3 卸下轴套底部拖板螺栓,取下拖板(136/102),卸下导向轴承(136/101)。
3.4.4 导向轴承滑道、滚珠检查,冷却水管路检查,润滑油质化验。
3.4.5 将任意3个等距离锁紧盘螺栓轻轻拧紧,拧到锁紧盘刚好可以转动,测量两个收缩盘之间的距离,确保距离相同。
3.4.6 在轴套外表面涂抹少量润滑油,将锁紧盘套入轴套。
3.4.7 清除轴套内表面和轴肩的油污,将轴套套入转子主轴。
3.4.8 沿圆周方向逐个拧紧锁紧盘螺栓,拧紧幅度逐渐加大,使所有的螺栓在紧过几遍之后螺栓扭矩达到470Nm。
注意:禁止沿径向对称拧紧螺栓。
3.5 径向密封片的安装及间隙调整3.5.1 在预热器热端风道内焊接支架,将径向密封标尺固定在支架上。
(图10)3.5.2 选取一条全长的径向密封条,用螺栓、螺母将密封片固定。
3.5.3 手动转动转子,使新安装的密封片正对顶部扇形板的边缘,按照冷态密封间隙的要求调整密封片的高度。
3.5.4 转动转子使新安装的密封条依次通过扇形板的四个边,在各个边缘处重新测量密封间隙并做适当调整,紧固密封片螺栓。
3.5.5 转动转子使安装好的密封条对着密封标尺,相对密封条设定好标尺的位置。
图103.5.6 设定密封标尺后,转动转子,依次使密封条正对密封标尺,根据密封间隙安装径向密封片。
3.5.7 对于预热器冷端径向密封片的安装,重复上述步骤。
3.5.8 径向密封片的螺栓扭矩为?Nm。
3.6 轴向密封片的安装及间隙调整3.6.1 在预热器转子外壳内焊接支架(186/431),将轴向密封标尺(186/430)固定到支架上。
(图11)图113.6.2 选取一组轴向密封条安装到径向格仓板的外缘,裁切密封条的两端使之能够装入转子T型钢之间,按照冷态密封间隙安装密封条。
3.6.3 转动转子将该密封条转过轴向密封板,在轴向密封板的另一侧测量密封件并做适当调整。
3.6.4 转动转子到另一轴向密封板的边缘检查密封间隙,固定轴向密封片紧固螺栓。
3.6.4 转动转子使该密封条正对密封标尺,相对密封条设定密封标尺的位置。
3.6.5 转动转子,依次安装各个径向格仓板外缘的轴向密封片。
3.6.6 轴向密封片紧固螺栓扭矩为?Nm。
3.7 外缘环向密封片的安装及间隙调整(图12)图123.7.1 选取与端部相连接的6根端头部分的环向密封片(热端189/100、冷端189/101)及压板(189/102)和紧固螺栓(189/103)、螺母(189/104)及垫片(189/105、189/106),将密封片安装到支撑板上并按冷态密封间隙要求调整密封片,需要时可切割密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