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默写第一编-冲刺2020年高考语文 情境式默写58篇(答案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情境式名句名篇默写)汇编一、(2024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文课上,房老师使用《屈原列传》中“,”两句话,引导学生描写寻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举浅近事例来传达深远意蕴。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二、(2024ꞏ新高考Ⅱ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
”(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三、(2024ꞏ全国甲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四、(2023ꞏ新高考Ⅱ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 ,”,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五、(2023ꞏ新高考Ⅰ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六、(2023ꞏ全国乙卷ꞏ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四)2020年高考必背58篇古诗文情境默写(四)

①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 渴求。 ②《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 梭的句子是: “-----,----? ③《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 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④《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⑤《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 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⑥《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 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⑦《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 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4、诗歌开篇就用“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句, 渲染了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的情况。 5.《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6.《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 线共同杀敌的句子是“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7.班固在《汉书》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 勇力,鞍马骑射”,《无衣》中就有“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之句。 8.在《无衣》一诗中,表现将士们修整矛戟,一起 行动起来投身到征战中的诗句是“修我矛戟,与 子偕作”。
4.在《离骚》(节选)中,屈原从草木由盛到衰,想到自己 身体逐渐衰老的两句是:“————,————。” 5.在《离骚》(节选)中,诗人用“————,———— ” 表达了自己愿意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在前面为众人引 导开路。
1.在《离骚》(节选)中,屈原通过“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 曰灵均”,介绍了自己的名和字。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情景式默写

新高考背诵-文言文情景式默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在《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2、《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居则曰: 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加之以师旅,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 。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完整版)高考情景默写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考情景默写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新课标初中情景默写自主训练——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初中必背50篇1.《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给出过多个定义,《学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这也是君子的表现。
2.《论语·为政》对“学”与“思”的关系有精辟论述:“_______,_______。
”3.面对“贤”者与“不贤”者,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提出了做人的两个要求:“_______,_______。
”4.“青松翠柏”早在《论语·子罕》中就成为孔夫子托物言志的对象,他说:“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请教孔子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个人终生的修养追求,孔子讲出了那个字,并用八个字做出了千古流传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6.当两样东西不能同时拥有时,有舍才有取。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就以“鱼”和“熊掌”为喻,谈到了舍得的智慧:“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主张“仁”“义”比“生”更重要,不“仁”不“义”比“死”更可恶,用《鱼我所欲也》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
”8.“万钟”的财富是常人所向往的,但孟子在《鱼我所欲中》以“义”的高度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
”9.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指出了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10.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必定会导致国家灭亡的两个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
”11.《曹刿论战》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色的平民军事家的形象,当有人劝曹刿不要参与此次战事时,曹刿自信地说:“_______,_______。
”12.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凭借着鲁庄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打一仗。
2020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训练(含答案)

(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答案:(1)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学不可以已 (4)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9)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0)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11)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1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逍遥游》)1.填一句(1)《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庄子·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2.填两句(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4)《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在《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6)《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7)《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9)《庄子·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10)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11)《庄子·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
(12)《庄子·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
高考情景默写试题答案推荐

高考情景默写试题答案推荐一、记叙文在高考的语文科目中,情景默写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它不仅考验学生的记忆力,还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答案,供参考。
(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二、议论文议论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以下是一篇关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议论文范文。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显著。
高中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论语》十二章(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
2.劝学(节选)(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节选)(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二)2020年高考必背58篇古诗文情境默写(二)

• 14、《赤壁赋》用 ----------,----------两句写出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 同在。
• 15、《赤壁赋》中列举江水、月亮说明 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的 -----------------,---------------- ;------------,-----------。
• 16、“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 赋》用 -------------, ---------,------------, ----------- 表明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 所享用并从中得到乐趣。
8.子路认为,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 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 “---------,--------------”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 危为安。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
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 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 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 ------------”几句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 谦恭, 从“______, ______, ______”的动 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 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愿---------,------------。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 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哂笑子路 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面对孔 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劝学》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8.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屈原列传》司马迁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字虽寻常但旨趣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离骚”者犹离忧也3.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4.其文约其辞微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谏太宗十思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们开始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6.《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9.文章中指出创业与守业,处于殷忧和得志不同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劝诫太宗不要贪婪,要自我克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劝诫太宗身在高位,要谨慎自我约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劝诫太宗不要懈怠懒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劝诫太宗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和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6.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9.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0.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4.《师说》韩愈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韩愈在赞美古人,批评今之众人从师态度后,得出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6.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7.《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阿房宫赋》杜牧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的通道的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对待宝鼎、黄金等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用度极其奢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
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8.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1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这两句通过一个肯定句和否定句写出了曾经无比强大的秦帝国最终被灭族的原因。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7.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0.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六国论》苏洵1.在《六国论》中,苏淘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候割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淘《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其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