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词情境默写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情境默写及答案

高考74篇情境默写及答案《论语》十则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

4.《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态度。

5.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

(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写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一、必修(8篇)《劝学》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6.《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说“,”。

12.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屈原列传(节选)》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高考必备古诗文《天净沙秋思》情景默写

高考必备古诗文《天净沙秋思》情景默写

高考必备古诗文《天净沙秋思》情景默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助记]前三句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深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助记]四、五两句抒写内心深处的无尽伤痛。

【易错字·写三遍】
【情境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十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

高中十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

高中十必背古诗文情景默写1.《师说》1.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高低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从师的原则不是高低贵贱、年纪长幼,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要向身边不同的人广泛地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愈认为,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优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虞美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 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 句:“ ”。
•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 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 的句子: “ ”。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 的句子是:“ ”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 • (二)《逍遥游》 •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 《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 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填空式)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填空式)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四)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4.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六)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七)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高中语文新教材外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新教材外必背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共1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新教材外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报任安书》中(),交代了《诗经》成篇的缘由。

2.《报任安书》中(),写古代圣贤因残缺终生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的目的。

3.《报任安书》中()介绍了《史记》的起止时间。

4.司马迁惨遭宫刑,却忍辱负重,写下五十余万字的《史记》,目的十分崇高:()。

5.司马迁认为,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从历史上来看:(),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晓的太多了,只有卓越特出的人,才能被后人称赞。

6.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两句用韩非的例子论述“失意时用发愤著书来实现理想”这一观点。

7.《报任安书》中,作者列举周文王、孔子在困境中完成其作品的句子是:()。

8.《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

二、《礼记·礼运》/《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五十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十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五十三)《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6.《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
的5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
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