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 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 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 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一部分(1-2):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
第二部分(3):珍惜光阴,充实生命。
Page
8
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 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Page
9
9
研读第一段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 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名言—“ 认识你自己”。 在后来的人类历史上,有许 多圣者大家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 们往哪里去?今天我们所学的三 篇短文,是三个不同国度,不同 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的 角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让我们 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领悟三篇短 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吧,看看 对作为“人”的我们有和启发?
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 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他对 “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因为认识到了“生之本 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Page
18
18
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Page
36
随笔与杂文的区别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 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 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 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 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 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摘要】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多深刻的思想和有价值的问题追随他的门徒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柏拉图、色诺芬等当时最著名的奴隶主贵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以苏格拉底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
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语。
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他就不可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为恶。
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
那么为什么往往一个人明知某种事情是不道德的却偏偏会去做呢苏格拉底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真知道是不道德的你就决不会去做你之所以去做就完全证明你是无知的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知识。
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基点。
这种有价值的思想对以后伦理学说的发展影响特别大。
既然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那么善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又是什么呢苏格拉底的回答并不很明确。
有时他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有力、有财富、有地位、有荣誉等等此外还有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等所谓“灵魂的善”。
这些行为有时有益有时亦有害究竟有益或有害主要取决于是由智慧的灵魂还是由愚蠢的灵魂来指导它们。
所以善可以说系于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
这样便又回到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
由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又推出了一个“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
苏格拉底是借一个神话故事来“论证”他的这一学说的。
故事说德尔斐的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说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去证实这个“神谕”因为神谕是不能轻视的“我应该首先考虑神的话”。
为了证实神谕他就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其中有政治家有诗人有工匠等等。
他想看看他们的知识在哪里是否比他更智慧更聪明。
“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

祖国2019.5.下|理论纵横|摘要:“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自然哲学走向衰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时代,苏格拉底的这一命题教人先要“自知无知”,然后不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苏格拉底被誉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他的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将研究重点由原来的自然,逐步转变为人本身,他认为想要更加深刻地对世界进行认知,就必须要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该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于哲学的演进更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定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奠定了哲学是“人学”的基础,对于哲学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苏格拉底人的主体性哲学转向自知无知“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文/葛世林要想对自己形成深刻认识,内心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这一理念不但是苏格拉底在哲学探索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在自然哲学发展末期,他的这种思想为哲学带来了新的探索思路,为古希腊哲学开辟了新的领地。
叶秀山(1984)在评价苏格拉底时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哲学贡献是首次发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自我①。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研究的第一要务,如果“不能认识你自己”,那么便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
一、“认识你自己”的提出背景“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雕刻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这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他将该理念应用于哲学研究当中。
在当时古希腊社会出现危机,自然哲学走向极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命题的提出无疑给古希腊时期乃至以后的哲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一)自然哲学的衰落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哲学家崇尚的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自然现象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概括、观察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探寻万物本源、构成等,这就是西方本体论的起源,其中典型的学说有泰勒斯的“万物始于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等。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真正出处是哪里?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真正出处是哪里?这句话在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人能知道确切出处了,古希腊人都搞不清楚的事情,我们今天更加无法考证。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被刻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处,作为神的训诫。
关于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古希腊人有各式各样的说法。
有的说是不是人说的,是天降的。
有的说是阿波罗神的女儿、德尔菲的第一位女祭司、传说中的女诗人Phemonoe说的。
希腊七贤中的泰勒斯、梭伦、Chilon都曾被不同的人说成是这句话的提出者。
在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说是希腊七贤一起提供的。
理解: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
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
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
在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形成的。
“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义: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浅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反思;灵魂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包含有关于自己灵魂的内在原则,内在原则是让人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关于自己的灵魂的知识。
而这些内在原则是与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因此我们是在这些内在原则的指引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
怎样获得这些本原性的内在原则,即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关键在于反思自己人总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
现实中,人总会不断地经历着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矛盾,那麽这些事物给我留下了什么,我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事物的?这些促使着我们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对于这一人生的问题我们只有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到达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后才能明白,才不至于迷失于变化不断的混乱世界之中。
反思是一种关于普遍原则的体认,是一种基于逻辑理性,又超越逻辑理性的洞觉。
因为反思自己重要的是反省人自身的本性,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
这种反思的方法也体现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中,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对方,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漏洞,通过辩论接近真理,在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角色就是帮助对方认识自己,让对方主动反思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回到现实,反思生活,难道生活就是为了物质享受?当你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你会感到生活的平淡,会厌烦,于是为了消除厌烦你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欲望的不断滋生会把人推向万丈深渊。
通过反思我们会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变化的物质,最需要的是灵魂的安宁,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由。
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申辩篇》这样说过:“不经过审查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生活。
”二、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怎样才算正确的认识了自己,其根本的问题是要认识到自己的灵魂。
第一课:认识你自己ppt

• 心理解析 • 选择A的人:对你来说,当生活中出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 候,最好的安慰是友情。所以,找到真心的朋友,是你追 求成功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 • 选择B的人:你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相信再大的问题都会 过去。对你来说,拥有一帮能够倾吐苦水的朋友是最重要 的。 • 选择C的人:你有些喜欢用幻想来排解压力和焦虑。这样 的排解可以顶一时之需,但从长远来看,你还需要自我成 长、锻炼自己应对现实和挫折的力量。 • 选择D的人:你通常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让 工作占据你大多数时间,这样的你比较容易出现人际关系 问题。所以,你最需要的,是扩大社交圈,融入群体之中。
•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同样的问题, 结果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百分之八十。 • 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有同 学几乎忘了这件事,也有人默默的低下了 头,觉得有些羞愧。此时,只有一个人举 手,这位同学就是希腊另外一位知名的哲 学家---柏拉图。
我们要坚持做什么
• • • • 1.按时睡觉、起床 2. 晚自习坚持复习所学知识 3.坚持参加一项文艺或体育活动 4.上课坚持不睡觉
• (15)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但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对了,故事的结尾是一阵龙卷风,你怎么去做呢? 这里提供了三种选择,(i)跑过去藏在箱子里面? (ii)跑过去藏在桥下面?(iii)跑过去骑上马走?那么 什么是你的选择呢? • 现在,我们看看上面的这些事物代表的意思: • 龙卷风——你生活中的麻烦;箱子——你自 己;桥——你的朋友;马——你的伴侣(家人) •
• (i)如果你选择箱子,你无论何时遇到麻烦你都 会自己解决。
• • (ii)或者你选择桥,无论何时你遇到麻烦你 都将去找你的朋友一起解决。 (iii)又或者你选择的最后一个马,你寻找 的家人是你无论何时遇到麻烦都要和他/她一起去 面对。
请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请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实用版)目录1.引言:对“认识你自己”的理解2.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始3.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人以群分,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4.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5.结论:认识自己,成就更好的人生正文“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简短而深刻,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对这一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首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这句话表明,认识自己是人类智慧的起点,是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基础。
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又如何能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呢?因此,认识自己是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其次,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着类似的观点。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这意味着,只有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就无法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因此,认识自己,也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关键。
再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识自己也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关键。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接纳自己,才能真正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接纳自己的前提,就是认识自己。
只有了解自己,我们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的来说,“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哲学家的智慧,也是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认识自己,不仅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也可以帮助我们融入社会,更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关键。
从哲学的发展浅谈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全文)

从哲学的发展浅谈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全文)【摘要】从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便开启了人类不断探索自我的道路。
通过认识自我,建立起了适合人本性的各种学说、体系,从而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国家体制等。
现代人也通过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
【关键词】认识;自我;本性;实现;价值一、“认识你自己”在现实中的开启宁静的深夜,当白天的幕曲早已卸下,在一盏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面,中学生还埋头于那些所谓的传统的书本中,面对如此不堪重负的压力,一个忽闪的念头从脑海中掠过,“我是谁?”或许正是这一次无意识的自我反思,便开启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寻找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以及生命意义的旅程。
经历过升学、工作以及迎面而来的各种琐屑的繁杂的困扰与困惑,便会不断的去反复考量外在传统的所赋予我们的所谓的价值观,开始去探寻自己属于人本我的适合于自我的价值体系。
经历过某些突如其来的困难时,当自我表现与自己所期许的状态不同时,开始希望去解开那些属于自我本体的秘密。
于是发现,每一个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在自我的体现,外在于我面前的呈现也会大部分是自我建立的一个世界体系。
发现自己心性,并根据自己的心性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去生存并在其中通过内在价值的实现去达到外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实现。
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维持世界的整体和谐。
二、从哲学的发展浅谈“认识你自己”在哲学史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最初提出了“认识你自己”。
据说是神的启示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却认为自己无知,为了确定神的启示是错误的,他通过与他认为在当时古希腊最聪明的人对话证明神是错误的,却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发现原来那些所谓的最聪明的人却很愚蠢,但是更甚的是他们却认为自己很聪明,而神认为苏格拉底最聪明是因为他自知其无知。
于是苏格拉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便在公众场合不断地和别人辩论,让别人认识到自己,认识到自我的无知,从而学习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阅读(1):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
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
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
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
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工会名字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
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
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我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
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因此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
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咱们的潜质所不及,因此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我,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
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
在自然界个性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构成的。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
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期望当领袖的人务必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当然不能。
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
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兄弟姐妹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就应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就应放在哪一边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理解了自我的观点。
之后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我。
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我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
那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
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贴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我的德性,也就是说,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本性,完成自我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而且,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志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因此,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的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愉悦。
他认为,从怀疑自我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助产术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到达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助产术。
所谓助产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透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我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因此,苏格拉底以高贵、健壮的助产婆芬尼兰托的儿子自豪,宣称他也习于施行同种技术。
不一样的是,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生而不是女生,是灵魂而不是肉体。
他认为,自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
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透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生下自我孕育的真理胎儿。
这种方法,一般被归纳为四个环节:反讽、归纳、诱导和定义。
因此,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
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用心性和主动性。
为追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苏格拉底把他的助产术运用于不一样对象,讨论了各种问题。
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仅对哲学也对之后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
苏格拉底的哲学,虽往往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那种实践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实践,而是抽象的道德实践。
确切地说,他的哲学是非实践的唯心论了。
因此,苏格拉底哲学特征,在于它是脱离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的道德哲学,在于它是对索非斯特施行哲学攻击的宗教拥护者。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以及和人辩论问题。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市场上。
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呢?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貌之后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贴合道德的,但欺骗自我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立即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士兵们,咱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向前冲啊!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但是大家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援兵。
如果按您刚才所说的那样,这种欺骗就应也是不道德的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就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假如您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你欺骗他说:‘赶快吃吧,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吃了它以后你就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
’这也是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贴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之后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能够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您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崇拜者,柏拉图和色诺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生命没留下任何著作,咱们只能透过他学生的叙述了解他(他的弟子色诺芬著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他的门徒在他死后构成了不一样的学派,除了著名的柏拉图外,还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由欧几里得创立的以诡辩著称的麦加拉学派、由阿里斯提波在非洲创立的以愉悦主义著称的昔勒尼派和由安提西尼创立的以禁欲主义著称的犬儒学派。
名人轶事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钟爱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生,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
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生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我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
精选阅读(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告诉我,欧绪德谟!你是否去过特尔斐的神谕宣示所?欧绪德谟:是的,没错,苏格拉底!我去过两次,每当我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我都要寻求最好的推荐。
苏格拉底:你是否注意到了它的入口处刻着的一段铭文?那里是你进入神庙的必经之路欧绪德谟:哪一段,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就是认识你自我(gnothi seauton)。
欧绪德谟:哦,是的!但我想我没有过多地注意它。
他们总是催着我进进出出,我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它。
苏格拉底:但之后有没有想过呢,欧绪德谟?当你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候,你是否认为它是值得思考的呢?欧绪德谟:没有,我从来没有,苏格拉底!当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神谕的推荐,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思考它。
但我猜想我认识我自我,我的意思是说,我怎样会不认识呢?我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好的,只有你敢于承认这一点,欧绪德谟!但让咱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昨日我看见你在阿里司泰得挑选马匹。
你是不是想买一匹马?欧绪德谟:是的,苏格拉底,我正要去那里做成这笔交易。
苏格拉底:那么你必须花了不少时刻去观察那匹马,以便确认它是否强壮、健康和驯服?欧绪德谟:那自然,苏格拉底!我一连几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牧场和马厩边转悠。
苏格拉底:那么你是否已经想好,要如何使用那匹马以及它能够为你做些什么?欧绪德谟:那正是我最关心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那么你在观察那匹马的时候,有没有根据自我的需要来权衡它?欧绪德谟:的确如此,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然而,欧绪德谟,你没有向一位预言家或者一位祭司寻求推荐,不是吗?欧绪德谟:当然,苏格拉底,我为什么要那么做?我能够自我鉴别那匹马,而且它适合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