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宪法的重要意义
浅论我所认识的宪法

浅谈我心中的宪法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如果说对于自己国家的根本大法不了解,似乎太说不过去了,可我的确是这样的呢,作为一个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大一的时候我是第一次接触了宪法学这门课程,所以,在大量的查阅资料之后,再结合上课讲的知识,我也只能是浅谈我所认识的宪法,或者说浅谈我所认识的宪法学。
所谓宪法学,就是以宪法及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
宪法文本、宪法理论、宪法规范、宪法现象及宪法运行过程是宪法学的研究对象,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宪法学的五种分析方法,宪法学有三个基本特征:(1)具有鲜明的现实政治性;(2)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3)具有特殊的规范性和实践性。
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宪法学,对于掌握马克思主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打下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培养法律专业素质,树立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的来说,第一:学习宪法学有助于增强宪法观念,树立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第二:有助于科学鉴别各种宪法现象,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宪法理论;第三:有助于正确把握宪法同其他部门法学的关系,切实学好法学专业的其他学科;第四:有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
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最高法律依据。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制定、颁布过4部宪法。
现行的第四部宪法在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加严格,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比较宪法论文:浅谈我国宪法的实施

般是指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或立法机关等,不包括普通法院。 二.我国宪法实施的现状以及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宪法的适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宪法适 用包括公民和国家机关对宪法的遵守和司法中的适用;而狭义 的宪法适用仅指宪法在司法活动中的适用。还有的学者把宪法 的适用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违宪案件的审查和处理,即宪法监 督或违宪审查;二是依据宪法来裁决其他的具体纠纷案件。虽然 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 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 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4
求还不完全适应,需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要依 法领导依法执政,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和法 律办事,实现党和国家关系、党和社会关系的法治化、规范化和 程序化。
权威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根植于群众之中。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实施依 法治国。 ”因而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使宪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同时,要让人民群众懂得保障宪法实施是每一个公民 神圣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学会运用宪法,以宪法为武器, 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使人民群众成为捍卫 宪法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群众管理国 家事务的执行者,不断增强其宪法观念,全面提高权力与责任 的认识,提高其宪法意识,对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 重要意义。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国家公职人员真正做到情 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面提高依法办事、依 法监督的能力,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各级领导干部在建 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就更应该带头学习 宪法,忠实地执行宪法,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浅谈小学生普法教育

浅谈小学生普法教育小学生普法教育是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而言,普法教育是一种必要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素质,还能够培养其法治思想和法制精神,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浅谈小学生普法教育。
一、普法教育的意义小学生普法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其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加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分辨事情的是非和合理性;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普法教育的课程内容小学生普法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范畴等方面的知识;人权、司法、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知识;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
其中,案例分析是普法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法律知识,增强其法律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内涵和应用。
三、普法教育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普法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普法教育应该采用生动、具体、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歌谣、游戏等。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
四、普法教育的机构小学生普法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学校、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机构等。
其中,学校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机构,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宣传和普及,促进小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机构等机构也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法律知识和资源。
五、普法教育的实施小学生普法教育的实施需要区分为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教授故事、童话等教材,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小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浅谈宪法的重要意义

浅谈宪法的重要意义宪法是一国最高法律,是一国最根本的法律文件,其在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下面将从国家治理、公民权利、社会秩序以及国家发展等角度来论述宪法的重要意义。
首先,宪法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和权力范围,明确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宪法规定了国家元首、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及其职能,确保了国家的正常运行。
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元首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保证了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有效避免了政府滥用权力的问题。
同时,宪法规定了公民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了政府对民众的责任,促进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其次,宪法对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信仰、财产等方面的权利。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使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参政权、选举权、罢免权等政治权利,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如劳动权、教育权、医疗权等,促进了公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再次,宪法对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大法,具有统一和稳定的特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程序,明确了国家权力的边界和约束,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约束着公民的行为,促进了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的树立,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宪法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立了国家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宪法为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国家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原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浅谈鞍钢宪法的意义

浅谈鞍钢宪法的意义【摘要】鞍钢宪法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建设的重要成果。
它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根据现实经验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思想路线并付诸实现,是一个伟大的思维创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鞍钢宪法马钢宪法后福特主义一、“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一)鞍钢的历史与发展鞍山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悠久的冶铁历史,其铁矿资源在古代就被人们开发和利用。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移动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起步,近代冶矿业便在这之后发展起来。
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鞍山,3月初逐步接管并恢复了鞍山的钢铁生产。
随后,成立鞍山钢铁公司。
1949年春,毛泽东发出“鞍山的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山恢复钢铁生产”的电令,至此鞍钢开始全面恢复生产。
“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有24项安排在辽宁,其目的就是要基本完成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的兴建和改建。
从此鞍钢成为新中国的钢都,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大法“鞍钢宪法”的发源地。
(二)苏联“马钢宪法”的引进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生产的组织管理上,基本上是模仿苏联的做法。
在苏联援建的同时,苏联的集权化管理方式也被引进中国。
当时苏联用的是“马钢宪法”。
马钢即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当时苏联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对工程管理有一套完整的办法,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是著名的“马钢宪法”。
其要点是:实行一长制,不要党的领导;搞物质刺激,不搞政治挂帅;依靠少数专家和一些列繁琐的规章制度,冷冷清清的办企业,不搞群众运动,不实现群众路线,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三)“鞍钢宪法”的诞生在后来的实践,很多鞍钢的工人及领导觉察出了很多这种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一些变革。
中共八大以苏联为鉴开始了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8年转入“大跃进”运动,提出“以钢为纲”对钢铁产业设置高标准的指令。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苏联出现的“修正主义”,而对苏联的“一长制”为主要特征的马钢也产生了怀疑。
浅谈“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浅谈“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出发,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指明了方向。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
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
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
我国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是对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
因此,依宪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之义。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家公权力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和行为标准,确立了国家权力的分工和相互监督机制。
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的要求,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良好运行,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由于宪法的许多规定主要是依靠国家机关去执行的,因此强调依宪治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好宪法,熟悉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真正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做到这三个“善于”,才能真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优化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更好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核心在理念,关键在能力,重点在落实。
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学教育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学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中国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中,法学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学教育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内容和方法。
一、法学教育的意义法学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法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法治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石,而正确的法治观念是法治建设的前提。
通过学习法学知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的观念,自觉维护法治权益,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法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
法学知识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客观的法律精神的结晶,通过学习法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法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自觉。
了解法律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的重要性,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行为意识,不断增强法律自觉和法律遵从意识。
法学教育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课中,法学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法治概念、宪法基本原则、法律体系、法治中国建设等内容。
法治概念是法学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法治是指在法律的约束下,全体公民和国家机关都可以遵循和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承担义务的一种社会状态。
学生需要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宪法基本原则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学习宪法基本原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宪法的意义和地位,树立对宪法的尊重和维护。
法律体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法律体系是指国家法律的总体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
学生需要了解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和作用,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法治中国建设是法学教育的内容之一。
浅谈党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和相关建议-《法律新视野》

浅谈依法执政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刘茵①(西南大学法学院,重庆400716)【内容摘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提高执政效率的根本保障。
它对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全局性作用,也是廉政工作的外在表现。
依法执政虽然被大力提倡,但是至今我们对依法执政的概念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而且我党依法执政过程中,在执政依据、权力监督机制等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现阶段,如何能够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是我党急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依法执政,和谐社会,廉政工作一、依法执政的概念对依法执政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依法执政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权利和义务、民主和法治等丰富的制度内涵,能够融汇于法律之上、权力制衡以及权利保护等诸多价值目标,涵盖执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贯穿执政党行为甚至整个自我管理过程。
②还有些学者认为依法执政既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体制和制度,它是党按照宪法及法律规定对国家的政权实行政治领导。
③也有学者认为依法执政是一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和状态。
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是从不同角度对依法执政的概念进行定义。
我认为,依法执政是动态的,是从取得国家政权到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制定、实施法律,领导人民,再到处理国家事务并接受监督的整个过程。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大创新点,是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过程中所逐步探索出来的执政规律。
在建国初期乃至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法律为手段来解决的。
这与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们沿用了战争年代夺取政权时的领导方式,即把党的决议、命令甚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指示等当做一种直接解决问题的手段。
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重人治而轻法治的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无疑是惨痛的。
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导致党的治国方略和执政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社会主义①作者简介:刘茵(1988-),女,河南省商丘市人,西南大学法学院2010级刑法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有组织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宪法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
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