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视线设计PPT

合集下载

剧场视线设计讲解

剧场视线设计讲解

其他
舞台设计
主舞台的尺寸
主舞台 后舞台
后舞台 侧舞台 主舞台 侧舞台
1.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侧台的设计 侧台又称台囊、副台,主要作为存放布景和迁换布景的辅助空间。
左右均有侧台时,1、2组景可同时推出
用车台换景示意
侧台前后错开
舞台设计——侧台的设计
侧台外门的处理 侧台地面一般应高于室外地面1米左右,应设门直通室外。在门外设装
卸布景用的平台,其台面与运景卡车底板同高;也可设坡道,汽车开进 侧台,外门宽3.5米,高4.5米
舞台设计——侧台外门的处理
乐池
乐池的平剖面
一般中型综合性使用剧场 大型歌舞剧场 特大型剧场
55~60平方米 75~80平方米 100~120平方米
2.乐池
常用乐位分区
2.乐池
乐池的剖面形式
2.乐池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2. 座席横排曲率
2.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侧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过道长,不经济。
前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左右联系不便。
化妆室的布局
照明设计要点
照明设计
面光 第一道面光光轴与大幕线夹角应为50°,射 至表演区中心为30 ° ~45 °。第二道面光光轴与 大台唇前沿夹角为5 0°~60°。面光桥净高不小于 2m,射光口800---1200面光桥应有方便通道与耳 光室、天桥、灯控室相通。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_图文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_图文
最小剧视场不角宜大于30 º
表 演 区
最大视角
视线设计分析
平面、剖面视角
楼座最大俯 角
包包厢厢最降大低俯, 缩小角最大俯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条件
限制时也应看到80%。
天幕
>45º
>80%
一 观众厅的空间模式
观众厅的空间模式,亦即观众厅的体形 设计,
隔排计算视线升 高值时,座席排 列必须错排布置, 保证视线直接看 到视点;
中剧场主要用于中小型歌舞、 戏曲、话剧、声乐、小型管 弦乐、室内乐和民乐等演出。 容纳944人
建筑概况分析 观众厅座位布置分析 观众厅视线分析 其他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二 ) 观众厅楼座的形式大体可有以下类
无挑出的楼座:一层 前部为池座 后部为 散座。有时将散座部 分地面比池座部分特 别提高,近似楼座。 大厅的艺术效果完整。 但容量过大时,将出 现 偏过远的座位,好 座位占总座位数的比 例比其他有挑台的大 厅少。
2 . 大挑台
2 . 大挑台 在大厅 之后部挑出比较 深的挑台,常用在 长方形、钟形或 扇形等平面中,是 目前常用的一种 形式。它的作法 又分为两种:( 1 ) 楼座后墙与池座 后墙在同一垂宜 面上。( 2 ) 楼座 后墙与池座后墙 不在同一垂直面 上。
5 钟形平面
钟形平面的结构 简单,台口两侧 的斜墙面为观众 厅提供了早期反 射声,有较好的 声学和视觉效果。 法国巴士底歌剧 院、上海大剧院 即是这方面的典 型例子.
6矩形平面
若以4 5的观众厅水平控制角 作为标准,矩形观众厅前侧两 角将被切去,观众厅的跨度愈 大,被切去的座位也就愈多,而 后面,因本身几何形状的限制 未能充分利用45度以内部分 安排座位,因此如要保持与扇 形观众厅相同的容量,矩形观 众厅就须加长,也就是规,最远 视距比扇形或卵形观众厅的 远,因此,矩形观众厅常用于中 小型剧院。

剧场视线设计

剧场视线设计

θ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水平视角控制
2.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0.6~ 1.15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C =0.12m/0.06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有横过道时升起段长度应增 加该过道宽度。 •楼座地面坡度设计应先定出 楼座第一排位臵,应在池座 最后一排观众视线与舞台口 上沿连线以上,并扣除结构 厚度。 •挑台以下空间应满足: 自然声时H:L=1:1.2; 采用扩声系统时H:L=1:1.5; •楼座栏杆应不遮挡视线。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观众厅设计的基本要求
1.观众厅的形式
矩形、钟形、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马蹄形、圆形平面
不规则平面
1.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1.观众厅的剖面形式
2.观众厅视线设计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后台布臵
化妆室的布局

后包或侧后包式
房间比较集中,便于管理; 演员候场较远,车台与演员流线交叉干扰。
侧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过道长,不经济。
前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左右联系不便。
化妆室的布局
照明设计要点
照明设计

面光 第一道面光光轴与大幕线夹角应为50°,射 至表演区中心为30 ° ~45 °。第二道面光光轴与 大台唇前沿夹角为5 0°~60°。面光桥净高不小于 2m,射光口800---1200面光桥应有方便通道与耳 光室、天桥、灯控室相通。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PPT文档共32页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PPT文档共32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

观众厅视线设计分解

2.弧形排列法
它是按选定的曲率中心和排距,把各排 座位逐一排列在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上。圆心 位置可参看图13-26所示。此法适用于各种 平面形式。 弧形排列的优点是:各排观众都正对视 中心,且同排中观众的视距基本一致。该法 所形成的座席形式整齐、优美。 它的缺点是:施工要求高,并较麻烦; 座席按弧形和错位排列的结果,会损失一定 的有效面积(约占观众厅有效面积的2%-3.5%)。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总排数划分为若干组, 每组排数根据需要而定。现分别举例如下。 例1. 设视点S高2m,视高差C每排0.12m,排距 0.85m,最小视距Ll即X座标为 10.5m,此处眼 的—Y座标为(-2+眼高1.15)=-0.85m,按下表 计算:
例2 . 某观众厅共21排,排距0.9m,L1=6m,视 高差C=0.12m/每排,视点高S=2.65m,首排 观众眼的—Y座标为(—2.65+眼高1.15)=— 1.50m,按下表计算。 本例将观众厅共分为0~Ⅳ组,其中0组为1排, Ⅱ~Ⅳ组均为5排,其排距为5ⅹ0.9m=4.50m。
3.最小视距(L1)
L1越小,则影院观众厅地 坪后部总的升起高度就愈大, 反之,则愈小。 L1的取值应符合前述视角 要求。通常可取L1=8~12m。
4.排距(d)
排距小,则地坪升起大;反之,则 升起小。通常可取d=0.75 ~1.00m.
5.地面至坐着的观众眼高(hˊ)
按座椅高为0.4m,人眼至地面的 高度约为1.11~1.18m,通常取 hˊ=1.15 m。
3.折线形排列法
它改善了直线形的缺陷,并具有弧 形排列法的优点。适用于各种平面的观 众厅。 在影剧院中一般采用双折线形排列, 即将中部席位平行台口排列,席位两侧 的边座区倾斜于台口布置。 构成各排的折线形式,应处在(或 接近于)按弧形排列时所作最佳弧线的 弦部位。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课件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课件
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AR眼镜或头戴设备,实时展示 观众的视线轨迹和关注点,为座位布 局和展示内容提供优化建议。
大数据分析
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观 众的视线数据进行处理,挖掘观众的 兴趣点和行为模式,为内容设计提供 依据。
视线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
将视线分析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优化建筑物的采光、通风和能源利用,降低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座位布置
根据视线分析结果,剧院可以合理安排座位布局,包括座位的排数、列数、倾 斜角度等。这样可以确保每个观众都能获得良好的观看角度和视线范围,提高 整体观演效果。

教室座位布置
视线分析
在教室中,视线分析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的最佳可视区域 ,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互动。通过分析教师与学生 的相对位置和视线范围,可以优化教室布局,提高教学质量 。
视线清晰度
座位布置应保证视线清晰 ,无遮挡物,便于观看演 示内容。
视角舒适度
根据视线分析结果,调整 座位角度和高度,确保观 看视角舒适。
互动性
座位布置应促进与演示者 的互动,便于交流和提问 。
优化座位布置的策略
分析使用者需求
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使 用场景,以便进行针对
性的座位布置。
调整座位布局
根据视线分析结果,对 座位布局进行调整,优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课件
目录
• 视线分析基础 • 视线分析工具与技术 • 座位布置与视线分析的关系 • 实际应用案例 • 视线分析和座位布置的未来发展
01
视线分析基础
视线分析基础
视线分析的定义
视线分析是一种通过模拟和计算 视线方向、角度和范围,以评估 观察者视野和可视性的方法。

【精品】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精品】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5观众厅5.1视线设计5.1.1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5.1.6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9.3观众厅混响设计9.3.1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表9.3.1-1的规定: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表9.3.1-1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表9.3.1-2的规定: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比值表9.31-2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9.3.2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5 观众厅5.1 视线设计5.1.1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 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 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 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5.1.6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9.3 观众厅混响设计9.3.1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 范围内宜符合表9.3.1-1 的规定: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表9.3.1-1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歌舞 1.3~1.6s话剧(2000~10000m3) 1.1~1.4s戏曲多用途、会议2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 的比值宜符合表9.3.1-2 的规定: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比值表9.31-2使用条件125Hz 250Hz 2000Hz 4000Hz 8000Hz歌舞1.00~1.351.00~1.150.90~1.000.80~1.000.70~1.00话剧1.00~1.20 1.00~1.10戏曲多用途、会议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 座观众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18
横排座位数量 长排法 双侧有过道时不超过50个,单侧有过道时减半。 短排法 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22个,单侧有过道时不超过11个;
3.观众厅的座位排列——横排座位数量
25
错位排列 为避免地面升起过大,尤其是池
座,通常只将观众厅中间部分的 座席错位布置
3.观众厅的座席排列——错位
26
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观众厅设计的基本要求
4
1.观众厅的形式
5
矩形、钟形、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马蹄形、圆形平面
不规则平面
1.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6
1.观众厅的剖面形式
7
2.观众厅视线设计
8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耳光 耳光光轴应能射至表演区中心线的2/3处, 或大幕线后6m处。耳光室应分层设置,最下层应 高出地面2.5m。每层净高应大于2.1m,射光口 与层高同高,置护网。内墙面应深色、不反光。各 层间有运灯具的通道。
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250人 ,疏散口宽度>1.4m
疏散口门扇外开,不设门槛,紧靠门 口处不设踏步
下一阶段疏散口的总宽度应大于上一 阶段的疏散口总宽度
疏散路径直接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迂 回
观众厅座位排列须考虑通行和疏散。 过道宽度符合规范
27
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28
防火规范及剧场规范有关疏散规定 (1)观众厅内部 疏散通道每100人不得小于0.6m,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
1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2012年5月4日 唐
1.平面,剖面形 式
2.视线设计 3.座位排列 4.人流疏散 5.其他
2
观众厅设计
3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18
C =0.12m/0.06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19
•有横过道时升起段长度应增 加该过道宽度。 •楼座地面坡度设计应先定出 楼座第一排位置,应在池座 最后一排观众视线与舞台口 上沿连线以上,并扣除结构 厚度。 •挑台以下空间应满足: 自然声时H:L=1:1.2; 采用扩声系统时H:L=1: 1.5; •楼座栏杆应不遮挡视线。
20m 时,对演员的面部表 情很难看清,对话剧、小品、滑稽剧 等剧种,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细致动作 非常重要,因此视距以15m为界。
对其他不强调这方面要求的观众厅, 按等级控制在 23 ~ 38m 一般剧院 33m ,话剧院 25m ,大型歌舞剧院 可达 38m 以上。
左右均有侧台时,1、2组景可同时推出
用车台换景示意
侧台前后错开
舞台设计——侧台的设计
34
侧台外门的处理 侧台地面一般应高于室外地面1米左右,应设门直通室外。在门外设装
卸布景用的平台,其台面与运景卡车底板同高;也可设坡道,汽车开进 侧台,外门宽3.5米,高4.5米
舞台设计——侧台外门的处理
35
乐池
观众的仰视、俯视都不利于看 清目标,有时还会引起不适, 仰视常出现在前排观众,俯视 常出现于楼座最远排观众。
俯角不应大于20°,靠近舞台 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仰角不应大于40°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仰俯视角控制
14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水平视角
15
水平视角控制
偏座的水平控制角θ :由台口
后台布置
化妆室的布局
41
后包或侧后包式
房间比较集中,便于管理; 演员候场较远,车台与演员流线交叉干扰。
侧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过道长,不经济。
前包式
演员候场较近,车台与 演员流线不交叉干扰; 左右联系不便。
化妆室的布局
42
照明设计要点
43
照明设计
44
面光 第一道面光光轴与大幕线夹角应为50°,射 至表演区中心为30 ° ~45 °。第二道面光光轴与 大台唇前沿夹角为5 0°~60°。面光桥净高不小 于2m,射光口800---1200面光桥应有方便通道与 耳光室、天桥、灯控室相通。
不宜小于0.8m。 (2)观众厅内门、外门楼梯走道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舞台设计 乐池 后台布置 舞台照明
29
其他
30
舞台设计
31
主舞台的尺寸
主舞台 后舞台
后舞台 侧舞台 主舞台 侧舞台
1.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32
舞台设计——主舞台尺寸
33
侧台的设计
侧台又称台囊、副台,主要作为存放布景和迁换布景的辅助空间。
两侧向观众厅同侧各引一直线
θ
,二线相交的夹角。观众席应
布置在此区域内,根据不同剧
种宜控制在 28° ~ 50°之间
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应大于 120°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水平视角控制
16
2.视线设计——升起
17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0.6~ 1.15m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乐池的平剖面
一般中型综合性使用剧场 大型歌舞剧场 特大型剧场
36
55~60平方米 75~80平方米 100~120平方米
2.乐池
常用乐位分区
37
2.乐池
乐池的剖面形式
38
2.乐池
39
后台布置
40
后台演员活动路线 后台是剧场的演出准备部分。 大型剧场的后台包括:化妆室及其他演出服务
用房、排练厅或练功房、舞台仓库、技术设备 用房、行政管理用房。 一般中小型剧场仅设置化妆室及演出服务用房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置: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高度:0.6~ 1.15m 。
O点
9
O点
10
2.视线设计——视角
11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12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13
仰俯视角控制
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22
3.座位排列
23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3.观众厅的座位排列——座席横排曲率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