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是怎样检查出来的

合集下载

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阴囊肿物是指位于男性阴囊部位的肿胀病灶,常见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

对于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本文将就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进行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1. 附睾囊肿附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阴囊肿瘤,多数为单侧发生。

患者可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及触及包块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阴囊肿物病变位于附睾区。

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可有助于确诊。

2.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也可出现阴囊肿物的表现。

患者一侧或双侧阴囊肿物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压痛。

除了体格检查外,静脉造影、睾丸超声波及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3. 疝气疝气是指腹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或腹直肌腱孔疝入阴囊,导致阴囊肿物的形成。

患者常出现腹股沟部位突出、随咳嗽或用力时变大、可还纳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通过触诊发现肿块,但仅凭体格检查无法判断疝气的种类,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鉴别。

4. 附睾炎附睾炎是常见的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也可能导致阴囊肿物形成。

患者阴囊肿物常伴有发热、阴囊疼痛、尿道分泌物等症状。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附睾区肿胀压痛,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常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对附睾炎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5. 阴囊水肿阴囊水肿是一种由于水肿引起的阴囊部位体积增大。

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输尿管结石、淋巴回流障碍等。

体格检查中可触及阴囊包块,并可伴有压痛或触痛。

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常规、尿流动力学等有助于确定水肿的原因。

二、阴囊肿物的处理阴囊肿物的处理策略应根据不同的诊断结果而定,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阴囊肿物进行讨论。

1. 附睾囊肿对于附睾囊肿,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可以是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睾丸肿瘤的科普知识

睾丸肿瘤的科普知识
早期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病情加重。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年轻男性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关注睾丸的变 化。
掌握自检方法,可以及早发现异常。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筛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专业的医疗筛 查。
及时发现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评估睾丸的情况。 通常包括触诊和询问病史。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确认肿瘤的 存在。
影像学检查能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检测可以检测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AFP和 hCG。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类型和进展 。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睾丸切除 术。
切除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以防止复发。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辅助治疗
化疗和放疗常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 险。
不同类型的睾丸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各有不同。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心理支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心理健康,接受心理疏 导。
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什么是睾丸肿瘤?
类型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类型包括胚胎癌、精原细胞瘤和睾丸间质肿 瘤。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很大差异 。
什么是睾丸肿瘤?
发病率
睾丸肿瘤在男性中相对少见,但是年轻男性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20至34岁男性中发病率最高。
谁容易得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睾丸肿瘤为原发于睾丸生殖细胞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

在古代中医典籍的描述中,类似于"囊痈"、"子痈"、"肾囊痈"等疾病。

睾丸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

睾丸肿瘤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为2.0~6.3/10万男性,东欧及亚洲国家(包括我国)发病率稍低(约为1.0/10万男性),黑人少见该病。

睾丸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睾丸创伤、内分泌障碍、遗传及感染等因素有关,而最有说服力的病因是隐睾恶变。

据文献报道,隐睾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多20~30倍。

隐睾恶变可能与睾丸所处的环境温度偏高、血供障碍、内分泌失调、性腺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另有报道认为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如在双胞胎、兄弟和同一家族中发病率较高。

在睾丸肿瘤患者中,其近亲中16%左右有肿瘤病史。

此外,睾丸局部创伤可能是一促癌因素,可导致睾丸肿瘤病情加重或癌细胞扩散。

睾丸肿瘤包括生殖细胞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

生殖细胞肿瘤占95%以上,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和绒癌4个基本组织类型,以单独(单纯型)或混合(混合型)的形式出现,其中又以精原细胞瘤最为多见,约占睾丸肿瘤的60%,发病高峰在30~50岁,其余3种类型各占睾丸肿瘤的20%、10%和1%左右,多在35岁前发病。

非生殖细胞肿瘤在睾丸肿瘤中不足5%,主要包括支持细胞和/或间质细胞类功能性肿瘤以及间皮瘤、腺癌、横纹肌肉瘤、粘液性囊腺瘤、纤维上皮瘤、黑素神经外胚瘤、淋巴瘤等附属组织肿瘤。

睾丸肿瘤多发生于性功能最活跃的31~40岁青壮年,婴幼儿及老年人亦可发病,但较少见。

睾丸肿瘤常见腹股沟及腹膜后等处淋巴结转移,亦可经血行转移播散到肺、肝、骨骼、脑及腹腔脏器等处。

各组织类型中,精原细胞瘤、婴儿型胚胎癌及幼儿畸胎瘤大多生长较慢,预后较好;而成人胚胎癌、成人畸胎瘤及绒癌则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

睾丸肿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睾丸肿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睾丸肿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睾丸肿瘤多发生在35岁以下的青年男性身上,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并不常见。

但专家表示,睾丸肿瘤的发生对男性朋友的影响是很致命的,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睾丸肿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它们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睾丸肿瘤的体格检查方法体检应全面仔细。

阴囊内容物检查应在环境安静、光线良好、温暖的诊室中进行。

令患者面对医师站立,充分显露外生殖器,检查医师坐位,用双手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轻轻触摸两侧阴囊内容物。

比较两侧睾丸大小、硬度,有无肿块或触痛。

先从正常侧开始,对睾丸大小、外形、质地有一基本概念,以便与病侧比较。

正常睾丸质地均匀,活动,可与附睾分界。

若一侧睾丸增大或扪到肿块,质地比对侧硬,失去表面弹性,再用手托起时较对侧沉重,应高度怀疑睾丸癌。

一般来说,精原细胞瘤多限于睾丸白膜内,无痛,如橡皮样肿块;而胚胎癌可不规则。

睾丸炎症时,睾丸虽明显肿大,但触痛明显,并往往影响到附睾。

睾丸肿瘤,炎症伴有反应性鞘膜积液时,睾丸实质易被掩盖,应予注意,必要时可穿刺抽液或做超检查帮助诊断。

疑诊睾丸肿瘤患者做阴囊内容物检查时,也应同时注意附睾,精索(包括输精管)的大小或粗细,有无结节、压痛,有无曲张静脉及与阴囊皮肤有无粘连等。

部分睾丸肿瘤向附睾、精索及阴囊浸润。

检查阴囊内容物时,检查者不戴手套可增加触诊敏感性。

此外年轻男性颈部肿块,男乳女化等第二性征异常,腹部及鼠蹊部肿块、乳房增大等,亦应进一步检查睾丸以排除睾丸肿瘤可能。

睾丸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1)睾丸肿大。

专家表示,约有80%的患者在早期出现明显的睾丸肿大,不伴有疼痛,就是局部受压也不感到疼痛。

但是也不可大意。

(2)睾丸坚硬。

睾丸肿瘤早期有什么症状?睾丸坚硬也是睾丸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

专家表示,睾丸摸上去象石块样质地坚硬,这与普通的睾丸炎时睾丸呈均匀性肿胀和质地并不坚硬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引起注意。

(3)阴囊及下腹疼痛。

睾丸癌是怎样检查出来的

睾丸癌是怎样检查出来的

睾丸癌是怎样检查出来的由于睾丸肿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凡青壮年男性自诉阴囊内或腹股沟有肿块,应怀疑有睾丸肿瘤的可能。

为了治好睾丸癌,必须做出全面细致的检查,只有客观正确的检查根据,治疗才能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对睾丸癌的检查要做到准确全面该怎么做给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解释。

局部检查:①睾丸肿大,有些睾丸完全为肿瘤所代替,虽可光滑,但正常的弹性消失,一般多无明显压痛。

②睾丸肿瘤常为质地坚实的肿块,有时患者双侧睾丸大小相近,但患侧较健侧有明显的沉重感。

③透光试验阴性,无波动感。

但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对鞘膜的影响,并发积液或肿瘤出血而形成血肿。

过去有人主张将鞘膜积液穿刺吸尽后再行仔细检查,现已不采用,而主张作手术探查,以免伤及肿瘤,通过穿破各层被膜引致种植,影响治疗效果。

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只要检查认真仔细,诊断多无困难。

睾丸癌是怎样检查出来的?睾丸肿瘤患者还应作如下的辅助性检查:如胸部与骨骼 X 线摄片、 CT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 B型超声、肾盂造影、实验生化免疫测定,甚至淋巴造影,以观察或推测有无转移的范围和程度。

体检可触及患侧睾丸肿大,质韧,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

睾丸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分别可能在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细胞癌、胚胎癌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血清中增高。

B超显示睾丸均匀性增大,回声增强而不均,血流信号强。

CT检查主要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清Β-HCG、AFP和LDH检测,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随访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Β-HCG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血清半衰期为 24-36小时,在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癌患者血中升高。

AFP升高见于纯胚胎性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和混合性肿瘤,但纯绒毛膜癌和纯精原细胞癌不合成AFP。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睾丸癌对男性的危害非常的大,患上睾丸癌人们要注意及时的治疗,但是患者在治疗之前要注意睾丸癌的检查方法,睾丸癌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我们看看专家的给出的详细介绍。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1、肿瘤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由于癌基因的表达而生成的抗原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可在肿瘤患者的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而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不产生或产生极微。

2、超声波:B超检查能较准确的分辨出睾丸大小,形态,有无肿块,还能区别出肿大的睾丸是炎症,组织水肿,还是肿瘤,还能探查出腹膜后有无转移性肿瘤。

3、活检:活检是唯一能够确定癌症是否存在的检查方法。

大部分情况下,进行活检时,医生切开腹股沟将整个受影响的睾丸切除。

这种方法叫做根治性腹股沟睾丸切除术。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四、其他检查: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只要检查认真仔细,诊断多无困难。

五、症状检查:睾丸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有半数患者常觉睾丸沉重,有时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站立过久与劳累后始有局部症状加重伴下坠感或轻度疼痛,当遇有偶然碰击或挤压时,可使疼痛加剧。

部分患者常有类似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症状,抗炎治疗后,炎症虽已控制,但有不消失的肿块,此时应警惕睾丸肿瘤的可能。

若系隐睾丸患者,当异位睾丸发生恶性病变时,常于盆腔内或腹股沟区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体格检查时发现同侧睾丸缺如。

睾丸肿瘤有时可为双侧性同时或先后发生。

睾丸肿瘤偶可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多发生于滋养细胞癌、间质细胞癌及胚胎癌的患者,表现为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睾丸癌不仅危害大,治疗也极为困难,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讲,想要治愈好此病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男性朋友为了自身的生殖健康,平时一定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以免引起睾丸病变而诱发睾丸癌。

睾丸肿瘤的MRI诊断

睾丸肿瘤的MRI诊断

睾丸肿瘤的MRI诊断作者:李艳丽陈国云李吉华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睾丸肿瘤的MRI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MRI影像上13个病灶均伴有睾丸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多数较清。

10例精原细胞瘤以实质性改变为主,其中7例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内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病灶轻度强化;3例病灶内有出血。

2例胚胎癌伴内胚窦瘤。

1例淋巴瘤。

胚胎性癌表现为囊实性混杂信号,呈环形强化且强化较明显。

结论MRI检查对睾丸肿瘤的检出、分型及分期等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睾丸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4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49-02睾丸肿瘤相对少见,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MR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肿瘤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阴囊病变、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MR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肿瘤患者资料。

年龄7~68岁,中位年龄30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进行性肿大,伴或不伴疼痛。

经病理学证实精原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伴内胚窦癌2例,淋巴瘤1例。

1.2 仪器与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常规SE及TSE序列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T1WI:TR:607 ms,TE:11 ms;T2WI:TR:4 000 ms,TE:95 ms。

层厚4 mm,层间距5 mm,FOV320X320,矩阵256×256/512×512,矢状位及冠状位层厚8 mm,层间距5 mm,增强扫描静脉团注Gd-DTPA(磁显葡胺),0.1 mmol/kg体重,流率3 mL/s。

睾丸肿瘤的MSCT诊断

睾丸肿瘤的MSCT诊断

淋 巴瘤 4例 , 呈 类 圆 形 , 瘤 直 径 3 1 ~ 均 肿 .9
4 9 c 病变 边缘 清楚 3例 , 清 楚 1例 , 扫 密度 . 8m, 不 平
4 4 3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0 2年第 2 2卷 第 3期 JM e maigVo. 2N . 0 dI gn 12 o 32 1 2
大 . 同病 理 类 型 的睾 丸肿 瘤 有 其 各 自的 影 像 特 点 。 结论 睾 丸 肿 瘤 的 MS T表 现 有 一 定 特 征 性 . CF对 其 诊 断具 有 不 C MS
重 要 的 价值 。
【 键 词】 睾 丸 肿 瘤 ; 层 摄 影 术 , 关 体 x线 计算 机 ; 断 . 别 诊 鉴
Chi a n 2 .De parm e 厂Ra ilg t nt0 d oo y.Li o i g 了u rHo p t l h n a g 1 0 4 a nn 、mo s ia ,S e y n 0 2,P. Chn 1 R. i a

[ src] Obe t e Toiv siaet eMS h r ce it so h e tc lrt mo n O etmaet ev leo C' Ab ta t j ci v n e t t h CT c a at r i f etsiua u ra dt si t h au fMS I g sc t 、
作 者 简介 : 莹 莹 (9 2) 女 , 龙 江 省肇 源 县人 , 士 , 张 1 8一 , 黑 博 主治 医 师 , 要从 事影 像 学 诊 断 工作 主 通 讯 作 者 : 荣 天 教 授 . 任 医 师 E ma : u o gi @ 徐 主 — i xyntn l a
y a . e eh n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肿瘤是怎样检查出来的
睾丸肿瘤在男科疾病中并不常见,根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睾丸肿瘤的发病有地区和种族差异,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相对来说比较低,就算发病率较低我们也有必要做好此病的预防、那么,睾丸肿瘤是怎样检查出来的?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睾丸肿瘤是怎样检查出来的?
1.肿瘤标志物(瘤标),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生殖细胞肿瘤瘤标分为两类:①与胚胎发生有关的癌胚物质(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腺素HCG);②某些细胞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

(1)AFP 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7万,半衰期5~7天。

纯胚胎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AFP增高70%~90%。

纯绒毛膜上皮癌和纯精原细胞瘤AFP正常。

(2)HCG 多肽糖蛋白,由α和β链组成,半衰期24~36h[但亚基清除相当迅速α-亚基(α-uCG)20min,β-亚基(β-uCG)45min]。

绒毛膜上皮癌和40%~60%胚胎癌HCG增高,纯精原细胞瘤5%~10%增高。

(3)LDH乳酸脱氢酶细胞酶,分子量13.4万,LDH普遍存在不同组织细胞中,故特异性较低,易出现假阳性。

生殖细胞肿瘤可引起LDH增高,并与肿瘤大小、分期有关。

如Ⅰ期LDH增高8%,Ⅱ期32%,Ⅲ期81%,Ⅰ、Ⅱ期治疗前LDH高则复发率为77%,LDH正常为40%。

(4)PLAP胎盘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之同工酶,结构异于成人型碱性磷酸酶,95%精原细胞瘤,PLAP增高,特异性57%~90%。

2.超声检查对阴囊内容物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97%,能直接而准确测定睾丸肿瘤的大小和形态。

此外对睾丸肿瘤淋巴结转移、腹腔脏器转移有诊断价值。

3.胸部正、侧位片,以了解肺部和纵隔情况。

4.CT 更能敏感发现肺部转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已取代静脉尿路造影和淋巴管造影,且能发现直径小于2cm淋巴结转移灶。

睾丸肿瘤的自查技巧:
双手分别轻握住一边的睪丸,以拇指轻触而其它手指也要移动,彻底检查是否有肿块或触感、外观上的异样。

副睪在睪丸后方,质地比较硬一点,容易误认为肿瘤。

如果有肿胀或压痛的现象,立刻请教医师。

专家建议,睪丸有以下症状时,请立即就医检查:
1.睪丸有硬块肿瘤、
2.睪丸疼痛、肿胀或压痛。

3.阴囊表皮有溃疡。

以下情况,为了您的健康,我们提供以下建议,请参考提示进行检查
A. 请立刻就医
B.请做检查
C.目前尚无大碍,最好仍做检查
D.请放心
睾丸肿瘤是怎样检查出来的,通过文章以上的介绍相信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专家提示:一旦发现患有此病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原文链接:/454wzl/2015/0819/23028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