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样病变简介

合集下载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是在青年男性中最常见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绝大多数为原发性,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

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曲细精管的生殖上皮,其中精原细胞瘤最为常见,生长速度较缓慢,预后一般较好;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比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

非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睾丸间质细胞,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血管和淋巴组织等睾丸间质细胞。

继发性睾丸肿瘤较为罕见。

精原细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睾丸原始生殖细胞,为睾丸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常为单侧性,右侧略多于左侧。

发生于隐睾的机率较正常位睾丸高几十倍。

该瘤为低度恶性。

肉眼观,睾丸肿大,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10倍,少数病例睾丸大小正常。

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大者可达十余厘米,通常直径为3~5cm。

病因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其中先天性因素包括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Klinefelter综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多乳症以及雌激素分泌过量内分泌障碍等。

获得性因素包括睾丸损伤、感染、职业和环境、营养不良和局部温度升高等。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种族、患者母亲妊娠时体重增加程度和雌激素水平、患者出生时的体重、年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血清胆固醇水平等均与睾丸肿瘤发病有关。

基因学的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12号染色体短臂异位有关,p53基因的改变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临床表现1.睾丸肿大多数患者的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有时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质地坚硬,正常的弹性消失。

早期表面光滑,晚期表面可呈结节状,可与阴囊粘连,甚至破溃,阴囊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常有血管纡曲。

若为隐睾发生肿瘤多于腹部、腹股沟等处扪及肿块,而同侧阴囊是空虚,部分睾丸肿瘤患者同时伴有鞘膜积液。

有的尚属正常或稍大者,故很少自己发觉,往往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发现,部分患者因睾丸肿大引起下坠感而就诊。

睾丸肿瘤的科普知识

睾丸肿瘤的科普知识
早期发现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病情加重。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年轻男性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关注睾丸的变 化。
掌握自检方法,可以及早发现异常。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筛查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专业的医疗筛 查。
及时发现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评估睾丸的情况。 通常包括触诊和询问病史。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确认肿瘤的 存在。
影像学检查能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如何诊断睾丸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液检测可以检测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AFP和 hCG。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类型和进展 。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睾丸切除 术。
切除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以防止复发。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辅助治疗
化疗和放疗常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 险。
不同类型的睾丸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各有不同。
如何治疗睾丸肿瘤?
心理支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心理健康,接受心理疏 导。
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什么是睾丸肿瘤?
类型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类型包括胚胎癌、精原细胞瘤和睾丸间质肿 瘤。
不同类型的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很大差异 。
什么是睾丸肿瘤?
发病率
睾丸肿瘤在男性中相对少见,但是年轻男性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20至34岁男性中发病率最高。
谁容易得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PPT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PPT
类型
常见的睾丸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睾 丸间质肿瘤等。
生殖细胞肿瘤占大多数,特别是在年轻男性中。
什么是睾丸肿瘤?
发病率
睾丸肿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20-34 岁男性中较为常见。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谁会得睾丸肿瘤?
谁会得睾丸肿瘤?
高危人群
年轻男性,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睾丸发育异常的人 群。
手术后可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析。
如何进行治疗?
化疗与放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可能需要化疗或放疗。 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消灭残余癌细胞。
如何进行治疗情调整随访计划和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自检方法
男性可以通过定期自检,观察睾丸的外观和触感 。
自检应在洗澡后,放松身心,便于检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就医渠道
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如超声 波检查等。
专业医生会根据情况推荐后续检查和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检并询问病史。 体检包括触诊睾丸和腹部等。
如隐睾症、睾丸发育不全等。
谁会得睾丸肿瘤?
年龄因素
睾丸肿瘤多见于15岁至35岁之间的男性。 此年龄段的男性要定期自检。
谁会得睾丸肿瘤?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
睾丸肿瘤可能表现为睾丸肿块、肿胀或疼痛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睾丸肿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睾丸肿瘤? 2. 谁会得睾丸肿瘤?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诊断? 5. 如何进行治疗?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睾丸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睾丸肿瘤为原发于睾丸生殖细胞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

在古代中医典籍的描述中,类似于"囊痈"、"子痈"、"肾囊痈"等疾病。

睾丸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

睾丸肿瘤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为2.0~6.3/10万男性,东欧及亚洲国家(包括我国)发病率稍低(约为1.0/10万男性),黑人少见该病。

睾丸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睾丸创伤、内分泌障碍、遗传及感染等因素有关,而最有说服力的病因是隐睾恶变。

据文献报道,隐睾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比正常睾丸多20~30倍。

隐睾恶变可能与睾丸所处的环境温度偏高、血供障碍、内分泌失调、性腺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

另有报道认为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如在双胞胎、兄弟和同一家族中发病率较高。

在睾丸肿瘤患者中,其近亲中16%左右有肿瘤病史。

此外,睾丸局部创伤可能是一促癌因素,可导致睾丸肿瘤病情加重或癌细胞扩散。

睾丸肿瘤包括生殖细胞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

生殖细胞肿瘤占95%以上,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和绒癌4个基本组织类型,以单独(单纯型)或混合(混合型)的形式出现,其中又以精原细胞瘤最为多见,约占睾丸肿瘤的60%,发病高峰在30~50岁,其余3种类型各占睾丸肿瘤的20%、10%和1%左右,多在35岁前发病。

非生殖细胞肿瘤在睾丸肿瘤中不足5%,主要包括支持细胞和/或间质细胞类功能性肿瘤以及间皮瘤、腺癌、横纹肌肉瘤、粘液性囊腺瘤、纤维上皮瘤、黑素神经外胚瘤、淋巴瘤等附属组织肿瘤。

睾丸肿瘤多发生于性功能最活跃的31~40岁青壮年,婴幼儿及老年人亦可发病,但较少见。

睾丸肿瘤常见腹股沟及腹膜后等处淋巴结转移,亦可经血行转移播散到肺、肝、骨骼、脑及腹腔脏器等处。

各组织类型中,精原细胞瘤、婴儿型胚胎癌及幼儿畸胎瘤大多生长较慢,预后较好;而成人胚胎癌、成人畸胎瘤及绒癌则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

睾丸肿瘤的病理资料

睾丸肿瘤的病理资料
凝固性坏死 (4)胚囊样型,中心有血管样的腔隙,两层上皮细
胞平行排列,象大圈套小圈,但间质无卵黄囊 瘤的成分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卵黄囊瘤组织类型
(1)微囊型:最常见 • 特点是细胞内有空泡形成,细胞像脂肪母细胞 • 细胞排列呈蜘蛛网状,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并围
绕着细胞外间隙 • 此型常有粘液基质出现,易与粘液型混淆 (2)内胚窦型 • 中心血管外纤维包绕它们的恶性上皮组成 • 这种结构常位于囊性腔隙内,囊壁被覆扁平的
睾丸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
• 精原细胞瘤细胞 + 性索细胞 • 睾丸发育不良的,病人有两性综合征 • 80%的表现为女性,20%的表现为男性 • 1/3的病例发生双侧睾丸母细胞瘤 • 实性、黄色和灰白色结节伴沙粒样钙化 • 细胞巢由胞浆透明的精原细胞瘤样的细胞与小
的浓染的性索细胞混合而成 • 性索细胞可以形成假花环结构 • 细胞巢内外有玻璃样变,钙化的基底膜
• 腺癌 • 腺瘤 • 腺瘤样增生
睾丸肿瘤的分类(七) V 造血器官肿瘤
• 淋巴瘤 • 浆细胞瘤 • 白血病
睾丸肿瘤的分类(八) VI 其他
• 表皮样囊肿 • 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 转移来源肿瘤
睾丸不能分类的曲细精管内生 殖细胞肿瘤(IGCNU)
• 肉眼看来睾丸不会有明显的异常 • 镜下曲细精管内的生殖细胞肿瘤 • 它可以形成特异的病理类型,如胚胎癌等 • 受累的曲细精管的基底膜可以增厚 • 分布特点是灶状的,邻近的曲细精管可正常 • 间质细胞可有增生 • IGCNU可以象Paget病一样蔓延到睾丸网 • 事实上IGCNU是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前体 • 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还同时与M2A、
1.卵黄囊瘤总的特点是细胞外基底膜的沉积 • 这种沉积常常不规则分布 • 尽管不是特有的,但有助于卵黄囊瘤的诊断 2.细胞内的玻璃样球形小体 • 圆的、大小不一的,直径1-50微米 • 这些球形小体PAS染色阳性 • 偶尔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3.少部分有造血成分出现,如早幼红细胞,见于

睾丸肿瘤讲课PPT课件

睾丸肿瘤讲课PPT课件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前列腺炎、附睾炎等,预防炎症恶化为肿瘤。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避免长时间坐立,保持适当的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肿瘤,病理类 型为精原细胞瘤
治疗:手术切除左侧睾丸,术 后进行放疗和化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降低肿 瘤分期,提高治愈率
手术方式: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提高治愈率
手术效果:根据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等因素而定,部分患者 可达到治愈效果
定义:通过药物 杀死癌细胞或阻 止其生长的方法
目的:缩小肿瘤、 控制病情、延长 生存期
患者年龄:45岁
症状:左侧睾丸无 痛性肿大
诊断:左侧睾丸精 原细胞瘤
治疗过程:手术切 除+放疗+化疗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诊疗过程:检查、手术、化疗 等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复发情 况等
病例特点:病理类型、恶性程 度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症状、 诊断时间
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 等
进展
靶向治疗:针 对特定基因突 变的靶向治疗 在睾丸肿瘤治 疗中的研究进

新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和基因疗 法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预防和治疗策略:针对睾丸肿瘤的 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新的诊断技术:影像学技术和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最 新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针对睾丸肿 瘤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研 究进展。
治疗效果:治愈情况、生存时 间等
后续注意事项:定期复查、生 活调理等

2016WHO睾丸肿瘤分类简介

2016WHO睾丸肿瘤分类简介

2016WHO 北京大学医学部贺慧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huiyinghe@ 137********睾丸肿瘤新分类简介生殖细胞肿瘤分类变化性索间质肿瘤分类变化【【目录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生殖细胞肿瘤( 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 GCNIS)睾丸GCT 前驱病变 历史用名:Skakkebaek et al, Lancet, 1972: “possible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testis”CIS (原位癌):并不是癌;IGCNU (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分类型): 未分类?未分化?定义:由精原细胞瘤样的细胞组成,胞浆丰富透明,核大(10–11 µm)成角,染色质粗块状,单层排列于曲细精管靠近基底部,表达胚胎性生殖细胞的标记。

限于精原干细胞龛(spermatogonial niche )。

一般无生精现免疫组化:相似于胚胎性生殖细胞和精原细胞瘤PLAP 、Oct3/4、SALL4、NANOG 、CD117、D2-40(+)Oct 3/4多见于•隐睾;性腺发育不良;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生殖细胞肿瘤病史可见于绝大多数青春期后的生殖细胞肿瘤(90%)•GCNIS 支持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与下列病变无关✓皮样/表皮样囊肿✓儿童畸胎瘤、卵黄囊瘤✓精母细胞肿瘤GCNIS 可以paget 样的方式播散至睾丸网,偶尔可以达附睾甚至输精管GCNIS 是青春期后睾丸GCT 的前驱病变GSNIS→浸润性GCT◆睾丸活检标本中在活检标本中诊断GCNIS 是患者需要治疗的确切指征在活检标本(无精症、发育不良)中仔细寻找GCNIS ,必要时应用免疫组化(Oct 3/4 等)◆鉴别诊断生精细胞成熟延迟—不成熟GCNIS•精原细胞样的细胞位于小管的中心部•Oct3/4 + ,PLAP+,CD117-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介于GCNIS 和浸润性生殖细胞肿瘤之间的中间状态✓有时不能完全排除浸润性生殖细胞肿瘤累犯小管✓小管失去正常结构(无Sertoli 细胞)✓小管内精原细胞瘤:见于约30%的精原细胞瘤和15%的非精原细胞瘤✓小管内非精原细胞瘤:仅见于约15%的非精原细胞瘤,以小管内胚胎性癌(常伴有小管内的坏死和钙化)最常见。

阴囊paget病病理报告

阴囊paget病病理报告

阴囊Paget病病理报告摘要阴囊Paget病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性疾病,常见于阴囊皮肤和黏膜。

本文对阴囊Paget病的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引言阴囊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早由James Paget于1874年首次描述。

此病通常表现为阴囊皮肤和黏膜的慢性炎症和癌变。

尽管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有一些研究对其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病理特征阴囊Paget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异型性。

病理切片观察可见阴囊表皮上存在大量Paget细胞,其细胞核呈现明显的异型性和增大。

此外,病理切片还可见到被异型细胞包围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常常与表皮下侵袭有关。

发病机制阴囊Paget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有一种理论认为,该病是由于鳞状上皮细胞的向黏液分泌细胞的转变所致。

这种转变可能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阴囊Paget病的发展。

诊断方法阴囊Paget病的诊断通常是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的。

如果患者出现阴囊皮肤的瘙痒、红斑、溃疡等症状,且无法经过常规治疗缓解,应考虑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阴囊Paget病的关键,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Paget细胞和异型细胞形态学特点,可以确诊该疾病。

治疗方法阴囊Paget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

对于早期病例,局部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在手术切除后,辅助放疗可以用来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和靶向治疗在阴囊Paget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结论阴囊Paget病是一种罕见但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

病理特征的观察和组织活检是诊断该疾病的关键步骤。

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和辅助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病,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为阴囊Paget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肿瘤样病变简介
一.概述
1.睾丸肿瘤并不常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欧美发病率较高,中国较低。

①70年代以后治疗上有突破性进展,使死亡率从50%降至10%。

②是15~35岁青年最常见癌,因为年轻人所以能承受手术、放疗、左右化疗等严格的综合治疗。

③有分化的倾向,自发的或治疗后由恶性变为良性,如转移癌经化疗后转为良性畸胎瘤。

若能弄清其机制,有可能使恶性肿瘤分化为良性肿瘤。

④肿瘤分泌标记物质,可以从血中查出,其他肿瘤不常见。

2.肿瘤标记物价值有限,又禁穿刺活检
3.生殖系统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因此CT、同位素均不宜采用。

故以超声检查为宜。

病因
4.隐睾:其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0倍~40倍。

腹内隐睾(22.7%);腹股沟隐睾(6.7%)。

采取隐睾经睾丸固定术,10岁前手术可明显减少,3岁前手术能避免发生肿瘤。

5.遗传:16%
6.多乳症:4-5倍
7.睾丸女性综合征:40倍
8.外伤、激素、感染
二.病理
睾丸肿瘤组织分类
1.生殖细胞肿瘤
(1)精原细胞瘤;典型精原细胞瘤;间质型精原细胞瘤;精母细胞瘤性精原细胞瘤。

(2)胚胎癌。

(3)畸胎瘤(有无恶性变。

)(4)绒膜上皮癌。

(5)卵黄囊肿瘤(内胚窦、胚胎性腺癌)。

2.非生殖细胞肿瘤
(1)性腺基质肿瘤;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

(2)性腺胚细胞瘤。

(3)
其他类型肿瘤;睾丸网腺瘤;睾丸腺癌;间质性肿瘤;类癌;肾上腺残留肿瘤。

3.继发性肿瘤
(1)网状内皮组织肿瘤。

(2)转移性肿瘤。

4.睾丸旁肿瘤
(1)腺瘤样肿瘤;(2)附睾囊腺瘤;(3)间质性肿瘤;(4)皮质瘤;(5)转移瘤。

三.临床表现
1.发展缓慢、病情隐匿、无痛性肿大、阴囊触及坚硬肿块——延误半年以上。

2.若突然出现阴囊疼痛性肿块,且伴畏寒、发热、或局部红肿——肿瘤出血、坏死、血管栓塞(误诊急性附睾炎)。

3.5岁以下的儿童以卵黄囊肿瘤与畸胎瘤为主。

几乎所有。

4.青少年与成年人一样,以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及混合癌常见。

四.诊断
肿瘤标记(瘤标)
1.AFP:正常值<40ng/ml,全部卵黄囊瘤,50%~70%胚胎癌、畸胎癌时升高
纯绒癌和纯精原细胞瘤不升高。

2.HCG:正常值<1ng/ml,全40%~60%胚胎癌HCG阳性,“纯”精原细胞瘤5%~10%阳性。

3.应用以上两种瘤标检查,非精原细胞瘤90%有其一或两都阳性。

纯精原细胞瘤HCG阳性占5%~10%,即90%以上纯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非精原细胞瘤不产生瘤标者10%,所以一旦临床上诊断睾丸肿瘤后应立即行睾丸切除术,不必等候瘤标结果。

4.瘤标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手术或化疗、放疗后迅速下降则预后较好,下降缓慢或不下降者可能有残余肿瘤。

五.治疗措施
1、睾丸肿瘤的治疗决定于其病理性质和分期,治疗可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

2、首先应做经腹股沟的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标本应作详细检查,最好行节
段切片,了解肿瘤性质,尤其是精原细胞瘤是纯的还是混合的,治疗上有相当大的差别,一般统计精原细胞瘤65%~70%已有转移。

如果纯精原细胞瘤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而已有肺、肝转移灶,应想到非精原细胞瘤成分。

3、(1)精原细胞瘤睾丸切除后放射治疗,第l期者90%~95%可生存5年。

如临床发现腹膜后病变即第2期,放疗后5年生存率亦可达80%以上。

腹内大块转移和远处病灶预后不良,生存率仅20%~30%,近年亦用含顺铂的化疗,生存率可以明显提高。

睾丸切除时精索有病变者,半侧阴囊亦应包括在照射区内。

腹部有>10cm肿瘤,肺部转移癌均有明显的疗效。

(2)非精原细胞瘤包括胚胎癌、畸胎癌、绒癌、卵黄囊肿瘤或各种混合组成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极常见,由于对放射线不如精原细胞瘤敏感,因此,除睾丸切除外应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病理l期者90%左右可生存5年以上,病理2期者降至50%左右。

第3期远处转移以化疗为主要治疗。

在非精原细胞瘤中绒癌常是先转移至肺等远处病灶。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瘤标记HCG及AFP的改变。

婴幼儿3岁以内胚胎癌恶性程度比成年人低,对手术、化疗、放疗耐受性差,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亦低于成年人,仅4%左右,一般不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小儿畸胎瘤、卵黄囊肿瘤等处理与胚胎癌相同。

死亡多为血行转移。

必要时行化疗。

4、化疗在非精原细胞瘤中有一定地位,主要适应证:
①预后不良的I期非精原细胞瘤,已侵及精索或睾丸,切除后瘤标仍持续升高者。

②ⅡA—Ⅳ的非精原细胞瘤。

③晚期难治的肿瘤复发或用药无效,采用挽救性化疗方案。

5、精原细胞瘤
①占生殖细胞肿瘤60%。

②白人多余黑人。

③典型精原细胞瘤:82-85%,40岁左右,预后较好。

④间变型精原细胞瘤:10%,40岁左右,恶性度高,较易发生转移。

⑤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80%,50岁以上,常双侧性,不发生于隐睾患者,不发生转移,预后最好。

β-HCG可在5%-10%精原细胞瘤中出现,但含量不应超过1μg/L,否则疑有绒
毛膜上皮癌的存在。

α-AFP(-),如含量增加,表示有其他肿瘤混合存在。

LDH,80%晚期升高。

6、超声表现:(1)睾丸肿大:多为中度肿大,保持卵圆形,包膜光滑完整。

(2)回声异常:回声偏低稍弱,较均匀,与正常组织存在模糊分界。

(3)血流改变:睾丸充血样改变,频谱低速低阻,10cm/s,RI:0.4-0.5。

一般不侵犯睾丸外组织,极少合并鞘膜积液。

7、非精原细胞瘤
(1)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卵黄囊肿瘤
(2)精原细胞瘤混合上述成分①胚胎癌:占睾丸生殖细胞瘤的15-25%,20-30岁,高度恶性,可出血、坏死、破坏睾丸白膜向周围浸润,可发生于睾丸外,腹膜后、纵隔、骶尾部。

超声表现:睾丸肿大、轮廓失常。

瘤体较大、边界多清楚、边缘不规则,散在点片状强回声及无回声,呈混合性回声,血流信号丰富。

②畸胎癌/瘤:成熟型畸胎瘤、未成熟型畸胎瘤、恶性畸胎瘤,婴幼儿畸胎瘤较成人良好,体积较小,多在2cm以下,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肿块,周围环状血流。

③绒毛膜上皮癌,少见,1-3%。

很少以睾丸肿瘤单独发现。

常与胚胎癌、畸胎瘤、精原细胞瘤混合存在。

恶性度极高,早期血性转移。

弥漫性浸润生长,与残存睾丸实质或周围组织回声分界不清。

④卵黄囊瘤:即内胚窦瘤,罕见而恶性度高
手术时一般可见血性腹水,约半数已转移过去平均生存时间12-18月,目前联合化疗明显延长。

可分泌AFP,故血清浓度升高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妇女。

⑤卵黄囊瘤
8、超声表现:
(1)单侧、体积大、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形态不规整
(2)见实质强回声区,并间以虫蚀状暗区
(3)伴腹水
(4)瘤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9、非生殖细胞瘤:
(1)少而特殊、年龄较大、多为良性、生长缓慢,非生殖细胞瘤-间质细胞瘤;睾丸继发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性睾丸肿瘤。

(2)睾丸恶性淋巴瘤,原发性,或全身恶性淋巴瘤累及睾丸,恶性程度高,50岁以上患者占80%多双侧受累,常累及附睾精索。

睾丸明显肿大,呈均匀一致弱回声。

血流丰富。

(3)白血病性睾丸肿瘤,常继发于急性白血病的儿童。

一旦睾丸受累,平均9个月左右死亡。

除出现睾丸增大,还出现阴囊皮肤变色,附睾精索不肿大,血流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