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制作及数字修复方向考研导师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导师介绍(洪帆)以及奖学金

导师介绍(张民)
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张民,1971年出生,籍贯内蒙古通辽市,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获电影学硕士学位,导师为王迪 教授; 19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004年至2012年任文学系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7年至今任文学系副主任;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 主讲课程:《影视剧策划案例研究》、《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策划与写作》、 《类型电影研究》、《纪录片理论与制作》、《短片创作》、《剧本精读》、《影片分析》 等。
目前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理论、电影史论的研究。
曾参与《中外影视大辞典》、《中国“星”批判》等书的编著或撰稿;曾主持《中国电影在 电影频道播出情况的传播学研究》学院科研项目。
参与杜庆春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项目《北京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的 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自己负担的部分已完成。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京电影学院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洪帆)
• 洪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 工作经历:2002——至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剧作,电视剧剧作 • 主要讲授课程:《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写作》、
《剧本精读》、《影片分析》、《电影专题研究》、《现当代世界电影史》。 • 在研课题:《现当代世界电影史研究》,北京电影学院院级科研项目,XGH201502,专著 • 代表性论文: • 1、《黑帮电影的重塑与再造——从意大利黑手党电影和文化谈起》,《当代电影》2015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导演创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黑不黑?

复试分数线解析
纪录片导演创作(全、非全)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外语 36 36 36 36 专业一 54 54 54 54 专业二 54 85 85 85 80 总分 335 335 335 335 260
非全日制线 36 少干计划 -
导师介绍
章明 章明,男,汉族,籍贯重庆。电影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现为北 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讲授《导演创作》、《导演研究》、《导演艺术》、《大师研究》、《电影剧作》、《影 片分析》、《视听语言》、《导演基础》、《导表实践》等课程。 曾在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出版著作《找到一种电影方法》。 多年来,章明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其导演编剧的作品获得多项国际金奖。被认为是中青年导演中 有个人独创风格的电影作者。1997年入选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暨林肯艺术中心“世界22名新 导演新电影”,1999年《亚洲周刊》“21世纪社会文化先锋”人物。2013年青年电影手册中 国“年度导演”。 曾担任若干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评委。亦担任韩国 釜山国际电影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韩国首尔韩亚电影节、日本冲绳亚 洲短片电影节、台湾“螺丝起子”短片电影节等影展评委。
导师介绍
黄盈 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导演理论与实践方向,文学硕士 2005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开设课程:《表演》 研究成果:硕士论文《对间离效果的再认识》 《关于幕表制集体即兴创作》《新剧本》2006年第5期 《枣树》(编剧)《新剧本》2006年第5期
导师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电影学著名导师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
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
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
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
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
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
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
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
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导师杨远婴介绍

杨远婴一、个人简历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2年秋至1984年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工作。
1984年春至2002年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至1988年,在俄国莫斯科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
200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 Goldsmith 学院传播学系访学。
2002年春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工作,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二、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开设课程:中国电影研究、女性电影研究、主持《当代学术前沿讲座》三、主要著作:《当代中国电影》(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她们的声音》(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新中国电影 50 年》(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 WTO 与中国电影》(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出版。
四、主要译著:《疯癫与文明》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规训与惩罚》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五、主要论文:《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6 期。
《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4 期。
《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3 期。
《历史与记忆》,《电影艺术》, 1991 年第 2 期。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数字电影技术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报考难度

导师介绍
孙略 孙略,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经历:2003.7至今,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电影技术 主要讲授课程:视频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 在研课题:1、《虚拟3D摄影机控制系统与立体视觉研究》,北京市教委,2011-2012,成果形式论文 等 2、《3D电影眩晕感产生与预防研究》,北京市教委,2011-2013,成果形式论文等 代表性专著:《视频技术基础》,孙略著,2013.9,世界图书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虚拟3D摄影移轴技术研究》,孙略,2010.10,现代电影技术 2、《数字样片技术研究》,孙略,2010.11,现代电影技术 获奖荣誉: 1、摄影作品,《停顿的虚像》,2010-2012,唯一作者,荣获“2013-top20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奖”等 多项奖项 2、摄影作品,《静止的电影》,2012,唯一作者,荣获“色影无忌新锐摄影奖”
导师介绍
王春水 王春水,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副处长、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暨影视技术系副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1974年出生,男,汉族。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97年 本科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学院数字技术与艺术研究中心任职,主要从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视制 作方面的创作与技术工作,期间从事过三维技术指导、动作捕捉、系统管理、合成和剪辑的工 作,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影视制作经验。1999年至2002年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方向为现代影视技术,同时兼职北京电影学院网络中心网络管理员。2002年硕士毕业后留 校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任教至今,一直从事有关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发工作。他 承担了多项数字电影技术方面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北京电影学院进行数 字电影技术学科建设与申请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研方面,承担多项北京市、国家广 电总局的科研项目,发表十余篇论文,编著《影视技术概论》等书籍三本,并多次获得包括中 国影视技术学会优秀影视科技论文奖在内的多个奖项。同时,积极参与行业内的活动,在多家 机构担任顾问。2007年组织成立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数字特效与三维动画专业委员会(现更 名为数字电影专业委员会),并担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习资料

导师介绍
穆德远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务处处长 一、个人简历 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家学会理事、北京无党派人士联谊会 理事。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摄影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留院任教。 任19届、20届、24届金鸡奖评委。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首都五一奖章、 2004年获“北京市十佳影人”。2005年评为“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 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电影摄影理论》、《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 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其中《电影摄影创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电影学院任教以来,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了《电影摄影理论A、 B》、《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在《当代电影》、《电 影艺术》、《电影通讯》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电影创作及电影理论方面的文章。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论美国商业类型片与电影摄影》。主编(作者之一)了《银幕创造》一书。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 国家级项目是《中国电影摄影史》。
导师介绍
李伟 李伟,1993-1997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1997-2000年在电影学院攻读摄影专业 硕士研究生;2006年起攻读摄影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 2004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市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培训。2006年荣 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现任摄影系副主任。 教授课程: 摄影系本科的《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课,全院本科生的《影片赏析》选修课,导演系及留学 生的《电影摄影基础》课。
导师介绍
2019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与影视学电影产业方向考研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李一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指导研究方向:外国电影研究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及文艺理论硕士专业,1985年起从事电影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电影研 究、中外电影史等,亦在本单位及外校兼任过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及工作:《世界电影概况》主编(1988起至1995年),《外国电影艺术百年》 副主编,《世界 经典影片赏析词典》(二、三、四集)及《中国电影图志》撰稿人,《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合著)、《世 界电影大事记》及其它论文等约150万字。此外曾担任大型电视系列片《电影艺术欣赏》(52集)撰稿、编导, 《中国电影》(52集),解放后部分总撰稿、编导,《幻想电影精粹》(28集)总撰稿,及央视6和8两频道 电影类电视系列片《98世界电影回顾》、《99世界电影回顾》总撰稿、《新好莱坞之前的导演们》、《欧洲 电影——另一个好莱坞》撰稿及嘉宾主持,《正大综艺》电影百年专题节目总撰稿、中央电视台《每日佳艺》 世界电影系列片总审校等。并曾任中国电影博物馆电影史陈列部分总撰稿、及部分展厅的撰稿人,《中国电 影》网主编等。
导师介绍
连秀凤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电影学硕士 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影视创作及理论 曾担任大学教师,电影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我中心从事多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电影史与影视剧作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艺术史——民国电影史》(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传播史——科技电影史》(2000年),参与编写《中国电影名片鉴赏辞典》(1997年)、 《中外影视大辞典》(2001年)、《世界百部战争影片》(1995年)等著作。主要编剧作品:电影剧本:《夏季旅途》 (2003年)、《烽火岁月》(2006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7年),《盛世秧歌》(2008年)、 《海的女儿》(2009年)等。电视剧本:《走进阳光》(1994年)、《父与子》(2005年)等。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院所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导师名单学制媒体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020205)01产业系统理论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03区域文化产业发展04文化产业市场05文化产业投融资管理06娱乐产业发展与管理01昝廷全02姚林青、金雪涛03韩骏伟04、05、06入学后选01、02方向2年;03、04、05、06方向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030207)01国际关系理论0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0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04当代国际关系01肖欢容02张桂珍、赵雪波03孙英春、闵惠泉04何兰、杨勉、仪名海、许铁兵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0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0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01冯波、李淑文02张静敏03冯宋彻、任素琴3年思想政治教育(030505)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02传媒政治0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01高慧燃、毛明华、田维义、张付02吕艳君、李宏、李静霞03张晓峰、姚旭、荆学民3年文学院文学院文艺学(050101)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03西方文艺理论04审美文化学01张晶、王韶华02杜彩03李有兵04杜寒风3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01应用语言学02对外汉语教学03语言信息处理01侯敏、刘海涛、云贵彬02郉欣、李大勤、彭宗平、刘海燕、司红霞、陈玉东、侯亚光03滕永林3年汉语言文字学(050103)01汉语史02文字学03现代汉语01张民权、肖晓晖02郝茂03赵雪、李峰3年中国古代文学(050105)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1姚小鸥02钟涛03董希平04刘丽文、朱萍、马素娟3年05中国文学批评史05白岚玲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01逄增玉、颜浩02谢筠03张鸿声3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01李贵森、杜文娟、李顺刚02徐敏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01李磊、贾乐蓉02刘自雄、雷跃捷、郎劲松、丰纯高03张丽、王宇、潘力、罗哲宇、方毅华、陈作平04吴水平、金梦玉、邓炘炘、王军、李建刚05张燕、成文胜、张晓红2年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传播研究方法04电视文化传播05媒介与女性06国际传播01胡正荣、袁军、龙耘、段鹏、李煜02宫承波、凌昊莹、刘燕南、许学峰03丁迈、柯惠新、沈浩、肖明04隋岩、陈默、郑世明05刘利群06陈卫星、李智04方向2年,其它方向3年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新闻学(050320)01国际新闻史论02国际新闻业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04国际媒体01刘笑盈02张开、吴敏苏03麻争旗、庄琦春、童之侠04徐琴媛、田智辉、洪丽、赵靳秋3年广播电视新闻学(050321)01广播电视史02外国广播电视03电视新闻04纪录片05新闻摄影0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07电视理论08广播理论09广播节目10广播经营01哈艳秋、艾红红02张彩03曾祥敏、高晓虹、秦瑜明、张绍刚、任金州、赵淑萍、刘昶04钟大年、何苏六、张雅欣05陈刚、乔保平06孟群07刘宏08邓炘炘09王宇、孟伟10潘力2年舆论学(050322)01舆论学基础02应用舆论学03舆论调查01曾庆香02王灿发、韩运荣03王锡苓2年编辑出版学(050323)01编辑出版理论02出版经营与管理03媒介融合01李立、赵均02蔡翔03丁海宴、王晓虹01、02方向3年03方向2年广告学院广告学(050330)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02广告实务03广告媒介04品牌传播05受众与市场06新媒体产业01黄升民、丁俊杰、文春英、刘英华02段晶晶、刘林清、初广志、03钟以谦、袁方04张树庭05黄京华06赵子忠、周艳、张宏3年公共关系(050331)01公共关系理论02公共关系实务03危机管理04营销公关01何辉02齐小华03鲁津04杜国清2年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心理学(050332)0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02传播心理应用01刘京林02余小梅、张晓辉2年高等教育研究所传媒教育(050334)01媒介素养教育02比较传媒教育03传媒高等教育01张玲02姚云03王保华、杨树雨、杨旭东、黄侃3年政治与法律学院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01传媒政策理论与实践02传媒法理论与实践01李丹林、王四新、匡敦校02魏永征、魏晓阳3年媒体管理学院传媒经济学(050336)01传媒产业管理02国际文化贸易03文化产业管理04影视项目管理01卜彦芳02李怀亮、王雪野03冷述美04陈晓春、刘洁2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37)01语言传播发声学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03播音主持业务04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01陈京生、李晓华02鲁景超、陈晓鸥、付程、丁龙江、王宇红03马玉坤、曾志华、罗莉、李洪岩、柴璠、陈雅丽、翁佳04徐树华2年影视艺术学院艺术学(050401)01艺术美学02艺术传播学01徐辉、施旭升、周月亮02王杰文3年音乐学(050402)0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0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3音乐人类学0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01曾田力02杨晓鲁、卢国文、李俊梅、梁晶03赵志安04曾遂今3年美术学(050403)01影视美术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03美术史论01佟华苗、宋东葵、曹久平02金妹、李宽03邵军3年广告学院设计艺术学(050404)01设计艺术史论02广告设计01芦影02陈宏年、肖虎、吴学夫、叶建新3年影视艺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戏剧戏曲学(050405)01戏曲历史与理论02戏剧历史与理论03广播电视戏曲01周华斌、路应昆02周靖波、蒋泽金、姚小鸥03杨燕3年电影学(050406)01电影艺术史论02电影创作0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04影视制片01张建勇、张宗伟、袁庆丰、祝虹、史博公02梁明、潘桦、游飞、刘书亮、周涌、周炜03王明亚、赵宁宇04蒲剑3年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7)01电视艺术理论02电视策划03广播电视文艺04电视剧创作与理论05电视艺术与技术06录音艺术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01吴辉、徐舫州、张静滨、胡智锋、周文、王黑特、张国涛02关玲、苗棣、许行明、郑月03蔡卫、何晓兵、陆健、游洁、张育华04戴清、李胜利、刘婷、刘晔原、卢蓉、秦俊香、吴素玲、王利丽、彭文祥、吴秋雅05李兴国、毕根辉、张歌东、赵永华、郭艳民、金贵荣06李大康、李伟、王珏、伍建阳、胡泽07卢静、李凤辉、赵俐01、07方向2年02、03、04、05、06方向3年动画学院动画学(050420)01动画理论与实践02动画产业01路盛章、张骏、倪学礼、栾伟丽、丁品、索晓玲、贾否、曾定凡、王雅萍02高薇华、王冀中、郑玉明3年数字媒体艺术(050421)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02网络多媒体01贾秀清、廖祥忠、李停战、曹云生、江逐浪02李海燕、王利敏、孙庆杰3年游戏(050422)01游戏设计与创作02游戏理论与产业01石民勇、费广正02姜浩3年理学院应用数学(070104)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0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03代数及其应用04统计与计量方法0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01康彤、刘停战、朱永贵02李军03高永存04张辉、吴正鹏05张彬2年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080902)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02现代电子设计01李建平02何晶、许信玉、李冬梅3年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01微波与卫星通信01车晴、居继龙、隋强02陈新桥、林金才3年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03电磁兼容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03逯贵祯、殷红成04李增瑞、陈军文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01声频技术02数字电视技术03数字广播技术04信息网络技术05传输与覆盖监控06信息安全技术07移动多媒体01孟子厚、朱伟、陈小平、谢凌云、齐娜02姜秀华、史萍、杨盈昀、张远、章文辉、赵志军、李朝晖、孟放03刘守训、张华清、王翾04刘剑波、张勤、王京玲、王晖、柴剑平、郭晓、曹三省、颜金尧05苏志武06杨成、田沛07杨占昕、曾志斌、骆新全3年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01DSP技术与应用02多媒体技术03自动控制技术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能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01蔡超时、苏震02杨磊、徐品、杜怀昌03蒋伟、周春来、任慧04戴志强、吕朝辉05吕锐、黄祥林06陈远知、胡国荣、侯亚辉3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02传媒信息安全03智能信息处理01朱立谷、王希辰02王永滨、隋爱娜03于水源、李健瑜、王晓宏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01互联网应用技术01林卫国、潘耘3年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05网络新媒体技术02刘立新、孙书韬03扈文峰04余文华、王金涛、鲁永泉05张鹏洲媒体管理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01媒体管理02管理信息系统01高福安、宋培义、黄晓兰、任锦鸾02梁郑丽、刘丽华、夏征宇2年企业管理(120202)01媒体战略管理02营销管理03财务管理01丁钊、方英02孟庆顺、王越03寇德广、李竹荣2年行政管理(120401)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01高慧军02宋香云2年信息工程学院工程硕士(4301)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01数字媒体技术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03天线与微波通信入学后选2年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430110)01片上系统设计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入学后选2年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430112)01网络多媒体技术02传媒信息安全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入学后选2年MBA 教育中心工商管理硕士(460100)01媒体经营与管理02市场营销03广告战略管理04新媒体运营05影视、动画项目管理06文化产业管理入学后选2年艺术硕士(5501)广播电视(550105)01播音与主持艺术02电视策划与创作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04动漫创作05艺术管理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入学后选01播音与主持艺术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2电视策划与创作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3广播影视音乐应用属影视艺术学院04动漫创作属动画学院05艺术管理属媒体管理学院06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属新媒体研究院07文化产业项目策划、08文化市场属文化产业研究院2年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570100)01汉语国际教育入学后选2年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全日制线 —
—
—
—
—
导师介绍
边静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文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电影产业研究 电影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影历史与电影产业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如《激情表达与 矛盾跳跃——郑君里导演艺术分析》、《坚守与困顿——探析当代希腊电影中的民族身份认 知》、《从2009贺岁档再看市场容量与市场营销》、《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杂谈》、《2009 年以来大陆市场台湾导演作品观察》等。专著《胶片密语》(2007),执行主编《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丛书· 事业卷》(2011)等。主持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如广电总局课题 “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产业转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研究” ,国家社 科课题“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研究”等。
导师介绍
左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电影学博士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电影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USC, SCA)2007-2008年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论、艺术 理论。主编有《艺术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写《电影概论》《美育教程》《影视艺术史》 等著作。论文多篇,发表于《当代电影》《电影艺术》《文艺评论》等核心学术期刊及《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参与电影频道《佳片有约》等电视栏目制作。
电 影 制 作 及 数 字 修 复 方 向 考 研 茶 水 :
招生目录
招生类别
学科代码 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
全日制专 业型
135100
艺术
04电影制 作及数字 修复
7(含1名 推免)
①思想政 治理论② 英语二或 日语或俄 语③电影 史论④艺 术创作
4、 专业 面试 5、 专业 笔试(影 片分析) 6、 外语 面试 (听 力、口语)
导师介绍
边静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文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电影产业研究 电影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影历史与电影产业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如《激情表达与 矛盾跳跃——郑君里导演艺术分析》、《坚守与困顿——探析当代希腊电影中的民族身份认 知》、《从2009贺岁档再看市场容量与市场营销》、《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杂谈》、《2009 年以来大陆市场台湾导演作品观察》等。专著《胶片密语》(2007),执行主编《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丛书· 事业卷》(2011)等。主持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如广电总局课题 “数字技术条件下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产业转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研究” ,国家社 科课题“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研究”等。
导师介绍
谷国庆 中共党员,1951年10月生,学历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职),高级经济师、高级工 程师职称, 指导研究方向:电影产业(电影发行研究) 曾 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巡视员、挂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兼任中国爱 乐乐团总会计师; 现 任: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公司负责人 社会职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财政部文化 产业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党史研究室文化产业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 中国电影家协会海外传播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发行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国 际传播研究院理事。
2019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9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电影制作及数字修复方向考研(专业学位)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要求, 对报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电影 艺术研究中心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 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电影艺术研 究中心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
张宏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电影局局长、分党组书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专业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影视创作及理论 1983年毕业于淄博师专大学中文系。历任山东省淄博市文联干部、副主席,山东电影电视 剧制作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曾被评为山东省劳动 模范,1997年曾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阳光与蛇》、《狂鸟》、《车间主任》、《大法官》等六部著作; 创作电视剧文学剧本《西部警察》等百余部集。获奖情况:长篇小说《车间主任》、《大法官》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作品曾八次获得全国“飞天奖”、“金鹰奖”,且获得第 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奖等数十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