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讲义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导师介绍(洪帆)以及奖学金

导师介绍(张民)
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张民,1971年出生,籍贯内蒙古通辽市,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获电影学硕士学位,导师为王迪 教授; 19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004年至2012年任文学系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7年至今任文学系副主任;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 主讲课程:《影视剧策划案例研究》、《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策划与写作》、 《类型电影研究》、《纪录片理论与制作》、《短片创作》、《剧本精读》、《影片分析》 等。
目前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理论、电影史论的研究。
曾参与《中外影视大辞典》、《中国“星”批判》等书的编著或撰稿;曾主持《中国电影在 电影频道播出情况的传播学研究》学院科研项目。
参与杜庆春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项目《北京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的 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自己负担的部分已完成。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京电影学院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洪帆)
• 洪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 工作经历:2002——至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剧作,电视剧剧作 • 主要讲授课程:《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写作》、
《剧本精读》、《影片分析》、《电影专题研究》、《现当代世界电影史》。 • 在研课题:《现当代世界电影史研究》,北京电影学院院级科研项目,XGH201502,专著 • 代表性论文: • 1、《黑帮电影的重塑与再造——从意大利黑手党电影和文化谈起》,《当代电影》2015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电影学著名导师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
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
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
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
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
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
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
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
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导师杨远婴介绍

杨远婴一、个人简历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2年秋至1984年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工作。
1984年春至2002年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至1988年,在俄国莫斯科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
200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 Goldsmith 学院传播学系访学。
2002年春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工作,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二、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开设课程:中国电影研究、女性电影研究、主持《当代学术前沿讲座》三、主要著作:《当代中国电影》(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她们的声音》(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新中国电影 50 年》(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 WTO 与中国电影》(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出版。
四、主要译著:《疯癫与文明》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规训与惩罚》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五、主要论文:《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6 期。
《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4 期。
《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3 期。
《历史与记忆》,《电影艺术》, 1991 年第 2 期。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
养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摄影人才,具体内容如下:
一、招生对象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或已工作的社会人士,具有摄影或相关专业背景,或者具备优秀的艺术素养及摄影实践经验。
2.应届毕业生需具有本科毕业证书或预计毕业证明。
二、培养目标
1.具备扎实的摄影理论基础和创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的能力,能够在摄影艺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3.能够积极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本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学术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
1.学术课程:包括摄影史、美学、艺术理论、现当代艺术、跨文化研究等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摄影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
2.实践课程:包括摄影实践、影像制作、艺术创作、策展设计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创作能力。
四、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硕士学位。
五、申请方式
1.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学历证书、成绩单、个人简历、个人作品集等申请材料。
2.申请人需通过校内考核和面试,综合考察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上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笔记资料、电影理论考研重点总结

一、先锋派运动1,先锋电影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危机○2现代艺术的兴起:追求内心感受、○3欧洲电影对好莱坞垄断建立的不满和反抗:战前,法国的百代、德国的公司;战后,好莱坞建立经典好莱坞电影体系。
○4寻求电影独立发展,又摆脱不了向传统艺术形式求救的心态:寻求新电影的合法性的同时,回归传统艺术,一种矛盾心态2,先锋主义的电影实验和实验电影:与激进的社会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森斯坦主张革命的艺术,需要有与革命相应的艺术形式。
19世纪后半夜,共产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一战前后,由于政治、经济和工业的高度发展,给人内心带来冲击,电影人士大多都是左翼人士。
20、30年代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的裂缝、40年代的反法西斯主义的兴起……○2市场内的风格与市场外的实验:不被市场主流所认可和接受,独立于传统、主流的艺术体系,在两战之后,才被大众认可。
二、印象主义流派1,印象主义——动态造型艺术的诗意状态:瞬间对现象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客观记录。
19世纪——20世纪前后: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重新探讨人和社会的关系。
○1思想的革命与艺术的革命(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冲击,盼望一场艺术的革命。
19世纪中后期,“人对自然界的操控意识的加强”迅速兴起,但是却带来了巨大的后果。
○1从生活和大自然里发现美:表现自己对世界影响,瞬间的艺术感受○2视觉语言的音乐性,情节叙事的文学性:反对传统电影向戏剧、文学的情节性叙事○3印象主义电影的主要视觉语言探索:通过视觉语言的表达,做了很大的进步。
◇1心理描写◇2主观、移动与特技摄影◇3节奏性剪辑三、德国表现主义与室内剧○1表现主义——从绘画、戏剧到电影a,现代艺术对模仿原则的叛离:图像的扭曲。
b,内心现象——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c,焦虑与狂躁的冲突——德国的社会现实与民众的心理压抑的体现:德国发行的大额钞票,给社会带来的惶恐。
○2从《卡里加里博士》看表现主义的美学特征a,主观化的社会现实——群魔乱舞的银幕世界b,以畸变与风格化的空间造型体现冲突c,线条与光影的象征和情绪表达○3室内剧——有限的回归a,从《最卑贱的人》到《大都会》——表现主义视觉风格与情节性叙事的融合b,从创造主观性视像到风格化地再现现实四、抽象主义抽象主义与立体主义——科学与艺术,具象与抽象的辩证游戏○1电影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延伸○2立体主义○3立体主义电影:自然对象的非自然化○4抽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电影抽象主义的艺术形象——无直接现实对应物的艺术符号抽象主义具象与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对象的表达视觉的音乐与节奏。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习资料

导师介绍
穆德远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务处处长 一、个人简历 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家学会理事、北京无党派人士联谊会 理事。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摄影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留院任教。 任19届、20届、24届金鸡奖评委。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首都五一奖章、 2004年获“北京市十佳影人”。2005年评为“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 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电影摄影理论》、《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 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其中《电影摄影创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电影学院任教以来,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了《电影摄影理论A、 B》、《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在《当代电影》、《电 影艺术》、《电影通讯》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电影创作及电影理论方面的文章。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论美国商业类型片与电影摄影》。主编(作者之一)了《银幕创造》一书。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 国家级项目是《中国电影摄影史》。
导师介绍
李伟 李伟,1993-1997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1997-2000年在电影学院攻读摄影专业 硕士研究生;2006年起攻读摄影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 2004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市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培训。2006年荣 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现任摄影系副主任。 教授课程: 摄影系本科的《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课,全院本科生的《影片赏析》选修课,导演系及留学 生的《电影摄影基础》课。
导师介绍
2020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产业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专业硕士
分数线
政治
国家线
38
校线
38
全日制线 38
非全日制线 —
外语 38 38 38 —
专业一 57 80 80 —
专业二 57 80 80 —
总分 340 340 340 —
复试主要内容
笔试:影片分析。观看一部影片,写影片分析。不许携带任何参考资料进 场。 外语面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分英语、日语,面试语种需与全国统 考笔试语种一致) 专业面试:考生简单介绍自己,并回答导师组的提问。 实践环节:作品、论文、翻译、获奖等作为参考,随同报到递交研究生部。
招生目录
学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及名称
复试
全日制专 业型
135100 艺术
03电影产 业:策展 及营销
7(含1名 推免)
①思想政 治理论② 英语二或 日语或俄 语③电影 史论④艺 术创作
4、 专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试
5、 专业 笔试(影 片分析) 6、 外语 面试 (听 力、口语)
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谷国庆 七、参与《WTO实用知识手册》等书籍的编写和《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中国电影市场资讯报告》、《中国 电影产业年报》的撰写工作。担任三个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中国中小城市电影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多媒体 网络电影发展趋势研究报告》、《3D动漫电影发展战略研究》的负责人。
八、在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工作以来,成功举办了“北京放映”国际活动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 尼亚、乌兹别克斯坦、新西兰等国家电影节展活动,并率团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北美电影市场等设展, 将中国的优秀作品推广到北美、欧洲等地,并且在伊朗等国家实现了中国电影海外推广零的突破,同时也积极为 国际A类电影节推送优秀影片参展参赛。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目复习经验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形成了以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2016年电影学方向复试分数线为345。
公共课单科线为34,专业课为100。
2016年电影学方向共有35人进入复试,最终刷掉20人,录取15人。
2017年电影学方向复试分数线为355。
公共课单科线为35,专业课为100,1252017年电影学方向共有27人进入复试,最终刷掉15人,录取12人。
611艺术概论主要以王宏建和彭吉象的《艺术概论》为主。
附加重点笔记资料及历年真题。
电影艺术史论参考书目如下《海翔智库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点真题精编》包含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总结梳理、中国古代文论补充,西方文论补充,艺术理论热点补充,必考点笔记资料补充。
《海翔智库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内部资料一本通》包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全套考研历年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试抽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两门专业课全套考点笔记资料总结、独家内部必考试题库。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6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个性化2.独创性3.神来之笔4.道法自然5.审美疲劳6.孔子7.王羲之8.柏拉图二、简答(三选二)1.简析神似与形似2.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3.经典的魅力三、论述(三选二)1.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2.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真善美的统一3.分析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艺术史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第四代导演2.新好莱坞3.斯皮尔伯格4.作者电影5.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6.金鸡奖7.高概念电影8.左翼电影二、简答(三选二)1.制片人中心制三、论述(三选二)1.谢晋电影讨论及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1,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介绍
刘伟 1995年始,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作品: 1995年作品《理发》获中国风情摄影大赛铜奖 1995年作品《西藏系列》获中国风情摄影大赛优异奖 1997年作品《初识》获“佳能杯”摄影大赛优秀奖 1997年作品《父子》获“佳能杯”摄影大赛优秀奖 1999年作品《小平走好》获“群星奖”银奖 2000年作品《节日》中华风采摄影大赛银奖 2004年作品《云南印象》获得中国当代风光摄影艺术大展金奖 2002年始,举办摄影展 2002年《中原· 厚土· 百姓》摄影艺术作品在都匀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02年《著名摄影家镜头里的彩色沙林摄影艺术作品展》 十人联展在云南昆明、曲靖展出。 2004年《乡村的红火》摄影艺术作品在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04年《高原· 百姓》在武夷山国际摄影节摄影艺术大展中展出 2005年《最美的地方---新疆》获得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 策展---组织策划的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2000年—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2012年“蟒河杯”《太行风情》摄影大赛 2012年《魅力黄河湿地》全国摄影大展 2013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大展 主编的丛书 2012年《中国百姓戏曲印象》出版 2008年10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理事 2010年6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第二届理事
导师介绍
高健生,男,1955年5月27日出生,籍贯山东,汉族,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
个人履历: 1983-1994:中国科学院激光照排中心副主任、计算机工程师; 1994-2005: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文化部 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文化部“群星奖”评委; 2006年至今:《中国摄影艺术年鉴》主编、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艺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专业摄影委 员会副会长、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协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复试分数线解析
电影学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导师介绍
朱宪民,1943年1月 生于山东濮城。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执行主 席,中国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主席,文化部摄影专业职称高级评审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 贴。 1996年5月 德国埃利森匹科特艺术博物馆收藏朱宪民摄影作品20幅。 2002年10月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法国巴黎水之堡摄影展览馆展出, 作品被该展览馆收藏。 2004年5月 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特聘朱宪民为高级顾问。 2005年5月 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摄影事业终身成就奖。 2006年1月《时代影像(1966-1976)》朱宪民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收藏展。 2007年7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58幅作品。 2008年12月 时代影像——朱宪民(1966-1976)专题展在连州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09年12月 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专辑《象形岁月》、《躁动》专题展在连州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10年8月 广州嘉德举办《中国百姓》作品收藏展。 2011年8月 新华社主办朱宪民《中国百姓》作品收藏展。 2011年12月 北京首都博物馆主办《五十年变迁的中国》朱宪民回顾收藏展。 2012年4月 关山月美术馆“四十年变迁珠三角”举办朱宪民回顾馆藏展。 2012年5月 于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荣获终身成就奖。 2013年8月 于大理《国际影会》荣获摄影艺术成就奖。
导师介绍
刘伟,1988年10月,调入《中国摄影家》杂志社,先后任编辑、副主编、副社长;2013年10月担任《中 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 调入《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以后,得到朱宪民老师的言传身教,在个性化摄影创作探索过程的执着 追求与把握影像语言与结构、节奏与韵律的思考和理解上得以快速进步,历练出以摄影观看社会,观看 自然,观看生活的审视视角。用简练的创作手法,追求真实而朴实的创作课题。确立了专题摄影的目标, 专题摄影的表现对象丰富而复杂。是锤炼摄影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专题摄影是相对于单幅照片而存在 的,多幅照片表现一个主题,按照一定的结构原则集合而成的组照。突破概念化、公式化,缺乏生机、 缺失新视觉的拍摄手法,创新选题,对生活事件的追踪,对社会问题的阐述,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介入事 件之中,分析比较,研究思考,最后确定拍摄的主题。要完成形象思维、形象转换、形象表现,抓住其 形象特征,让表现形象鲜明起来。专题摄影表现的对象不同,选题的重点也会有所区别。有强调“概 括”,有注重“事件”,有表现“情感”。总之不管那种类型的专题,都是要在变化的生活层面上找到 话题,遵循一个思想深刻、形象鲜明、新颖别致的原则。要有鲜明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纷繁复杂的事件 面前,要抓住事物本质,要有正确的态度,需要有深刻的见解。专题摄影语言创新的深层意义在于更新 观念,赋予影像时代的新生命,大胆突破,创造出更鲜活生动的语言元素。摄影语言完全是时代的,含 蓄的,有表现力的。宽阔的深层空间、强烈的时代感,赋予它特殊的规定性和不可多得性。
导师介绍
阳丽君,女,1981年生,湖南人,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 9月至2009年9月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作访问学者,就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010年8月 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为摄影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部主任。 主要研究范围为视觉文化研究、影像发生学及个案研究、武侠电影研究、当代诗歌评论等。发 表了多幅摄影作品和文章,策划了“风景摄影的现状及突破路径”“纪实摄影专题”“影像鉴 定与大赛规则”等多项专题,主持策划多项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参与策划了“中国国际摄影 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摄影家大PK”、“中外摄影家看某地”等 品牌活动。
导师介绍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 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 《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 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学科》(第二次修订)副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 摄影小札》等书,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 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王保国,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所编审,长期致力于国际报道摄影(含纪 实摄影)、艺术摄影、摄影文化与摄影史的编辑、译介和评论工作,曾应邀出席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 国际摄影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和西班牙1936-1939:罗伯特•卡帕与全球人民阵线” (China & Spain, 1936-39: Robert Capa and the Global Popular Front,New York,2011)国际研讨会,曾担任中国连州、 大理、丽水、西双版纳等国际摄影节评委,也是法国佩皮尼扬国际报道摄影节 (Visa pour l"Image,20112013)和美国露西基金会国际摄影奖(中国赛区,2014)评审团成员。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 以及 • 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研茶招生目录 以及考研笔记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
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 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讲义
导师介绍
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摄影家》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 会副主席、摄影史研究委员会主任。曾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摄影理论研讨会,执行主编 《摄影新理念丛书》;多次担任全国性和国际性影展评委;创立国内和国际“摄影家大PK”活动,开展 影像发生学和摄影家个案比较研究;创立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和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摄影学科》(第二次修订)副主编,著有《视觉百年——澳门摄影》、《看与见—— 摄影小札》等书,发表摄影理论、评论文章50余万字。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 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