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难度分析、报考比例、录取人数

合集下载

中传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中传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中传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央戏剧学院。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戏剧影视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戏剧与影视学是国家一级学科,学科门类属于艺术学,下设的二级专业有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录音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

中国传媒大学是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的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2017年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博士招生考试科目如下:戏剧与影视学(130300)普通招考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选一②2017电影史论③3018电影艺术前沿普通招考加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适用):①4001思想政治理论②5017电影艺术基础③6017影片分析二、综合考核内容综合考核时间为 2019 年 4 月上旬(具体时间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另行通知)。

综合考核主要针对申请者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满分 100 分):以笔试方式对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该考核为合格性考核,考核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总成绩,但低于 60 分者不予录取。

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满分 100 分):通过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考核小组交流等方式对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专业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摘要:一、研究院简介二、招生专业与导师三、招生人数与类别四、报考条件与程序五、考试内容与时间六、录取与培养七、学制与待遇八、其他注意事项正文: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于1951 年,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教育、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为培养高层次艺术研究人才,现将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如下:一、研究院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承担着国家重要的艺术科研任务,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研究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艺术理论基础、较强创作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博士研究生。

二、招生专业与导师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戏剧与影视学、舞蹈学等。

招生导师为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

三、招生人数与类别2023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115 人,分为普通招考和推荐免试两类。

普通招考计划招生人数为100 人,推荐免试计划招生人数为15 人。

四、报考条件与程序1.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觉悟;(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当于硕士学位的学历;(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5 周岁以下。

2.报考程序:(1)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系统进行报名;(2)提交材料:考生需按照招生简章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报名申请表、个人简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等;(3)缴纳报名费: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报名费;(4)打印准考证:缴费成功后,考生需打印准考证并参加考试。

五、考试内容与时间1.考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和面试。

笔试科目包括所报考专业的综合知识,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宋宝珍话剧史论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宋宝珍话剧史论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宋宝珍话剧史论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含美术设计)四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和文艺学(文学二级学科)。

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6名。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博士专业目录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130300戏剧与影视学07话剧史论研究宋宝珍研究员①1001英语或1002法语或1003俄语或1004日语②2001艺术概论③3015话剧史论三、导师介绍宋宝珍,女,1942年3月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2019音乐与舞蹈学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真题、考博参考书、考博复试分数、考博最新招考信息

【2019音乐与舞蹈学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真题、考博参考书、考博复试分数、考博最新招考信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和9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分别为: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和文艺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考博名校专业解析】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电影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等;北京地区招生戏剧影视学博士点院校:985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11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其他学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备注解析:北京大学属985211招考方式是申请审核复试的制度的学校,其余均为考试制度招生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2019年我院将根据教育部规定,组织各学科专家组对完整提交报考材料的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准考名单。

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及学术积累、研究计划;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近3年各项科研成果等。

对于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者不予准考。

❤❤2019年: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日至11月22日现场确认时间及地点时间:2018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00。

初试时间暂定为:2019年3月22日(周五)-3月24日(周日),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一、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招考信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相关专业的话,同时可选学校有北师大音乐教育研究、中传音乐学、民大音乐舞蹈学院、首师大音乐学以及国音养音等学校;但是每个学校均有每个学校考试侧重点以及重点范围等,备考要提前了解注意这些。

】二、历年招生录取人数解析:2018年中艺院博士报考人数达到562人,实际分二批录取人数81人,总报录比为1:8;18年招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招生人数比往年多了;2018年:实际录取81人;2017年:实际录取58人;2016年:实际录取58人;2015年:实际录取56人;2018年戏剧与影视学进复试21人,实际录取13人;2018年艺术学理论进复试复试18人、实际录取10人;2018年音乐与舞蹈学进入复试17人,实际录取10人;2018年美术学理论型进入复试18人,创作型进复试62人;最终实际录取38人;2018年第一批录取:音乐与舞蹈学(8人)(一)音乐学(4人)秦雪峰、梁郑光、王丹丹、张涛(二)舞蹈学(4人)黄婉蓄、廖燕飞、史傲、金娟2018年第二批录取:音乐与舞蹈学(2人)(一)音乐学(1人)许馨(二)舞蹈学(1人)曾婕三、推荐使用参考书:艺术概论:彭吉象、赵斌、王宏建三位老师主编的即可;中外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杨荫浏《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李纯一《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黄翔鹏《溯流探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版郑祖襄《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1年版秦序《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缪天瑞《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于润洋备注:参考书只是考博复习一个载体、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参考书,如果上课增加使用阅读的再加以上课老师推荐的结合复习即可!四、复试分数线:音乐与舞蹈学: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7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音乐学专业单科90分(含)以上、舞蹈学专业单科80分(含)以上;戏剧与影视学: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90;美术学:理论型: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86;创作型:2018年:外语38,专业一80,专业二83;2017年:外语46,专业一70,专业二88;艺术学理论: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0;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84;五、2018年复试细则:复试具体方式1. 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2.复试笔试:理论研究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创作研究型进行“专业技能测试”。

中国艺术研究院 招生 博士 科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 招生 博士 科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博士科目中国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艺院)作为我国顶尖的艺术学术机构,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艺术研究人才,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推动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招生博士科目是中艺院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目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培养目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科目设置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中艺院作为中国艺术研究的中心,应当拥有广泛的学科领域,以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研究艺术的多个维度。

因此,科目设置的多样性与广泛性具有必要性。

无论是历史学、理论学还是实践学,均应在博士课程中有所体现。

这样的科目设置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且系统的学术基础。

其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也是关键。

传统艺术研究通常包括艺术美学、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等领域。

这些科目既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研究体系。

因此,在博士阶段,不仅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学科科目,例如对象、材料和技术等实践学科;还应该建立跨学科交叉的科目,例如艺术史与美学的交叉学科。

这样的科目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科目设置应该明确培养目标。

博士阶段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独立研究的阶段,在科目设置中应当凸显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培养艺术研究人才,需要既有广博的学科素养,又有深入的专业研究。

同时,为了能够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既能联系传统文化又能面向国际艺术前沿的人才,应当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科目设立。

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够广泛了解国际艺术研究的进展,培养跨文化的艺术观念,从而提高个人的创新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总之,中艺院招生博士科目的设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通过合理的科目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而且深入的学术基础,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级艺术研究人才。

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艺术研究与创新的源泉,为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跟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跟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导演系任教至今。曾创作话剧《眉间尺》、《野安琪儿》、《思凡之后》、《现
代城》、《潜在的支出》。著有《导演学基础教程》
姜涛,男,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讲授戏剧
导演理论与创作,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委员,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
(ATEC)成员,中戏学术委员会委员,导演学科组成员,社科核心期刊《戏剧》
毕业于北京 72 中学。1969 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1971 年参军。1975
年退伍,在北京外文印刷厂当印刷工人。1978 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2 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学习》担任编辑。1993 戏剧、电影赏析,戏剧
术法概论》、《当代中国电影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研究》等;
武亚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党总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
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电影家协会青年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文联理事。主要讲授影视编剧、外
国电影等课程。
高雄杰,男,浙江永康人。中国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主任,导演教研
麻淑云
07 戏剧导演艺术研究
08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 (舞台设计)
罗锦鳞 曹其敬 白栻本 丁如如 1 姜涛1 刘杏林 1 章抗美 1 孙大庆 1 张庆山 1
09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人物造型) 赵伟月 1
10 戏剧舞台美术研究(灯光设计) 冯德仲 1
11 戏剧(影视)文学研究
黄维若 杨健 陈小玲 1
12 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研究 (京剧表演艺术研究)
资料来源:
考博就找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艺术类考研解析】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难度解析、参考书、真题辅导班,了解一下!

【艺术类考研解析】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难度解析、参考书、真题辅导班,了解一下!

【艺术类考研解析】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考研难度解析、参考书、真题辅导班,了解一下!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信息,了解一下!关于:考研招生目录关于:历年录取情况汇总以及2018年复试基本要求年份分数线录取人数20153256201634582017355420183503有问题可以联系姜老师2)2018年复试基本要求根据我院划定的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0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0;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84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40;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19人。

育明教育姜老师解析:1、从2016年起,中国艺术研究中心首次将单科线划高于国家线,虽然总的复试分数线还保持稳定,但是对于专业课有了新要求,这个情况各位考生应该引以为鉴2、从整个报录比来看,整个报录比为4.0左右,但是不同专业的差距很大,其中电影学以及音乐学报考难度最大,各位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报考3、从整个初试考生的分数情况来看,艺术中心老师的对于专业课的判卷尺度还是比较宽松,专业课130+情况很常见,还有很多考生出现了140+的专业课成绩,而普遍情况是英语政治分数较低,因此我建议在攻取专业课的同时,应该注重公共课,这样才能来开差距。

关于:考研参考书及经验解析611艺术概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王次炤【历年真题】+【育明教育内容资料】+【专业课一对一讲解】育明教育姜老师解析:611艺术概论解析,考察内容主要是艺术学知识,一般结合艺术史或者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进行。

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考察比较细致,一般不会考很偏的知识点,也有往年真题重复的可能,常考艺术代表人物、艺术作品、艺术观念等知识点。

简答题考察对比或特点居多,涉及到艺术史中的代表性艺术观念,艺术思想。

论述题考察艺术概论书中的目录比较多,还有就是结合艺术史或者现当代的艺术来解答。

艺术概论主要是两本书:彭吉象和王宏建,顺序是先看彭吉象后看王宏建,彭吉象的书比较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多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理论的内容,二是这些实例可以用在答题过程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参考书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了选拔优秀的博士研究生而组织的一项考试。

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在考试内容方面,通常会涵盖考生所报考的专业领域内的核心知识和研究技能。

这可能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创作与批评、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形式可能会因年份和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因此考生需要密切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官方信息以获取最新和准确的考试内容。

在考试准备方面,考生需要系统复习相关专业的知识,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这包括阅读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和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观点,以及进行相关的研究实践和项目。

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考试的时间和地点,并遵守相关的考试规定和要求。

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认真答题,并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的通过率因年份和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考生需要充分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增加成功通过考试的机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的参考书目因具体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于不同专业方向的参考书目,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列表,具体的考试要求和参考书目应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对于艺术理论方向,一些经典的参考书目包括:《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美学原理》(叶朗、朱良志著)对于艺术史方向,可能会参考的书籍有:《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编)《西方美术史》(李春著)《世界艺术史》([美]亨德里克·房龙著)对于艺术创作与批评方向,以下书籍可能会有所帮助:《艺术批评学》(王林著)《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吕景云、朱丰顺著)《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其中也涉及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部分)对于艺术管理方向,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参考书目:《艺术管理学概论》(田川流主编)《文化艺术管理学》(胡月明主编)《艺术市场学》(章利国著)此外,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还需要关注相关的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解析复习资料导师信息内部资料模拟练习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目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育明考博备考解析: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年有13个研究方向13位导师招生,2016年有12个研究方向12位导师招生,其中1-5方向为戏剧戏曲学,6-10方向为电影学,11-12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在9-13人之间。

每位导师的的研究方向不同,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课二的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10:1-15:1左右(竞争较激烈),最终录取的学生专业课分数都较高,所以复习中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普通招考报考条件及准备材料要求(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二)报名程序及提交材料(1)《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成功后自动生成并打印);(2)《思想政治情况表》;(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4)身份证复印件,及近期正面免冠白底一寸照片2张,照片后务必写上姓名;(5)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及硕士学位论文,以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者需提交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6)全日制学历教育应届硕士生需交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学生证复印件及学位授予单位的证明书(入学前验证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并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7)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供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学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和学位论文;同时提交本人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所报考专业方向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或著作1-2篇(部)原件和复印件,报考材料提供不全者,不予资格审查;(8)美术学、美术设计创作实践类方向考生需提供本人创作的美术(设计)作品照片3-5张,如有本人出版的画册、参加重要展览和获奖的证明材料,可一并提供;(9)跨专业报考我院的考生需提交至少两篇与所报考博士专业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10)在职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已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并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否则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对待;(11)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提交认证材料;(12)报考者务必提供本人最近三年的各项科研成果,包括:出版的专著、发表的文章及创作作品,参加展览(演)的作品图片(多媒体)等,无任何科研成果者不予接受报考;(13)报名费缴费凭证。

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复试分数线复试方法年份英语科目一科目二总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比例复试人数/录取人数20144278822106038/11 20155580872326014/1120163083戏曲学84分话剧92分电影学96分电视学91分/6014/92016年报考与河北传媒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复试分数线:(1)外国语单科40分(含)以上;(2)专业一单科80分(含)以上;(3)专业二单科90分(含)以上;(4)政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60分(含)以上。

复试内容:(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1.复试面试:①外国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由外语测试小组负责进行。

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口语以口试方式进行。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试: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满分为100分,其中听力40分,口语60分。

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10%。

②专业面试:在给出的10个抽答试题中选出2题作答,同时回答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

评分标准为2个抽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为40分。

所有专业考生的得分均由面试小组评定,满分为100分。

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90%。

③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进行。

笔试时间为半小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试: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

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

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复试笔试:理论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践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技能测试”(按报考专业命题),时间均为3小时。

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复试面试及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复试面试成绩=外国语听力和口语得分×10%+专业面试得分×90%复试总成绩=复试面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专业论文写作或专业技能测试)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文化艺术通识、专业综合测试。

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

每门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均为100分。

该项得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四、中国艺术研究戏剧戏曲学专业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为第一任院长。

自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在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阿甲,戏曲史学家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的带领下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戏曲改革同社会主义新文艺建设紧密结合的研究特色,形成了文学、历史、音乐、声腔剧种、表演、导演、舞美等全方位的戏曲理论研究体系,将戏曲学术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当代戏曲史》、《戏曲艺术论》、《中国近代戏曲史》、《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张庚文录》、《中国话剧史》、《葛一虹文集》、《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概论》等重要著作。

戏剧戏曲学科曾经拥有张庚、阿甲、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沈达人、何为、黄克保、龚和德、刘念慈、余从、肖晴、傅晓航、章诒和、黄在敏、刘荫柏等一大批成就斐然的著名导师。

目前导师队伍中有贾志刚、刘文峰、刘祯、秦华生、马也、毛小雨、谢雍君、王馗、孙红侠、刘彦君、宋宝珍、杨云峰、吴文科、田莉等在学术领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

近年来,我院戏剧戏曲学科全面发展,研究方向在原有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曲艺史论、话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戏曲美学、比较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戏曲创作论、戏曲民俗学、曲艺学等理论研究以及戏曲表导演等实践类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建设、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培养。

目前我院戏剧戏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种类众多,学科构架完备,主要有戏曲理论与批评、中国戏曲史、戏曲美学、戏曲表导演研究、戏曲民俗学、当代戏曲批评、少数民族戏曲研究、民间戏剧研究、话剧史论、曲艺史论、戏剧戏曲导演和戏剧戏曲表演等。

我院戏剧戏曲学的研究传统和研究特色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戏剧戏曲学现状,注重文本、舞台和田野考察三者的结合,对戏剧这一立体的舞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已经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近代戏曲史》等大型学术著作为整个戏剧戏曲学学科构筑出了一个理论体系。

2002年来我院承担国家及各类课题多项,如参与北京市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三卷本《北京戏剧通史》之金元卷、民国卷,该书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艺术科学成果三等奖;还有《清代戏剧发展史》的主要撰稿和合作主编也为我院专家。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文化部受命下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昆曲”作为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与我院戏剧戏曲方面的专家学者所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我院戏剧戏曲学科研人员参予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研讨,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切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戏剧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目前,本学科的学术团队承担着包括《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戏曲资料数据库》、《近、现代戏曲论著集成》、《当代昆曲导演艺术论》在内的30多项国家、省、院级重大或一般课题,具有了综合、全面、系统化的学术研究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