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

第33卷 第2期1998年4月SC IEN T I A GEOLO G I CA S I N I CAV o l .33N o.2A p r .,1998 张文朝,男,1951年10月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及沉积相研究。
1996211211收稿,1997208225改回,沈丽璞编辑。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张 文 朝(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任丘 062552)摘 要 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地震剖面、岩芯观察、野外出露剖面和岩石分析资料,研究了二连盆地近30个凹陷的下白垩统沉积相,并以勘探程度较高的阿南、吉尔嘎朗图等7个凹陷为重点,恢复了早白垩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规律,并指出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沉积特征 砂体成因 沉积相 油气分布1 引言二连盆地是我国十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亚洲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上,东西分别与大兴安岭隆起和索伦山隆起为界,南北挟持在温都尔庙隆起和巴彦宝力格隆起之间。
东西长约1000km ,南北宽20—40km ,面积约10万km 2,是一个发育在海西褶皱基底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发育五坳一隆,凸凹相间共有49个凹陷,约515万km 2(图1)。
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发育有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和赛汉塔拉组(叶得泉等,1990),主要产油层是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和古生界。
目前,已在阿南等10个凹陷发现了近20个油藏,展现了二连盆地广阔的找油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盆地,而是由许多具有相似发育史的、分散的小湖盆构成的盆地群。
它的沉积特征、演化历史、储集性能、构造活动特点,以及含油性等方面独具特色,即不同于中国东部第三纪断陷盆地,更不同于中生代大型坳陷式含油气盆地,而与蒙古2兴安早白垩世盆地具有近的沉积构造性质和石油地质条件。
因此,深入研究二连盆地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二连盆地乃至东北裂谷盆地的油气田勘探和沉积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李浩;高先志;杨得相;白帆;陈亚青;王会来【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二连盆地古生界潜山岩性分布具有多样性,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常规测井和伽玛能谱测井等技术对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灰岩潜山、凝灰岩潜山和动力变质岩潜山储集层较发育,以溶蚀型储集层为主,孔缝组合类型为洞穴型、孔洞-裂缝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花岗岩潜山和区域变质岩潜山储层欠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缝,孔缝组合类型为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不同岩性储集层纵向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岩溶带、风化淋滤带、强风化碎石带和内幕溶蚀带;灰岩潜山和凝灰岩潜山储集层纵向分布广,具有纵向随机发育的特征,花岗岩潜山和花岗碎裂岩潜山存在风化壳储集层和内幕储集层。
综合分析认为潜山储集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岩性、距离潜山顶面的深度、构造运动及断裂分布和热液活动。
不同岩性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距离潜山顶面80 m 深度范围内;裂缝发育带沿断裂呈带状分布,而且随着与断裂距离的增加,构造裂缝分数维值逐渐减小;热液活动对储集物性起着改善和破坏双重作用。
% The lithology of Palaeozoic buried-hills is variable in Erlian Basin. With core, indoor rock identification and casting thin section analysis, physical analysis, conventional logging,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ometry logging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s compared and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ithologic buried-hills of Palaeozoic reservoirs in Erlian Basin in such aspects as pore type, propertyand reservo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mestone buried-hills, tuff buried-hills and dynamometamorphic rock buried-hills reservoirs are well-developed and are mainly of dissolution type. The style of pore-fracture comb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cavern type, cavity-fracture type, pore-fracture type and fracture-pore type. Granite buried-hills and regional metamorphite buried-hills reservoirs are poor-developed and their storage space is structural fracture. The style of pore-fracture comb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racture and fracture-pore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multi-lithologic reservoir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zonation. The reservoirs dominantly develop karst zone,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zone, strong weathering debris zone and interior dissolution zone. Limestone buried-hills and tuff buried-hills reservoirs have wid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stochastic development. Granite and granitic-cataclasite buried-hills develop weathering crust and interior reservoirs.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uried-hill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clude lithology, the distance to the top of buried-hill, structural movement, fault distribution and hydrothermal activity. Reservoirs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characte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th range of 80 m to the top of the buried-hill. Fracture zones are distributed in banded form along faults, and the value of fractal dimensions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to the fault. Hydrothermal activity played both improvement and destruction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properties.【总页数】13页(P325-337)【作者】李浩;高先志;杨得相;白帆;陈亚青;王会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TE122.24【相关文献】1.埕岛油田埕北古7潜山变质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张在振;张尊香;彭定亮;周红科;王艳珍2.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 [J], 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3.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三维区古生界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广坡;徐国盛;赵志刚;王洪波;淡伟宁4.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5.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J], 沈澈;蒋有录;苏圣民;王洪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赛51上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的发现与启示

1 赛5 l潜 山油 藏 特 征
赛 5 潜 山油藏 生油 层位 为下 白垩 统 阿尔善 组 暗色 泥岩 ,储 集 层 为 石 炭 系长 期 遭 受 风化 溶 蚀 的碳 酸 1 盐 岩风 化壳 ,盖 层为 下 白垩统 阿 尔善组 底 部致 密安 山岩 ,具 备形 成油 气 富集 高产 的有 利 条件 。
1 1 紧 邻 赛 汉 塔 拉 凹 陷 生 油 洼 槽 ,有 双 侧 供 油 条 件 .
赛汉 塔拉 凹陷有 2个 主生 油洼 槽 ,即赛 4 2井生 油洼槽 和赛东 洼槽 ,而赛 5 潜 山夹 于 2个 主生 油洼 1
槽 之 间 ( 1 ,具 有 双 向 供 油 的 条 件 。 图 ) 地化 分 析表 明 ,赛 5 1井 原 油 的 2 S ( 0 + 2 R) C 9为 4 . 6 o 1/ C 9为 5 . O , 表 明 原 0 / 2S 0 2 74 Y , 3 X 2 1 3 5 3
井 的油有 一 定可 比性 ,说 明赛 东洼 槽 烃 源 岩 向赛 5 1井 提 供 油 气 贡 献 较 小 。对 应 的 油 气 运 移通 道有 二 :
一
是扎 布斜 坡低 部位 赛 4 2井 生油 洼槽 的原 油沿 古 生界 顶 和侏 罗 系 顶 的不 整 合 面 运移 ;二 是赛 东 洼 槽 的 从赛 5 1井烃 源岩 组合 关 系看 ,“ 阿一 、二段 ” 的烃源 岩 直接 覆盖 在古 生界 基 岩之 上 ,位 于火成 岩夹
历 长 期 风 化 剥 蚀 形 成 的风 化 壳储 集 条 件 良好 。 区域 调 查 发 现 ,二 连 盆 地 有 十 多个 中 生 界 富 油 凹 陷 ,其 基
华北油田地层特征研究备份资料模板

1.储层地质特征1.1储层地质概况华北二连盆地是内蒙古一兴安岭西褶皱基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带沉积盆地。
盆地由五坳—隆组成, 赛汉塔拉凹陷是位于该盆地腾格尔坳陷中最西部的一个凹陷。
凹陷东西宽23km, 南北长108km, 总面积2300km2。
二连地震勘探证实, 该凹陷基本格局为东断西超, 凹内为三个带, 东部和西部洼糟带及中央隆起带。
基底地层中部为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变质岩系, 南北两侧为石炭一二叠系分布区。
盖层从老至新依次为侏罗系下统阿拉坦合力群、侏罗系上统兴安岭群、百垩下统巴彦花群以及第三系、第四系。
该区块所钻井普遍钻遇地层为新生界地四系、第三系, 中生系百垩系下统塞汉塔拉组, 腾格尔组腾二段、腾一段, 阿尔善组。
二连赛汉塔拉凹陷地区的含油层系集中在腾二段、腾一段以及阿尔善组。
二连区地层层序见表1-1。
表1-1二连赛汉塔拉凹陷地区地层简表地层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赛汉塔拉组腾格尔组腾一段腾二段阿尔善组古生界冀中坳陷霸县凹陷鄚州构造带位于淀北洼槽以东、文安斜坡以西、任西洼槽以北地区。
区域地层西倾, 区内构造由一系列北东向、反向断裂构造带, 是断裂潜山与第三系挤压构造复合迭置的断裂构造带。
在断裂潜山背景上, 第三系发育了一组轴向北西, 雁行式排列构造, 自西向东有七间房、鄚西、李庄、于庄等背斜构造。
这些构造被北东向断层切割, 形成诸多的断鼻、断块、端背斜圈闭, 该地区沙一下段为滨浅湖相沉积, 砂体发育。
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沉积了大套深灰色泥岩和油页岩, 是主要的生油层系同时也具备了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的有利条件,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本地区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一段、沙二上段、沙二下段、沙三段。
其中淀18X井所钻遇的地层层序见表1-2。
表1-2淀南-鄚州地区淀18X井钻井揭示地层简表地层地层代号厚度( m) 界系统组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平原组QP 194.5 上第三系上新统明化镇组Nm 1663.5中新统馆陶组Ng 1970.6 下第三系渐新统东营组Ed 2940.0沙河街组Es1(上)3178.5Es1(下)3294.0Es23433.5Es3 ( 未穿) 3480.01.2储层流体( 地层水) 特征分析二连赛汉塔拉凹陷地区从所取地层水资料来看, 地层水水型以NaHCO3水型居多, 另外还有CaCl2和MgCl2型, PH值在6.0~9.5之间, 总矿化度因地层层系和井位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最高矿化度达到45209.80 mg/L, 最低矿化度仅为47550.8mg/L, 具体情况见表1-2。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09(021)004
【摘要】潜山油藏具有埋藏浅、产量高、效益佳的特点.文章深入分析了二连盆地潜山成藏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以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油藏为代表的5种油藏类型,指出潜山的油气运移系统以断裂为主,其储集物性主要受断裂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及具相似地质条件的其它地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 [J], 赵贤正;金凤鸣;崔周旗;韩春元;曾溅辉;王权;郭凯
2.潜山沉积环境图及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J], 王冰
3.东营凹陷潜山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 [J], 范存堂;冯有良;付瑾平
4.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J], 肖阳;唐谨;孙朝辉;刘喜恒;李林波;吴国琼;王桂苓
5.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潜山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J], 赵新国;苏玉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_刘震

二连盆地三种典型构造带岩性油藏形成模式分析_刘震二连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地区,是一个以古特提斯构造演化为背景的典型深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且多样化。
在二连盆地,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构造带,其中包括拗陷正断裂带、逆冲断裂带和背斜构造带等。
这些构造带不仅对油气的分布和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对油藏的形成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首先,拗陷正断裂带是二连盆地最为典型的构造带之一、拗陷正断裂带由近东西向的拗陷构造和沿着断裂面延伸的正断裂构造组成,正断裂构造控制着断块的上升和下降。
在沉积环境中,拗陷正断裂带通常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源区紧邻带特点。
沉积物源区的高储量沉积物不仅为油气提供了优质的储集空间,同时也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拗陷正断裂带形成的油藏中,常见的油藏类型包括裂缝型油藏和似断层型油藏等。
其次,逆冲断裂带也是二连盆地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逆冲断裂带由沿斜向上推挤的逆冲断层构成,这种构造形态常伴随着剪切和扩张构造的产生。
逆冲断裂带往往对于油气的聚集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在逆冲断裂带形成的油藏中,常见的油藏类型包括背斜型油藏和逆冲断裂型油藏等。
背斜型油藏是在逆冲断层前缘的背斜反向构造中形成的,油藏两侧通常有断层和正断裂构造控制。
逆冲断裂型油藏则是在逆冲断层顶板或底板侧形成的,常伴随着断层蚀变和滑脱带形成。
最后,背斜构造带也是二连盆地典型的构造带之一、背斜构造带主要由背斜构造和伸展断裂构造组成,背斜构造通常形成在前陆盆地的弯曲带或油气圈闭的陷闭带。
在背斜构造带中形成的油藏多为背斜型油藏,油气主要聚集在背斜的褶皱背斜腹部。
综上所述,二连盆地的典型构造带包括拗陷正断裂带、逆冲断裂带和背斜构造带等。
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对油藏形成模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研究这些构造带的特征和油藏形成模式,对于二连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杜金虎;易士威;雷怀玉;王权;高伟中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
【年(卷),期】2004(009)003
【摘要】二连盆地具有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条件.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地层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岩性、地层油藏既可以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也可以分布在高位体系域;既可以分布在高势区,也可以分布在低势区;在有利的沉积与储集相带内,可以形成富集油藏.因此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很低的二连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杜金虎;易士威;雷怀玉;王权;高伟中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分公司;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华北油田勘探部,河北省任丘市,062552;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
2.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发育模式 [J], 周宗明;于炳松;张聪;王宏语;张迪
3.乌尔逊-贝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J], 吴海波;李军辉;刘赫
4.陈家庄凸起北坡地层超覆油藏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J], 王宗家
5.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岩性地层油藏构造控制因素 [J], 高晓辉;方杰;张静;赵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地质特征

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地质特征赵建锁,彭 妥(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采油事业部) 摘 要:白音查干油田位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油藏埋深浅,含油层位多,单层厚度薄,油藏面积小、储量小; 反向屋脊式断层形成的断块圈闭是主要的油藏类型;层状油藏、多套油水系统是白音查干油田油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地层平缓、含油高度低、含油饱满程度低;∀中孔中渗是白音查干油田储层物性的基本特征;#储层岩石弱亲水;∃储层岩石敏感性特征表现为中等偏弱;%原油黏度低,凝固点低,地层水矿化度偏高。
对勘探的意义在于寻找有利构造,滚动勘探;对油田开发的意义在于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控制边水推进。
关键词:白音查干;油藏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滚动勘探;油田开发1 区域地质1.1 区域地质背景白音查干油田位于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内,白音查干凹陷勘探面积3200km2,是以中生界白垩系为主的沉积盆地。
东部洼陷发育较晚、沉积岩厚度较薄,埋藏较浅,具有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西部洼陷是白音查干凹陷的主体,它是受塔拉边界断层控制形成的北断南超的箕状洼陷,划分为塔拉断裂构造带(北斜坡带)、西部洼陷带、白音断裂构造带(南斜坡带)。
西洼面积大,沉积厚度大,油气资源量较充足,是该区主要勘探开发目标区。
目前已经投入开发的两个油田——桑合、达尔其油田就分布在北部的塔拉南断裂带(北斜坡带)和南部的白音断超带(南斜坡带)。
1.2 地层及沉积相钻井资料揭示,盆地沉积了古生界、中生界和上覆第三、第四系三套地层,古生界为盆地基底。
中生界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为沉积盆地的主体,是一套粗~细~粗的完整沉积旋回,岩性是一套陆源富含钙的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赛汉塔拉组和上白垩统二连达布苏组。
第三、第四系地层发育了一套厚度较薄的红色砂砾岩和泥岩,为一套洪积、风积层。
在西部次凹北部斜坡上(即塔拉断裂带),由于塔拉边界大断层的作用,造成断层上、下两盘之间的地势高差大,粗细混杂的大量碎屑物,在陡侧边缘的湖盆中快速堆积,形成多期扇三角洲相沉积,物源来自西北或西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
该地区的浅层油藏地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别,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的地质特征。
一、地质背景
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其面积约为22万km²。
章古特地区位于盆地的南部,北纬42°~43°,东经
115°~116°,总面积约为2000km²。
该地区处于盆地的裂谷区,发育了一系列断裂,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
该地区受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厚度较大,是一处非常适合油气富集的地区。
二、岩性和储层特征
章古特地区地质构造成熟度较高,地质时代跨度较大。
岩系主要是二叠系致密砂岩和泥岩,以及三叠系下统的砂岩、泥岩、灰岩等。
其中三叠系下统的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1. 致密砂岩:该地区致密砂岩多数为红色或深红色,呈多层交互分布,砂颗粒以中细粒度为主,粒度排序较好,分散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致密砂岩的孔隙度一般在
0.1%~5%之间,渗透率极低,储层性能较差。
2. 陆相砂岩: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分布较广。
通常呈灰绿色或黄灰色,石英颗粒为主,沥青质含量较高,孔
隙度一般在10%左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储层性能。
3. 泥岩:该地区的泥岩颜色多样,有绿色、灰黑色、褐色等,其中绿色泥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烃源岩。
泥岩属于相对较差的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对陆相砂岩形成漏斗形的收支域具有重大作用。
三、油藏特征
1. 富集类型:章古特地区油气富集类型较为复杂,既有岩心、孔隙、微裂缝储层,又有漏斗形储层、岩溶储层等多种类型。
2. 富集时间:浅层油藏的富集时间较短,大约在第三纪晚期 ~ 第四纪早期,属于近地表高温条件下的富集。
3. 富集层位:陆相砂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层。
富集层位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南四道口组、两岔子组等地层。
4. 储量规模:该地区的储量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据测算,该地区储量总量在10亿吨以上。
四、油气运聚机理
章古特地区油气运聚机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自生组合型、自溶型、漏斗型、裂缝型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生组合型和自溶型。
自生组合型油藏是指油气是在沉积层内自生自聚形成的,一般以石英等石英含量高的砂岩储层较为典型;自溶型油藏是指烃类从烃源岩中扩散、运移至截止到砂岩中停滞,
并在砂岩中发生油气相分离作用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油气运聚机理在层内渗流和相分离过程中较为复杂。
总结: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浅层油藏地质特征较为独特,主要储集层位在三叠系下统陆相砂岩中,油藏丰富、类型多样,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对于该地区油气资源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地域内的油气资源,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储量规模和多样化的油气运聚机理。
下面将结合数据对该地区油气资源进行分析。
一、储量规模
根据二连盆地油气资源分布图,可知二连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总计约为125亿吨标准煤。
其中,章古特地区的储量总量在10亿吨以上。
可见,该地区储量规模较大。
二、勘探开发进展
从油气田勘探开发进展情况来看,已开发的油田主要有新兴、新兴七一、新开兴三、克耳克勒克、郭尔克胡等,其中新兴油田的获储层面积为71.97km²,年产油550万桶,钻井数达到201口。
而新兴七一油田的获储层面积为21.4km²,年产油
122万桶,井数已达到116口。
郭尔克胡油田是二连盆地最早
被发现的油田之一,其油藏主要富含沥青和天然气,一直是该
地区开发最为成功的油田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该油田的勘探开发效果不断提升。
三、勘探目标
未来,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新开发区:在已开发区范围之外,通过地质调查、地震勘探、物探等多种手段,探测新矿点,挖掘新的油气资源。
2. 提高勘探效率:开展深部钻探,提高勘探技术和勘探效率,实现“高效勘探、高效开发”目标。
3. 加强原油品质研究:加强对原油品质、物性、污染等关键因素的研究,为提高开发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4. 提高采收率:开展增产措施,采用压裂、注水、水平井等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
五、可行性分析
从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章古特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主要原因如下:
1.地质条件优越:该地区属于盆地裂谷区,断层、裂缝发育,
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非常适合油气富集。
2.经济条件有利:该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且当前国内油气资源价格相对较高,勘探开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技术手段成熟:随着现代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新型勘探手段和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率。
从以上分析可见,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和较高的可行性,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科学规划、科学开发,促进油气勘探开发业的良性发展。
以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为例,本文将从储量规模、勘探开发进展、勘探目标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对该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分析。
一、储量规模
从油气资源分布图来看,二连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总计约为125亿吨标准煤。
其中,章古特地区的储量总量在10亿吨以上。
可见,该地区储量规模较大。
二、勘探开发进展
从油气田勘探开发进展情况来看,在已开发区范围内,新兴油田的获储层面积为71.97km²,年产油550万桶,钻井数达到201口。
而新兴七一油田的获储层面积为21.4km²,年产油122万桶,井数已达到116口。
郭尔克胡油田是二连盆地最早被发现的油田之一,其油藏主要富含沥青和天然气,一直是该地区开发最为成功的油田之一,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该
油田的勘探开发效果不断提升。
三、勘探目标
未来,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新开发区:在已开发区范围之外,通过地质调查、地震勘探、物探等多种手段,探测新矿点,挖掘新的油气资源。
2. 提高勘探效率:开展深部钻探,提高勘探技术和勘探效率,实现“高效勘探、高效开发”目标。
3. 加强原油品质研究:加强对原油品质、物性、污染等关键因素的研究,为提高开发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4. 提高采收率:开展增产措施,采用压裂、注水、水平井等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
四、可行性分析
从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来看,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主要原因如下:
1.地质条件优越:该地区属于盆地裂谷区,断层、裂缝发育,
赋存有丰富的浅层沙岩和泥岩,非常适合油气富集。
2.经济条件有利:该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且当前国
内油气资源价格相对较高,勘探开发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技术手段成熟:随着现代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各
种新型勘探手段和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率。
在实际的勘探开发中,更多地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科研攻关,创新勘探技术。
只有不断引进新技术、解决
技术难题,才能实现油气开发的更好效益。
2.重视环保,推行绿色开发。
在实际的勘探开发中,要妥善处
理废水、废气、废渣等环保问题,保证生态环境安全。
3.加强资源监管和规划,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
在实际开发中,要做好文化资源保护、资源评价和管理等工作,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总之,二连盆地章古特地区勘探开发具有广阔前景和较高的可行性,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环保,加强资源监管和规划。
只有加强勘探开发工作,才能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给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