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PPT
名著《新教育》读后感

名著《新教育》读后感名著《新教育》读后感1“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
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假期里,我潜心研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一书。
读后,感觉一种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带我缓缓上升,我感觉自己站得高了,视野更开阔了。
经过反复阅读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
提倡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新教育实验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最最显著的特点是帮助教师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和构筑理想课堂。
这六大行动,意在推动整个的数字教育推进,推动教师的成长。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
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
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
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朱教授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新教育》读后感1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__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
在读了这篇__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
(官人,就是做官的人。
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
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
)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__,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
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
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读后感2这周一在以袁校长为主的领读下,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新教育》的一节内容,惊叹于袁校长写作功底的同时,更是被她的阅读量和善于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所折服。
她开篇的一句话记忆颇深,也思考良久,即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写的: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欢欣诚实的孩子,多年以后,你们会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很多老师也许都这样说过——来到学校的孩子是个半成品,甚至有的孩子就是个次品,家庭教育不到位,所有的重担与责任都落到了老师身上;也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有多少问题学生,是父母欠下的债,却要老师来还。
读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很难得,自己可以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静下心来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感叹我们的教育可以如此美丽,如此充满魅力。
刚看到《新教育》三个字,头脑中想到的是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论等等,可是读过一遍之后,才发现这个“新”包含了太多太多,于是我便用“幸福与成长”两个词语作为自己读过此书之后最大的感受,我想这应该也是新教育的样子。
新教育致力于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那这样的幸福在哪里呢?她在诗意的晨诵中,她在美妙的午读里,她在闪光的暮省里,这样的儿童课程听着就充满了幸福,在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班上,每天的晨诵从音乐和诗歌开始,低段是大量童谣和儿童诗,中段是古诗词课程,高段便是儒家课程、泰戈尔课程,日不间断的晨诵,用声音唤醒诗歌,用诗歌唤醒生命。
其实我们每一天的晨读也是充满了诗意,读日有所诵,里面的诗歌、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仗押韵,富有趣味;读古诗经典,亲近母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读的过程中,我也会尽可能的运用多种形式,加上动作、和老师配合着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形式,但是很明显,孩子们是非常喜欢的,读过之后,他们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在新教育中,生日赠诗、情境诵读是一种特别新颖的方式,我想如果把他们恰当的运用到我们的晨读中,对于孩子来说,一定会让他们眼前一亮,并且记忆犹新。
新教育下的晨读令人向往,课堂中的六个维度依然幸福满满,他们是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与延展度,回想自己一节节的语文课,我努力做到了全员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仅仅针对那些举手的同学,有的时候叫到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会很淡定地说:“老师我没有举手呀”?我会告诉他:“老师知道你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还没来得及举手,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你的回答哦”。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知道我的老师是一个即使我不举手,她也会叫我回答问题的老师,这样对于个别学生来说,他们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增加,而且回答的还不错。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是一本由陈宝生所著的教育类书籍,书中详细阐述了新教育的理念、特点和实践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的新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认为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理念的转变对于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书中对新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指出,新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同时,新教育也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倡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这种教育特点的转变使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对教育的实践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方式。
这些实践方法都是基于新教育理念而提出的,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践新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这些实践方法,我对如何将新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新教育》,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育一定会朝着更加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同并实践新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方舟教育创始人浦志强所著的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测试成绩。
而新教育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个性和潜能,因此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新教育强调终身学习。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还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再次,新教育强调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还会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新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在新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与学校共同育人。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互相支持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四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新教育》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类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转变。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感悟。
首先,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主张综合素质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读完《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培养。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下,孩子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科技化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多样化、有趣味、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教材、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科技能够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
学校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真正的教育应该融入到社会中。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途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德国教育家费尔巴哈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旨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内心需求出发,倡导开放、灵活、有机的教育方式。
费尔巴哈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灌输知识,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他主张通过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积极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和实现,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本《新教育》以其简明清晰、富有启发和指导性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读《新教育》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新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个体。
费尔巴哈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应该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他主张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直接的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以知识被告知的方式。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需求,培养了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其次,《新教育》对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费尔巴哈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积极的实践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手工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另外,《新教育》对教育环境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费尔巴哈认为教育环境应该是放松、愉悦和有序的,让儿童感到愉快和放松,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化,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费尔巴哈的思想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意识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2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新教育》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类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转变。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感悟。
首先,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主张综合素质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读完《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培养。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下,孩子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科技化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多样化、有趣味、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教材、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科技能够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
学校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真正的教育应该融入到社会中。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途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读后感PPT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爱的教育》是一本小说,又是一部巨著,原名《心》。
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作品。
它让我明明白白地懂得了什么是爱。
这本书采纳日记的形式,表达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伴侣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气。
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
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 附在日记后面还以其次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久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和善真诚的心。
在看《爱的教育》时,我经常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
“瓦多帕的小爱国者”、"英雄的少年鼓手”、“小石匠”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都歌颂了儿童应具备的纯真情感,同时书中也表现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极其良好的环境,培育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其中我比拟喜爱"小抄写员”这个感人的故事,主要写学校生朱利奥瞒着父亲每晚帮他抄写邮签,虽然语言朴实,表达平实,但是朱利奥的懂事与孝顺,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朱利奥是个穷人家的孩子,父亲收入微薄,为了补贴家用,除了在铁路上工作外,他还给人当抄
写员来挣钱。
每晚,他都要用大大的正规字体抄写几百份邮签到深夜。
朱利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每晚观察父亲上床后,就静静走进工作间,仿照父亲的笔迹开头抄写。
父亲却始终没觉察。
但由于过度劳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奥的成果直线下降。
父亲很是生气,但朱利奥没把真相告知他。
最终有一天,朱利奥在抄写时无意中碰落一本书,惊醒了父亲。
父亲明白了一切,心中布满无限的怜爱和后悔,他抱住朱利奥的头哽咽起来。
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可敬的精神!一个学校四班级的同学,为了帮家里挣钱,帮父亲减轻负担。
面对父亲的责骂,他有多少次想把真相说出口,可他没有。
就连父亲责骂他,他也毫无怨言。
这多么难能珍贵!要是换成我,确定忍受不了,试想一下,要是自己的努力、懂事却换来了责骂,那多委屈呀!谁会盼望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因莫须有的“罪名”而厌烦自己呢?朱利奥的缄默与体谅,实在让我感动!
“爱”是我们每个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视四周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同学循循善诱、伴侣间相互劝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
而假如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经常会怨天尤人,就似乎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埋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那么会自杀,表示他的抗一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假如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我们四周的一切, 肯
定会觉察,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关心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一般的爱的时候,信任你肯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关心的人,是不是?
伴侣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
你会觉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妙的明天。
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