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鸦胆子的功能主治

鸦胆子的功能主治简介鸦胆子,又名鸦腮草、鸦钻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鸦胆子属。
鸦胆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鸦胆子的功能主治。
1. 清热解毒•鸦胆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身体不适症状。
鸦胆子可以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如感冒、咽炎、肺炎等。
2. 利咽开音•鸦胆子有利咽开音的功效。
它可以起到润喉的作用,缓解喉咙干燥、疼痛等症状,有助于声音的清晰传达。
鸦胆子常被用于声带炎、咽炎等声音受损的情况下使用。
3. 化痰止咳•鸦胆子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呼吸道的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
鸦胆子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4. 改善食欲•鸦胆子可改善食欲。
它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提高食欲。
鸦胆子常被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5. 补肾养肝•鸦胆子具有补肾养肝的作用。
它可以滋补肾脏,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调节肝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鸦胆子常被用于治疗肾虚、肝虚等相关疾病。
6. 抗氧化•鸦胆子富含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防止疾病的发生。
鸦胆子的抗氧化作用对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7. 抗感染•鸦胆子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鸦胆子常被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8. 耐缺氧•鸦胆子具有耐缺氧的特点。
它可以增加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组织缺氧状况,提高细胞的氧化代谢能力。
鸦胆子常被用于高原反应、心脑血管病等缺氧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腹泻、长期便溏者慎用。
•服用鸦胆子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鸦胆子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发挥药效,应长期规律服用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总结:鸦胆子作为一种常见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开音、化痰止咳、改善食欲、补肾养肝、抗氧化、抗感染、耐缺氧等多种功能主治。
鸦胆子的药用介绍

鸦胆子的药用介绍导读:鸦胆子是一味常用的用于抗癌中药,又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小苦楝等。
作为中药,鸦胆子味苦,性寒,有毒。
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疾、抗癌等功效。
下面就由华夏肿瘤康复会康复指导师为您详细介绍鸦胆子的抗癌功效。
一、鸦胆子的有效成分有哪些?鸦胆子的有效成分为各种生物碱,如鸦胆子碱,鸦胆宁等;糖苷,如鸦胆子苷、鸦胆灵等;酸性成分,如鸦胆子酚等。
其他成分还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桐酸、花生酸等等。
其中发挥抗癌功效的主要是鸦胆子苦醇和鸦胆子苦素。
二、鸦胆子的抗癌功效的体现?鸦胆子静脉乳与生理盐水混合滴,并配合放疗或者化疗,是目前关于鸦胆子在抗癌应用方面报道得最多的方法。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的化疗或者是单纯的放疗。
鸦胆子的抗癌机制是:升高白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癌细胞DNA的合成,阻止其繁殖分化;选择性破坏癌细胞膜和线粒体;作为一种载体,能够运载其他抗癌药物,促使这些抗癌药物到达病灶并长期滞留,从而使其充分发挥药效。
三、鸦胆子的毒副反应及急救措施有哪些?不过,鸦胆子是有毒的,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不仅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肝、肾也有损害作用,会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
中毒时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乏力,腹痛,胃肠道充血,便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
因而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而鸦胆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口服时直接吞服或嚼服。
中毒救治的一般方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泻药;或者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及注射维生素;当患者在昏迷呼吸困难、四肢麻木时,应酌情给予中枢兴奋剂等。
华夏肿瘤康复会康复指导师温馨提醒:鸦胆子的抗癌功效非常显著,但其直接作为入煎剂毒素还是比较大的。
因而患者可以适当选择含有鸦胆子的有效成分的中成药,如鸦胆子油软胶囊,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等。
详情可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介绍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介绍
鸦胆子,又称鸦胆、麒麟胆等,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包括疣。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鸦胆子外敷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醋或者酒调成糊状,涂抹于患疣部位,每天2-3次,持续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疣和扁平疣。
2. 鸦胆子煎水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取适量加水煎煮,待水开后低火煮沸5-10分钟,然后滤出药液,温服。
每天2-3次,持续服用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发性疣或疣体较大的情况。
3. 鸦胆子泡脚法:将鸦胆子研磨成细粉,放入热水中浸泡双脚,每天泡脚20-30分钟,连续1-2周。
这种方法适用于足底疣或手指疣。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鸦胆子治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前先清洗患疣部位,并保持干燥。
避免感染扩散。
2. 使用时应避免与健康皮肤接触,以免刺激正常皮肤。
3. 使用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疣体扩散。
4. 如果使用鸦胆子后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最后,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时应慎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_0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名称】鸦胆子【别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
【科属】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种子【产地】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
有小毒。
归大肠经、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解毒。
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②《纲目拾遗》:治痢,痔。
③《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
又能杀虫。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
治梅毒及花柳毒淋。
捣烂醋调敷疔毒。
善治疣。
⑤《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
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⑥《广西中药志》:治疳匿。
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应用】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可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
可用本品去皮,白糖水送服。
本品有燥湿杀虫止痢之功,可用治冷积久痢,采取口服于灌肠并用方法,治疗较佳;若用治久痢久泄,可与诃子肉、乌梅肉、木香同用。
2、各型疟疾。
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杀虫治疟,适宜各型疟疾尤善于间日疟。
3、鸡眼赘疣。
本品有腐蚀作用,可用治鸡眼赘疣。
【选方】①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吉云旅钞》)②治热性亦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呕吐。
(《医学衷中参西录》)③治疟疾:鸦胆子果仁十粒,入桂圆肉内吞服,日三次,第三日后减半量,连眼五日。
(《广西中草药》)④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十粒,日二次,连服四、五天。
(《广西中草药》)⑤治痔:鸦胆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
(《纲目拾遗》)⑥治疣: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疮即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⑦治脚鸡眼;鸦胆子二十个,砸开取仁,用针尖戳住,放灯头以上少烤,烤至黄色,再放一小块胶布上,用刀将该药按成片,粘于患处(在粘前用开水将患处洗净,用刀将厚皮割去),每日换一次,二十天左右即痊愈。
中药“清热解毒药”——鸦胆子

中药“清热解毒药”——鸦胆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主产于广东、广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除去果壳,取仁。
本品气微,味极苦。
以粒大、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之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0.5~2g,用龙眼肉包表或装入胶囊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孕妇及小儿慎用。
胃肠出血及肝病患者不宜使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鸦胆子苦,治痢杀虫,疟疾能止,赘(zhuì)疣有功。
三、临床应用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如《医学中参西录》单用本品去皮,白糖水送服。
本品有止痢之功,也可用治冷积久痢,可采取口服与灌肠并用的方法;若用治久痢久泻,迁延不愈者,可与诃子乌梅、木香等同用。
2.疟疾本品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故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疟疾,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疗效最佳,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赞疣鸡眼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
用治赘疣、鸡眼,可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治疗鸡眼,可以鸦胆子仁,同白酒捣烂敷患处,外用胶布固定;《医学衷中参西录》亦用上法治赘疣。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苦木苦味素类、生物碱(鸦胆子碱、鸦胆宁等)、苷类(鸦胆灵、胆子等成分、类成分、脂肪酸类成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香草酸、鸦子甲素以胆等。
2.药理作用鸦胆仁及其有效成分对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对其他寄生虫如鞭虫、蛔中、绦虫及阴道滴虫等也有驱条作用。
本品煎剂及氯仿提取物体外实验证实其能抗疟原虫。
本品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赘疣细胞可使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脱落。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

鸦胆子治疣的方法鸦胆子,又称鸦胆子草、鸦胆子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鸦胆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其中包括疣。
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上的小突起或疣状病变。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鸦胆子治疣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疣症状,恢复健康肌肤。
首先,选择优质的鸦胆子。
治疣的关键在于使用高质量的鸦胆子,因此在购买鸦胆子时,建议选择正规的药材市场或中药店购买,并注意查看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
确保购买的鸦胆子质地干燥,无虫蛀、无霉变等情况,以保证药效的有效性。
其次,制作鸦胆子药膏。
将购买的鸦胆子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清水,用研钵研磨成浆状,然后将鸦胆子浆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最后将药膏密封保存备用。
使用时,将药膏取适量涂抹在患处,轻柔按摩至药膏被皮肤完全吸收。
再次,注意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疣病情加重。
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病毒感染。
最后,保持局部卫生。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患处的清洁干燥,避免因汗水、油脂等导致局部感染,影响疣的治疗效果。
同时,避免搔抓患处,以免破坏皮肤,加重疣病情。
总之,鸦胆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治疗疣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鸦胆子治疣的过程中,患者需注意选购优质的鸦胆子,制作药膏并注意饮食调理和局部卫生,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鸦胆子治疣的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疣,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鸦胆子

鸦胆子(《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味苦,性寒。
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
临床用名鸦胆子。
【本草汇言】《本草纲目拾遗》:治痢:何梦瑶《医碥》:鸦胆丸,用鸦胆子去壳捶去油一钱,文蛤醋炒,枯矾川连炒,各三分,糊丸。
朱砂为衣。
或鸦胆霜、黄丹各一钱,加木香二分亦可。
乌梅肉丸,朱砂为衣,二方俱丸绿豆大,粥皮,或盐梅皮,或圆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里急后重:《吉云旅抄》:用鸦胆即苦榛子,去壳留肉,包龙眼肉内,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治痔:《金御乘云》:近日闽中板客皆带鸦胆子来,治痔如神。
有患者,以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立愈。
至圣丹:治冷痢久泻,百方无验者,一服即愈。
凡痢之初起,实热实积,易知而易治。
惟虚人冷积致痢,医多不以为意,盖实热之症,外候有身热烦躁,唇售口渴,肚疼窘迫,里急后重,舌疏利之,重则寒下之,积去而和其阴阳,无不愈者。
至于虚人冷积致痢,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无里急后重,大便流痢,小便清长。
此由阴性迟缓,所以外证不急,遇此不可姑息,但以集成三仙丹下之,以去其积,倘不急下,必致养虎贴患。
其积日久,渐次下坠,竟至大肠下口直肠上口交界之处,有小曲摺,隐匿于此,为肠秽最深之处,药所不到之地,证则乍轻乍重,或愈或发,便则乍红乍白,或硬或溏,总无一定,任是神丹,分毫无济。
盖积不在腹内,而在大肠之下,诸药至此,性力已过,尽成粃糠,安能去此沉匿之积?所以冷痢有至三五年十数年不愈者,由此故也。
古方用巴豆为丸下之者,第恐久病。
痢疾神方:《医宗汇编》:用白石榴烧灰一钱,真鸦片切片二钱,鸦胆子去壳纸包,压去油三两,人参三分,枯矾二分,海南沉香三分,共为细末,调粥为丸,重五六厘,晒干,恣瓶收贮。
红痢用蜜一匙,滚水调下。
红白相兼,阴阳水送下。
肚胀,滚汤下。
水泻,米汤开水送下。
忌油腻腥酸一月。
《医学衷中参西录》:即苦参所结之子。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鸦胆子的简介*二、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三、鸦胆子的市场信息1. 鸦胆子的价格2. 鸦胆子的选购方法3. 鸦胆子的保存方法鸦胆子的简介鸦胆子,中药名。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其性味苦寒,有小毒。
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常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糖甙(鸦胆灵、鸦胆子甙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
鸦胆子仁含脂肪油(鸦胆子油)56.23%。
油中不皂化物占1.36%,内含挥发油少许;皂化物92.47%,内含油酸(占原油的%-下同)81.87%、亚油酸3.37%、硬脂酸2.65%、棕榈酸6.62%等;还有熔点为152℃的绢丝状结晶体4.59%。
种子中含多种结构上类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素A、B、C、D、E、F、G、H等。
2、功效作用2.1、清热,燥湿,杀虫,解毒。
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2.2、《生草药性备要》:凉血,去脾家疮,理跌打。
2.3、《纲目拾遗》:治痢,痔。
2.4、《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
又能杀虫。
2.5、《医学衷中参西录》:凉血解毒,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
“”治梅毒及花柳毒淋。
捣烂醋调敷疔毒。
善治疣。
2.6、《科学的民间药草》:截疟和治阿米巴痢疾。
“”制成油质,可治外耳道乳状瘤,乳头瘤,以及尖锐性湿疣。
2.7、《广西中药志》:治疳匿。
外用(油亦可)治皮肤瘤。
3、临床应用3.1、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吉云旅钞》)。
3.2、治热性亦痢,及二便因热下血:鸦胆子去皮,每服二十五粒,极多至五十粒,白糖水送下。
此物囫囵吞服,去皮时仁有破者,去之勿服,服之恐作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胆子
文章目录*一、鸦胆子的概述*二、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三、鸦胆子的药方选录*四、鸦胆子的服用方法*五、鸦胆子的保存方法鸦胆子的概述
1、鸦胆子的概述鸦胆子,中药名。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其性味苦寒,有小毒。
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常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2、鸦胆子的别名老鸦胆、苦参子、鸦蛋子、小苦楝。
3、鸦胆子的性状形态呈卵形。
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
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
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极苦。
4、鸦胆子的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有小毒,归大肠经、肝经。
5、鸦胆子的来源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的成熟果实。
6、鸦胆子的产地分布适生长于气候温暖的土壤疏松的海滨
地带以及沟边、林缘、灌木丛中。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鸦胆子的功效与作用
1、鸦胆子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含鸦胆子苦素、鸦胆子苦苷、鸦胆子苦内酯、鸦胆子苷等成分。
2、鸦胆子的功效作用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3、鸦胆子的毒副作用小毒。
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对肝肾亦有损害,故不宜多服久服。
脾胃虚弱呕吐者禁服。
鸦胆子的药方选录1、治痔:鸦胆子七粒。
包龙眼肉,吞下。
(《纲目拾遗》)
2、治疟疾:鸦胆子仁10粒,入桂圆肉内吞服。
每日3次,第3天后减半量,连服5天。
(《广西中草药》)
3、治早期血吸虫病:鸦胆子果仁10粒,每日2次。
连服4~5天。
(《广西中草药》)
4、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1粒,白滚水下。
(《吉云族钞》)
鸦胆子的服用方法内服:用龙眼肉或胶囊包裹,饭后吞服,每次5~20粒,1日3次。
外用:捣敷。
鸦胆子的保存方法放置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