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

2. 中秋节的习俗:讲解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传统习俗。

3. 作文训练:以“中秋节”为主题,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中秋节的美好氛围融入作文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第三课时:进行作文训练,学生自选角度写作。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修改作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让学生对中秋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析优秀的中秋节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进行作文训练,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5. 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作文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 优秀的中秋节作文范文。

3. 作文评价标准。

九、教学建议:1. 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2. 掌握一些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3.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食品;3. 思考中秋节的深层次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历史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讨;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兴趣。

2. 阅读文章:以“三十年后,我对中秋节的回忆”为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感受,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中秋节的意义,捕捉并概括出与中秋节相关的习俗、传说等文化元素。

4. 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深层次意义,讨论中秋节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如感恩、团圆、家庭、文化传承等。

5. 写作实践:第一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要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论点明确、观点鲜明。

同时要求通过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中秋节这个特殊的节日的魅力。

第二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阅读和点评,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6. 总结评价:了解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五、板书设计:中秋节<<三十年后,我对中秋节的回忆>> 中秋嫦娥蟾宫折桂月饼农历八月十五节团圆感恩祭祖六、作业布置:根据老师提供的中秋节相关话题,自由发挥,写出一篇中秋节的作文,注意运用语言规范手法,短小精悍,亲切感人。

并在下节课上交。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

中秋节作文题材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2、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于论说文和议论文的写作;3、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及传统习俗;2、论说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能;3、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选取论据,提高论证合理性;2、如何
写好中心思想;3、如何使写作更具思辨性和批判性。

四、教
学方法1、讲述法;2、案例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课
堂演讲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历史
背景及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重要意义。

2、
讲解中心思想:解释中心思想的概念,指导学生如何选定中心思想,以及如何将论据与中心思想紧密结合。

3、案例分析:
选取一篇优秀的中秋节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论据,提高论证合理性。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
让他们就中秋节的意义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课堂演讲:让学生就中
秋节的意义和传统习俗进行演讲,让他们在表达和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
总结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学生撰写中秋节作文,并提交教师评估;2、学生独立完成中秋节主题的情景作文,由教师检查评估。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中秋节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一、中心思想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以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为主。

中秋节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对家国思念的表达和祖先敬仰的传承。

二、例证或事实例证:1、中秋节的起源:关于中秋节起源,历史学家们多有讨论,有认为是商朝时期夏代的大禹治水时祭祀月神的节日,也有认为是古人崇拜月亮的节日。

不过无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我们民族对月亮的崇敬。

2、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是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中秋节。

在中秋节这一天,无论多远的人也要想办法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这一节日。

这也是中秋节这个节日最具有浓厚氛围的地方。

3、感恩亲情:中秋节团圆,代表了家庭和睦、人与人之间乐于助人、友爱互助的和谐情感。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品尝美食,享受团聚的温馨,也感恩家人之间用心的牵挂和关怀。

三、流畅的语言表达中秋月圆,团圆是我心。

每逢中秋佳节,灿烂的月光洒在人们身上,花好月圆,万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表达亲情和家国情怀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要享受美好,更要想起亲人,感恩家人的陪伴和帮助。

母亲说,家是最小的祖国,家才是最真的亲情。

四、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中秋节,让我们感恩家人、感恩亲情。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在思想上变得越来越冷漠,情感上变得越来越麻木。

在这个时候,中秋节就像是一盏温馨的灯,照亮了人们心底感情的角落。

而这种人性的关怀,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让我们更加注重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让所有人都能够被温柔的关怀所包围。

五、合理的篇章结构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起源、团圆、感恩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从中秋节的历史意义讲到团圆的氛围,再到感恩亲情,这样符合人们的认知方式,逻辑性很强。

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加入一些生动的描写,如: “灿烂的月光洒在人们身上,花好月圆,万家团圆”,“中秋月圆,团圆是我心。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

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Ten compositions teaching design for Mid Aut umn Festival十篇中秋节的作文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翰墨飘香,书海流韵。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从此刻起,让我们到一起迈向前进的方向吧!第一篇:难忘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我喜欢美味的月饼,但我更喜欢那挂在天上的圆月亮。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拿着月饼,来到楼下的空地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

我拿起水果刀,把月饼切成8小块,爸爸先拿起一块动起手来。

我看着这块月饼中的蛋黄,多么像天上那一个皎洁的月亮。

我抬头望着月亮,那月亮时而躲在云朵后面,时而又站在我们面前,月亮,多么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呀!没一会儿,月亮不再淘气了。

月亮,好似又变成了一位魔术师,而天空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月亮一挥手,天上的星星全都在眨眼睛,月亮再一挥手,天上的星星便不眨眼睛了……我如痴如醉地望着月亮,我好似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和航天员叔叔做游戏,玉兔整和天上的卫星聊天;月亮上的灯笼数不胜数,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应有尽有……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虽然中秋节已我们而去,但我一到那皎洁的月亮,便会想起这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难忘的中秋节20xx年9月30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和我的家人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

写中秋节的作文指导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带给人们的温馨和感动。

【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文化和历史意义;2. 如何写一篇中秋节的作文。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的中秋节作文表达有思想性和个性化。

【教学过程】Step 1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预学习资料中自行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2 引导学生思考(20分钟)1. 请学生思考一下:中秋节是如何在你的家乡过的呢?2. 中秋节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3. 中秋节和你家人的感人故事。

Step 3 教授写作技巧(30分钟)1. 中心思想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祭月、赏月、吃月饼、团圆的日子。

所以,我们可以以中秋节为主题,表达我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和思考。

2. 适当引用例证或事实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做法和习俗,比如,祭月、猜灯谜、聚餐等等,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

3. 流畅的语言表达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流畅和准确性,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华丽的词汇和长句子。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等,来增强作文的语言感染力。

4.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思考和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从中西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谈论中秋节的团圆含义,从美食的角度来感悟长辈的热情等等。

5. 合理的篇章结构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分配。

一般来说,中间部分为论述主题和序列化的论点;开头段和结论段的主要是引入主题和做出总结。

6. 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的营造。

我们可以通过温馨的家庭故事、感人的情感抒发等方式,来表达我们对中秋节的热爱和思考。

2024年度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案实用1

2024年度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案实用1
感恩与分享
中秋节是感恩和分享的时刻。在作文 中表达对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感激之 情,以及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幸福 的愿望。
13
选择合适素材和结构
以自身经历为素材
描述自己过中秋节的亲身经历,如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使作文更真实、生动。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采用总分总或列出主题,然后找几个并列的观点来论述主题的结构,确保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快乐的中秋节作文教 案实用1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导入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 写作指导:构思与技巧 • 范文欣赏与点评 • 学生实践:现场写作与指导 • 修改完善:提升作文质量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2024/3/24
3
中秋节文化背景
01
点评范文中的亮点和特色,如情感表达、选材、结 构或语言运用等方面。
02
讨论范文的不足之处,如内容深度、观点新颖性、 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03
分享个人阅读范文后的感受和启发,以及对中秋节 的理解和感悟。
19
05 学生实践:现场写作与指导
2024/3/24
20
确定个人写作主题和立意
2024/3/24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和文化传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 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感恩和团圆 的情感。
2024/3/24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时间
共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 钟。
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或展示与中秋节相 关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

小学中秋节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3. 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

三、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讲解。

2.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指导。

四、教学难点1.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指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3. 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

三、教学重点1.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讲解。

2. 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指导。

四、教学难点1. 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指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的相关问题。

2. 讲解: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说故事。

3. 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经历。

4. 作文审题:讲解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秋节”的含义和要求。

5. 作文立意: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写作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作文教案
篇一:三四年级中秋作文教案
以“中秋”为话题作文指导(三四年级)陈宁宁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 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二、中秋由来、习俗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
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秋短信祝福
三、七嘴八舌话中秋
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

(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3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 、活动二: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 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

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结尾寄情(篇末点题)
1 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

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四、出示一篇小范文
板书:1 短信祝福
2 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 结尾抒情
布置作文《中秋月圆》
篇二:中秋节教案
《中秋节》教案设计
试讲人:张旭
一课型
文化课
二教学对象
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中高级蒙古国学生。

三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1. 中秋节的起源及传说
2. 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3.掌握课堂上出现的相关词汇。

五教学重点
1.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

2.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吃月饼)
3.理解中秋节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环节和步骤
1.开门见山,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中秋节。

2.通过一幅图片,引出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用简单的语
言和肢体动作向学生讲解这个故事。

期间可以让学生来朗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锻炼其汉语口语。

3.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赏月,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中国人是如何赏月的。

4.引出中秋节的代表性食物——月饼,向学生们说明月饼所代表的含义。

5.布置作业,分小组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