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王玉洁

能源与环境学院热动10-2班1062126234

内蒙古科技大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胚胎培养、加倍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快繁技术、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生产技术应展望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展望

【前言】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细胞为单位,按照人们的预先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植物细胞进行加工、改造,使其遗传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对植物体进行创造设计的技术。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套极其精密、复杂和高效的功能体系及一套完整的遗传体系。

【正文】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植物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有赖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可为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1]。植物发育生物学是现代植物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及其调控已成为研究植物形态建成的良好实验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的内容,加速了其发展。植物薄层细胞培养已成为研究离体条件下植株再生、生理生化、遗传转化的技术[2~4]。利用离体培养技术研究花器官发育,已在多种植物上实现了试管开花和结实[5~6]。原生

质体培养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技术体系,已应用于植物细胞分裂、基因表达、核质关系、细胞壁生物学、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物质跨膜运输等研究领域。利用离体突变技术,已分离和鉴定了许多与植物发育有关的基因,为揭示植物遗传与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利用花培加倍单倍体技术获得纯系的方法,为有性繁殖植物遗传分离群体的构建提供了有效途径,进而可为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提供稳定的基础材料,促进了植物遗传学的发展。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为植物矿质营养、有机营养代谢,植物病理学等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建立植物高效再生体系是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植物再生能力表现出基因型依赖性,同时受到外植体生理状况、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环境)的影响。植物激素诱导的信号传递在细胞分裂、极性确定、器官分化、胚状体的发育等离体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植物离体形态建成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是重要因素,其他激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形态建成。尽管植物激素一直是植物离体培养研究的热点,但其作用还受到营养条件(培养基)、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的影响。目前植物离体培养研究以细胞水平上的居多,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分离和鉴定出一批与植物花器官、茎、叶和根器官发育有关的基因[7]。植物离体培养中器官分化和胚状体的发育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重新确立基因程序化表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对揭示植物离体培养的分子机理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获得的证据是不完整的,还不能够描绘出基因程序化表达的蓝图。植物离体培养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不仅可以丰富植物分子发育生物学的内容,还可为植物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调控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改进提供依据。

2、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2·1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植物胚胎培养是胚、胚珠、子房和胚乳的离体培养技术,其应用领域包括胚胎的发育机理、克服杂交不亲合性和胚拯救、克服珠心胚的干扰、打破种子休眠,缩短育种周期,获得体细胞胚和人工种子,建立植物高效再生体系等,并在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药用植物上广泛

应用[8~11]。胚乳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三倍体植株。目前有40多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分化,不少植物已得到再生植株。我国在马铃薯、小麦、水稻、苹果、桃、猕猴桃等10多种植物上得到了胚乳再生植株[12]。胚乳培养还可作为研究淀粉等营养物质合成和代谢的实验体系。通过胚乳培养产生的一些非整倍体,可以作为遗传分析的材料。但相对于其他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培养,胚乳培养相对较难,故应用并不普遍。植物离体受精可以通过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等方法实现。该技术可以克服植物授粉不亲和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行胚胎、种子和果实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人工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后进行合子胚培养,已在玉米等植物上获得成功[13]。植物离体受精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重要实验技术,为研究植物胚胎发育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系统,为开发新的植物转基因途径提供了可能[14]。

2·2加倍单倍体技术及其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单倍体植物材料(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和胚珠)获得单倍体植物,然后通过自然或人工加倍的方法获得双倍体植株的技术,其中以花药和花粉培养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加倍单倍体技术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已在250多种植物上获得成功,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在花培育种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我国在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方面总体上处于世界前列,由朱自清等研制的N6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禾本科植物的花药和花粉培养,已成为国内外花培的通用培养基[12]。利用花培技术,我国在水稻、小麦、油菜、大麦、甜椒等作物上培养了许多新品种,中花系列水稻品种、京花系列小麦、华油一号油菜等一大批育成品种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花培技术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已应用于小麦、大麦以及一些茄科植物的遗传改良,大大提高了远缘杂交育种的效率。雌核发育是植物存在的自然现象,在离体条件下可以通过培养未受精的子房和胚珠产生单倍体植株,也可以在活体条件下通过授以不同种类的花粉或通过物理方法处理(如辐照处理)的花粉,诱导雌核发育,目前已在小麦、水稻、玉米、甜菜、向日葵、马铃薯、西葫芦、洋葱、黄瓜、非洲菊、百合、小黑杨、三叶橡胶、

烟草、矮牵牛等10多种植物上获得成功。离体条件下诱导孤雌生殖获得加倍单倍体的技术发展时间不长,现已开始应用于作物的改良、构建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的受体材料。

2·3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是植物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克服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创造新的种质资源,实现植物遗传转化和进行细胞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自1971年Takebe等首次报道获得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以来,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一直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选择、培养基与培养环境控制、体细胞杂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技术程序。目前获得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药用植物以及真菌和海藻等。原生质体培养一直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但近年来开始从一年生向多年生,从草本向木本,从高等植物向低等植物发展。我国在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种评价和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首次获得的原生质体植株种类的数量处于世界前列,在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体细胞杂种鉴定、新种质的创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成果[12]。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植物细胞生理和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也有应用。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创造新的物种或类型,实现植物种间、属间,以至科间的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甘薯栽培种+野生种、甘蓝+白菜、拟南芥+甘蓝型油菜、酸橙+甜橙,红橘+枳壳的杂种培育等。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还获得了一些特异的新种质,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烟草等。尽管目前已在多种植物上建立了体细胞杂交和遗传操作的技术程序,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在原生质体培养上存在技术困难,仍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技术集成和创新。

2·4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体细胞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利用体细胞无性系技术可以选育植物优良的品种(品系),获得育种的中间材料或作为复合育种的一个中间环节,还可以利用突变体材料做遗传分析和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通常是单一或少数性状的变异,因此特别适合综合性状良好,但个别性状需要改良的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体细胞无性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继花培技术之后又一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目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育种、抗除草剂育种、品质育种、抗非生物逆境(耐盐、耐旱、耐寒)育种,获得了一批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新品种。利用人工诱变创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成为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重要技术。人工诱变方法包括物理诱变(γ射线、X射线、中子、电子束、离子束、激光、紫外线、空间环境)、化学诱变(甲基磺酸乙酯、秋水仙素、叠氮化钠、平阳霉素、5-BU、EB等)和生物诱变(转座子插入突变、跳跃基因等)。利用诱变技术对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等进行处理,能够增加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有益性状突变,结合离体诱变筛选技术,能够提高选择和育种的效率。国内外利用人工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一大批植物新品种和新材料,其中以离体辐射诱变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开创了空间环境诱变的新领域。

2·5植物快繁技术及其应用植物快繁技术应用于高附加值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转基因植物、育种原种以及植物脱毒苗的快繁,是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利用超低温保存种质法结合快繁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种质资源的中长期保存和利用。植物快繁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商业化应用,FAO将植物快繁技术作为成本效益高效型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通过茎尖培养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物理、化学方法获得无毒苗,已成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重要方面。我国开展植物快繁研究较早,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植物快繁脱毒研究和应用,植物种类包括果树、蔬菜、花卉、林木、药用植物等,其中以脱毒马铃薯、兰花、甘蔗、香蕉、葡萄、草莓、苹果、柑橘、杨树等规模较大。光自养微繁技术是在无糖培养基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外植体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以完全自养的方式进行生长繁殖。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快繁中的污染率,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再生苗的移栽成活率,适合自动化和工厂化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对光自养微繁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确立了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并逐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植物快繁生物反应器

的出现,为植物快繁技术带来了根本性变革,成为快繁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植物快繁生物反应器具有生产规模大、便于自动化控制、显著降低玻璃化苗的比例、降低成本和污染及节约人力资源等特点,目前已在木薯、马铃薯、咖啡、橡胶、菠萝、甘蔗、香蕉、苹果、梨等植物上获得成功。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大量的繁殖体和制作人工种子,可实现人工种子生产的规模化,为植物快繁、杂种优势利用和种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植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目前已至少在40多个属的植物中研究了种质超低温保存的方法,确定了超低温保存种质的遗传稳定性和技术有效性。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的植株,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染色体数目和结构、DNA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出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频率与常规快繁方法相似。超低温保存种质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优点,是中长期保存种质资源方法的有益补充,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取代目前常用的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2·6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是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应用范围包括生产天然药物(人参皂苷、地高辛、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食品添加剂(花青素、胡萝卜素、甜菊苷等)、生物农药(鱼藤碱、印楝素、除虫菊酯等)和酶制剂(SOD酶、木瓜蛋白酶)等。利用细胞悬浮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和毛状根培养技术设计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基础上的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其技术体系包括筛选高产细胞系、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饲喂前体、诱导子等)、优化培养环境、发展固定化培养技术、改进产品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发根农杆菌能在无激素的条件下诱导植物产生毛状根并快速生长,已应用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目前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已在紫草、人参、金鸡纳、甘草、烟草等植物中得到应用,其中韩国已实现人参的不定根和毛状根的工厂化生产。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由于技术、工艺和成本等原因,目前仅有少数产品(人参皂苷、紫草宁、紫红素、紫衫醇等)在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实现了

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该技术在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方面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植物细胞工程展望

3·1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有赖于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细胞脱分化、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将揭示植物再生的分子基础,有利于实现植物再生的人工调控。同时,加强植物代谢工程的基础研究,加快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的整合,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将大大推进转基因植物、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3·2完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体系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体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集成和优化。培养和选育高效型的优良细胞株系,建立植物高频率再生体系,优化突变体筛选、无糖培养和快繁技术,开发适合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培养基,优化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工艺,加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应用,形成一套集成创新的技术体系,将推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向高效、可控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3开拓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是植物改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拓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应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推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与空间技术的结合,发展空间细胞融合技术,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海藻新品种,生产海洋来源的植物功能产品,开拓植物细胞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3·4加快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在大力推广常规脱毒和快繁技术的同时,加快发展植物快繁生物反应器和光自养微繁技术,将为种苗业带来新的变革。生产微型营养器官的人工种子可能成为最先规模化应用的人工种子技术,以体细胞胚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尽管目前仅在少数

植物上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但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完善,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3·5重视植物细胞工程质量管理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呈现发展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和操作自动化的趋势。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在组织培养实验室、种苗快繁的质量管理以及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实行良好实验室规范(GLP)、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我国一些植物快繁企业也开展了GMP论证。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对其技术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和技术体系,植物细胞工程为高效、优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有赖于生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重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突出技术集成创新,将为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现代农业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从华,柳俊.植物细胞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1

【2】王蒂.植物组织培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4~65

【3】王玉柱,孙浩元,杨丽.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与育种成效.果树学

报,2004,21(4):59~63

【4】李桂英,王琳情,施巾帼.辐射花粉促进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研究.核农学报,1999,13(6):325~329

【5】胡适宜.谈谈有花植物的离体受精.大自然,2007,(4):4~6

【6】牟春红,王彬,谢兆辉,吴先军,胡延玉,汪旭东.植物孤雌生殖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319~1324

【7】陆柳英,莫饶,李开绵.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的研究进展.广西农业科

学,2007,38(3):238~243

【8】孙振元,韩蕾,李银风.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与应用.核农学

报,2005,19(6):479~484

【9】吴伟刚,刘桂茹,杨学举.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7,21(11):198~201

【10】石淑稳,吴江生,牛勤思.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诱变-紫外线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核农学报,2007,21(1):17~19

【11】马爽,李文建,周利斌,余丽霞,董喜存.观赏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核农学报,2007,21(4):378~382

【12】温贤芳,汪勋清.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核农学报,2004,18(3):164~169

【13】刘录祥,郭会君,赵林殊,古佳玉,赵世荣.我国作物航天育种的基本成就与展望.核农学报,2007,21(6):589~592

【14】管道平,杨其长,刘文科,肖平,杨建荣.植物光自养微繁技术研究进展.园艺学

报,2006,33(3):680~686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体外人工培养细胞,通过细胞杂交的方法人为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加速动物或植物个体繁殖,改良种质或创造生物新品种及获得某些有用物质的过程[1]。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可以把植物的胚、胚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粉或分生组织等任一部分离体培养成为植株;植物细胞杂交是指分离植物体上的细胞后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使其变为原生质体,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 诱导下促进不同品种的两个细胞完成杂交过程,从而培养为杂种植株[2]。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细胞工程实用技术,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及单倍体育种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脱毒苗生产、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 植物细胞工程在脱毒苗生产方面的应用 长期进行营养繁殖的农作物及果树、蔬菜等 往往会积累许多病毒和类病毒,病毒和类病毒的感染常导致亲本性状退化,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 量明显下降。 植物细胞工程可应用于脱毒苗生产,一般多采用茎尖脱毒的方法,通过茎尖组织培养 可以获得无病毒和类病毒感染的再生苗。如茎尖 脱毒获得的脱番茄斑萎病毒(TSWV )[4] 、脱黄瓜花叶病毒(CMV )[5]及脱菊花病毒B (CVB )[6]的再生苗等。近年来,中国相继出现了许多脱毒试管苗生产工厂,黑龙江、内蒙古、湖南、湖北、河南和甘肃等地都建立了生产脱毒种薯的原种场,脱毒马铃薯已经推广了近30万hm 2,平均增产50%以上。目前,草莓、苹果、柑橘和葡萄等经济植物都已建立了脱毒苗生产技术。2 植物细胞工程在经济植物快繁方面的应用 植物快繁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株的植物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植物快繁技术在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使生根困难的名贵花卉大量繁殖,还可应用于杂合植物材料的快繁,因为很多优良的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 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柳成荫,杨洪兵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在脱毒苗生产、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方面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杂交;脱毒苗;生物发生器;育种中图分类号:Q8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1.05.003 Application of Plant Cell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IU Cheng-yin,YANG Hong-b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 266109,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cell engineering in production of virus-free seedlings,rapid propagation of economic plants,breeding of new plant variety and production of useful secondary metabolites.Key words:cell culture;cell hybridization;virus-free seedlings;bio-generator;breeding 2011,17(5):9-11 天津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05-10;修订日期:2011-07-26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0CL019);青岛农业大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YZDK1003)作者简介:柳成荫(1989-),男,山东青岛人,在读本科生,从事植物逆境生理研究。通讯作者为杨洪兵。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1 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 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或一个细胞通过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注意:不改变细胞数目,不改变遗传,增加了细胞种类 2、原因:相同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特点: ①普遍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 ②持久性:细胞分化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③不可逆性:分化的细胞要维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4、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起点:细胞、组织、器官;终点:完整个体) 举例:壁虎断尾后再生(×);皮肤烧伤后再生(×);种子长成幼苗(√);植物扦插(√); 受精卵发育成婴儿(√); 2、物质基础:每个细胞里有该种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单个卵细胞或精子也可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全能性) 3、条件:①离体②营养物质③外界条件 4、发挥顺序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受精卵>生殖细胞(卵>精子)>体细胞 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高) 注意:①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全能性最高 ②生殖细胞是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特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 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 2、流程: 相关知识点: ①取材:根尖、茎尖、芽尖等分生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易发挥 ②脱分化(诱导培养基) 实质: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a .概念: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形式:固体 b .培养基 无机物:水、无机盐 成分 有机物:氨基酸、维生素、蔗糖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另外,脱分化培养基上可加入2,4-D ,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长 c .条件:黑暗(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成维管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无菌(一旦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仅会与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杂菌会产生大量对培养 ③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④再分化(分化培养基)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概念: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b .培养基:同脱分化培养基 c .条件:光照(有利于诱导形成叶绿素) ⑤植物激素的使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 a .使用比例: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分化 b .使用顺序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两种激素:分化频率提高 离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外植体) 脱分化 已分化 未分化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二)导入新课 (三)重难点讲解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植物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的工厂化生产等。 1、微型繁殖 (1)概念: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实质:植物组织培养 (3)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完成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的生理过程: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5)优点: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快速大量培育出新个体,有利于工厂化培育;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6)成功应用举例:优良的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 2、培育无病毒的植株 (1)原理:生产上许多无性繁殖作物均受到病毒的侵染,从而导致品种的严重退化、减产和降低品质。利用植物分生组织(刚刚产生,病毒很少,甚至无毒)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去病毒。 (2)常选用部位:茎尖组织。 (3)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4)成功应用举例: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 利用微型繁殖和作物脱毒都是离体快繁技术,离体快繁技术的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遗传背景均一,重复性好;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 3、制备人工种子 (1)概念:人工种子是指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人工种子的结构:由胚状体、作为保护外壳的人工种皮和提供发育所需营养的人工胚乳三部分构成。 (3)与天然种子相比较,其优越性有: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固定杂种优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繁殖方式;可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 (4)成功应用举例:芹菜、花椰菜、桉树和水稻的胚状体制备的人工种子。 (5)结构: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选修3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阅读教材P38~40) 1.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优点?????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③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3)实例:兰花、生菜、杨树以及无子西瓜试管苗的产业化生产。 2.作物脱毒 (1)取材:无病毒的茎尖组织。 (2)优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实例:脱毒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的培育。 3.人工种子 (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长成幼苗。 (3)实例:将芹菜、花椰菜、桉树和水稻等的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阅读教材P40~41) 1.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①原理: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 ②过程: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 染色体加倍纯合子植株。 ③优点: a .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b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④实例:单育1号烟草、京花1号小麦等。 (2)突变体的利用 ①产生: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②利用:从产生突变的个体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③实例:抗花叶病毒的甘蔗、抗盐碱的野生烟草、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等。 2.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的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共研探究] 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下面图示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观察并回答问题。 1.微型繁殖(图1)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特点: ①无性繁殖,能够保持种苗的优良遗传特性。 ②选取材料少。 ③繁殖速度快,周期短。 ④不受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⑤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2.作物脱毒(图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二)导入新课 (三)重难点讲解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 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标要求 1、能力要求 1、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 2、理解和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过程 2、内容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了解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结果 3、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4、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细胞培养的联系 知识网络体系 重难热点归纳 1、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把握细胞全能性的特点: 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受精卵、生殖细胞和已分化的体细胞均具有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形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基因。同一个体的每一个已分化的体细胞都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体细胞核内基因与受精卵一样,因此都具有全能性。分化的体细胞之所以没有表达出全能性,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离体和适当的条件下,分化的体细胞也能表达其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操作的特点: (1)选择外植体时,由于外植体的脱分化难易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花和幼嫩的组织脱分化较为容易,而植物的茎、叶和成熟的老组织则较难。另外制备外植体时应选取有形成层的部分,因为形成层细胞易脱分化。 (2)消毒。植物组织培养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效防止细菌等的污染。因为如果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3)光照。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需避光处理。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幼苗时,需光照处理。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案(附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 2、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课题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课题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微型繁殖技术:用于优良品种的技术。 (2)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 (3)实例: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科学家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用 来培育兰花。 2.作物脱毒 (1)材料:植物的(如)。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 (2)脱毒苗:切取(例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 (3)优点:使农作物。 3.人工种子 (1)概念:一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顶芽和等为材料,经过人工包装得到的种子。(2)特点:①后代无。 ②不受、和限制。 (3)人工种子的制备,如图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胚状体 (分生组织),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二是 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证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胚乳; 三是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二、作为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加倍 (1)方法:离体培养植株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②明显缩短了。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和

(如、等)的影响而。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进而培育成。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脂肪、糖类、、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课堂小结 1.微型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优点: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组织培养(微型繁殖)主要是一种无性繁殖。如果培养的是体细胞,得到的植株同亲代基因型完全相同,所得个体能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但如果培养的是生殖细胞,如花药,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应为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 2.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与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也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以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胚状体的获取途径:①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②由愈伤组织产生③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习题巩固A级】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2.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 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抗冻烟草 C.用紫外线对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摘要:使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可以在可控的和可重复的条件下生产天然产物,而不会受到病虫害、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产物分离、提取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也将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在制药、食品、杀虫剂、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植物 的次生代谢物质在上述一些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生物制药植物性杀虫剂 细胞工程学是以细胞生物,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形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制新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产物的过程统称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为人类提供药品、色素、调味剂、香料、兴奋剂、杀虫剂等,仅就药物而言,美国现有一百二十多种处方药是植物药,欧洲也约有四分之一的处方药来自植物。这些天然产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中有部分具有特殊用途,且极难得到,价格昂贵。从植物中生产这些物质存在很多缺点,植物受气候地理和季节的限制,其质量和产量受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影响,分离过程复杂而耗资很大。植物细胞培养主要集中在制药工业中的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的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其次是油料(如小豆蔻油﹑春黄菊油等)﹑食品添加剂(如生姜﹑洋葱﹑香子兰等)﹑色素(如番红花﹑姜黄等)﹑调味剂(胡椒﹑留兰香等)﹑饮料(咖啡﹑可可 等)﹑树胶(如阿拉伯树胶等)等。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等各种植物培养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共同发展,在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悬浮培养技术等研究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而大规模培养技术方面,得益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反应器如气升式、气泡柱式、模式等反应器相继得到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迅速得到借鉴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工程生产药物是细胞工程研究开发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有些药用植物种类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从希腊毛地黄细胞培养物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地高辛细胞培养、从日本黄连物中生产黄连碱、从人参根细胞中生产人参皂甙等;相当种类的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已达到中试水平,如长春花生产吲哚生物碱、丹参生产丹参酮、青蒿生产青蒿素、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紫草生产萘醌、三七生产皂甙等等。目前大多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药物距商业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1)植物细胞的生长周期长,易污染。(2)植物细胞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装置要求较高。(3)高产细胞株较难获得。目前据报道只有二十多种植物的细胞培养物,其次生产物含量超过原植物,原因被认为是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化受到抑制,而大多数次生产物要在分化了的细胞中产生。由于以上的问题,加上与之相比,直接提取法成本很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物走上商业化生产的步伐。但是,对一些不易栽培、稀少、不能或难以化学合成、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药物,如紫杉醇,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进行生产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而且从长远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商 业前景。 植物品种改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和具有高抗性的优良品种。植物细胞工程在育种方面、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已培育出二百六十多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培养,筛选了多个具高抗性和高营养的体细胞突变体;通过体细胞杂交已获得多个种间、属间或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植物。根据根瘤与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学习重难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学习过程】 1、细胞工程的定义:是指应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原理和方法,通过_________或____水平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领域。 2、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 3、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含有该物种的_________,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所必须的________。 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能性的差别:受精卵细胞____生殖细胞____体细胞 植物体细胞____动物体细胞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①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 ③几个有关的概念: 愈伤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定义: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在人工配制的________________,给予_________________诱导其产生_______、________,最终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高二年级生物选修三第二章《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人教版) 诸城市第一中学生物学科邓永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生物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通过百度搜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图 片,视频等资料,制备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课件,模型。b.学生准备:填好预习学案,上网查阅资料,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进展。 二、教学课题: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二章:植物细胞工程第一节第二 部分: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重难热点归纳】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是细胞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不足了。为此,建议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一环节,让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索细胞工程的最新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工程2.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课后作业苏教版选修3

第二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若大量、快速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和黄酮类物质需借助下列哪项生物技术?( ) A.基因工程 B.诱变育种 C.植物组织培养 D.植物体细胞杂交 解析:培养人参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接种到发酵罐中连续培养,可在培养液中获得大量人参细胞,经提炼可得皂甙干粉,因此人参皂甙干粉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 答案:C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工程的意义?( ) A.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 B.加速繁育生物个体 C.获得某些细胞代谢产物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属于基因工程的一个步骤,通过细胞工程不能实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但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D 3.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均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所以需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植物多倍体育种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下列关于“人工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科技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 B.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种皮能够自我生成 D.发芽率低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包裹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就可制成“人工种子”。 答案:B 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应用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取一定大小的草莓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抗病毒新品种 B.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能分泌乳腺蛋白的新品种 C.在组织培养获得的楸树胚状体外包裹上人工胚乳、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D.在发酵罐中培养人参的胚状体细胞,大量生产人参皂苷粉 解析: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物,但不能培养出抗病毒的新品种;人工诱变并不能产生非本物种的基因,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不可能获得能分泌乳腺蛋白的新品种;人工种子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外包裹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的;获取细胞产物,应将植物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 答案:C 6.马铃薯和草莓都是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植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目前对它们进行脱毒处理最好的办法是( ) A.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株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植株 C.采用诱变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D.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抗性植物 解析:在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答案:A 7.如图所示是人工种子的结构简图,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授课人: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王艳波 教学目标: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环节设计 复习展示 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有? 2.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3.植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表现出全能性? 4、植物组培的过程和原理是什么? 5、愈伤组织特点? 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和原理? 新课 一、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原理。 2、列举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3、了解细胞产物的工厂化。 二、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完成自学一:带问题阅读教材38页------39页,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微型繁殖?特点有哪些? 2、与普通繁殖相比,微型繁殖有哪些优点? 3、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 4、什么是人工种子?人工种子有哪些特点? 5、人工种皮中含有哪些成分? (一)、微型繁殖 Ⅰ.教师精心设问,引导。 1、微型繁殖的概念、优点? 2、人们利用微型繁殖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是利用了该技术的哪些特点? 3、微型繁殖属于哪种繁殖方式?为何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 Ⅱ.整理笔记 1、概念: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特点:(1)、高效、快速; (2)、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高保真”); (3)、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Ⅲ.讨论:为保持某名贵兰花的优良性状,我们是采用体细胞还是花粉细胞为外植体? 为什么? Ⅳ.教师点拨实际应用。 (二)、作物脱毒 Ⅰ.思考: 1、当亲代植物有病毒,为什么子代会感染病毒? 2、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什么危害? 3、目前常选用什么材料来进行脱毒?该部分材料有什么特点? 4、目前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作物脱毒? Ⅱ.整理笔记 1、原因:病毒积累,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差。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学案(附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学习目标】1、理解微型繁殖技术的应用。 2、了解单倍体育种过程和优点。 【课题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课题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微型繁殖技术:用于优良品种的技术。 (2)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 (3)实例: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科学家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用 来培育兰花。 2.作物脱毒 (1)材料:植物的(如)。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2)脱毒苗:切取(例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 (3)优点:使农作物。 3.人工种子 (1)概念:一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顶芽和等为材料,经过人工包装得到的种子。 (2)特点:①后代无。 ②不受、和限制。 (3)人工种子的制备,如图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胚状体 (分生组织),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二是 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证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胚乳; 三是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二、作为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加倍 (1)方法:离体培养植株纯合子植株。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②明显缩短了。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和 (如、等)的影响而。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进而培育成。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脂肪、糖类、、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课堂小结 1.微型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优点: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组织培养(微型繁殖)主要是一种无性繁殖。如果培养的是体细胞,得到的植株同亲代基因型完全相同,所得个体能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但如果培养的是生殖细胞,如花药,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应为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 2.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与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也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以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胚状体的获取途径:①由已脱分化的外植体直接产生②由愈伤组织产生③由悬浮细胞培养产生。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应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习题巩固A级】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2.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 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 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抗冻烟草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练习: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Word版含解析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若要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 A.叶 B.花粉 C.根 D.茎尖 ,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分生区附近(如茎尖),该部位的病毒少,甚至无病毒。 2.下列不属于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实现的植物繁殖新途径的是() A.微型繁殖 B.作物脱毒 C.有性生殖 D.人工种子 ,能够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以及获得脱毒植株和人工种子。 3.下列不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的是() A.缩短育种年限 B.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C.节约人力、物力 D.突变率高 ,单倍体育种明显地缩短了育种年限,仅用两年时间就可得到纯合子,节约了人力、物力。突变率高是诱变育种的优点。 4.下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 B.过程①②需要避光,过程③需要照光 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D.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再分化;过程②③需要光,过程①不需要光;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为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5.下列关于人工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克服季节、气候、地域的限制

B.可以节约时间 C.可防止性状分离 D.由人工种子得到的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所用材料为纯合子,则得到的植株为纯合子,如果所用材料为杂合子,则所得植株为杂合子。 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 B.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 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 D.DNA复制容易受抑制 ,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7.人参皂甙粉是人参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以前只能从人参中提取,产量低,因而价格较贵。目前可通过下列哪项技术迅速大量获取?() A.基因工程 B.植物组织培养 C.植物体细胞杂交 D.发酵工程 8.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项属于多倍体育种,其中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9.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 试管苗,其原理是。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下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形成的。

2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2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1、列举植物繁殖的新方法.2、列举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3、说出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学习重难点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学法指导学习本节知识要联系必修1育种和无性生殖的相关知识,对植物组织培养进一步理解。 课堂探究案 知识目标一:植物繁殖的新技术: 1、微型繁殖:什么叫微型繁殖,有什么优点? 2、作物脱毒: ⑴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 ⑵怎么进行作物脱毒? 3、神奇的人工种子: (1)人工种子是如何制造出来? (2)人工种子和常规种子来说,有什么优点? 【典例分析1】科学家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然后将胚状体包埋在个亿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便形成“人工种子”。我国科学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在烟草、水稻、小麦等植物上诱导出胚状体。 (1)通过试管培养植物组织,获得胚状体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了植物激素、蔗糖和维生素等有机物外,还应有____________,且操作过程应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3)若胚状体在试管中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幼苗,这体现了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知识拓展】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流程图: 诱导植物愈伤组织 体细胞胚的诱导 体细胞胚的成数体细胞胚的机械化包裹贮藏或种植

清单一 植物繁殖新技术的基础技术是: 知识目标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和优点是什么? (2)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如何? (3)试着说说单倍体育种目前的成果。 2、突变体的应用: (1)突变体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2)突变体应用所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⑶取得的成果:阅读课本40页 知识目标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有哪些细胞产物? 2.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选择人参根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过培养选择找到增殖速度快而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种质,其中一部分作为保存用,以备下一次生产用,一部分进行发 酵生产。 第二步,将第一步选择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的适合培养液中进行液体培养,增加细胞数量。 第三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从中提取人参皂甙 【典例分析2】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问:(1)愈伤组织是花粉 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 是,它的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 得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类激素。 (3)培养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