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后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48例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8%;其次为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

结论气管切开、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均会引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做到有效预防、及早治疗,从而将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标签: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肺部感染;因素;护理措施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一种并发症,极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多痰、体温升高等,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为了将肺部感染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就必须认真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

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有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10.3)岁。

有21例患者为颅脑外伤感染,15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感染,10例患者为颅内恶性肿瘤感染,4例患者为其他感染。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处理,同时运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辅助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有效控制原发病。

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将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机制详细记录下来,并有效整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2]。

2.结果2.1本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后的治疗效果情况7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后经治疗,36例患者治愈,达到了72%的治愈率;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表1)。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分析论文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分析论文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病房中发生肺炎的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的32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院内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有60例,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较高,其原因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有关。

与非肺部感染者相比,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外伤患者其病死率及神经功能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

1.2 肺炎诊断标准 60例肺炎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1999年制定的《医院感染治疗指南》进行诊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2],可诊断为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①经胸部x线诊断,患儿与通气前相比,肺内出现浸润阴影或显示出现新的病变;②患儿在使用呼吸机后48小时内出现病变;③经诊断患儿肺部出现湿性罗音或出现肺实体征,并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起病后从患儿气管分泌物中可发现新的病原体;体温高于37.5°c,并且呼吸道中出现分泌物者;白细胞浓度大于10x109/l者[2]。

1.3 方法1.3.1 治疗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为避免患者躁动而影响测量结果,可先测定患者的呼吸、在测定脉搏、最后测量患者的血压;通过心电监测,持续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变化,对于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可对其行心电起搏,以维持患者心脏的搏动。

及时为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污,脑损伤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因此无法完成正常的咳嗽反射及吞咽的功能,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髓及呕吐物等会出现误吸现象。

对出现脑水肿的患者可采用20%的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完成滴注,每日2-4次,滴注后10-20分钟内出现颅内血压下降,并维持4-6小时。

1.3.2 检查方法经人工气道收集患者痰液,并在纤维镜下提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将分泌物置于无菌容器中,进行送检培养。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症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症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症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作者:王晓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症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或者机械通气之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58例,进行统计分析,对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感染率。

结论采取有针对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ICU;肺部感染;护理措施重症颅外外伤患者由于颅脑损伤过重,因此具有极高的死亡率。

重症颅脑外伤ICU患者大多需要人工气道支持,护理操作包括呼吸机的使用、气管切开和插管等,加上激素、脱水机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极易出现肺部感染,成为导致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做好对重症颅脑外伤ICU患者的护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并发肺部感染,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硬膜外血肿患者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5例,硬膜下血肿1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10例,其他10例。

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岁,ICU时间3-40天,平均时间9天。

所有患者经体格检查、临床症状和CT检查确诊。

1.2方法1.2.1痰液采集的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痰液的采集:采用0.5%碘伏消毒气管进行口内、外壁,由下向上旋转进行消毒。

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经过气切深处从下呼吸道处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采集,本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2.2观察方法由专职调查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有痰菌培养情况、基础疾病指标、营养状况、误吸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等,对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蒙彩艳【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4页(P20-23)【作者】蒙彩艳【作者单位】533000 百色市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危症,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及功能紊乱,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72%,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多行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能及时缓解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同时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

凡国华等[4]报道,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2.9%~88.3%。

崔君霞等[5]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易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

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提供借鉴。

1.1 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可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越严重咳嗽反射越减弱,严重者甚至消失,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口咽部分泌物不能下咽,易引起肺部感染。

李研等[6]研究发现昏迷时间长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意识障碍是增加肺部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1.2 误吸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意识水平下降使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容易引起误吸,误吸物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误吸发生后细菌随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误吸物可以为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至食管反流物。

正常人口咽部寄居的微生物多达数百种,胃内定植菌亦是肺部感染的原因[7]。

有学者报道,误吸发生率中意识障碍者约为70%,气管切开者约为50~70%[8]。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作者:彭爱珍王冬平汪江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方法:收集黄冈市中心医院ICU收治重型颅脑外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2株,真菌2株。

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具有多重耐药、多重感染的特点。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外伤性危重症,部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监护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监护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为了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在ICU发生肺部感染几率,提高防治方法,我们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常见感染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51±15.24)岁。

患者在ICU住院时间为3-19天,平均时间(10.25±+2.74)天。

入院时GCS评分3-9分,平均(4.9±1.4)。

2.诊断及纳入标准:GCS评分3-9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在ICU监护治疗期间,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并收集深部痰液做痰培养检查确诊。

3.治疗方法:对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者给予吸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患者加强气道管理,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和坏死脱落粘膜,促进气道创面愈合。

血源性肺炎患者控制败血症。

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二、结果1.感染率:在ICU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9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是护理工作十分艰苦而重要的目标。

现将感染病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9-05~2011-05笔者所在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8例。

男30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岁。

使用呼吸机辅助者14例、气管切开者34例;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的4~32d ,经抗感染治疗及有效护理后治愈39例,因严重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7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

2原因分析2.1呼吸道自洁及整体免疫力下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其咳嗽反射或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使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不畅,细菌易滋生[1];同时患者昏迷和卧床时间较长,肺活量减少不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其次外伤后中枢性原因的多器官功能障碍、降颅压的脱水药物应用等,常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衡等合并症的发生,而使整体免疫和抵抗力下降。

2.2条件致病菌的繁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多有频繁的呕吐发生;胃被认为是院内肺炎致病菌的重要储藏所,咽部细菌定殖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是院内肺部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源;H2受体阻断剂等抑酸剂的使用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但同时也使胃腔内pH 值升高,一些胃内定居的条件致病菌会过度繁殖;有文献报道当胃酸pH>4时则发生肺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

2.3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增加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或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是通过气管内人工吸引来完成的,吸痰的多个环节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无疑可将细菌带入呼吸道而增加了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者,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基本丧失,加之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而直接吸入气管,无形中也增加了呼吸道的感染。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作者:杨永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743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7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83%,经治疗处理死亡18例。

年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34-03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进行特殊的重症监护救治,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监护需要实施多种医疗仪器进行无创或有创的治疗操作,患者意识模糊甚至处于昏迷的状态长时间卧床,且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免疫功能紊乱,下呼吸道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严重的肺部感染极易诱发患者呼吸障碍、全身感染、加重基础疾病和病情,结局不良[1]。

本研究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743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743例,男408例,女335例,年龄18~75岁,平均(63.29±10.83)岁,其中颅脑外伤382例,脑出血179例,颅内肿瘤术后82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平均(5.93±1.29)分,合并心脏病179例、高血压239例、高血脂159例、糖尿病209例、慢性肺部疾病126例,急诊手术307例,择期手术437例。

ICU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ICU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ICU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收治观察危重患者的混合科室,患者流动量大,感染机会多;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ICU特殊的诊疗措施、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变迁等原因,使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1 原因分析1.1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细菌误吸是医院肺部感染的最主要发病因素。

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常应用多种药物,尤其是大量的抗生素容易破坏口腔内各种微生物间的平衡状态,导致口腔内的耐药菌群大量繁殖[1];昏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清除功能障碍易造成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入。

1.2胃液pH值改变及细菌定植胃液PH为0.9-1.5,该浓度下胃酸有潜在的杀菌能力,当PH>4时,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大量生长[2]。

一些疾病如脑外伤患者为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通常使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中和胃酸,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H+对胃粘膜的损害,但与此同时又引起胃内环境碱化,PH值升高,胃酸杀菌能力减弱,胃腔成为细菌的储存库;而留置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迟以及胃肠张力降低等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胃内细菌随返流物入呼吸道。

1.3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

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或人工机械通气破坏了气道的生理屏障,菌群移位侵入下呼吸道定植,引起感染;氧气湿化瓶、输氧管、气管导管、吸引管、呼吸机管道、湿化器及湿化器中的水都是潜在的病菌滋生地,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等诸多因素均可致病菌逆行感染,所以气管插管(或切开)时间越长,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就越高。

1.4病房环境1.4.1空气长期住院患者往往是多种细菌的携带者,细菌可以通过患者的咳嗽、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给他人;而ICU内呼吸机、雾化吸人治疗器械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成为悬浮空气中的细菌载体;卧床和便失禁患者的排泄物也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高浓度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气溶胶颗粒构成肺部感染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24T14:12:59.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蔡清风泮双军(通讯作者)柴海飞胡小铭[导读] 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及脑梗塞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罗福如刘福松唐志斌张剑锋谢连进(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重症治疗科 500600)【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0 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重症治疗科收治的132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无肺部感染组102例)与观察组(肺部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抑酸剂应用时间,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指标差异。

结果132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30例,比较两组指标情况,观察组男性患者多且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侵入性操作,激素,抑酸剂及脱水剂应用时间长,且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上述指标也是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危险感染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85-01 近几年来,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多见的一种危急重症,随着我国交通业及重工业的发展,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创伤救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医院感染率高,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1]-[2]。

本组研究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2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SIH)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分析引起SIH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救治率。

现将分析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入选的132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

其中女35例,男97例,年龄在24岁-70岁,平均年龄(39.7±10.6)岁。

132例受伤类型:25例颅内血肿并脑干损伤,20例小脑出血,21例脑干损伤,30颅内血肿,36例广泛性脑挫裂伤。

均为受伤后2h内急诊入院。

非手术治疗38例,94例给予手术治疗。

1.2方法:将132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对照组(无肺部感染组102例)与观察组(肺部感染组30例),肺部感染参照高本林等[3]文献报道中《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发生率》标准。

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抑酸剂应用时间,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指标差异。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指标情况,观察组男性患者多且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进行侵入性操作,激素,抑酸剂及脱水剂应用时间长,且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上述指标也是引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业及重工业的发展,重型颅脑外伤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4]。

虽然医院加强了感染方面管理,但是一方面由于SIH创伤及抢救治疗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增加肺部感染几率,另一方面SIH患者病情危重,神志不精或昏迷导致咳嗽,吞咽等正常的生理反射程度减弱,因而也极易出现肺部感染。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长,患者年龄大,预防应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激素,脱水剂,抑酸剂应用时间长,并且男性患者感染率高于女性。

这可能和多数女性患者自身卫生意识较强,也和男性患者吸烟有密切相关[5]-[6]。

多数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免疫力差,病菌就很容易侵入。

同时多并有哮喘,高血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肺部感染危险几率增大。

住院时间长除了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主要与医院各种外源性,医源性交叉感染及环境复杂有关。

为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外伤后常规给予的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酸碱化,胃酸碱化致使杀菌能力减弱,引发下呼吸道感染[7]-[8]。

重型颅脑外伤后常规给予的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低了脑水肿发生率,但会使支气管分泌物因粘稠而很难排出,易出现肺不张或肺炎。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治脑水肿,对脑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但又属免疫抑制剂,使得患者免疫功能下降[9]。

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改变了SIH患者机体内的正常菌群结构,致使耐药菌株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上升。

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又可致使患者防御机体功能下降,肺部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综上,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病急且危重复杂,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

临床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并针对各种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对防范或治疗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莉娟,李素晓,马慧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综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1):495 5--4956.
[2]韦美爱,胡素英.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华夏医学.2008,13(03):94-95.
[3]高本林,冯世华.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8):83-84.
[4]黄信超,苏一家,杨军.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3)298-299.
[5]赵航,赵丛海,李桂杰.等. 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352-3354.
[6]熊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96-97.
[7]许琴芬,沈波,荣菊芬,孙维敏.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01):1134-1135.
[8]郑军,董莘,宁海涛.等.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07):99-100.
[9]张忠梅,姚嫦娥,骆倩怡.等.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14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