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的气候特点(共7篇)

黄河下游的气候特点(共7篇)
黄河下游的气候特点(共7篇)

黄河下游的气候特点(共7

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黄河下游的气候特点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黄河的特点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

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

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水库工程概况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小浪底工程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总库容126.5亿m。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m/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2%。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

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323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豫、晋两省交界处,在洛阳市西北约40km。上距三门峡坝址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北依王屋、中条二山,南抵崤山余脉,西起平陆县杜家庄,东至济源县大峪河。南北最宽处约72km,东西长93.6km。(显示小浪底库区背景图) 淹没区涉及两省4市(地区)所管辖的8个市(县),即河南省的孟津、新安、渑池、陕县、济源;山西省的垣曲、平陆、夏县。

地质地貌

水库集水区处于峡谷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岸为崤山东北余支,地势陡峻;北岸有太行、王屋山脉。两岸地形起伏较大,西部、北部多1000米以上高峰,西阳河上游历山海拔2321m为区内最高峰。区域内大面积分布着第四系黄土,以及前震旦系的变质岩、安山岩、寒武系灰岩、砂页岩、红色砂、页岩和粘土岩。

气候

库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4~14.3℃,昼夜温差大,元月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气温最高;库区年平均降水量616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主要集中于夏

秋两季,而冬季雨量稀少;年平均蒸发量为2072mm,全年以夏季蒸发量为最大,冬季蒸发量最小;年平均湿度在62%左右。水文水资源状况

黄河由西向东穿过库区,水流湍急,流程130km,其间有较多的支流、支沟、毛沟汇入,较大支流计有18条,多数分布在库中区和库前区,如北岸的西阳河、逢石河、亳清河、沇西河和南岸的畛河、青河、北涧河等河流。黄河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流域面积为5756km,约占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流域面积的14%。支流来水流量一般较少,且经常出现断流。汛期常有短时间暴雨洪水,一般每年出现3~4次。矿产资源

该区域深厚的沉积地层中发育了种类繁多的沉积、变质矿产资源,如煤、硫磺、铜、铝矾土、铁、黄铁矿、石英、白云岩、石灰石等。

库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硫磺矿、铜矿和铝土矿。煤矿在各县(市)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煤质优良,蕴藏丰富;铜矿主要分布在275m高程以上,垣曲县亳清河、板涧河上游,归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硫磺矿主要分布于新安县境内的畛河、青河流域;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新安、渑池、陕县等地,矿质优良,品位居全国之首,储量达0.62亿t,较大的企业为长城铝业公司洛阳铝矿。

土壤植被状况

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地带,广泛分布着暖湿带的地带性土壤,其土壤类型为棕壤和淋溶褐土,浅山丘陵主要分布着褐土类中的红粘土、立黄土、白面土。在山前的冲积平原下部和局部低洼地区分布着潮土。库区植被覆盖率约为20%,地表植被密度不一,部分地表裸露。植被型有灌丛和草丛、阔叶林、针叶林,山区有小面积的天然林;植物有刺槐、榆、侧柏、荆条、酸枣等。

区域内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较大的影响,由于放牧牛羊、烧柴、开垦耕地、常年干旱缺水等原因,库区植被不断遭受破坏,致使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农业经济状况

小浪底水库淹没影响到河南、山西两省三市一地区的八个县(市),29个乡(镇),涉及人口16万人,淹没土地总面积为4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万亩。该区域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大于西部,平均人口密度330人/km2,人均耕地约1.25亩。淹没区每年的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玉米、谷子、红薯为主。农作物产量水田亩产超过1000斤,旱田亩产500~900斤,棉花亩产50~150斤。工业经济情况

各县(市)的工矿企业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小浪底区域内,1996年区域内六县(市)的工业总产值为5亿元,而其全部工业

总产值为86.5亿元。从区域内的工业产值分布来看,垣曲县最大,占区域的46%;新安次之,占31.6%,其它县(市)较少,均小于8.0%。

监测站网布设情况

小浪底的环境监测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库区、施工区、移民区,各部分监测项目、断面测点布设、监测频率各不相同。库区水质监测包括地面水监测14个断面,底质监测4个断面;施工区监测包括地表水干支流6个断面、生活用水37个测点、河流底质12个点、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17个监测点、大气测点、噪声12个测点;移民区包括生活饮用水28个测点和土壤28个采样点。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时断面测点数和监测项目有所调整。

工矿企业及主要污染源分布

小浪底库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沿河滩地,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较少,大部分工矿企业集中在县城,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绝大多数为乡村或个人兴办的小煤矿、小硫磺窑、小铁矿和小铝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质地较好,形成了以矿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共有企业110家。淹没区内工矿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新安县的仓头乡、西沃乡和垣曲县的古城乡。

区域内矿业企业较多,约占工矿企业总数的80%,其中以煤炭采选业为多,达70余家。此外还有炼焦业、电力工业、

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概要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根据动物的各种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 形容春天的成语: (1)风和日丽 (2)草长莺飞 (3)春光明媚(4)春寒料峭 (5)春暖花开 (6)春色满园(7)春色恼人 (8)春意盎然 (9)花香鸟语(10)惠风和畅 (11)流水桃花 (12)莺歌燕舞 (13)桃红柳绿 (14)姹紫嫣红 2. 形容夏天的成语: (1)火伞高张 (2)赤日炎炎 (3)炎天暑月(4)赤时当空 (5)骄阳私火 (6)暑气蒸人(7)燋金烁石 3. 形容秋天的成语: (1)西风落叶 (2)桐叶知秋 (3)天高气爽(4)秋高气爽 (5)金风飒飒 (6)江枫渔火(7)林寒涧肃 (8)秋风萧瑟 4. 形容冬天的成语: (1)橙黄橘绿 (2)白雪皑皑 (3)冰天雪地(4)风号雪舞 (5)风雪交加 (6)固阴护寒(7)寒气逼人 (8)千里冰封 (9)朔风凛冽(10)天寒地冻 (11)雪虐风饕 (12) 冰冻三尺

立春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春特点

立春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春特点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季节气候的转变。立春是春天的头一个节气,那么大家知道立春节气会有哪些特征变化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立春节气的特点,欢迎大家来参阅。 立春的节气特点 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交立春节气。“立春”是预示季节转换的节气。这个节气,早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39年)就确定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古时,古人认为,春季开始叫“立春”,夏季开始叫“立夏”,秋季开始叫“立秋”,冬季开始叫“立冬”。其农事意义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春夏秋冬,以春为首。春季六节气,“立春”居先,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四季的开始,这是古时的说法。 立春物候 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第三候是“鱼陟负冰”,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囚为水温渐暖,所以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立春气候

从现代气候学标准看,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不能和当时全国各地的自然物 候现象(即春季应有的景象)吻合。如2月初“立春”后,我国华南已经花红柳绿了,然而 华北大地仍会大雪纷飞。现在比较科学的划分,是把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在10摄 氏度以上的始日,作为春季开始。 相连的广州起步北上,开始旅程,2月中旬先是到了昆明、下旬则越过云贵高原 进人四川盆地,3月中旬到达武汉三镇、下旬越过郑州和济南,4月上旬抵达京津地区、中旬跨过山海关来到塞外沈阳城、下旬经由长春到达哈尔滨,5月20日前后,才能光 临我国最北的地方—漠河。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不但春临大地的时 间有早有迟,春姑娘在各地停留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别,如西北地区土壤干燥,春季升 温迅速,整个春季仅40多天,可谓来去匆匆;而云南昆明等地则四季如春,被誉为“春城”。 虽然“立春”节气后,不能说春天已到,但确实预示着春天就要来了,农业生产大 忙季节即将来临。这不,一些农谚即是很好的佐证。如:“立春一日,水热三分”、“春到 三分暖”……以安徽省为例,“立春”节气以后,虽处于冬季之尾,但有时气温仍较低, 还会发生低温冻害。如安徽省极端最低气温的极值,就出现在1969年2月6日的固 镇县,为一24.3‘C。因此,仍应加强冬作物,尤其是温室大棚的保温防寒工作。不过,有时冬季偏暖年份,南方湿热空气势力强于北方冷空气,在“立春” 立春时节 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增高了,日照延长了, 降雨也开始了。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竹北方备耕也开始了。 “一年之计在干春”,在中国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格言式谚语之一。在《增广贤文》中,它一共是四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 在于勤。”其中前两句,强调的都是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阳春之季,万象更新,对于农事耕作,这是个关键时刻。对于一个人来说,青年 时期也是人生的春天。青春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爱惜青春,珍视青春,就能创造出知识,创造出财富;反之,浪费青春,虚度年华,除了惭愧之外,将一无所得。“一年之 计在于春”,强调的是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节气特征现象

环保教育教案及作业(天气与节气)

第1课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 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 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 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 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出示孝义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齐心协力,知晓节气 认识了天气,那什么是节气呢? 1.什么是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 篇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详解 二十四气七十二候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侯,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

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三侯,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关于24节气的天气谚语

关于24节气的天气谚语 本文是关于关于24节气的天气谚语,感谢您的阅读!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流传于民间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常生活积累的机智性感悟,一是对生产劳动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两者都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即兴发挥。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又通过民众的加工与完善,以通俗化、幽默化、‘直白化的,口语形式,在民间交口相传,代代相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4节气的天气谚语,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 立春三日,百草发芽。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惊蛰不动风,冷到五月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立夏不下,犁粑高挂。小满不满,厂断田坎。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吃了暑伏饭,一天短一线。三伏不热,五谷不结,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寒露霜降,胡豆豌豆把坡上。立冬无雨一冬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端阳吃过粽,棉衣高高送。过了中秋节,一夜冷一夜。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满田;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黑一黑。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三日东南风,不必问天公。北风雨,南风晴。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先打雷,后下雨?当不得一场大露水。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东闪晴,西闪雨,南闪北闪大雨通。

四季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关于24节气的天气谚语

关于24节气的天气谚语 导读: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流传于民间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常生活积累的机智性感悟,一是对生产劳动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两者都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即兴发挥。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又通过民众的加工与完善,以通俗化、幽默化、‘直白化的,口语形式,在民间交口相传,代代相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4节气的天气谚语,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 立春三日,百草发芽。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惊蛰不动风,冷到五月中。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立夏不下,犁粑高挂。小满不满,厂断田坎。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吃了暑伏饭,一天短一线。三伏不热,五谷不结,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寒露霜降,胡豆豌豆把坡上。立冬无雨一冬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端阳吃过粽,棉衣高高送。过了中秋节,一夜冷一夜。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满田;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黑一黑。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三日东南风,不必问天公。北风雨,南风晴。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先打雷,后下雨?当不得一场大露水。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大雨连天。东闪晴,西闪雨,南闪北闪大雨通。 四季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国外有二十四节气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外有二十四节气吗 篇一: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仍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仍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而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正统二十

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明。古人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性质安排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有所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否对现代人已无意义?萧放认为,古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比现代人要好。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时间框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中国的文化就因为地理气侯的原因发展成独特的农耕文化。今天一说起农耕文化好像很落后,但是考虑到五千年可是真先进。其次,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立春尝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游、大寒咏雪赏梅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 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 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了。但在南方, 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干燥的感觉还是很明显,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 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 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这时,华南气 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 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十雾九晴”,雾多在午 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大雪时节,以下几种天气较为 常见。 降温 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绝大部 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 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大雪(暴雪) 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 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 旅游的展开。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 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 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冻雨(雨凇) 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 关于八卦的取象,除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以外,在这讲里面,我们再来讲讲天气之象与节气之象。我们先来看 八卦的天气之象。 八个卦象征六种天气状态,其中:乾、离两卦象征晴,坤卦 象征云,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兑两卦象征雨,艮 卦象征雾。那么,如何记住八卦所象征的这六种天气呢?我卦德等,然后通过联想的方法来记忆。一、乾、离两卦为什么以晴作为象征呢? 在自然之象中,乾?为天,离?为日、为 们还是采用前面讲过的方法,就是借助于八卦的卦象、卦形、火。红日当空,骄阳似火,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自然是晴天。如果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怎么可能看得到太阳所以,乾、离两卦为晴。 二、坤卦为什么以云作为象征呢?坤卦?的卦德为顺。我记得 有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那么,空中的云朵为什么会飘荡呢? 空气流动形成风,云朵随风而飘荡,这也是云的一种顺。所以,坤卦为云。 、震? 为雷;巽?为风。天气状况本身也是一种自然之象, 所以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这两卦就不用多讲了。 四、坎、兑两卦为什么以雨作为天气的象征呢?在自然之象中,坎?为水,兑?为泽,泽里面也是水。从云层中落下的雨,

实际上也是水化为气后而上升到空中的,然后再以降雨的形式而回到地面上。所以,坎、兑两卦为雨。 五、艮卦为什么以雾作为象征呢?艮?为山,而山中通常多 雾。譬如,四川省达州市境内有一座山,就叫云雾山。这座山的山势非常雄伟,常有云雾缭绕。再如,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有一座山,它叫神雾山。这座山在春季的时候,经常是云雾迷漫。这些山的得名,大多与雾有关。所以,艮卦为雾。 六、乾、离两卦象征晴,坤卦象征云,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兑两卦象征雨,艮卦象征雾,这是以八卦象征六种天气状况。接下来,我们还要探讨八卦与节气之间对应的关系,看看八卦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中的。 伏羲画八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地球上许多 自然现象的产生,都与太阳、月亮,包括地球自身在内的天 体的运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譬如四节气的产生就是如 此。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活动离不开对节气的掌握和 应用,中国古人对二四节气非常重视,利用它来指导农事。 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四节气是如何产生的。从天象上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时间为一年,而我们从地球上看,则是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了一圈。太阳移动的轨道,我们称之为黄道。它是我们在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同时也是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形成的平面,我们称之为黄道面。地球赤道所形成的平面,我们称之为赤道面。黄道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特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大雪的特点 篇一: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大雪,24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农桑】 大雪时节,黄河流域一带已有积雪,天气寒冷。而江南才刚刚进入隆冬季节,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可能出

现初雪和冰冻现象。各地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查苗补缺,中耕松土,早施苗肥,培育壮苗。 【大雪农谚】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不冻倒春寒。”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 “大雪纷纷是丰年。”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 【节气养生】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大雪寒冷,衣服宜保暖贴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这样有利于避免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等疾病的形成。但不可暴暖大汗,也不宜厚衣重裘,这样反而会造成体表热量减少,使人感到寒冷。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

(整理)天气与节气综合实践活动

《天气与节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A.天气 【活动准备】 1、提出有关“天气”的问题: (1)天气现象包括哪些? (2)天气与我们的日常活动有哪些关系? (3)你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4)想想你常听的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问题?写下来一起研究吧! 2、参考主题 (1)天气与生活 (2)走进气象台 (3)天气预报是怎样绘制的 3、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员及分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活动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 1、收集资料 (1)走访气象台或上网调查,了解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如:风、雷、电、台风、冰雹、霜冻、旱涝等。 (2)了解常用的天气专业术语。 2、小调查 调查今天的天气情况,并填入记录卡中。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1、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3、季风显著 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全世界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代表城市为:

新德里(印度)、孟买(印度)、加尔各答(印度)、乞拉朋齐(印度)、达卡(孟加拉国)、拉合尔(巴基斯坦)、科伦坡(斯里兰卡)、仰光(缅甸)、曼谷(泰国)、 万象(老挝)、金边(柬埔寨)、河内(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马尼拉(菲律宾)、海口(中国)、三亚(中国)、景洪(中国)、高雄(中国)、西双版纳(中国)、三沙(中国)、湛江(中国) 2、描述热带季风气候(以曼谷为例)的气候特征! 曼谷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温差不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全年可以明显分为3季:5月中旬—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2月中旬为凉季,2月中旬—5月中旬为热季。曼谷附近年均气温在25~30℃之间,年均降水量约有1550毫米。 泰国位于热带,气候受亚洲西南季风、东北季风的影响,主要分以下三个季节: 1.雨季 8月至9月为降雨高峰期,雨量充沛,雨季会一直延续到10月份。 2.凉季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多为东北季风,雨量与西南季风时期相比大为减少,在亚运会将要举行的12月份(12月6日—20日),通常是最干燥的月份。 3.热季 这一季节是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的阶段,4月份通常为最热的季节。 总的来说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3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桑果象樱桃,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养蚕又种田,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二十四节气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 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全国绝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 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 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 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 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 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 这个天起,气候主要表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 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 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 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 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 是影响“三秋”正常实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 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即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 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 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

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什么地区的气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它主要反映的是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概况。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义上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区域。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时候、气候、物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天气与节气

天气与节气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积累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 (2)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天气、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2)学生搜集资料,培养通过工具搜集信息的能力。 (3)制作小报、制作网站、图片展示、调查报告等文体,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大自然,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做到主动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树立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观点,人性化地播报天气,在关心科学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 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了解一些有关节气与天气的谚语;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活动表格。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渲染气氛,增进情感 知道吗?我们那儿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咱们寿光,知道为什么吗?对,因为咱们的大棚蔬菜全国有名啊!相信台下的大部分老师也都和我一样,几乎天天吃咱们寿光的蔬菜。瞧,有的同学已经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了。作为寿光的小主人,你肯定比我还了解寿光,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随时评价)从刚才的交流中,我发现咱们同学们会倾听、会思考、善表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咱们准备上课吧?上课! 二、情境引导,确立课题 今天的天气真好,秋高气爽。可你们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吗?我们如果想了解天气,有哪些途径?我是通过订制手机短信的方法来了解天

气变化的。这是我10月8号收到的一条短信:(课件出示) 烟台市区今夜到明天云量较多,有雾或轻雾,西南风4到5级转3到4级,16到24度,今日寒露。意为露水更浓天气逐渐由凉转寒。烟台市气象台8日16时。 你从这条短信中知道了什么?(有雾、风力、温度、阴天、一个节气)对,天气的变化是跟节气有关系的。(学生质疑:每年的10月8日都是寒露吗?)评价: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送你一个小礼物!)课件出示: 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即为寒露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进入寒露后,气温的变化特别明显,温度下降8℃、10℃都比较常见。是不是最近家中班中感冒的人也多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 你们看,节气与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再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边听边想,节气还与什么紧密相连? 课件出示: 《二十四节气歌》 (节气与天气,节气与春播、秋收,节气与生活有关系) 是的,节气、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对天气与节气的深入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产和生活。那么,你们想了解哪些有关节气与天气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天气与节气(出示课题:天气与节气)关于天气与节气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关于天气与节气,我想知道 1、请同学们先在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然后小组长执笔,将你们小组最想知道的事情写在卡片上,书写要认真大方。限时是3分钟。咱们来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巡视指导学生讨论情况) 2、请小组长将你们的问题卡片贴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可以轻声读一读这些问题。 预设问题∶ 天气现象包括哪些?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联系? 什么样的天气给人感觉最舒适?

环境教育 天气与节气

第1课天气与节气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页至第三页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课文图文并茂 共五部分 从学生了 解的天气现象入手 通俗易懂 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天气与节气的谚语。 2.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学会常用的天气预报的符号 关注天气变化。 ★4.背诵二十四节气 并知道其中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 家庭成员对天气变化关注较多 因此 了解天气的有关知识不困难 难点是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最关心、最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天气 阴晴雨雪 冷暖风霜 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天气变化 我们才能及早做好出行准备 适当增减衣服 合理安排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二、活动一开动脑筋 “六月天 孩子的脸” 是形容夏季天气变化莫测 时而阳光明媚 时而风 雨交加。天气的变化可以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科学地表示。 1.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2.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 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 全班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天气现象入手 从学生感兴趣的旅行入手 极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三畅所欲言

现在 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 听广播或上网等多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 减少 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便。但是在以前 我国的劳动人民却是根据云、雾、雷、风以及许多动物的行为来预知天气的 并将他们所得的经验变成谚语 虽然不完 全准确 但也能帮助人们判断天气情况。 1.出示关天气的谚语 你还知道哪些? 看云识天气 “云往东 一场空 云往西 水凄凄 云往南 雨成谭 云往北 晒棉被”…… 看风识天气 “不刮东风不雨 不刮西风不晴”…… 看天识天气 “太阳颜色黄 明天大风狂”、“雷公先唱歌 有雨也不多”……看物识天气 “蛤蟆哇哇叫 大雨就要到”…… 2.你还知道那些谚语 补充一下吧 3.讨论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搜集交流谚语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四、活动四探究园地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预报天气的难度。今天 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 气象科学工作者利用天气图、卫星图、雷达图像、计算机等 可以比较准确、及时地发布天气预报。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 适时安排生产、生活 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1.讨论 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气象 台预报的天气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2.你知道天气预报用的图形符号是什么样的吗 3.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风、雨、雪、阴、晴等天气设计一种简单 的图形符号。 4.除了天气信息外 你知道气象台还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信息吗五、活动五了解二十四节气 1.导入 其实 我国劳动人民不仅通过云、雾、雷、风识天气 而且还把农 业生产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 从中总结出丰富的农谚 作为耕种信息的依据。列如 “过了惊蛰节 耕田不停歇”、“清明麻 谷雨花 立夏栽稻点芝麻”等。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 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 寒立春雨水惊蛰 2.交流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吗 3.出示小资料 二十四节气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叫做热带季雨林带,植被类型主要有丘陵低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 热带季雨林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雨林或雨绿林。热带季雨林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呈不连续分布,以东南亚最为发达。中国的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地带的代表性植被类型。 这些地区年降水量800-13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有干湿季节交替,旱季月降水量少于100毫米持续3-5个月,降水量少、温差大,与热带雨林相比季相变化明显。落叶乔木占有一定比例,附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板状根不发达,芽有鳞片保护与树皮增厚等抗旱适应。它的主要树种在旱季落叶,雨季复出新叶,大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继开花。因为开花期比较集中和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朵,季雨林的外貌较雨林华丽,群落结构比雨林简单,种类组成亦较贫乏。通常乔木分为2-3层,高度平均在25米左右。 下层常有一些常绿树种,但具有旱生特征。林内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尤其缺乏木本附生植物,季雨林的季节变化影响动物的生存,半常绿季雨林中的动物种类与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种类相差不多,落叶季雨林的动物已渐向热带稀树草原过渡。我国的季雨林根据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可分为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三类。全球总计有750万平方千米的季雨林,储存的生物量达132亿吨,仅次于热带雨林。因为它的开发历史较热带雨林更久,破坏已很严重,与热带雨林同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注意这是较特殊一种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在大陆东岸才有季风气候;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南北回归线显的干湿季节。 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