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4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4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本节课则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方程的概念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方程的基本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解出答案。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四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引“探究”1.算一算。
根据图示算一算一个菠萝等于几个桃草莓?。
2.姐弟两人共有200元钱,如果姐姐给弟弟12元后,姐姐比弟弟还多6元。
姐姐原来有多少元钱?学习任务一:假设的策略一【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的和变成一个未知量,同时总量也进行相应调整,因为借助具体图形,学生极易理解这种经过假设转化的方法。
】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p70例2内容。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1.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2.大盒和小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怎样转换?3.如果假设都是小盒,总量会怎样变化?4.都变成小盒之后,有多少小盒?总量是多少?怎样求每个小盒装的数量?怎样求每个大盒里的数量?试着列式计算。
5.如果把小盒里的小球数量设为x个,那么可以怎样列方程解决?列式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尝试计算。
6.根据算出的结果检验计算的正确性。
【易错点:当把大盒假设为小盒时,总量会随着变化,但学生分不清总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课堂中助图形,让学生比较大盒和小盒装球量,清楚看出小盒少装了小球,所以总量也会随着减少相应的数量,就可以避免出错。
】学习任务二:假设的策略二【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解题经验,让学生独立尝试将小盒全部假设为大盒,在每个大盒上标注多出的小球数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尝试解题。
】1.想一想:假设6个全是大盒,又该怎样计算呢?2.假设都是大盒子,每个盒子是多装了小球,还是少装了小球?3.题中的两个未知量变成了几个,总量会有什么变化?4.尝试列式解答。
5.设大盒每个装小球x个,怎样用方程来进行计算?等量关系式是什么?6.刚才我们用两种思路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假设6个全是小盒或者假设6个全是大盒,虽然假设的方法不一样,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7.回顾例1和例2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易错点】学生调整了假设的量,但容易忽略总量的变化,从而出现错误。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数与代数-解方程应用题》-苏教版(含答案)

《数与代数-解方程应用题》一、选择题1.孙爷爷今年a 岁,张伯伯今年(20)a -岁,过x 年后,他们相差( )岁.A .20B .20x +C .20x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x 平方米.它的宽是60米,周长是280米,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60280x ÷=B .(60)2280x +⨯=C .60280x =D .(6060)2280x ÷+⨯=3.现在是下午3点整,再过( )分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A .25B .20C .18D .41611 4.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50千克.吃了4天后,还剩下116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列出方程错误的是( )解:设平均每天吃x 千克.A .4116506x +=⨯B .4506116x =⨯-C .5064116x ⨯-=D .1164506x -=⨯5.第一小学共有教师120人,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的12.求男教师有多少人.解:设男教师有x 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有哪些?( )①2120x x +=②11202x x +=③112012x =+④1112012x=+.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6.一套课桌椅售价是420元,桌子的价格是椅子的43,椅子的价格是多少钱?错误的列式是( )A .设椅子的价格为x 元,列方程得:44203x x +=B .44:33=,342043⨯+C .44:33=,442043⨯+7.做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40个,实际每天生产5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那么原计划生产的零件个数是( )A.1000 B.1200 C.1500 D.20008.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照质量比1:1500配制而成,如果现在只有3kg的药液,能配制成这种农药()kg.A.4500 B.4503 C.5009.学校体育室购进一批足球与篮球共360个,其中购进足球个数的25%比购进位篮球个数的1还多20个,学校体育室购进足球()个.3A.120 B.160 C.200 D.240二、填空题1.每张课桌的价钱是m元,椅子比课桌便宜170元.那么,170m-表示的是,m m+-表示.如果3张桌子和8把椅子的价钱相等,将这一关系用(170)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来是.,如果设未2.某校32位男生进行跳远测试,其中合格人数是未合格的人数的53合格人数是a人,那么合格人数是人,并在括号内列出等量关系.3.昆虫爱好者发现某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73[=÷+表h t h示当时的气温(C)︒,t表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如果蟋蟀每分钟叫70次,当时的气温大约是C︒;当气温到达30C︒时,蟋蟀每分钟叫次.4.(1)如图中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3⨯=.4(2)写成除法算式是:3÷=.4(3)根据比的的意义可以表示为::A B=:.5.世界杯足球赛用的足球,白色皮共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要用方程解答,所用的等量关系是.6.某商品进价为200元,按标价的九折卖出后,利润率为35%,求标价.设标价为x,列出方程.7.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8.小王、小李沿着400米的环行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小王每分钟跑280米,小李每分钟跑240米,经过x分钟小王追上小李.列出的方程是.9.小丁丁打算在限期里看完一本书,如果每天看20页,那么还会剩下16页来不及看:如果每天看25页,那么最后一天只需看6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解:设丁丁原来打算在限期x天里看完.方程:.10.用方程解: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有320棵.已知桃树的棵数比梨树棵数的3倍少40棵.果园里桃树和梨树各有棵.(按桃树、梨树的顺序填写)11.操场边一棵小树的高度是1.5米,影子长度是0.8米,一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4.8米,这棵大树的高度是米.12.文具店以每枝10元的批发价购进一批钢笔,加上批发价的40%(毛利润)作时获毛利240元.这批钢笔共有枝,为零售价出售,当卖出这批钢笔的34卖完一共可获毛利元.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只列方程不解答.(1)兴福服装公司计划做796套服装,已经做了12天,平均每天做28套.剩下的平均每天做20套,还要多少天才能做完?(2)华伯伯今年47岁,林林今年3岁.多少年后华伯伯的年龄是林林年龄的5倍?(3)王师傅计划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加工50个,则可以提前2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加工40个,则比计划延迟3天才能完成任务.王师傅计划用多少天完成任务?(4)如图,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896cm,如果把它沿高截成两部分,刚好变成一个较小的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已知这个较小长方体的高是6cm.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四、解决问题1.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原计划每天加工250件,18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20%,实际多少天可以完工?(用方程解)2.学校合唱队学生人数是乒乓球队的3倍,如果从合唱队调24人到乒乓球队,两个队的学生人数就正好相等.原来两个队各有学生多少人?(列方程解)3.某市为迎接全国卫生文明城市评比涌动,城市建筑工人日夜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1)一条城市道路需要铺上沥青,原计划每天铺0.4千米,需要15天才能完成,实际只用了8天就完成了铺路任务,实际每天铺路多少千米?(2)某工地上要运走一堆约100吨重的建筑垃圾,甲、乙两车各运了5趟,正好把这堆垃圾运完.已知甲车每趟运12.5吨,则乙车每趟运多少吨?(列方程解答)4.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9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方程)千米,2.8小时两车相距全程的355.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去时顺水,每小时行驶30千米,15小时到达,返回时逆水,速度是去时的80%,返回时用了多少小时?(用比例解答)6.(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明读一本书,已读与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和未读的页数为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7.妈妈给特困户李奶奶家送去一袋米.他们家第一周吃了40%,第二周吃了12千克,还剩6千克.这袋米原来有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案一、选择题1.A .2.D .3.D .4.D .5.A .6.C .7.A .8.B .9.D .二、填空题1.一把椅子的价钱,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一共的价钱.38(170)m m =-. 2.53a ,合格人数=未合格的人数53⨯.3.13、189.4.A 、B 、B 、A 、4、3.5.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6.90%200(135%)x =⨯+.7.760.8.(280240)400x -⨯=.9.201625(256)x x +=--.10.230棵、90.11.9.12.80,320.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解:(1)设还需要x 天才能做完,列方程为: 281220796x ⨯+=(2)设x 年后华伯伯的年龄是林林年龄的5倍,列方程为: 5(3)47x x +=+(3)设计划x 天加工完这批零件,列方程为: 50(2)40(3)x x ⨯-=⨯+(4)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厘米,有236896x x +=2.解:(1)设兔子的质量是x 千克,2.8 5.17x +=2.8 2.8 5.17 2.8x +-=-2.37x =答:兔子重2.35千克.(2)设长方形的宽为x 厘米,(16)248x +⨯=32248x +=216x =8x =答: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3)设音乐组有x 人,则美术组有3x 人, 388x x +=488x =22x =答:音乐组有22人.(4)设每盒有x 支,3440x +=336x =12x =答:每盒有12支.四、解决问题1.解:设实际x 天可以完工,250(120%)25018x ⨯+⨯=⨯, 6250250185x ⨯⨯=⨯,3004500x =,15x =.答:实际15天完工.2.解:设乒乓球队有x 人,则合唱队就有3x 人, 32424x x -=+248x =24x =24372⨯=(人)答:原来乒乓球队有24人,合唱队就有72人.3.解:(1)0.4158⨯÷68=÷0.75=(千米)答:实际每天铺路0.75千米.(2)设乙车每趟运x 吨,则12.51005x +=÷12.520x +=12.512.52012.5x +-=-7.5x =答:乙车每趟运7.5吨.4.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 千米,由题意得,380 2.8 2.8980(1)5x ⨯+=⨯- 224 2.8392x +=2.8392224x =-2.8168x =60x =答: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5.解:设返回时用了x 小时.3080%3015x ⨯⨯=⨯24450x =18.75x =答:返回时用了18.75小时.6.解:11156=+, 33358=+; 设总页数是x 页,由题意得: 31()3086x -= 53024x = 53024x =÷144x =答:这本书一共有144页.7.解:设这袋大米x 千克. 40%126x x --=, 0.6126x -=,0.61212612x -+=+, 0.618x =,0.60.6180.6x ÷=÷, 30x =答:原来有30千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利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列出方程和求解未知数的过程感到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出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列出方程和求解未知数的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百分数和方程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例题和练习题。
2.教师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用于教学演示。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练习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家商店举行促销活动,商品打8折,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价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案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积极,但个别学生过于依赖小组,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个人发言和思考环节,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基本应用,学习了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百分数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解析:学生需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如“某商品提价后售价为原价的1.2倍”,可表示为方程:原价x × 1.2 =提价后售价。
(3)解决涉及多个百分数问题时,能够正确列出并求解方程组。
难点解析:当问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百分数时,学生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求解。例如,某商品先涨价10%,再打8折,求最终售价。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增长率、减少率、折扣等问题。
举例:某商品原价为x元,打8折后的售价为0.8x元,求原价x。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举例:某班级学生人数增加20%,原有人数为y人,现在人数为1.2y人,求原有人数y。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word教案之一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课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 教科书第 12 页例 6 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 课型
新授
5-9 题。
本单元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8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22 日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发现错例。展示部分答案,
共同评议。
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列
方程,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
列乘加算式?这两个问题的根 指名交流
本不同在哪里?
3.做练习四第 9 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发现错例。展示部分学生答
问: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 案,共同评议。
列方程?方程为什么又有简单
和复杂的区别?你能画线段图 指定两人分别画两题的线
的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
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的用
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 水量
哪个量是已知的?是多少?哪 指名回答,教师标注“?”
些量是未知的?
和“440”。
4.列方程解答
(1)指导设未知数
问:这个问题你认为用什 指名交流
么策略解决比较容易?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
先要设未知数,你认为等量关 指名回答
价 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比较:两题的方程,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2.做练习四第 8 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部分,也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部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在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正确列出方程,以及如何求解方程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列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出方程并求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方法。
教师选取不同组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4课《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4课《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4课《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会计算简单的百分数,也已经学习过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对于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方程解决这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方程解决这些问题。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方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呈现的问题,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类似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对策:
设计基本题和拓展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解方程(练习二第6题)
18x+2x=60 5x+6x=12.1 6.6x-5x=8
4x-x=24 1.5x-x=1 1.9x+0.4x=9.2
学生每人选2题练习,投影几位学生的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选择一题指名说说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指名读题,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线段图。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指名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学生用最简便,最利于列方程的数量关系)
(小丽的速度+小明的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要求学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
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指名口答)
2、练习二第8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中信息)
追问:题中的182千米这段路程是谁走的?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辅导学困生)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并检验。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10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
6、完成思考题
指名读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习题
课前思考:
在教学中,重点要训练学生根据题目找数量关系,要想到最容易理解的数量关系,如果数量关系想起来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比较所列的方程中,怎样的方程解起来最方便,从而找到最优的解法。
可以借助练习二第7题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第6页的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挖掘深化,让学生理解体会到在环形跑道上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多跑一圈,第二次相遇就是多跑两圈------如果是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合跑一圈,第二次相遇就是合跑3圈------在教学时,可以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前反思:
本节课要训练学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灵活的找出等量关系,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果学生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比较列出的不同方程的内在联系,在比较中加深对题中数量关系以及相关方程解法的理解。
学生解答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适的检验方法。
突出检验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课后反思:
对不起,在上面课前思考中有误差,在环行跑道上,如果两面反向而行,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应合跑2圈,不是3圈。
如果在直行跑
道上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是一个全程,相遇后如果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点后再返回,第2次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应该是3个全程。
在今天的课堂上,对环行跑道上的行程问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但对直行跑道的情况不是很理解,于是我让两个学生当堂在教室里表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反思2:
本课时主要通过练习二第6-11题及思考题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初次设计教案时,我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教案中的练习都以课本为主,后来在看了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前思考后深受启发,所以在今天的课上做了以下改动,一是在完成练习二第6题的解方程后补充了两道类似例2的实际问题,再次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并让学生尝试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来解答,讲评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类似这类问题用方程来解答比较便于思考。
二是本课时教材上提供的第8题其实和第7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所以我将第8题再增加一个问题:如果两艘轮船同时从同一个码头同向而行,那么几小时后两船相距150千米?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出这里两船相距的路程也就是乙船比甲船x 小时多行的千米数,解答时要根据乙船x小时行的路程减去甲船x小时行的路程等于两船相距的150千米来列方程。
三是教材上提供的思考题难度不大,所以接受高教导的建议,补充两个问题,适当拓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课后反思3:
这节课我着重训练学生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不仅要说的出而且要求练习时写出相应的等量关系。
这样就发现了有的学生尽管写出的等量关系和方程都是正确的,但等量关系与所列的方程不是对应的,所以耗时很多,导致思考题没能讲解,打算补充在明天的练习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