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 基础课程体系共49页文档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AdvancedMathematics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线性代数LinearAlgebra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工程数学,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二次型等知识。
概率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
概率论部分作为基础部分。
数理统计部分主要讲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介绍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随机过程部分,主要讨论平稳随机过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omplexVariableFunctionandIntegralTransform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复变函数又称复分析,是实变函数微积分的推广与发展。
积分变换是通过积分运算把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变换。
本课程将学习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付里叶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
大学物理CollegePhys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该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有力学,热学,电场和磁场理论(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电磁感应,电磁场等),振动和波动等。
普通物理实验GeneralPhysicalExperiment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内容提要:普通物理实验是非物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电路模块
理信学院
Mat lab 基础与应用/ Mat lab 基础与应用实验
40(16)
第 5 学期
能够利用 Mat lab 对所学基础课程进行上机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从而通过 Mat lab 编程实验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数学和工程理论。先修课程: 《线性代 数》 。 培养学生以英语知识为工具、阅读与翻译本专业领域的英文资料、书刊,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第 2 学期
人文学院
宣传部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16 16 16 24
第 2,3 学期 第 1,2 学期 第 2,3,6,7 学 期 第 2,3 学期 第 2,3 学期
人文学院 学工部
学工部
体育 I-II
64
第 1,2 学期体育数学Fra bibliotek理信学院
学科 (专 业)基 础课程
线性代数
32
第 1 学期
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自 成体系, 开课学期较灵活, 建议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 后续课程: 《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Ⅲ》、《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
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
88(24)
第 2 学期
质,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影响物质性质的物理手段。 《大 学物理学Ⅲ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初 2
物理
理信学院
步的分析和判断,学会以物理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各自专业领域的问 题。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Ⅱ,Ⅲ》 。 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上机编程调试能力, 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 程序设计基础 64(64) 第 1 学期 题的能力;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 体、链表、文件等基本知识;后续课程: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数据结 构》 , 《操作系统》 。 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必修课,培养学生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实验 64(16) 第 2 学期 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Ⅱ》、 《普通物理 学》 ;后续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 、 《数字电子技术》 。 模拟电 子技术 / 模拟 电子 技术实验 数字电 子技术 / 数字 电子 技术实验 64(16) 第 3 学期 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常用器件的应用。 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集成电 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 。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 56(16) 第 4 学期 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逻辑门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集成芯片各 脚功能的能力。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 ;后续课程: 《通信原理》 。 掌握无线电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和测试方法;了解其在通信 64(16) 第 4 学期 及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 、 《模拟电子技术》 ; 后续课程: 《通信原理》 。 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从宏观上把握信号与系统的特性,加深对 64(8) 第 3 学期 分解合成的分析方法的认识,并对电路系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先修课程: 《电路原理》 。 使学生熟悉一些重要的电磁场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波动方程、拉氏方程等) 电磁场 与电磁 波 / 电 磁场 与电磁波实验 56(8) 第 5 学期 的建立过程以及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学会用"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计算一些简单、典型的场的问题。先 开课程: 《高等数学》 , 《普通物理学》 ;后续课程: 《通信原理》 。 掌握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建立起通信的整体理论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 64(8) 第 5 学期 概念,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先修课程: 《信号与系统》 、 《高频电 子线路》 。 测控模块 理信学院 测控模块 理信学院 测控模块 理信学院 电路模块 理信学院 电路模块 理信学院 电路模块 理信学院 电路模块 理信学院 软件模块 理信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数学
理信学院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8
第 3 学期
课程的特点(理论性强、解决实际问题好工具)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Ⅱ》、《高等数学Ⅲ》;后续 课程:《数字信号数理》、《通信原理》等课程。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
数学
理信学院
体育部
计算机 基础 / 计算机 基础 实验
48(24)
第 1 学期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Windows、 Word、 Excel、 PowerPoint、 FrontPage、 Internet 软件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并
计算机科学
理信学院
数学
理信学院
学科 (专 业)基 础课程
线性代数
32
第 1 学期
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自 成体系, 开课学期较灵活, 建议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 后续课程: 《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Ⅲ》、《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第 2 学期
人文学院
宣传部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16 16 16 24
第 2,3 学期 第 1,2 学期 第 2,3,6,7 学 期 第 2,3 学期 第 2,3 学期
人文学院 学工部
学工部
体育 I-II
64
第 1,2 学期体育数学源自理信学院高等数学Ⅲ
72
第 2 学期
论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论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中设置的新专业,覆盖了原来的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等20多个电子信息类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面的拓展,从招生情况来看,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个名字容易使人联想到“信息产业”、“信息社会”等热门名词,因此,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使该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对分配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从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对方向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的专业并不看好,因此各校只有发挥各自优势办出特色,才能使教学质量上水平,才能把专业办活,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拥有自我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也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来报考,才能使毕业生在分配工作时更具有竞争能力。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着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进的和国产的各种先进设备正日益广泛地得到推广使用。
这些设备的共同特点是使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
因此极其需要既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又掌握各种纺织品的性能与检测原理、技术与手段,能够独立进行现代纺织检测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使用及故障诊断与处理的专业人才。
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浙江丝绸工学院”,在纺织、服装行业具有深厚的基础。
浙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很早就确立了以现代纺织、服装工业中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与服务对象的特色,并于2009年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系借助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契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理论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打造了一个具有显明纺织行业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切实办好具有纺织行业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考察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通过对主干学科分析,社会需求预测,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纺织行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理论基础,熟悉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纺织服装工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与开发技术的创新型高级复合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 基础课程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号处理、网
络理论、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有着很强的数学背景,介绍的内容涉及到线性微分方程、
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离散数学等多门数学课程的知识,本课程的主要
任务: 结合线性系统分析的主线,对这些数学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可以认为,这是一门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进行的数学课程。课程中各个理 论的系统性较强,数学推导比较严密,但是在内容中不苛求数学上的系 统和严密。通过实际系统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不满足均匀特性,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例] 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1) y(t ) t 2 f (t ) df (t ) (3) y (t ) 4 (2) y(t ) 3 f (t ) 4 dt 解: ① 均匀特性 ② 叠加特性
df (t ) (3) y(t ) 4 dt
0.2
0.3
0.4
静止的单色图象:
亮度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信号 f (x,y)。
静止的彩色图象:
三基色红(R)、绿(G)、蓝(B)随空间位置变化的信号。
I R ( x, y ) I ( x, y ) I ( x , y ) G I B ( x, y )
二、信号的分类
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要求
和分析方法,核心内容是三个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 和状态空间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
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
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 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 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配置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配置方案一、课程目标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它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配置必须符合现代产业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合理配置,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数学数学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数学分析、离散数学和概率论等基础数学知识,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物理学物理学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另一个基础学科,学生需要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3)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1)电子电路电子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通过电子电路的学习,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2)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另一个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信号的产生、变换、传输和处理等基本原理,掌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信号处理能力。
(3)通信原理通信原理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能力。
(4)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又一个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特性和集成电路设计等内容,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

五、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5.2 学习情境的设计(4.4)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五、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5.3 学习情境总体设计框架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通信接口电缆的制作
(以电脑与打印机的通信电缆为项目载体)
项目载体可根据各学院情况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进行调整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五、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 5.1设计思路
由详至简的引导文
学习情境4-开放创新型 强化独立完成工作过程及创新能力
学习情境4-开放创新型 完整的工作过程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
(以指针式万用表装配为项目载体)
学习情境3-开放型 完整的工作过程
电子产品基板的流水线加工
(以电热水器控制板流水线加工为项目载体)
学习情境2-封闭型 完整的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1-封闭型 完整的工作过程
电子产品基板的手工制作
(以台灯调光控制器的制作为项目载体)
行动领域
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 电子产品装接的规划与实施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三、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 3.2 确定行动领域
(续上)
典型工作任务
行动领域
分析设计MCU电子电路 …… 制作与调试单元电路
学生根据产品装接的规划,组织电子产品的装接生产,并完成电子产品的检验与交付,评价生产过 程,并能提出优化方案:
电子信息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路基础及实验预修课程:无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该课程包括常用半导体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信号的发生与变换,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本书内容全面,注重实际应用,突出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并将应用日益广泛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电能开关变换技术、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等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电工学(下)(现代传动及其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吴建强主编课程名称:信号处理基础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讲解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础、M AT LAB简介、信号处理中的基本概念、模拟信号分析、连续系统和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分析、离散系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中的误差、随机信号分析等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信号处理基础王宏贾新民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名称:通信原理预修课程:课程简介:《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电子信息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信系统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同步和信道复用等。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数字通信系统中各种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解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