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冷库设计机房设计

合集下载

空调机房设计

空调机房设计

第八章空调机房设计8.1机房位置及技术要求8.1.1机房位置的选择与组成1.机房的位置选择离心式、螺杆式制冷机组的机房按功能分有两类:一类是为建筑物空调服务的冷冻机房,提供空调用的低温冷冻水,常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或蓄冷槽与制冷机组组合供冷的方法;另一类是为冷藏、冷冻服务的制冷机房,常采用螺杆式制冷机组。

冷冻机房位置的合理选择,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安全方便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机房位置时,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冷库设计规范等,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应与建筑物的总体布局相协调,机房应设在既靠近负荷中心,又能使进出机房的各类管道布置方便的地方。

冷藏、冷冻的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除了要满足上述要求外,选址时还应避开库区的主要交通干线。

2)由于制冷机房用电功率大,因此机房应靠近变配电房设置,以减少线路压降损失,保证机组正常运行。

3)对于采用不同制冷剂的机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卤代烃压缩式制冷装置可布置在民用建筑、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内,但不得直接布置在楼梯间、走廊、和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②由于氨制冷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易燃的危险性,因此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能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

4)单独建造的制冷机房宜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的下风向。

在动力站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和散发尘埃的站房的上风向。

5)为保证机组的散热及可靠运行,并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机房位置的选择应使它能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一般应贴邻外墙布置。

6)选择机房位置时.还应考虑到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对周围房间和环境的影响,一般不应贴邻办公、会议、卧室等房间布置。

7)采用冷却塔冷却方式的机房,应靠近冷却塔的位置设置,避免粗大的冷却水管占用过多的空间、消耗更多的输送动力。

8)采用蓄冷槽供冷的制冷系统.应使机房位置尽量靠近蓄冷槽;有条件时最好将蓄冷槽置于机房中,以缩短管道长度和减少冷量损失。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建筑工程冷库设计标准完整版2024

建筑工程冷库设计标准完整版2024

建筑工程冷库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GB50072-20211总则1.0.1为规范和统一冷库设计的技术要求,指导冷库设计,满足食品冷藏技术和卫生要求,达到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氨、卤代烃及其混合物、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亚临界蒸汽压缩直接式制冷系统和采用二氧化碳、盐水等为载冷剂的间接式制冷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品冷库。

1.0.3冷库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经济合理、先进适用。

1.0.4冷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术语2.0.1冷库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并具有保冷功能的仓储建筑,包括库房、制冷机房、变配电间等。

2.0.2装配式冷库库房采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等轻质复合夹芯板作为保温隔热及围护结构,并且现场组装的冷库。

2.0.3高层冷库库房建筑为2层及2层以上且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库房一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地坪高差不大于1.5m时,此高差不计入建筑高度。

2.0.4高架冷库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冷库。

2.0.5库房冷库建筑物主体及为其配套的楼梯间、电梯间、穿堂等附属房间。

2.0.6穿堂为冷藏间、冰库、冷却间、冻结间进出货物而设置的通道,分为有人工制冷降温的控温穿堂和无人工制冷降温的非控温穿堂。

2.0.7封闭站台库房直接与外部相连、有外部车辆装卸口的非敞开式站台或穿堂,分为有人工制冷降温的控温封闭站台和无人工制冷降温的非控温封闭站台。

2.0.8冷间冷库中采用人工制冷降温房间的统称,包括冷藏间、冰库、冷却间、冻结间、控温穿堂和控温封闭站台等。

2.10.9冷却间对产品进行冷却的房间。

2.0.10冻结间对产品进行冻结的房间。

2.0.11冷藏间用于贮存经冷加工产品的房间。

2.0.12冷却物冷藏间用于贮存高于冰点温度且低于常温的货物的房间。

2.0.13冻结物冷藏间用于贮存冻结货物的房间。

2.0.14冰库用于贮存冰的房间。

冷-库-建-筑-设-计-要-点

冷-库-建-筑-设-计-要-点

冷库建筑设计要点冷库主要用于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

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是一种有严格的隔热性、密封性、坚固性和抗冻性要求的独特结构的建筑。

冷库的分类〉冷库的分类按用途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综合性冷库零售性冷库按冷库容量大型冷库(10000t以上)大中型冷库(5000t—10000 t)中小型冷库(500t—5000t)小型冷库(500t以下)按冷藏温度高温冷库(-2℃至+8℃)—20C以上)中温冷库(-10℃至—23℃);低温冷库(-23℃至30℃);超低速冻库(-30℃至-80℃)。

低温冷库(—150C以下)工作间 10℃~18℃冷藏库 0℃~10℃冷冻库—18℃~-22℃速冻库 -25℃以下低温库 -60℃~—80℃按结构土建式冷库装配式冷库土(石)洞冷库冷库建筑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冷库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

主体建筑包括冷却间、冻结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物冷藏间、冰库以及沟通库内外运输的穿堂、、月台和楼(电)梯等;附属建筑包括制冷机房、变配电间、电控间、制冰、包装挑选(整理间)、循环水池等。

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内容应根据冷库的实际用途来设置,不宜搞大而全或小而全。

2、冷库在厂区内的布置:冷库应按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布置在厂内牲畜、家禽、鱼类等原料区和锅炉房、煤场、污水处理站的上风侧;库区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今后扩建的可能。

库房与厂内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

注: 冷库公称容积小于2000立方米时, 防护距离可适当缩小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变配电室应布置在机器间的附近。

3、库房布置(1)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要短,避免迂回和交叉; (2)冷藏间柱网尺寸和净高应根据建筑模数和货物包装规格、托盘大小、货物堆码方式以及堆码高度等因素确定;(3) 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4)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05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107 电气7.1 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

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

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

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

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

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

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

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

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

7.1.6 冷库应在变配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无功补偿。

当冷库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可在变电所高、低压配电室分别进行无功补偿。

当冷库设有分配电室时,也可在分配电室进行无功补偿。

7.1.7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

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

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

某地冷库制冷机房设计施工图纸(四张)

某地冷库制冷机房设计施工图纸(四张)
3机房平面图D-0.950机房屋面平面图总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院 长总建筑师设计证书编号冷库制冷机房平面图纸雷建华检 图图纸规格注册结构师2.0袁正明设 计称名日 期比 例2003.3.1:50图 号主任工程师袁正明雷建华专业负责人图140002-sj工程名称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设备间氨压缩机间-0.9506.0006000600060003450450046503400520034006000CB5781500XXXXDN25DN25DN40接水道专业补水管DCB34578200015002000150020001500150020001:501:50S-4设 备 表技 术 性 能名 称标号 螺杆压缩机组S-2JJZ2LG 16S-1S-3Q=122.4 kWN=100+3 KW 380v数量备 注(公 斤)重 量 410400台 2600总 重个 重 带启动柜、控制台S-6S-5S-7(低温工况带经济器)配电机Y200M8-2台 Y200L-2配电机2N=55+2.2 KW 380v(标准工况)Q=136.8 kW44862243台 CXV-164蒸发式冷凝器283604180Q=706 kW(标准排热量)用电量N=11+2.2+2X4 KW 380v配水槽电加热器台 氨液循环泵组AX2B-5.0(贮液桶容积)3N=3X2 KW 380v用电量99603320配电控装置3V=5 m氨泵W=6 m3H=43 m台 ZA-5.0B贮氨器12255V=4.98 m3(容积)%%c1200台 F=5 m自动空气分离器ZKF-1S-8%%c12002160台 集油器JY-500S-91216DN500台 齿轮油泵KCB-18.3S-101N=1.5 KW 380v用电量3W=1.1 m/h1.45 MPa流量排出压力台 N=0.55 KW 380v防爆

冷库设计规范 ppt课件

冷库设计规范  ppt课件

PPT课件
17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应符合

表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m2)
表4.2.2的要求。
PPT课件
18
4.2.2 每座冷库冷藏间耐火等级、层数和面 积(m2)


注:1 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 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间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防 火分区不应大干1500m2。 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冷库为高层冷库。 3 本表中“一”表示不允许建高层冷库。 4.2.3 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 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 为非防火门。



3.0.7 冷库设计的室外气象参数,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时,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夏季空 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2 计算冷间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时,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 用最热月的平均相对湿度。 3 计算开门热流量和冷间通风换气流量时,室外计算温度应 采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夏季通风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3.0.8 冷间的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根据各类食品的冷藏 工艺要求确定,也可按表3.0.8的规定选用。
在修订过秳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对近几年国内新建和改建的冷库迚行了重点调研幵在9个省市召开了有教学科研工秳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等部门与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对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觃范gb500722001以下简称原觃范的修订意见查阅了国际上相关技术资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后经与家审查定稿

氨机冷库机房设计规范

氨机冷库机房设计规范

氨机冷库机房设计规范:
第1条氨机冷库机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

第2条氨机冷库机房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一般不宜高于六米。

第3条氨机冷库机房的自动控制室或操作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观察窗。

第4条氨机冷库机房屋面应采取隔热或保温措施。

第5条氨机冷库机房机器间的墙裙、地面和设备的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

第6条氨机冷库的变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毗连时,共用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实体墙,并应抹灰。

该墙上只允许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其孔洞周围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堵塞。

第7条氨机冷库机房和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不得用侧拉门。

配电室可通过走廊或套间与氨压缩机房相通,走廊或套间门的材料应为难燃烧体,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

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共用的隔墙上不宜开窗;如必须开窗时,应用难燃烧的密封固定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式冷凝器部分立面示意图
蒸发式冷凝器与贮液器的连接
2、油分离器
? 融霜用油分离器设在机器间内,带自动回油装置的
可随机安装,装机容量大于230kW布置于室外。
3、贮液器
设于设备间,靠近冷 凝器处。
多台贮液器相连时, 上部设气体均压管,下部 设液体均压管。
4、集油器 高压集油器布置于室外,低压集油器可
3、氨液分离器 机房氨液分离器设在设备间,在排液桶或低压
循环桶上方;库房氨液分离器设在靠近且在蒸发器 上方的地方。
四、调节站的布置
1、总调节站 便于观察、操作的地方,机器间或设备间。
2、低压调节站 分散式、集中式布置
五、机房布置实例
氨 集 中 式 制 冷 系 统 图
第三节 机器、设备和管道的布置
(一)压缩机的布置 1、压缩机的平面布置 1)单列式
机器设备少的小型冷 库
2)对列式 与单列式相仿
3)双列式 机器台数多的大 中型冷库
2、压缩机的吸、排气管道的布置
(二)中冷器的布置
? 位于压缩机近处,靠墙布置。应包冷凝器 立式:室外,离机房出入口近处 卧式:设备间或室外 蒸发式:一般在机房屋顶,保证冷凝液及时下流。
设于设备间。 5、空气分离器
靠近冷凝器和贮液器,卧式设于设备间 的墙上,立式设于贮液器或排液桶上。
6、加氨站的布置 布置于靠近总调节站及机房入口的室外
墙上。
三、低压侧设备的布置
1、低压循环桶和氨泵 低压循环桶应按不同蒸发温度分别设置,设在设备
间。离泵有高度要求。 氨泵:在低压循环桶下方。
2、排液桶 设备间靠库房墙的一侧,安装高度尽量低。
第六章 机房设计
第一节 机房的建筑要求
机房含机器间和设备间 机器间—压缩机、中间冷却器;设备间—制冷辅助设备 一.机房在冷库总平面上的布置 二.机房的组成 三.机房的建筑形式 四.机房的地面、墙裙和机座的要求 五.考虑扩建余地
第二节 机器设备和管道布置的原则
一 机器和设备的布置原则 二 管道布置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