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考前基础回扣练一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创新版课件考前基础回扣练七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1. 如图所示,斜劈劈尖顶着竖直墙壁静止于水平面上,现将一小球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B.斜劈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斜劈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与小球竖直向下的位移间夹角大于90°,故弹力做负功,A错误;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滑时,小球和斜劈组成的系统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B正确;斜劈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对它的压力做正功,斜劈机械能不守恒,C错误;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和小球动能的增加量之和,故D错误。
2.以水平初速度v0将一个小石子从离水平地面高H处抛出,从抛出时开始计时,取地面为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图象中,A为石子离地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B为石子的速度大小与时间的关系,C为石子的重力势能与时间的关系,D为石子的动能与离地高度的关系。
其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自由落体的知识h=H-12gt2,故A错误;根据矢量的合成,v=v20+(gt)2,所以v-t图象不是一次函数图象,B错误;E p=mgh,h=H-12gt2,所以E p=mgH-12mg2t2,故C正确;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k=mgH+12m v2-mgh,E k与高度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
3.一长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质量m=1 kg的物块轻放在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物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则物块的最终动能E1及木板动能的减小量ΔE分别为()A.0.5 J,2 JB.0.5 J,3 JC.1 J,2 JD.1 J,3 J【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v-t图象知,当t=0.5 s时,木板开始做速度v=1 m/s的匀速运动,此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力作用,物块的最终动能E1=12m v2=0.5 J;对物块,由v=at及f=ma得f=2 N,在0~0.5 s内,木板的位移x=12×(5+1)×0.5 m=1.5 m,由动能定理得木板动能的减小量ΔE=fx=3 J,B正确。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经典版课件第三部分第1步

第三部分考前策略整合篇第1步抓方法、学技巧——抢高分高考必考的题型及突破技法一、把握选择题保住基础分一选择题中的高频考点(1)力与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2)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运动图象);(3)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4)万有引力与航天;(5)功和能;(6)电场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7)磁场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8)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复合场中的运动;(9)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10)电磁感应规律及应用;(1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压器原理;(12)光电效应、氢原子能级结构、原子核。
二应试选择题的原则原则1小题快做在应试时,对选择题要把握两个主要原则:第一,不要挑题做,应按题号顺序做,选择题的难度一般也是由简至难,一道题的用时一般不超过3分钟,没有思路的尽快跳过,以保证做题速度;第二,多选题没把握的选项不选,宁可没选扣些分,也不要因选错而全扣分。
原则2小题巧做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道题的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
选择题解答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方法。
解题陷困受阻时更要切记不可一味蛮做,要针对题目的特性“不择手段”,千方百计达到快捷解题的目的。
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
解答时要根据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抓住题干,正确理解题中特别是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
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
三选择题的解题技法技法一直接判断法解答时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干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设置的条件,界定试题考查的范围和意图,选准看问题的视角,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2020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方案专题复习篇专题八

专题八 电学实验要点提炼1.实验器材的选择(1)电源的选择: 一般根据待测电学元件的额定电流或额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源。
(2)电表的选择: 一般根据电源的电动势或待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待测电流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
电表的指针摆动的幅度要尽量大一些, 一般应使指针能达到半偏。
2. 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比较比较项目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路误差原因 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测量值偏大 由于电压表内阻的分流作用, 电流表测量值偏大测量结果 R 测=U I =R A +R x >R x , 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R 测=U I =R V R x R V +R x <R x, 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适用条件 R x ≫R A , 大电阻R x ≪R V , 小电阻 3. 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选择(1)比较法若R V R x <R x R A, 即R 2x >R A R V 时, R x 为大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误差小, 应选用内接法;若R V R x >R x R A, 即R 2x <R A R V 时, R x 为小电阻, 电流表外接法误差小, 应选用外接法;若R 2x =R A R V 时, 内、外接法均可。
(2)试触法: 当无法估计电阻的阻值, 难以比较R VR x及R xR A的大小时, 可采用电压表试触法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大小来确定, 若电流表示数较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 说明电流表外接时电压表分流作用大, R x为大电阻, 应采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示数较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 说明电流表内接时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大, R x为小电阻, 应采用外接法。
4. 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与限流式接法的选择“以小控大用分压, 相差无几用限流”。
即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时, 常采用分压式接法;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负载相差不大时, 常采用限流式接法。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经典版课件第一部分专题六第15讲

第15讲电学实验构建网络·重温真题1.电学实验知识框架2.洞悉重要电学实验的考点1.(2019·天津高考)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 mm 。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
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100 Ω,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 (电动势10 V ,内阻约为10 Ω)电流表A 1(量程0~250 mA,内阻R 1=5 Ω)电流表A 2(量程0~300 mA,内阻约为5 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S 及导线若干(3)某同学设计方案正确,测量得到电流表A 1的读数为I 1,电流表A 2的读数为I 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 x =________。
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参考答案】(1)0.200(0.196~0.204均可) (2)图见【试题解析】:(3)I 1R 1I 2-I 1相等 【试题解析】:(1)d =20.0×0.01 mm =0.200 mm 。
(2)本题要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1充当电压表,由于电流表A 1的满偏电压U A1=I m R 1=1.25 V ,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当电流表A 1、A 2读数分别为I 1、I 2时,通过R x 的电流为I =I 2-I 1,R x 两端电压U =I 1·R 1,故R x =U I =I 1R 1I 2-I 1。
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2.(2019·全国卷Ⅰ)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
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经典版课件第二部分思想方法2

思想方法2估算与近似计算[方法概述]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
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的物理问题,在符合精确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近似的方法便捷处理;有的物理问题,由于本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计算。
在这些情况下,估算就很实用。
其特点是在“理”不在“数”,它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简捷地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1)估算时经常用到的近似数学关系:①角度θ很小时,弦长近似等于弧长。
②θ很小时,sinθ≈θ,tanθ≈θ,cosθ≈1。
③a≫b时,a+b≈a,1a+1b≈1b。
(2)估算时经常用到的一些物理常识数据:解题所需数据,通常可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熟知的基本常数、常用关系等方面获取,如成人体重约600 N,汽车速度约10~20 m/s,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典型例题]典例1(2019·江苏七市二模)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运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53次/分钟。
若一个普通中学生在30秒内完成12次引体向上,该学生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A.5 WB.20 WC.100 WD.400 W【试题解析】:学生体重约为50 kg,每次引体向上上升的高度约为0.5 m,引体向上一次克服重力做功为W=mgh=50×10×0.5 J=250 J,全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nW t =12×250 J 30 s =100 W,故C 正确,A 、B 、D 错误。
【参考答案】C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做功与功率,但难点是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生活常识,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 kg,引体向上每次上升的高度大约为0.5 m 。
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备考计划(10篇)

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备考计划(10篇)2023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备考计划(10篇)在物理二轮高考复习的时候如何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呢?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大家都有接触过复习计划吧,复习的知识以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备考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备考计划篇1一、复习目标、宗旨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20__年9月至20__年1月上旬。
三、复习具体措施1、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2、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4.提高训练的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5.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四、复习策略(一)去年可借鉴的经验1、滚动式复习,反复强化,逐渐提高2、限时训练:留作业限定时间,课堂训练限定时间,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3、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4、在复习过程中抓住六个环节:读、讲、练、测、评、补(二)今年在吸取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将从以下几方面操作1、综合科目的考试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2、认真备课,精心选择例习题,做到立足课本,即针对两纲,针对学生实际,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创新版课件专题复习篇专题五

要点提炼
提升训练
对点训练
要点提炼 1.电场的性质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对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的理解 ①E=F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是确 定的,其大小和方向与试探电荷 q 无关,试探电荷 q 充当“测量工具”。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5)电场问题中常见的图象 ①φ-x 图象: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 φ-x 图线的斜率大小。 ②E-x 图象:图线与 x 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电势差的大小,两点 的电势高低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定。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2.磁场的性质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①磁场只对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对静止的电荷无力的作用。磁场对 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洛伦兹力。 ②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其大小为 F=qvBsinθ,注意:θ 为 v 与 B 的 夹角。F 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四指的指向应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 荷运动的反方向。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5)粒子在直线边界磁场中的运动,一要利用好其中的对称性:从一直线 边界射入匀强磁场中的粒子,从同一直线边界射出时,射入和射出具有对称 性;二要充分利用粒子在直线边界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速度方向和向心力的 方向是垂直的。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3.复合场中是否需要考虑粒子重力的三种情况 (1)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因为其重力一般情况下与电 场力或磁场力相比太小,可以忽略;而对于一些宏观物体,如带电小球、液 滴、金属块等一般应考虑其重力。 (2)题目中明确说明是否要考虑重力。 (3)不能直接判断是否要考虑重力的情况,在进行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 时,根据运动状态可分析出是否要考虑重力。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物理《金版教程》大二轮专题复习经典版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

第3讲力与曲线运动构建网络·重温真题1.(2019·全国卷Ⅱ)(多选)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
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象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
则()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v-t图象中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二次滑翔过程中v-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比第一次的大表示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A错误;由图a知落在雪道上时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成正比,再由A项分析知,B正确;从起跳到落到雪道上,第一次滑翔过程中竖直方向的速度变化比第二次的大,时间比第二次的短,由a=ΔvΔt,可知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小,C错误;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小,设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为f,由mg-f=ma,可得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比第一次的大,D正确。
2.(2019·江苏高考)(多选)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座舱的质量为m,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则座舱()A.运动周期为2πR ωB.线速度的大小为ωRC.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mgD.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mω2R 【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座舱的运动周期T=2πRv=2πω,A错误;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座舱的线速度大小为v=ωR,B正确;座舱做匀速圆周运动,摩天轮对座舱的作用力与座舱的重力大小不相等,其合力提供向心力,合力大小为F合=mω2R,C错误,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3.(人教版必修 1 P45 第 4 题改编)一攀岩者以 1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攀 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3 s 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 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0 m B.30 m C.50 m D.70 m
答案 C
解析 由于声音的速度比石块和人的速度大得多,声音的传播时间可忽 略,故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时离地面的高度 h≈12gt2+vt=48 m,所 以 C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A.物体到小盒子 P 的距离越来越近 B.在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Δt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2-x1 C.超声波的速度为t22-x2Δt D.物体在 t1~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t22- -xt11
答案 D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由图象可知,超声波传播的最远距离第二次比第一次大,可知物 体到小盒子 P 的距离越来越远,A 错误;由图象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x2- x1 时,所用时间为 t2-t1,物体在 t1~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t22- -xt11,而在两 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Δt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不可求,B 错误,D 正确; 由图象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t2-x2Δt,C 错误。
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
1.(源于人教版必修 1 P24“科学漫步”)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 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 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 Δx,用ΔΔx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ΔΔx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1 3-
∶ 2
21-1∶1=( 3+ 2)∶( 2+1)∶1,故只有 D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A.在 0~t3 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 t2~t3 时间内的加速度相 同 C.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 0~t2 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 D.在 t3 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6.某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因在 0~t3 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相 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A 正确。在 0~t1 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为正值,加速度为正方向;在 t2~t3 时间内,乙的图 线斜率为负值,加速度为负方向,两个加速度不相同,故 B 错误。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2v0=v20;乙质点在 0~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0+2v0=v20,故 C 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则两质点 均做单向直线运动,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 D 错误。
答案 A
解析 ΔΔxt 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所以要使瞬时速度 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遮光条的宽度减小一些,所以 B、C、D 错 误,A 正确。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2.(源于人教版必修 1 P23“做一做”)(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考前押题 卷)如图甲所示为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P 为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 工作时 P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 P 接收。从 P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 Δt 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 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1)AB (2)0.80 0.40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1)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A 正确; 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B 正确;此实验中没必要使小车的质量远 大于钩码的质量,C 错误;此实验中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D 错误。
(2)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 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a=s6+s5+s49-T2s3-s2-s1 =7.64+6.78+5.97-9×5.109.1-2 4.41-3.59×10-2 m/s2 =0.80 m/s2,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4.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 倒数第 3 m、倒数第 2 m、最后 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历的时间之比是 1∶2∶3 B.平均速度之比是 3∶2∶1 C.平均速度之比是 1∶( 2-1)∶( 3- 2) D.平均速度之比是( 3+ 2)∶( 2+1)∶1 答案 D
要点提炼
高考考向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解析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反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三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为 t1∶t2∶t3=1∶( 2-1)∶( 3- 2),则倒数第 3 m、倒数第 2 m、最后 1 m
内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3-
2)∶(
2-1)∶1,平均速度之比为
阅卷现场
专题作业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 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图中未 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 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 打点计时器在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B=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