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教学设计简案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课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2、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较熟悉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真情文字。
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予以指导。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变化”来引谈感受)二、认识生活?什么是生活?(可能无法回答,但激发一下思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常又伟大。
生活分类?屏幕出示相关课件————(生活分类)1、说说家庭生活。
回顾《散步》: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
莫怀戚为什么能写出8个自然段来?如果换做你来写,你觉得哪些内容你可能写不出来?(第3段的交待?第4段的景物描写?第7段的景物描写?第8段的较后一句?)屏幕展示课件——(第4段内容)学会观察生活,就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2、说说学校生活。
你来到光明中学的一印象是什么?这段时间,你较大的感受是什么?屏幕展示课件观察生活,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
3、说说社会生活。
回顾自己的假期生活经历,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那一幕是什么?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1、要从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写起。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
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
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较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难点突破: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环境描写回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作文课教学设计(共11篇)

作文课教学设计(共11篇)作文课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作文来于生活,游戏亦可作文【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
2.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1、事先准备一袋小气球,并分别装在信封里。
2、制作作文课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知道这节课我们上什么吗?猜猜看。
(学生随意猜)师:到底上什么,我先不说,可能上着上着,你们就能慢慢明白我们在上什么了。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老师为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而且也是这节课上课的道具,礼物呢就装在这个信封里面,在送给你们礼物之前我有个要求,就是:此时次刻,你能告诉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二、运用气球,进行游戏师:(打开信封)看到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了吗?用一句话来说说!此时你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师:刚才我已说过,送给你们的既是礼物,也是我们这节课的道具,老师还给你们玩,还要你们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用嘴把气球吹爆。
为了同学们犯规我必须强调一下,是用嘴把气球吹爆。
(板书:吹爆气球)(用嘴吹,一口气吹爆)师:(还没开始吹)当我一说完这个特殊的任务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胆战心惊,有的迫不及待,有的犹豫不决……吹之前我先采访几个同学,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表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随机采访学生若干名)、师:下面就拿起手中的气球,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吧!(预设:有的费了很大劲吹不爆,有的吹着吹着不敢吹了,有的轻而易举……)师:在吹的过程中是心里怎么想的?师:吹爆气球不仅是这节课老师给你们的特殊任务,也是你们对自我的一次挑战!(板书:自我的挑战)吹爆气球的同学,说明你的自我挑战是成功的;吹不爆的同学,你可能没有掌握一切技巧而已,老师帮助勇敢的你实现挑战:你首先用手指拉开气球的口,然后深呼吸一口气,把嘴贴在洞口,如果你胆小的话,可以闭上眼睛,一口气把它吹爆!三、揭题、赏析作文片段师:不管结果如何,此次挑战到此结束,我们言归正传,课上到现在,你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上的是什么内容了吗?你们没有注意老师一直在问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吗?(板书:心理活动描写)师:什么是心理活动描写呢?这里有一段书上的定义,(课件出示: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
作文课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思考与表达相结合,提高作文质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 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 分析各种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讲解写作技巧,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3. 实践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交流与评价- 学生展示作文,其他同学点评。
-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作文质量、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范文课题:《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描写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家乡的特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印象?”-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风景、人物、故事等,激发兴趣。
二、讲解新课- 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开头、正文、结尾。
- 讲解描写技巧,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三、实践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共同完成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通用11篇)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二、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那么在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孙悟空)那么你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喜欢孙悟空是因为它有神奇的变化本领。
老师喜欢它,也是因为这一点。
猜一猜,假如老师也拥有这种神奇的变化本领,老师想变成什么?(同学猜)大屏幕出示:其实老师想变成一本:“万能词典”可以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准确、详细的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任何问题。
过渡: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放飞梦想”。
(二)引导学习审题,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看大屏幕:(出示本次习作要求)抽一生读习作要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提出了哪些要求?先指名回答后,老师大屏幕小结:1、写自己的梦想。
2、想象要大胆,把内容写具体。
3、写完后要与大家交流。
过度:搞清了本次的习作要求,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梦想世界吧!(三)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最想变成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2、指名回答。
(1)教师随机点拨:(大屏幕出示)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明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教师)、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小红帽)、历史人物(伽利略、爱迪生)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哈利波特)、动物(蜜蜂、蜻蜓)植物(花、草、树、木)等等。
(2)你变成了____,高兴吗?(3)你们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太了起了,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兴奋地、激动地大声说:“我变成了____!3、那么大家再想想:你变成了以后,想干些什么事情呢?“你能不能高兴地和你的同伴说?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想干些什么事情”?当别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7篇凶恶是一种直接的伤害,慈善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
2、谓语的角度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帮助人,慈善也可以打击人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
慈善需行之有道。
3、宾语的角度慈善能救人慈善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4、定语的角度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暂、最昂贵也最廉价、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礼物。
5、主语和宾语的矛盾慈善是一种凶恶!有时,慈善也是一桩罪恶;有时,慈善换来更大的冷漠。
步骤小结:第一步是定点,就是选“主谓定宾”四个成分一个成份作为矛盾点。
第二步是造句,即制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
第三步,调适,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形成一个矛盾的句子了。
概括为——定点——造句——调试。
四、课堂小结作文语言,要变成一种刻意追求的制造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来之笔。
这是解决你的意识问题。
第二句话是:技术的力量不在于懂得道理,而在于运用娴熟。
作文教学设计教案篇4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
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1.导语: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2.同学发言。
3.归纳:(1)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作文的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句号、逗号、问号等。
5. 审题、构思和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 示例法:通过示例作文,让学生了解和模仿优秀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强调开头、中间和结尾的重要性。
3. 示例:展示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结构、词汇、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4. 练习: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
5.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理解作文的要求和主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构思,组织素材和思路。
4. 培养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建议和修改。
5. 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提高自我写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审题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文要求,抓住主题。
2. 构思的策略:组织素材,构建文章框架。
4. 互相评改作文的原则和方法:评价标准,提出建议。
5. 反思写作过程的重要性: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课教案

小学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2.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方法;3.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 提高小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作文的结构和组织;3. 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作文基础知识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猜测作文的定义。
2. 探究作文(15分钟)介绍作文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探究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3. 作文的要素(20分钟)介绍作文的要素,如主题、中心思想、段落等,并通过例子进行解析和说明。
4.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作文的结构和组织1. 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结构和组织(20分钟)介绍作文的结构和组织方法,如引子、主体、结尾等,并通过例子进行解析和说明。
3. 练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予一定的写作时间,让学生尝试按照结构和组织的要求写一篇作文。
4. 展示和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班级共同讨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 复习(5分钟)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写作方法(20分钟)介绍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寻找素材、提炼中心思想、运用修辞手法等,并通过例子进行讲解。
3. 练习(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予一定的写作时间,让学生尝试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一篇作文。
4. 展示和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班级共同讨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互动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文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作文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作文课教案作文课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课教案1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书大夫”》(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步骤。
2、读懂提供的扩写材料《风雨中》,领会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愿望。
同学们觉得写作文难在哪里?(写不长,达不到老师规定的字数等)2、这堂课我们先来共同探讨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先听教师读一段文字:小明十分调皮。
有一天中午自习的时候,教师布置大家看《新人文读本》,并安排了班级干部值日。
可是,教师前脚刚走,小明就在同座的男同学头上扎了一根小辫子。
前天上课的时候,他居然和同学打赌吃巧克力豆。
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他就乘机往嘴里丢一颗,结果一课吃了十颗巧克力豆。
昨天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把吹满气的气球悄悄地放在同座的凳子上。
同座一屁股坐下来,只听“啪”的一声响,同座吓得跳起来,他却拍着手笑。
这段文字为什么这样生动呢?是因为用事实说话。
(板书:用事实说话)3、教师进一步引导:前几年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小芳》,是这样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好看。
”到底美在哪里呢?这就要有具体的形象。
所以歌中唱道:“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通过大眼睛和粗长的辫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比较:A、冯巩对观众很热情。
B、冯巩对观众很热情,他一走上舞台,就快步走向观众,一边挥手一边笑容满面地在大声喊着:“朋友们,想死你们了!”比较后小结:前一句很空洞,后一句通过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描绘出他的形象,就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因此,要把文章写具体,还要用形象表达。
(板书:用形象表达)4、指导学生练习用事实说话,用形象表达。
①把“这本书破得很厉害”这句话写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课教学设计简案
平时学生的作文总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每当写到关键的时候,他们总是一个两个词,一句两句话带过了。
不是他们不想写好,而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关键,或者知道这是关键,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体会,使其产生写作的欲望。
创设好的作文情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其语言逻辑能力。
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激情充分点燃,使其产生“骨梗在咙,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的作文才会有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精彩部分,并把它们说出来,写下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小刀六把、苹果六个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黑板(一个学生的作文)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很害怕,外面在打雷,刮着风。
我害怕极了。
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躲进被窝,多可怕的夜晚……”
师:看了这样一段话,大家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他总是在说害怕,但我一点也不觉得害怕……
生:他没有把为什么害怕写出来……
师: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这样的一个夜晚,你会害怕吗?
生:会!
师:为什么?
生:“四周围黑洞洞的,就像是在电影恐怖片里。
”“打雷的声音和闪电可怕,如果被打到,那可完了。
”“风吹的声音可怕,树摇的影子,鬼哭狼嚎似的,真可怕可怕。
”“如果停了电,更可怕。
”……
师:很好,这样的经历,老师也有过,确实可怕。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位同学的作文,修改一下,让人看了产生共鸣呢?
师生共同修改,改后作文如下: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天渐渐暗下来了,屋外黑洞洞的。
一会儿竟刮起大风来,风吹着外面的树木,发鬼哭狼嚎般地声音,我的心呯呯直跳。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把夜晚照得如白天一般,紧接着“轰”地一声,震耳欲聋,我的心差点就跳出来了。
我赶紧关掉电视,万一雷打到我头上来,那可就惨了。
我躲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动也不敢动。
后来,实在憋不住了,我探出头来,又道闪电划过,我发现窗外有一个黑影在摇动,哇……有鬼呀!我壮着胆仔细一看,原来是树被风得摇摇摆摆的。
我赶紧把头又缩进被子里面……唉,多么可怕呀!”
师:比较一下两段文章,大家知道,经过修改后,为什么觉得好多了吗?因为,我们抓住了“可怕”这个词,并且知道,引起大家“可怕”的原因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当时的环境,如果我们把当时的环境详细地描述下来,不用我们说“可怕”,读者自然就能够体会当时的“可怕”了二、活动:
活动一:削苹果六个苹果,六把小刀,每个小组请两个代表参加削苹果大赛。
看谁削得快又削得好。
因为平时削苹果的经验不同,所以每个人削苹果的方法,动作,神态各不同,削出来的苹果也不同,女孩子削得慢些,但是削得很圆;男孩子削得快,但剩下的苹果又小又丑,大片的果肉都被连皮削掉。
场下的同学也没有闲着,不停地为场上的同学加没,有几个小家伙坐不住了,甚至站到凳子上喊加油了。
师:刚才的比赛,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好玩、有趣、精彩……
师:怎么好玩、有趣、精彩的呢?
生:王波的动作最好看!像砍柴一样……
师:嗯,比喻得非常贴切,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大刀阔斧,斧砍刀劈……
师:所以大家看,王波同学削的苹果也最有特点!
举起王波的苹果,生大笑。
师:谁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苹果。
生:丑八怪、瘦骨嶙峋、惨不忍睹、面目全非、棱角分明、可怜……
师:嗯,不错,很准确。
特别是“可怜”这个词,还能够表达大家的心理。
师:还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吗?
生:余斯琪削得最好。
生:她削的苹果又大又圆,没有浪费一点。
生:她削的苹果皮都连在一起,像一条带子……
师:其实我觉得各组的啦啦队都表现得不错。
你看有几个同学都爬到桌子上了,还有二组的啦啦队最卖力了,加油声叫得最响……
活动二:吃苹果,每组请两个同学(一男一女)上来,把刚才各组削的苹果吃掉。
在我一声令下,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女生比较害羞,小口小口地吃,男生却顾不了那么多,风卷残云般,一下吃光了。
比赛结束,还没等我开口,学生就说开了。
“余子鸣吃得最有趣了,嘴里全塞满了,胀得鼓鼓的,动都动不了了,苹果汗都从嘴角流出来了。
”
“老师,刚才张晨吃的时候一笑,全喷出来了,连鼻涕都出来了,哈哈哈!”
“龙萍萍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像鸡啄米一样。
”
“李军一口下去,连苹果籽都全吃下去了,没有吐出来!”
师:啊,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好。
一些有趣的画面相信都存在大家的脑子里面了。
下节课我们可要把这一堂课的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了。
第二课时
三、习作前指导
1、指导习作内容(学会想)
师:刚才,老师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课,我发现咱们班上的同学削苹果吃苹果的本领真是让人佩服。
既然大家这么高兴,就让我们用最普通的做法记录下这美好的一节课吧!那么你觉得这节课中哪些地方最值得你们回忆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师生相互交流>。
2、指导文章的命题
师: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需要有一个新颖的内容,更还要有漂亮的外衣。
那就是它的名字,一个独具匠心的名字使人眼前一亮,总会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大家是不是也会给我们自己手中的文章起名字呢?〈要求:多给文章起几个新颖的名字,最少3,看谁起得最多而且不重复。
>
<学生先思考,写在纸上,然后汇报>
四、写作10分钟,不停笔。
(学会写)
五、学生互相修改,复习上节课学过的修改作文的方法:抓住中心词,抓住最能体现中心词的人或事来写(学会改)(10分钟)
六、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错误。
板书:
难忘的一堂课”
有趣的苹果大赛
这节课太有趣了
设计说明和教学后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削苹果比赛、吃苹果比赛。
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两个活动紧紧相联,让孩子们处在不断的欢乐之中,在每个活动中我还让孩子们注意看,注意听,注意想,让他们在听、看、想中把事情记在心里,感在心里。
后而又让他们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人或事,充分调动他们感观,让其在写作文环节中有内容可说。
当学生谈论印象最深的地方时,实际上是告诉学生要写什么,说什么。
在有内容的基础上又让其多说几个新颖的题目,实际上则是对孩子思维的一次拓展。
另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停地快写,本身就是对他自己的一次挑战,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孩子们会细心地去想,去写。
最后在评的时候又要让学生互评,互改,这样,学生就把上一课时中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加以巩固,师生一起修改作文使课堂气氛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