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赛B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合集下载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

1.2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题目所提出的要求,本文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首先,针对“请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 行的影响”问题,如何挑选出若干个有效的相关指标,作为道路通行情况的不同 属性, 采用可行的赋权方法为这些指标分别赋予权重,最后将这些指标加权汇总 为一个综合指标, 从而产生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与否对 周边道路通行情况产生的影响。 其次, 如何尽量模拟真实交通环境, 充分考虑各种影响道路通车情况的因素,
设计通行能力是固定的,则高峰时段实际单位时 间内交通量越大道路越拥堵。一般在 0.5-0.7 比较合
起点与终点固定后,人类心理趋向是选择实际行 驶道路长度最短的路径,而当道路拥堵时,人们则会 绕路行驶,选择车流量较少的路径,则路网非直线系 数增大。所以路网非直线系数越大道路越拥堵。
M4
路网密度 M 5
M1
直观反映道路通行能力以及道路的实时路况,当 交通量超过某一数值时,则认为发生拥堵
M2
行驶总距离一定时,行程车速与行驶总时间成反 比关系,行驶总时间包括无障碍行驶时间、路阻时间
7
(km/h)
和交叉路口延误时间。所以当道路拥堵时,路阻时间 和交叉口延误时间增长,则行程车速降低。
饱和度 M 3 适。 路网非直线系数
M6
交通运行指数
交通状况越拥堵行程车速越小,拥堵里程比例越 大,则交通运行指数越大,得到拥堵等级越高。
sumc
h1 suml h2
mjl mjs
m n
1
T
4
xn
MSA 算法中 n 次循环后各个路段 分配的流量集合
d1
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
四、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1 问题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016 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B题

2016 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B题

2016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具有遗传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位点分析人体的每条染色体携带一个DNA分子,人的遗传密码由人体中的DNA携带。

DNA是由分别带有A,T,C,G四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链接组成的双螺旋长链分子。

在这条双螺旋的长链中,共有约30亿个碱基对,而基因则是DNA长链中有遗传效应的一些片段。

在组成DNA 的数量浩瀚的碱基对(或对应的脱氧核苷酸)中,有一些特定位置的单个核苷酸经常发生变异引起DNA的多态性,我们称之为位点。

染色体、基因和位点的结构关系见图1.在DNA长链中,位点个数约为碱基对个数的1/1000。

由于位点在DNA长链中出现频繁,多态性丰富,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DNA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被称为人类研究遗传学的第三类遗传标记。

大量研究表明,人体的许多表型性状差异以及对药物和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可能与某些位点相关联,或和包含有多个位点的基因相关联。

因此,定位与性状或疾病相关联的位点在染色体或基因中的位置,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性状和一些疾病的遗传机理,也能使人们对致病位点加以干预,防止一些遗传病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人员大都采用全基因组的方法来确定致病位点或致病基因,具体做法是:招募大量志愿者(样本),包括具有某种遗传病的人和健康的人,通常用1表示病人,0表示健康者。

对每个样本,采用碱基(A,T,C,G)的编码方式来获取每个位点的信息(因为染色体具有双螺旋结构,所以用两个碱基的组合表示一个位点的信息);如表1中,在位点rs100015位置,不同样本的编码都是T和C的组合,有三种不同编码方式TT,TC和CC。

类似地其他的位点虽然碱基的组合不同,但也只有三种不同编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样本的健康状况和位点编码的对比分析来确定致病位点,从而发现遗传病或性状的遗传机理。

1表1. 在对每个样本采集完全基因组信息后,一般有以下的数据信息(以6个样本为例,其中3个病人,3个健康者):2基因位点染色体图1. 染色体、基因和位点的结构关系.本题目针对某种遗传疾病(简称疾病A)提供1000个样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这1000个样本的疾病信息、样本的9445个位点编码信息,以及包含这些位点的基因信息。

(完整word)2016年国赛B题

(完整word)2016年国赛B题

(完整word)2016年国赛B题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B题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六条关于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开放等意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除了开放小区可能引发的安保等问题外,议论的焦点之一是: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

一种观点认为封闭式小区破坏了城市路网结构,堵塞了城市“毛细血管”,容易造成交通阻塞。

小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提升。

也有人认为这与小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人认为小区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了,相应地,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的车辆也会增多,也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

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你们建立数学模型,就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为此请你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请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2. 请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3. 小区开放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与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有关。

请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应用你们建立的模型,定量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4。

根据你们的研究结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你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2016国赛B题优秀论文

2016国赛B题优秀论文

C
F ( α i)
α 类型的第 i 道路上的负荷度
h1 < h =
Fα (i ) < h2 Fβ ( j )
该种类型的某条路径上的车流量达到均衡
θ1
车辆的行驶实际时间 T 与可以接受的最大行驶时间 Tmax 的差 与车辆的行驶实际时间 T 的比值
四、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及分析
4.1 问题一的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为了构建一个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指标体系, 我们选取 了尽可能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将指标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对指标体系对 周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其中在定量分析部分,我们构建了基于熵 权法赋权的加权平均数评价体系,对各指标的信息进行融合,最后得到了小区开 放对周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指数,具体分析过程如图 2 所示: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
1.1 背景知识 1.1.1 总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因此城市道路也越来越宽,同时人 们出行的交通方式也更加丰富,从最初的步行,自行车,公交车,打车,到如今 的私家车,地铁,轻轨,高铁等方式。但是,出行方式的增多却并没有改善道路 交通状况,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麻烦。高峰期的拥堵更是成为一大特色。因此,国 务院发布相关文件, 提出逐步开放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 实现内部道路的公共化, 从而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国内的小区模式多为封闭型,小区的道路、绿化、休闲娱乐设施等相关 规划独立于城市机构,仅为小区内居民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封闭的小区 的大多以城市交通道路为边界,占据完整土地,设置围栏大门,内部无法穿越。 小区的开放是指打破原有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开放小区的内部道路,将小区的 道路作为城市道路使用,使得车辆以及行人得以在小区内部通行,增加城市的道 路数量,提高路网密度,以此改善交通状况。 1.1.2 问题的产生 由于我国的城市空间分布状况,小区占地面积过大,行业相对集中,小区的 功能近满足内部居民的需求,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并没有因为出行方式的逐渐 多样化,而得到改善,为了改善我国道路交通网的稀疏情况,道路分布不均匀的 情况,通过将传统的小区开放,使得小区的内部道路与原有的城市网络形成有机 的整体。从而缓解道路的交通状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开放原有的 封闭小区,在欧美国家已经有过尝试,但是考虑到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这种缓 解道路交通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我国的现有情况, 毕竟封闭式小区在中国已经存在 多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已经习惯,而且开放封闭式小区,虽然能够改善道路 交通状况,但也会引发一系列安保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相关分析实验, 考虑多种因素。 1.1.3 已有的方案 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报道,我们发现,许多西方欧美国家,关 于开放封闭式小区对其周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 并且在许 多城市都有进行试验,且取得不错的试验结果。在许多城市的居住区,实施街区 式管理,将街区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国内,为了改善道路交 通拥堵状况,国家出台单双号限行制度,即单号日时,车牌号尾数为单号的私家 车才可以出行,双号日时,车牌号尾数为双号的私家车可以出行。同时,政府也 从其它方面采取措施,改善道路通行状况,提高相关税费,鼓励人们出行选择公 共交通,同时加快出行工具如地铁等的发展。

2016数学建模国赛B题

2016数学建模国赛B题

用方格因子影响模型探究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摘要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各种大型小区增多,各小区家庭拥有小汽车量也在增多,根据我国的道路交通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我国的道路交通存在着严重问题,所以对交通的通行能力有着较大需求,本题将要分析的是,如果常规的封闭性小区开放,那周边道路通行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关于第一问,本文选取五个交通参数,道路通行能力、道路网的饱和度、车道交通流量比、车辆的延误时间、饱和流量;可以由各个指标来衡量小区开放以后对周围道路的交通状况的影响。

关于第二问,先将城市交通道路网格化,再建立方形小区内点对之间的最优路径寻模型,通过分析交通网格化下的封闭性小区开放之后,小区内的各个点对之间的各个路径中,最优路径是否存在,同时可以计算得出小区的面积及位置对点对间交通便捷度影响因子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来计算并寻找最优路径,从而判断周边道路的交通状态,是否会因为小区的开放而得到缓解。

关于第三问,分析其开放前后小区对周边道路的交通通行带来的影响;从参考资料中选取一个城市小区,通过对小区结构以及道路结构对其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

同时构建一个方形小区,通过假设其开放前和开放后的各类数据,进行一个辅助比较,通过这两种类型的小区,并应用第一问与第二问中的模型,发现打破一个封闭小区,可以使得周边道路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增加,即使得交通状况有所改善。

第四问要求从交通通行的角度提出建议,通过以上三问对开放性小区评价指标、周边道路交通体系、长沙市某具体小区与构建的虚拟小区等的研究结果,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对小区开放的合理建议。

关键字:小区开放;道路通行能力;最优路径;饱和流量;交通便捷度影响因子一、问题重述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GDP上升的同时,封闭型的小区也越来越多,政府、开发商、居民等也越来越多的居住于封闭型小区,同时私家车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中的数量越来越多,逐步普及。

这给各个道路的交通,以及小区周边的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可以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变得不容忽视。

《2024年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范文

《2024年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范文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篇一一、引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将针对2016年竞赛中的B题进行详细的解题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参赛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题目概述B题主要涉及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问题。

题目要求参赛者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某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此题重点考察参赛者的数据处理能力、模型构建能力以及预测精度。

三、解题分析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该城市的历史空气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PM2.5、PM10、SO2、NO2等污染物的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2. 模型构建根据数据的特性,我们选择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建模。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或其变体如SARIMA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捕捉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趋势。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确定模型的参数。

3. 模型验证与优化建立初步模型后,我们需要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

根据误差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如调整参数、引入其他影响因素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以找到最优的预测模型。

四、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经过优化后的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预测曲线、计算预测值的置信区间等方式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和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的分析与求解,我们掌握了空气质量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气候变化预测、经济预测等。

《2024年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范文

《2024年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范文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解题分析与总结》篇一一、引言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以其独特的实际应用背景和复杂的数学建模需求,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该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及过程,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后续参赛者提供参考。

二、题目概述B题主要围绕“空气质量预测与治理”展开,要求参赛者建立数学模型,对某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并探讨治理措施的效果。

题目既涉及数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解题分析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在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该城市的历史空气质量数据,包括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以及气象数据、交通流量等影响因素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建模分析。

2. 模型选择与建立根据题目要求和数据特点,可以选择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

3. 模型应用与验证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数据,进行空气质量预测。

通过对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效果。

此外,还需要探讨治理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

四、解题方法与技巧1. 多角度综合分析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问题。

既要考虑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又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既要关注模型的预测精度,又要考虑模型的泛化能力。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

2. 合理选择模型与方法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与方法。

不同的模型与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对所选模型与方法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确保建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注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是建模的基础,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建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

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

3470.00 3468.00 3466.00 3464.00 3462.00 3460.00 3458.00 3456.00 3454.00 3452.00 3450.00 3448.00 3446.00 3444.00 3442.00 3440.00 3438.00 3436.00 3434.00 3432.00 3430.00 3428.00 3426.00 3424.00 3422.00 3420.00 3418.00 3416.00 3414.00 3412.00 3410.00 3408.00 3406.00 3404.00 3402.00 3400.00 3398.00 3396.00 3394.00 3392.00 3390.00 3388.00 3386.00
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模型
摘要
本文针对放电曲线预测问题,在不同情况下,建立出合理模型,并依据所给 条件,运用 Matlab、Lingo、Excel 等工具,得出了问题的相关结果。 对于问题一, 本文首先剔除放电初期的不稳定数据, 建立了二元抛物线模型 一: U ( I , T) a(Tmax ( I ) T )b U m ,通过固定电流强度 I ,利用非线性参数拟合, 得出放电曲线;再利用三样条插值,得出插值点,计算出对应 MRE 为(0.15%, 0.20%,0.20%,0.15%,0.13%,0.26%,0.24%,0.25%) , U 9.8 下的剩余放电 时间为(937.96,608.06,440.50,333.37,280.54,261.65,237.75,212.82, 197.33 ) ;接着在模型一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震荡函数,建立模型二:
其中 a, b 为系数。
(1)
4.1.2 模型一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演变
年份 出行方式 全程步行 自行车/电动车 公共交通 出租车 私家车 合计
2012 2013 2014 2015 对区域交 对区域交 对区域交 对区域交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比 通的影响 通的影响 通的影响 通的影响 26.29 24.17 22.19 20.22 低 低 低 低 30.02 20.3 5.43 17.96 100 低 低 中 较高 —— 27.31 19.01 7.13 22.38 100 低 较低 较低 高 —— 25.16 18.39 7.56 26.7 100 较低 较低 中 高 —— 24.31 17.11 8.14 30.22 100 较低 中 较高 高 ——
图 1 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演变
5
从图 1 中可看出,近四年来选择全程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出行方式 呈下降趋势,选择私家车与出租车作为出行方式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对区域交通的影 响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 5.1.3 合肥市居民出行目的 由于交通出行需求是一个被动需求, 人们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生产和生活目的才产 生这一出行需求。出行需求一般可分为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上班和学习是刚性的出行 需求,社交、休闲可认为是弹性的出行需求,购物出行在很大程度上可认为是一种弹性 出行。
4
模型改进与建立 模型结果的表示 模型改进建立
5.1 对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的研究分析 开放式居住小区是相对于封闭式住区模式提出的。整个小区景观、商业、配套等设 施与城市互相融合、互成一体,为居民提供开放交流空间。而同时,住区内部的居住部 分建筑通过各种巧妙的建筑或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保证相对独立,以保持住户的安全性 和私密性不受侵犯。这样,就形成了兼顾内部居住的小空间与公共开放大空间的结构形 式。 开放式居住小区的规划思想受到了新都市主义的启迪, 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空间形象, 它也让原有的单一封闭的住区功能融合于城市之中。本节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居民 交通出行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小区和周边道路不同条件下的一些车辆通行数据,为 之后的模型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5.1.1 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总量 根据合肥年鉴统计调查结果, 2015 年主城区居民日出行总量为 199.73 万次, 与 2005 年 178.22 万次相比上升 12.06%; 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 2.36 次/日, 由于人口增长迅速, 与 2005 年 2.57 次/日相比下降 8.17%。 5.1.2 合肥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 各交通出行方式产生吸引量所占百分比是引导交通合理出行的重要数据依据。
三、模型假设
[1] 假设不考虑节假日期间对交通的突然性影响; [2] 假设不考虑小区周边道路有活动、车祸、维修、指挥故障等突然性影响; [3] 假设忽略车辆停车时之间的间距; [4] 假设忽略天气等自然影响; [5] 假设所研究城市具有代表性; [6] 假设云环境下数据支持正常、准确; [7] 假设小区居民的出行轨迹不变。
四、符号说明
符号表示说明如下:
S C U A I O D T T1
T2 T3
l g
小区的占地面积 二级指标影响程度 一级指标影响程度 周边交通发生吸引量 评分值 随机点 目标点 行程时间为 自由行使阶段时间为 过交叉口产生的延误时间 排队时间 浮动车排队长度 绿灯时长 周期时长
3
c
j Td
h ld
k p
da db dc
dd
绿灯时间内车辆到达前后调整参数 测量时间 交叉口饱和度 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绿灯期间车辆到达比 有信号的交叉口控制延误 浮动车停车延误 浮动车减速延误 浮动车加速延误 有信号的交叉口等效平均排队长度 有信号的交叉口平均控制延误 交通流量 浮动车在交叉口停车占位的平均长度 迭代精度 需求系数 综合评分 实际阻抗 瞬时阻抗 交通量
Google earth
GS-CTM 动态仿真算法
1
一、问题重述
2016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 见》 ,其中第十六条关于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 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开放等意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除了开放小区可能引发的安保等问题外,议论的焦点之一是: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 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一种观点 认为封闭式小区破坏了城市路网结构,堵塞了城市“毛细血管”,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小 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提升。也有人认为这与小 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路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还有人认为小区 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了,相应地,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的车辆 也会增多,也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 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希望你们建立数学模型, 就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 响进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为此请你们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请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2. 请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3. 小区开放产生的效果,可能会与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车流量有关。请选取 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应用你们建立的模型,定量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 行的影响。 4. 根据你们的研究结果, 从交通通行的角度, 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你们 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2
车流量等影响因素,在 Google earth 软件技术下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在基于 GS-CTM 动态仿真算法条件下对各类小区不同周边情况进行动态仿真, 结合已建立的更 新的改进型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控制变量情况下设立迭代精度作为权重,以综合 评分对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道路通行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 问题四,本章是根据前三个问题所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从交 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我们关于小区开放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拟制建议书是为是否继续推行小区开放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一个有力手段。 拟制的建 议书应在保证所有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度进行定量关系确的 前提下,充分考虑复杂情况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各类评价指标 和模型系统完成任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还应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更具备实际应用价 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l1
d q
lp
K P a (t ) ca (t )
xa (t )

五、问题一: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指标体系的研究
雅典宪章指出了城市的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教育、交通等服务,城市中 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为人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服务程度越高,人 的出行率也会越高。 而城市中的小区是交通发生和吸引的源头, 即交通的产生与终止地, 所以小区的是否开放,将会直接影响周边的道路通行。如今国家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 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现有小区也将面临逐渐开放,那么如何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 通行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此需要选取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改 进的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基于此,本章共分如下 3 节: 对合肥市居民交通出行情况的研究分析; 小区的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改进的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问题一的研究思路如下: 现有条件分析 居民出行分析 固定城市分析 评价指标确立 评价体系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
二、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正在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 宅区要逐步开放,此举打破了固有的封闭式生活居住方式,由于小区多邻路而建,开放 后的小区也将融合于现代城市路网系统,除了安保问题外,开放小区能否达到优化路网 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都有待研究。目前 已形成两类观点,一是小区开放后,路网密度提高,道路面积增加,通行能力自然会有 提升;二是小区开放后,虽然可通行道路增多,但小区周边主路上进出小区的交叉路口 的车辆也会增多,可能会影响主路的通行速度。现考虑小区面积、位置、外部及内部道 路状况等诸多因素,将问题具体化,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问题一,主要研究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 影响。本节中先是选取特定城市,收集该城市典型小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各类数据, 之后确定影响较重要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形成体系,建立基于改进的 BP 神经网络 评价模型。 问题二,主要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 影响,本节中以浮动车为基本对象,在云环境下收集各类指标体系下的大量数据后建立 车辆通行模型, 并且考虑小区周边道路外部因素影响增加部分评价指标, 与第一问联系, 通过建立更新的改进型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定性分析。 问题三, 主要研究在问题一, 问题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
关于小区开放对道路通行的影响问题的研究
摘 要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进一步工作,小区开放逐渐形成主流态势,然而小区开放 后,除去安保问题外,其能否达到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 目的,以及改善效果如何,值得商榷。本文通过以云环境下浮动车道路通行情况为数据 支撑,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改进的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以及车辆通 行的相关模型为主导分析, 研究更注重对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 度进行定量关系确定的特点,考虑的情况更为复杂,更贴近实际,因而求解得出各类反 映程度值来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后, 提出我们关于小 区开放的一些合理化建议,更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问题一,主要研究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 影响。 本文选取特定城市为合肥市, 收集该城市典型小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各类数据, 之后确定影响较重要的 14 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形成一级和二级体系,初步分析各 指标的相关影响程度,建立基于改进的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设置评分值 I 和 5 个评 分等级进行具体评价。 问题二,主要建立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 影响,本文以浮动车为基本对象,在云环境下收集各类指标体系下的大量数据后建立车 辆通行(CEFCPVM)模型和行程计算(CEFCPVSCM)模型,并进行一般和综合类型分析得 出改进的行程计算公式,并且考虑小区周边道路外部因素影响增加 3 类评价指标,与第 一问联系,通过建立更新的改进型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并设置更新后的 评分值 I 和 5 个评分等级进行具体评价。 问题三, 主要研究在问题一, 问题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小区结构及周边道路结构、 车流量等影响因素,在 Google earth 软件技术下选取或构建不同类型的小区,在基于 GS-CTM 动态仿真算法条件下对各类小区不同周边情况进行动态仿真并得到相关需求 系数 k ,结合已建立的更新的改进型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得到评分 I ,在控制变量 情况下设立迭代精度作为权重 ,以综合评分 P I k 对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道路通 行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综合评价,在繁华的地段对采用外环路网结构的小区施行交通 开放,可以有效提高小区周边路段的通行能力,显著缓解该区域的车辆拥堵情况,大大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问题四,主要是根据前三个问题所构建的模型和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在保 证所有各类指标参数特性进行定性与设定主要反映程度进行定量关系确的前提下, 充分 考虑复杂情况比较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各类评价指标和模型系统完 成任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更重要的指导意 义,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拟制的建议书提出三个坚持并提出 我们关于小区开放的六类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开放小区 云环境浮动车 CEFCPV(SC)M 模型 改进型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