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一梦南方科技大学之难
被逼出的冒险改革 南方科大招生之难揭秘(图)

编者按:特区深圳想要一所好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带着深圳大学未竞的梦想,以改革异类的形象闯入中国高等教育界。它的远大理想令公众振奋。然而当理想触摸现实,一张盘根错节的教育体制之网,让它的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 视频:南方科大启动自主招生 将自授学位文凭媒体来源:深圳卫视 一位以推进真正的教育改革为己任的教育家,一所承载一流大学梦想的高校,一场史无前例的教改试验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然愿意接受这份校长任命? 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说:“很难说。如果当初知道现在遇到这么多困难,确实不
过去、现在与未来——我的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之路

从业抒怀1“校长之问”与管理维度从事图书馆职业,我相当幸运。
第一个幸运发生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图书馆和信息研究专业学习期间,我获得了3次实习机会:一是在UBC 人文社科馆做了两个学期的Graduate Library Assistant,兼职从事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二是暑假期间到英属哥伦比亚省政府的一个专业图书馆全职做了3个月的实习生,工作内容是编目;三是在东亚图书馆对中文馆藏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参考咨询、教学、编目和馆藏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有机会在学习期间从事相关的一线工作,这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既在图书馆基础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UBC该专业的特点,也许正是这个特点使之排名世界第一[1]。
第二个幸运是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突破:允许境外高校在中国内地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
这些高校需要具有开拓精神的各类专业管理人才,尤其是既了解国外高校管理,又熟知中国环境特点的管理人才。
从UBC 毕业后,我在温哥华从事图书馆专业工作。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合作在珠海建立的联合国际学院(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UIC)抛出绣球,邀请我担任创校图书馆馆长。
在UIC服务7年之后,我按照自己的理念,充分利用UIC提供的资源完成了图书馆从创建到步入成熟之后,向时任校长吴清辉教授提出了辞职。
当吴校长知道我的这一决定不可逆时,他要求我为学校做最后一个贡献:与UIC新校园的设计团队交流,落实新校园图书馆建设方案。
我愉快地接受并完成了吴校长交给的任务,以回报他对我在UIC任职期间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2016年6月,我被纳入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图书馆馆长遴选的最后名单。
91up第20届行测模考

1._______,我们社会太多罪恶与丑恶。
但再多的罪恶与丑恶都非但不足以窒息,反而会最大限度强化人们对爱的需求、对善的需求、对宽容与仁慈的需求。
犹如严冬,愈是风雪交加,人们愈是向往阳光。
苦难一旦触底,必引爆人性________,拨乱反正的拐点就到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毋庸讳言? 反弹B.开诚布公? 回归C.积年累月? 爆发D.无可厚非? 革命“积年累月”形容时间长久,而对于“我们社会太多罪恶与丑恶”,时间不可能是主因;“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地苛求、责备,此词看似符合文意,然而,由“无可厚非,我们社会太多罪恶与丑恶。
但……”可知前后矛盾;由文中“非但……反……”及“愈是风雪交加,人们愈是向往阳光”可知表达的都是物极必反之意,又由“触底反弹”之固定搭配,可知A项最合适。
3.告别帝制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却一直是________。
许多人认为,未来十年内中国亟待出现一位蔡元培式的大学校长,否则“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是________。
“现在中国教育界处于一种________的状态,许多体制障碍都还没有打开缺口。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如果没有打破体制的勇气,是成不了优秀大学校长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难言之隐? 黄粱一梦? 蓄势待发B.裹足不前? 天方夜谭? 原地踏步C.好事多磨? 自欺欺人? 一筹莫展D.心头之痛? 痴人说梦? 混沌不清“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隐情,文中主要是强调教育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由“告别帝制一百年后的今天”可知,相对于一百年前的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教育不可能是“裹足不前”故排除B项;“一筹莫展”指一个办法也拿不出来,与“许多体制障碍都还没有打开缺口”意思不一致,排除C项。
故本题应选D项。
4________的中国城市正需要一场生态革命,发达国家经历的“美化运动”正在中国上演:宽马路、大广场、硬化水道、破坏乡土自然景观,城市里只有景观工程、为汽车建造的柏油大道。
高考叫板

向高考叫板今天在百度上看到一则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尝试体制外办学,今年首批实验班招了45名学生,他们拒绝参加高考。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由得眼前一亮,大脑里冒出的一个词是:终于有人向高考叫板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于2007年3月,是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决定的。
该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校址坐落于广东省深圳市。
据了解,去年12月17日,筹办三年多仍未获得教育部“招生许可证”的南方科技大学作出决定:将绕过高考招生体系,自主招生,推出其首期实验班,招生对象为当时在读的高三理科学生。
南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表示,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科大将自发文凭、学位。
三十多年来,国家的高考制度以其公平的内核得到全民的认可,为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因为高考的选拔性,因为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指挥棒作用,给中小学的在校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励志由于追求升学率,学校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普遍忽略思想品德良好人格的培养,原本鲜活可爱的人格被割裂,被剥蚀,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忽视,被打磨,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考试机器。
药家鑫之流的出现就是多年来应试教育下的恶果。
如果说七七年的高考是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的话,那麽,现在的高考已经成了阻碍中国教育按其规律发展的绊脚石。
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站出来了,朱校长可算是高教改革吃螃蟹的第一人。
我赞成朱校长的胆识,支持朱校长的举措!据中新网中原网综合消息,高考之前的5月27号,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胥梅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
显然,第一句是表面文章的官方词汇,如果教育部真的支持,不会在南科大筹办三年多仍未获得教育部“招生许可证”,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后一句所谓的“坚持依法办学”,就是说要参加高考,否则,学生就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
看看现在的文凭与学位吧,文凭与学位持有者的真才实学有多少与其文凭与学位相符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文凭与学位已经成了获取利益的敲门砖。
深圳一流大学梦

深圳一流大学梦作者:刘增辉张韦韦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06期如果深圳继续发扬特区敢闯敢试的实验精神,10年左右建成国际知名的科技大学,那么,这所大学必将成为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典范,也将成为深圳创新的旗帜。
几经反复,几经徘徊,深圳筹建新大学的工作已决然启动。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正式启动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
”2007年3月21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锤定音: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该校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科技大学。
《教育与职业》了解到,新建大学工作进度的安排是:3月至4月召开办学方案专家论证会,之后,向市政府报批并审定;5月至6月办理有关用地手续;7月至8月按程序向国家教育部等报批,取得批文后开展筹建工作。
其实,在深圳市政府雄心勃勃的计划中,还不仅仅是这一所大学。
深圳市教育局2007年的工作安排提出,除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高校外,还将加快两所新大学建设,年内至少启动一所新大学的筹建工作。
这两所大学的其中一所建成后为研究型大学,另一所建成后为教学型大学。
教育界资深人士指出,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不仅仅是深圳,而且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关心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果深圳能够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相对雄厚的财力支持和特区的实验精神,在充分调查论证和良好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创造出教育奇迹,那么,不仅对深圳的长远发展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也是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转型的一个重大贡献。
果如此,那将是深圳之幸,中国之幸。
曾经的憧憬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神话般地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经济总量列沪京穗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城市。
深圳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有一点却是心底永远的痛,那就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还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作为深圳唯一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深圳大学在广东算是小有名气,可是与全国其他城市的高校相比,底气明显不足。
南科大被“招安”改革路在何方?

南科大被“招安”改革路在何方?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4年第2期1 月21 日,深圳市公安局原局长李铭调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清时卸任书记一职。
其校长聘期至今年9 月届满。
创校以来,南方科大提出“自主招生、自发文凭、去行政化”等口号,被誉为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此次人事变动,不少人认为是“去行政化”的失败,南科大被“招安”了。
改革之路磕磕绊绊的南科大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
反思不让孩子成为改革牺牲品光明网:建校5 年来,除了时常见到朱清时的言论外,学生就业、教师科研,学校管理,仍笼罩在神秘中。
行胜于言,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学校,应允许对各种思想进行批评和讨论。
这些秘密揭开得越早、越多,对南科大宏图的实现越有利。
@大话文艺:今年,南科大第一届教改实验班的多数学生将要毕业。
他们没参加过高考,能否被国家和社会广泛承认?如何评判他们的成绩?改革注定多坎坷,需要献身精神,但我们不能让这群少年的未来受到影响。
@南都评论:既然当下“去行政化”已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方向,《教改纲要》也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背负着改革使命与期待的南科大,仍有条件走在前列。
遗憾“依靠行政去行政化”注定失败?熊丙奇(学者):朱清时的卸任标志着南科大改革的失利,因为“三个口号”基本上都没实现。
现在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已被纳入统一录取,已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了。
改革的受挫,不是朱清时个人的受挫,而是教育改革的失败,是整个环境困住了朱的手脚。
@邓子庆:改革未达预期早在意料中。
朱清时说:“南科大最难的地方是依靠行政的力量去行政化。
”正因此,南科大一开始就遭遇各种艰辛,首届学生被要求参加高考,组织部公开招聘局级副校长……梦想再美好,南科大终究得落在根深蒂固的行政话语体制中。
【怎样评价社会好坏】@任志强:一哲人曾说:评价一个社会好坏,无需从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奥繁琐处去分析研究,有一个很简单实用方法,就是观察你的周围,假如那些极端自私的人、道德败坏的人、品性邪恶的人,过得很富有、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坏社会。
“南科一梦”何故破灭?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自2009年9月10日起,就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2011年7月,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2010年12月15日,筹备三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刊登出朱清时校长“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阐明,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
然而,筹办三年之久的改革方案却始终等不到教育部的招生许可证。
朱校长决定不再等待,毅然先行先试。
他倡导的“去官化、去行政化”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高校改革就在南科大施行了。
朱校长的教育改革唱响了在中国建立能够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研究性大学,回归学校自主办学,向国际先进大学行列进军的豪迈歌曲。
然而,2014年1月22日,南方科技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深圳市原公安局局长李铭接替朱清时任南科大党委书记,朱清时不再兼任党委书记。
据悉,五年任期将满的朱清时也同时不再担任南科大校长。
朱清时校长提出的高校改革方案,大多也没有得到落实而最终“流产”。
朱清时,一位站在时代教育改革最前沿的突击手,一位以“第一批丢掉铁饭碗下海人的勇气、小岗村人分田到户的激情”自比的弄潮儿,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南科一梦”,创新务实之梦对于朱校长的教育改革,众人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但无论世人怎么评说,朱校长的敢于打破传统、善于尝试创新、勇于向旧体制挑战的改革创新精神应值得肯定和传承。
朱清时,一位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校情的真正教改人在中国教育改革走进“死胡同”的关键之时勇敢地走了出来,向已有的教育制度提出了大胆挑战,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为教育改革注入了一剂良药。
朱清时担任南科大创校校长的五年,其最大的贡献就是为这所学校树立起了“改革”的形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出“死亡谷”注入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曾令大家头脑一震,眼睛一亮。
但这股清泉很快就被炙热的骄阳蒸发得一干二净。
南科大的遭遇,朱清时的壮志未酬,实在令人遗憾,让人感慨,撩人思绪,给我国的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带来诸多的反思和启迪。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 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 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8位, 其中文状元15人,武状元3人。这些人实在是值 得我们崇拜的。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在古代要想获得功名必须通过乡试、会试、殿试。 状元便是乡试、会试、殿试中脱颖而出的唯一人。 对读书人而言,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虽说文无第一,但 第一是人人都想要的。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 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 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 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 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 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 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 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 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是要有一定运气的,祖坟上岂止是冒 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 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 历了1298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度。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 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 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 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 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裁,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 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 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 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 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是否已被媒体“绑架”?事实是什么?
?
教育舆情导向视角
?
“摸着石头过河”,“边开车,边铺轨”,现在的南科大已经
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与符号色彩,一旦有问题暴露出来引发的就可能
是山崩海啸。
?
校外之难
? 学校与体制
? 政治体制:
?
深圳特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中国的改革受制于制度逻辑、
意识形态逻辑。当他悲壮地说背水一战的时候,改革的十面埋伏早就先于他而
为兼职。
?
吴家玮及该校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都认为,坚持认为在正式招生、开学之
前,必须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你不能还没有设计图
纸就开工建设什么一流别墅,更不能别墅还没建好就让‘住客'入住。”李晓原说。
而朱清时坚持“边开车,边铺轨”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备。最终,双方无法统一
第二十条 校长每届任期为五年,届满后经理事会同意可以连任;连任两 届以上的,应当启动遴选程序并经理事会按相关规定确定。
65岁
校外之难
? 学校与政府(教育部、市政府)
? 去行政化
学校如何得到教育部的承认
?
?
教育部要求高校只能先办大专或学院,再升大学,再申请硕士、博士点,几十年后
才可能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深圳什么都不缺,就怕速度慢。办教育也想跟搞经济一
提前布阵,改革也因此陷入困局。据朱清时说理事会由四方面组成,主要成员包
括市委、市政府领导,大概占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是南科大的领导层,比如校长、
副校长、教师代表;还有四分之一是深圳的企业家代表;另外四分之一是国内外
的教育家。仍然可以看到大学受制于地方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
? 经济体制:同——市场经济大背景
? 文凭自授?
? 办学规模的扩大化?
校内之难
学校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
内部对办学策略充满争议,多名院士南科大不见踪影。
?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的创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别墅,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别
墅”,已经迅速接纳了第一批“住客”首届教改实验班的 45 名学生。然而,作为关键
的“ 砖头”的教师团队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课教师,仅有两人为全职聘任,其余皆
样,想套用深圳速度和敢于冒险的做法继续。所以,两者真正的矛盾只是教育部的审
批速度和深圳速度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特殊城市对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的渴望。
? ?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
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经过争取,教育部允许南方科大与中科大联 合招生。联合招生的学生,都必须是中科大学籍。“我们如果只是对中科大的学生进
? 2011年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 ? 第四小组
? 2011 年7月
南“科”一梦? ——南方科技大学之难
第四小组
? 难在哪里? ? 为什么难? ? 怎么办?
南方科技大学之难
? 校内之难: ? 学校与学生 ? 学校与教师 ? 校长与学校
? 校外之难:
?
政府与学校
?
社会与学校
?
学校与学校
难在哪里?
行异地教学,改革试验的意义就很小了。 ”
?
南科大领军教授的年薪,从 115万元人民币起步,这直接影响了深圳市的整体薪
酬体系,数月后才得认可。
?
教学楼楼顶漏水,朱清时想修楼,这简单的事却拖了一个多月还没有动静 ———
得走繁锁的程序。甚至,他连买一台办公电脑都很费事,也需要两个月左右的“走程
序”。
?
南科一梦,自一开始就被赋予太多象征意义。其实,这只是一个特殊地区特殊经
济环境下的结果,纵使个体可以成功,却在目前整个中国范围内不具复制性和推广性。
一直声称要去行政化的南科大,自身存在的最大特点其实就是行政化 ——若非深圳当
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鼎力支持,试问南科大又何来破釜沉舟的资本?
?
?
深圳特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中国的改革受制于制度逻辑、意识形态
逻辑。当他悲壮地说背水一战的时候 ,改革的十面埋伏早就先于他而提前布阵 ,改革也因
意见。
?
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
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
校内之难
校长与学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31号)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学校与学生:
校内之难
? 学生要不要高考?
? 招生问题
? 教育部允许南方科大与中科大联合招生,但必须是中科大学籍。这样,改革 试验的意义就很小了。
? 学籍与学位衔接、毕业后的问题
? 没有教育部的学籍,学生户口、医疗保障如何解决?报考其他学校研究生如何解决? 留学怎么办?能被社会接纳吗?家长们能放心让孩子来吗?这将极大限制学生的发展 , 降低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进而影响南科大发展。
?
异——体制差异
校外之难
? 学校与学校 ? “异类” ? 高考 ? 榜样:香港科技大学 ? 深大:前车之鉴
谢谢聆听,敬请指教~~
此陷入困局。据朱清时说理事会由四方面组成 ,主要成员包括市委、市政府领导 ,大概占
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是南科大的领导层 ,比如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 ;还有四分之一是
深圳的企业家代表 ;另外四分之一是国内外的教育家。仍然可以看到大学受制于地方权
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
?
校外之难
? 学校与社会
? 媒体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