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幼儿园科学课评课

评中班数学课

这堂课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纵观整节课,每个环节层层连贯递进,落实有效,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有独创性。教学设计张弛有度,实施过程中有水到渠成的衔接。教师教态大方,亲和力强,对幼儿启发到位。学习气氛愉悦、宽松和谐,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评析

一,教学目标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本节课为幼儿制定的活动目标为:

1、认识太阳月亮和地球,并了解它们的形状差别及互相转动的规则

2、简单了解白天黑夜更替的原理

3、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原理

目标包含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目标有明确要求,也体现出了学科特点;目标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程序方面

第一,巧妙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上的太阳月亮地球星星等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的情境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并迅速将学生思维引入新知探究中,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第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第三,教学活动步骤设置合理。先引入问题让幼儿初步了解;再安排戴头套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去,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最后通过儿歌巩固新课内容。

第四,课堂结构安排上,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恰当,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占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得到合适的分配,老师比较注重幼儿自己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再次,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

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

四,教学效果方面

幼儿认识了太阳月亮地球形状的差别以及转动的规律,了解了白天黑夜更替的原理,了解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的原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五,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

(2)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学语言的语调要有高有低,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操作:老师运用各种教具熟练,教学过程流畅连贯

(4)老师关注孩子个体和全面的发展,既有个别学习,又有集体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要

求,教师的提问形式多样、有效,具有开放性和针对性,值得学习!

从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效果方面评析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从这堂数学课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开心愉悦,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思考、动手操作。学习结束后,预设的学习目标达成,幼儿获得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认知水平得到发展,学习兴趣被激发。

个人认为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缺点,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幼儿带头饰自由排序玩开火车的游戏绕场一周,然后将火车换头,再沿原路返回。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观察到了数字的变化,老师只是告诉幼儿说,因为换了方向,所以数字是不一样的。

篇二:李敏评课稿科学活动

让孩子感受孩子身边的科学

——区幼儿教育集中培训会评课稿

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李敏

说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我们已从成人理性、冷静的理解中走出来了,把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落在了让幼儿“乐学”与“会学”上,放在了萌发幼儿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态度,支持探

究过程中,让幼儿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获得经验等方面。

一、用心挖掘孩子身边的科学

科学与每个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老师选择顶纸板这个有趣的活动,正是珍视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当每个孩子看到多媒体展示的杂技,并欣赏到老师平衡表演时,已经有了一种尝试的渴望(连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探究”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已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并产生了积极的态度,这是活动在内容选择上的成功之处。当然,几十分钟的活动背后,教师的负出是艰辛的:为了弄清关于平衡与重心的科学原理,她们还请专家上了物理课。

二、让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自我建构相关经验

所谓“科学方法”,大致有观察、比较、归纳、推理、预测、验证等等,由于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让思想自由弛骋的天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假设、实际验证,最后获得结论,发现规律。在“顶纸板”的绘画式记录表中,张老师支持幼儿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孩子们一次次执着地尝试,并画出操作结果,给规则的(忽略了厚度、均质的、平面的)或不规则、均质的纸板找到了重心,在对各种工具进行比较后,有的孩子推翻了自己的设想,比如发现了“吸管原来比铅笔更困难”,有的应证了自己的设想。他们学习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借助于记录,将原有的认知与实际操作作对比,从而调整原来的经验,促进了新的经验的建构。

三、采取有效策略引领幼儿主动探索

在幼儿的自由探索中,教师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并必须是适时适度的。活动中,张老师首先提出了第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是:你能顶起纸板吗?幼儿作第一次自由探索:找顶起纸板的秘密。接下来,他们用水彩笔在顶起的点上作记号,有了感性的经验,但孩子们却并不能表达清楚。

这时教师抛出第二个开放式问题:哪种工具更容易顶起纸板?同时,老师投放了几种不同工具:纸筒、铅笔、吸管、胶棒,它们的顶部面积不同。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他们先猜想、再验证。教师发现很多孩子的猜想都不准确,但并未加以指责,还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让孩子有自己发现错误的机会。最后,幼儿大多能按实验结果排序:纸筒1、胶棒2、铅笔3、吸管4。

最后,教师抛出第三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能用各种东西表演杂技吗?这时,教师投放的材料有了更大的区别,有各种大小、厚薄、质地不同的纸板,还有其它不规则的立体的东西:篮子、玩具、积木??幼儿作了第三次探索。

1、物体都有重心。

4、不同质地、形状的物体重心不同。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获得成功

活动中,张老师原想让幼儿两人共用一张记录表,促进交流合作,后来发现,有的孩子喜欢独立完成任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