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5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5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5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脱贫攻坚。

"执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老百姓幸不幸福、满不满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风向标。

下面初心本文库为您推荐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1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

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3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3篇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第一篇:张XX的脱贫攻坚事迹张XX,开化县兴隆村的贫困户,生活十分困难。

早年间,他曾经因为一笔借款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致使家庭日子越过越难。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全村的扶贫干部找到了他,帮助他规划了复产、就业的路子。

最初的一个阶段,扶贫干部带着整个家庭到一家化肥公司进行学习,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肥料,如何保养耕地。

随后,扶贫工作队耐心地为张XX教授了如何种植稻谷、玉米。

他参加了富余劳务公司的培训和岗位训练,成功地成为了一名更加合格的农户。

随着他的农业产出不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逐渐好转,张XX的家庭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脱贫攻坚的努力下,张XX的家庭逐步脱离了贫困的状态,步入了稳定的生活状态。

他很感谢扶贫工作队和其他贫困户之间的鼓励,以及全村脱贫攻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和他的家人能够实现组建新居,实现公共事业所需的各项设施,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和他的家人即将走出贫困的枷锁。

第二篇:王XX的脱贫攻坚事迹王XX,原地方保护区的一名保护员,因为家庭生活环境差,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困境。

在脱贫攻坚支援基金的助力下,他的经济状况逐渐稳定,并支持他成立了绿化公司,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和指导。

王XX的公司专门从事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成为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公司。

通过他的公司,王XX已经培训出了100多名保护员,并使他们更好地担任和保护原地方的生态环境使命。

他带领和激励大家保护宝贵资源,把那一片区域打造成绿色环保的范本。

王XX在工作中取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评价。

他的贡献也被全面承认和赞赏,因为在他的努力下,原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重整,甚至能发现了一些珍贵的物种,他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代表。

王XX说:他的目标是让保护员的队伍越来越大,保护工作能得到更多的重视,让更多的人爱上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

脱贫攻坚先进工作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脱贫攻坚先进工作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

脱贫攻坚先进工作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男,仡佬族,1986年12月17日出生,群众,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7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在2017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

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

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篇
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篇)
(篇一)
__村位于__县__乡的西部,距离__县城97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小组,有757户,2557人,有劳动力1302人,其中,有137户贫困户,622人。

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0亩,其中,田2329亩,土3001亩,林地面积9423亩。

在__村,干部群众对__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__同志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

____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__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__年任选__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__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__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范文3篇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范文3篇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范文3篇【篇一】他叫xx,中共党员,39岁,xx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工作劲头,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他自告奋勇,请战而出,被组织部门派驻到隆坊镇圪崂寺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开展工作。

把自己融入于群众之中,赢得信任“打铁必须自身硬”。

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快速的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他把学习政策作为第一抓手,严格做到每日必学、学习必记、政策必懂、学以致用,快速的把自己从外行变行家。

“吃透村情民意是关键”。

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他这样承诺“既然我来了,我就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绝对不说空话,不搞形式主义,一碗水端平,要让咱们村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他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坚持每天深入群众,每到一户他都详细的记录,做到“五清楚”,他坚持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全村39户群众没有他不认识的,产业现状没有他不清楚的,一年时间写满了4本工作日志。

“凝聚力量是核心”。

他把自己定为指挥员、宣传员更是战斗员,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把每件事情都落实到人,亲自组织学习脱贫攻坚最新的精神和政策,交流帮扶经验,解决帮扶短板。

把产业做优做强实现增收,是助推脱贫的法宝在他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一段体会。

脱贫攻坚就是帮助农民围绕贫困“查根源、找路子、出点子、迈步子、赶超越”。

他在群众会上说“脱贫致富不仅要靠党的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

一是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

全村果树面积达450亩,人均2.2亩,这是发展的优势,但是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是制约发展的关键,他提出首先就是要技术革新,为此,说服群众建立了100亩苹果示范园,坚持每月适时为果农培训关键技术,全年累计培训7次,参与群众210人次,每次培训他都全程参与,群众学,他自己也学,他说“只要自己懂,才能领着群众干”,村里的果园都有他走过的足迹。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篇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篇一】__省__县是养殖大县,在__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个就是连大生态农业公司已经运行3年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

20__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一天,笔者走进__县连大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别致的徽派养猪大棚整齐林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商品猪长势喜人。

在养殖场里,没有猪尿猪粪味道。

山坡下是一片规划有序的猕猴桃有机果品基地,果园边矗立的两个白色巨大罐体引人注目:那是养猪场的猪粪污水发酵罐和沼气存储罐。

笔者看到,猪场虽然面积大,但所有尿粪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气池内,且清水和污水分离,水和沼气也是分离的。

粪污处理系统距离坡上的猪舍落差有10多米,粪污经过管道流入处理系统节省了大笔运费。

一台发电机正欢快轰鸣着,墙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记录着当日发电量。

连大饲料加工厂工人小陈告诉笔者,饲料加工机功率61个千瓦,闸刀一合上整个设备立马运转起来,沼气电用起来和高压电一样平稳,一天加工20多吨饲料需要700多度电都是由沼气发电机内网输送的。

连大生态农业公司老板__向笔者介绍道:“这些粪污每天流迸发酵大罐子有80吨,但出来的还不到10吨,大部分都化作沼气啦,然后沼气用来发电,整个链条循环起来。

”笔者在处理终端看到,黑色浓稠的沼液经管道注入水泥槽后,汇集到猕猴桃园里一条条小沟中。

“这个肥料是最好的,它通过发酵了,还可以当农药来打,水稻什么的打了它都不生虫子。

我现在的260亩猕猴桃园,虽然产量高、售价高,但种植业这块依然是亏本运作。

可即便花再多钱,我也要把这个果园经营好,好让乡亲们都看到,只有走环境良好之路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机食品。

”__介绍说。

爱折腾的__尽管已快60岁了,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雄伟的绿色梦想,“我还准备扩建沼气发电项目,建设一座以沼气能为纽带的超级农业生态园,争取到20__年年底,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园区。

最新4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最新4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最新4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最新4篇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腔热血倾注扶贫“一直以来,我都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任务。

扶贫是我的责任。

”说这句话的人,是**区枣林乡扶贫工作专职人员**。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从**年建档立卡工作开始,他就担负起全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

枣林乡地处**区西山地区,下辖22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总户数4720户。

建档立卡工作中,根据精准扶贫要求,该乡共识别出18个贫困村4个插花贫困村,贫困户1350户3036人,贫困发生率为%。

山一家,水一家,扶贫要去每一家……作为一名乡镇扶贫工作者,不像第一书记那样直接面对贫困户,但是乡镇工作9年,**更了解农村、更了解贫困户。

他自始至终一直在扶贫工作上,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更加熟练和精准。

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自**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心做好本职工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

于枣林乡贫困人口多,这一重要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繁琐,而且要求严格。

但是**在扶贫工作人手不足的时期,依然能独立圆满的完成任务。

“有时候去得太远了,傍晚只能到村里借宿,住在农户家或者空置的宿舍里,晚上经常停电,黑黢黢的,当时觉得有些害怕,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也没什么了。

”**笑着说。

于表现突出,XX年3月,**区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在具体工作中,**悉心指导第一书记,乡村两级干部开展工作,学以致用,积极争当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工作的排头兵,努力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两个百分之百”。

扶贫统计做到精准化、具象化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为了让识别结果和信息更加准确,**通过认真研究操作数据采集系统来查找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一天两会、一培训一指导”高强度集中指导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全乡在建档立卡扶贫开发信息录入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区前列,高质量率先完成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工作,使全乡信息平台建设精准指数达到90%以上,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脱贫指标实现紧密衔接。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三篇》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一xx,42岁,中共党员,xx市xx 县xx乡xx村人,现任xx县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坚守大山xx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15000多亩,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

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8月27日,记者在xx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xx公司菜蓝子基地。

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

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

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xx的公司里,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

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xx农业开发公司。

刚下车,记者便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

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xx。

工作人员说。

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4000多。

xx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

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

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

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xx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

xx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xx一律收下。

今年卖了多少钱了。

记者拦住一位快要离开的大妈问道。

上半年菜卖了几千块,今天来接的账是前几次送来的甜玉米,一共才4000多块,这才好点儿收入,不值得一说嘛。

这位大妈笑着说她叫靳白太,家里种了几亩地的甜玉米,收获后按xx公司安排的时间送过来,现场结算,不用操心卖不掉坏在地里,这些年,跟着xx 公司有样学样地种菜,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早就走出了贫困的境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不忘家乡人,想方设法带民富——哈德斯·木合热吉同志先进事迹
哈德斯·木合热吉,男,哈萨克族,1987年7月生,青河县阿劳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先后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河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河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阿勒泰地区“创响新时代共圆中国梦”二等奖、“人社杯”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是青河县萨尔托海乡致富带头人的模范代表。

哈德斯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旗帜鲜明,态度坚定,敢于同身边的“三股势力”“两面人”“两面派”作坚决斗争。

一、“扶志扶智”转观念
“要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

作为一名优秀进步的“80”后青年,哈德斯始终心中有一个观念,那就是“脱贫奔小康,不是只靠党和政府的,青年一代首先要解放思想、努力创业就业。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进一步转变贫困户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哈德斯注重在日常交流交往中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经常和大家讲解社会发展变化、讲述勤劳致富的发展机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引领贫困群众立志气。

年少时期的哈德斯家庭条件很差,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需要常年靠药物维持,姐姐因患脑肿瘤进行过大手术,作为家中的唯一劳动力,哈德斯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搬过砖、背过水泥,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因为不会技术,只能靠干苦力勉强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从那时起,哈德斯内心就萌生一种信念,一定要学会一门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才可以让家人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07年,通过党和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哈德斯主动报名参加奎屯市电焊培训班学习电焊工技术,培训结束后,掌握了电焊技术的哈德斯,成功被一家锅炉制造公司应聘,成为了一名电焊工,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为了让自己今后能够走得更远,哈德斯后来又去了奎屯技术学校读了两年的中专,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专业,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013年,学成归来后的哈德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托海乡,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因为思想观念陈旧、致富途径窄依旧过着贫困的日子,哈德斯坐不住了,他决定“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消除“精神贫困”,引导村民树立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积极脱贫致富。

作为青河县致富带头人中的模范,哈德斯充分发挥自己在房屋建筑方面的优势,在2016年青河县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能够抢抓易地搬迁工程建设量大、急需大量工人的机遇,带领贫困户通过就近就地务工实现增收。

如何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工程队?如何让更多的贫困户自愿加入到工程队中?哈德斯开始走村入户,面对面与群众交心谈心,一步步解开贫困群众
的思想疙瘩,在他的带领下,38名贫困户主动加入了工程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工程队的队员每年仅靠夏季开工便能人均增收7万元。

一时的增收并不是最终目的,为了让村民们能够实现稳定增收,不满足于现状的哈德斯成立了阿劳建筑公司,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水平,还增强了村民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起哈德斯,大家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为“好巴郎”。

二、传授技能促增收
在解决了贫困户生产发展难题后,还有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等原因,而丧失就业机会,心系家乡的哈德斯为此发了愁。

为了使更多的群众通过一门掌握技能实现增收致富,哈德斯决定利用现有条件,从技能培训入手,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农村出身的哈德斯知道“冬闲”时节群众大部门待业在家这一特点,于是他开始制定培训计划,组织群众开展房屋建筑、电焊等6类技术培训班,让参加培训的每一名学员都能够练就一身“真本领”,目前,已有80余名群众通过哈德斯开办的技能培训班真正掌握了一至两门以上实用就业技能。

2018年的一天,哈德斯回家休息时,看到了村中返乡毕业大中专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待业在家时,他深深感到惋惜,这些毕业生们拥有较好的国家通
用语言水平、熟练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操作,就这么埋没在村里实在太可惜了,作为青年一代,他们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家乡为祖国做出更大地贡献。

说做就做的哈德斯在与家人商议后,决定成立风光房地产公司,主要经营二手房交易,一方面解决了身边的返乡毕业大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群众购买二手房交易提供了一个服务周到,公平公正的好平台,依法保护了交易者的权利。

哈德斯的这一举动不仅吸引了本村的大学生,邻村的也前来参加报名,目前,哈德斯的风光房地产公司吸纳了9名大学生担任工作人员。

对于这些刚出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哈德斯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践行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新作为和新担当,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优秀青年奉献家乡、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

三、想方设法带民富
近年来,随着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大发展,青河县的旅游产业也呈现出较好地发展趋势,善于发现商机的哈德斯立足青河县实际,看到了民族特色产业的灿烂发展前景。

2019年,哈德斯成立了海资呐工艺品制作公司,教授群众学习冬不拉等民族乐器、民族特色工艺品以及旅游产品的制作技艺,在青河县乡村两级商店超市、
哈萨克特色产品商店等多处地方都能看到哈德斯公司生产的产品,目前,有6名群众通过制作民族乐器实现就业。

同时,哈德斯还开办了乐器弹奏培训班,引导群众掌握乐器弹奏技巧,受训人员达110人,在传承和保护民俗乐器制作技术及文化艺术的同时,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现在,在哈德斯那里接受过培训的群众,有的继续在他的公司上班,有的自己开办了农(牧)家乐,有的因掌握就业技能获得了更好地工作岗位…
虽然哈德斯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为村民做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犹如一条潺潺溪流,流进村民的心中,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解放传统思想、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会技术、勇敢创业”“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话语都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哈德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致富不忘家乡人”的诺言,用一颗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