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叶
植物学第三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器官:植物的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具有显著形态特征,能行使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而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定根与不定根:凡是从植物体固定部分发生的根称定根,如主根是在种子萌发时,由胚根直接发育形成的。
侧根则是在主根一定部位侧面产生许多各级大小不一的分枝。
不定根是从茎、叶、老根或胚轴等不定部位上发生的根。
3.直根系与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或根系是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并是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4.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5.内起源:植物的侧根一般发生于根内部分的中柱鞘细胞,而不是起源于外部的表层细胞,所以侧根的起源称内起源。
6.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质的带状增厚。
此结构使溶质进人导管时必须通过内皮层具有选择透性的细胞质膜,阻止质外体输导,可减少溶质的散失。
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7.平周分裂与垂周分裂:平周(切向)分裂是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结果增加了内外细胞的层次,使器官(根、茎)加厚(粗)。
垂周(径向)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以增加形成层本身的数目和扩大周径,以适应内部组织的增长。
8.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幼根、幼茎的生长是由根尖、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三个阶段发展而形成的成熟的器官,这种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通过初生生长过程产生的各种成熟的初生组织共同组成器官(根、茎)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2-第3篇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_组织与营养器官

(3) 根的次生构造 长粗) 根的次生构造(长粗 长粗
很多植物(裸子植物和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在伸 长的基础上还可增粗。 次生韧皮部 韧皮射线 木栓层 薄壁细胞 (初生木质部与 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之间) 中柱鞘细胞 (部分) 次生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3. 根的生理功能 吸收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 支持 使植物体固定于土壤中,使整个植株维持重力的平衡。 合成 根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碱的合成部位。 贮藏 植物的根贮藏大量的养料。如甘薯、葛根、萝卜等
• 外皮层:细胞的胞壁栓化,代替表皮起临时保护作用; • 中皮层:由多层生活的薄壁细胞组成,有贮藏物质和
一定的通气作用;
• 内皮层:细胞较小,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
内皮层为凯氏带加厚,在单子叶植物中,内皮层 为马蹄形加厚。
凯氏带: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中,内皮层细胞的 径向壁(两侧的细胞壁)和横向壁(上下的细胞壁)有栓化 的带状加厚,称凯氏带。 中柱:也称维管柱,包括 中柱鞘、初生维管束。 中柱
b. 石细胞 形状不规则,硬度大,常分布于茎、叶、果实和种子中, 如梨果肉。
5. 分泌结构 分泌结构(secretory tissue)
在某些植物的体内或表面,具有分泌精油、树脂、乳汁、 蜜汁、粘液等分泌物的细胞或细胞组合,叫做分泌结构, 如外分泌结构(腺毛、蜜腺、腺鳞)和内分泌结构(树脂道、分 泌腔、乳汁管、分泌细胞)。 (1) 腺毛 Dionaea muscipula leaf) 腺毛植物体表皮毛 的一种,由表皮细胞 分化向外引伸发展 而成。它的分泌物排 出体外,或为粘液, 或为精油。 腺毛由柄 部和头部 构成。
角隅处 加厚
角隅处 加厚
植物生物学——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共115张PPT课件

裸芽和被芽(鳞芽)。 ③ 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分:
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④ 按芽的生理活性分:
活动芽和休眠芽。
42
43
裸芽
鳞芽
44
㈢ 茎的生长习性
❖ 1、直立茎 直立、背地生长,如大多数木本植物。 ❖ 2、缠绕茎 柔软,茎本身缠绕它物上升生长, 如菜豆 ❖ 3、攀援茎 柔软,由特有的结构,攀援它物上升生长,
根毛:是根的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的 管状结构,为根特有的结构,具 吸收和固着作用。
7
四、根的初生结构
由根的初生分生组织分裂衍生而来的细胞,经过生长,形 成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外皮层
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维管柱: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中柱)
蚕豆幼根中柱放大
初生韧皮部:外始 式发育。原生韧皮 部在外,后生韧皮 部在内。成束。在 同一根中的束数与 木质部的脊数相同 ,相间排列。
12
表皮 韧皮部
中柱鞘 内皮层 凯氏带
薄壁细胞
13
表皮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
14
内皮层 中柱鞘 后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
源于母根中柱鞘或内皮层。
⒊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来源不固定,由茎、叶或胚
轴上生出。
3
㈡根系(root system)的类型
⒈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⒉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无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
直根系多为深根系。 须根系多为浅根系。
植物学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主要类型:
(1)无规则型 (2)不等型 (3)平列型 (4)横列型
四、叶的结构 (一)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2、叶肉 叶肉: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的总称。 组成:通常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丰富的叶绿体。异面叶
2. 植物外形: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 而厚,
○ 或多茸毛。
肉质植物
角质层发达,叶肥厚多汁,在叶内有
○ 发达的薄壁组织,贮大量的水分。
1. 叶的结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
有的多
层细胞,气孔下
陷;栅栏组织多层,
海
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
织的量较多。
五、叶的生态类型 (一)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1、表皮
无论异面叶还是等面叶都有三种 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包被着整个叶片有上表皮、下表 皮之分。
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的细胞组成, 但也有多层细胞组成的,称为复 表皮。
1、表皮 表皮细胞
平皮切面上看是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扁平细胞;在横切面上外 形较规则,外壁厚,常具角质,有的有腊质;一般不具叶绿体。
(3)轮生叶序 :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
三种叶 序
(五)叶序和叶镶嵌 1、叶序(phyllotaxy):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2、叶镶嵌(leaf mosaic):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 态的方式排列而不重叠的现象。
(六)异形叶性:同株不同叶形的现象。 异形叶性(heterophylly):同一植株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药用植物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和习题

维管柱
初生木质部一般六原型以下
初生木质部一般为多元型
髓
一般无
一般有
相同点
均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具有根毛;均为辐射性维管束
1)表皮:单层细胞,无细胞间隙,不角质化,没有气孔,有根毛
①外皮层:一层细胞,表皮破坏后,壁增厚并栓质化,起保护作用
2)皮层②皮层薄壁组织:多层细胞。兼有吸收、运输和储藏作用
③内皮层:一层细胞,有凯氏带(横切面为凯氏点或马蹄形)和通道细胞
①中柱鞘:一层薄壁细胞,紧贴内皮层,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3)维管柱a.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②辐射维管束b.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c.髓:单子叶植物和个别双子叶植物具有
⑶侧根的形成
侧根起源于中柱鞘,为内起源,发生位置常是固定的,故侧根常在母根表面排成规律的纵行。
初生韧皮部:已被挤成颓废组织,散布于次生韧皮部与栓内层之间的某些部位
维管柱初生木质部:被保留在中心或髓与次生木质部之间的某些部位
髓:双子叶植物初生木质部一直分化至根的中央,故双子叶植物一般没有髓
根的次生结构主要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二者分别是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他们的活动如下:
次生木质部在内,次生韧皮部在外,相对排列;
2)块根:主要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如何首乌
⑵支柱根:能增强支持作用,常于茎或近基部的茎节上产生,为不定根,如薏苡
⑶攀援根:茎茎上生出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如石斛、吊兰
⑸呼吸根:根向上生长,暴露于空气中以进行呼吸,如红杉
⑹水生根: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如浮萍、睡莲
1)全寄生植物:不含叶绿体,
⑺寄生根:寄生植物长生的,深入寄主植物的不定根如菟丝子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毛
伸长区和根毛区是根吸收力最强的部分 失去根毛的成熟区主要进行输导和支持的功能
四、根的初生结构
• 初生结构的概念:由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 原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 生长和分化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组成的结构。
• 根毛区初生结构从横切面看从外至内可分为:
表皮 皮层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内的所有薄壁细胞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裂解形成气腔, 或细胞壁木化增厚成为厚壁的类型。
根瘤
概念 豆科植物根上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
产生 根瘤菌(细菌)由根毛侵入根的皮层内,
因根瘤菌分泌物的刺激产生大量新细胞,使皮 层部分的体积膨大和凸出,形成根瘤。
意义 具有固氮作用 。
根瘤
菌根形成、类型及定义
形成 种子植物根与真菌共生 类型 外生菌根
的根有髓 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初生韧皮部呈束状,二者
相间排列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均为外始式发育方式,
原生在外,后生在内 原、后生木质部导管类型有差别
五、侧根的发生(内起源)
内起源: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
六、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内生菌根 内外生菌根
意义 具菌根的植物在没有相应的真菌存在
时,就不能正常生长或种子不能萌发
第二节 茎
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一般是组成地上部
分的枝干,主要功能是输导和支持。
• 茎除去输导和支持作用外,还有储藏和繁殖作 用。
• 茎在经济利用上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用、药用、 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 。
韧皮射线
织
木射线 次生射线
• 茎的次生结构大体可分成木材和树皮两部分
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表皮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
内皮层
中柱鞘
后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 薄壁细胞
凯氏带立体示意图
功能:控制物
质进出维管柱。
维管柱——皮层以内的柱状体,是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
维管柱的组成
(1)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2)初生木质部—包括原生和后生 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意义) 组成: 功能:物质输送 (3)初生韧皮部—包括原生和后生。 发育方式:也为外始式 初木与初韧相间排列 (4)薄壁细胞(髓)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根的向地性
2)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的内侧,全长约 1-2毫米。又称生长点。 分生区细胞形状为多面体,个体 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 核大、细胞质浓,液泡很小,外 观不透明。
分生区细胞全部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构成,分裂能力强, 在根的生活过程中,分生区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经分裂产 生的细胞一部分补充到根冠,以补偿根冠中损伤脱落的细胞; 大部分细胞进入根后方的伸长区,是产生和分化成根各部分结 构的基础;同时,仍有一部分分生细胞始终存在而保持分生区 的体积和功能。
根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维 管 形 成 层 的 发 生 和 活 动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射线
在次生维管组织中, 形成了一些径向排列
的薄壁细胞群,称为维管射线,在木质部的
称木射线, 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功能: 径向物质运输。
维管射线形成后,使维管组织内有轴向系统
和径向系统之分。
内 皮 层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维 管 柱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名词解释1 、凯氏带2 、通道细胞3 、内起源4 、补充组织5 、侵填体6 、叶镶嵌7 、异形叶性8 、泡状细胞9 、同源器官10 、同功器官二、判断题1 、直根系多为深根系,须根系多为浅根系。
2 、主根和侧根属初生根,不定根属次生根。
3 、根的中柱鞘细胞具有凯氏带。
4 、根的初生木质部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
5 、产生簇生叶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茎节间缩短的缘故。
6 、枝是植物茎中主干以外的部分。
7 、植物的表皮细胞是一层不含质体的死细胞构成。
8 、茎的环髓带也叫中柱鞘。
9 、不完全叶中有一类仅具叶柄。
10 、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
11 、禾本科植物的叶多为等面叶。
12 、叶原基发生在茎端部的深部组织,为内起源。
13 、盐肤木因五倍子蚜虫的寄生而在叶上产生五倍子是一种变态现象。
14 、菟丝子的寄生根属不定根。
15 、成熟的大蒜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腋芽。
三、填空题1 、主根是由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
2 、根尖的初生分生组织初步分化为、和三部分,以后分别发育成、和。
3 、根的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是 ____ 式, _____ 在外方, _____ 在内方。
4 、根的次生结构中有一些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群。
称,包括和,其功能是。
5 、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
6 、苹果、梨等果树的短枝是能的枝条,故又称或。
7 、在茎的初生结构中,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方式称为,先分化出来的是韧皮部,后分化出来的是韧皮部,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式为。
8 、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两种,即和。
9 、完全叶具有、和三部分。
10 、三回羽状复叶,即叶轴分枝次,再生小叶。
11 、水孔是的变形,其细胞长期开张,水孔位于或的表皮上。
12 、气生根常有、和三种。
13 、甘薯 ( 山芋 ) 块根的增粗,是由于和共同活动的结果。
四、选择题1 、下列哪一结构是根所特有的 ?A. 分生区B. 根冠C. 伸长区D. 成熟区2 、伸长区细胞显著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下室(气室):上、下表皮气孔内侧较大的空隙 • 通气系统:孔下室和叶肉细胞的间隙
叶脉
• 叶片中的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 主脉和较大的侧脉: 维管束:与茎大致相同,无限外韧型:韧 (下)、形成层、木(上) 机械组织:在维管束的上下方,厚壁或厚角, 在叶背形成显著的突起 • 侧脉越分越细,构造也越来越简单,最后只留下管 胞、筛管和伴胞
迎春叶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栅栏组织 4.海绵组织 5.叶脉
• 两面叶
叶的上下两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有明显 区别的叶;两面叶的上表面色泽较下表面深, 主脉、侧脉在下表面露出,内部结构上其上表 面为栅栏组织,叶绿体较多,下表面为海绵组 织,叶绿体较少 • 等面叶 叶片在外形上,背腹面没有明显区别,内部叶 肉组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亦无明显分化, 这是由于叶片两面在空间受光相差不大所致
• • • • 叶轴的先端无顶芽,而小枝则常具顶芽 小叶叶腋内无腋芽,仅在总叶柄腋内有腋芽, 而小枝上每一单叶有腋芽 通常复叶的小叶在叶轴上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而小枝上单叶常呈一定角度 脱落时,复叶通常是整个脱落,或小叶先落, 然后叶轴连同总叶柄一起脱落,而枝条一般 是不脱落的,只有叶脱落
四、叶序
3 4
1
2
叶柄(petiole)
• 连接叶片和茎枝,具支持叶片的作用;呈圆柱形 或稍扁平,多有沟槽 • 扩大成鞘状,包茎—禾本科、伞形科、姜科植物 • 叶片退化,叶柄呈叶片状—叶状柄,如台湾相思、 大叶相思 • 叶柄基部具膨大的关节—叶枕
叶片
禾本科叶 叶舌 叶耳
叶鞘
无柄叶
托叶(stipules)
六、叶的发育
• 叶由茎尖生长锥
侧面的叶原基发
育形成 • 叶原基形成后, 若是完全叶,则 在基部分化出托 叶,下部分化出 叶柄,上部分化
出叶片
叶 的 生 长 发面的叶原基发育而来,通过
叶柄与茎相连,叶柄的构造与茎相似,但叶片的 构造与茎显著不同
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五、异形叶性及叶的变态
异形叶性
在同一植株上有不同形状的叶 有两种情况:
•
•
由于植株发育年龄的不同:如人参、 半夏、蓝桉;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慈姑
叶的变态
• 苞片:总苞片,
小苞片(花的各
部分也属叶的变
态)
• 鳞叶:膜质、肉 质
叶的变态
• 刺状叶
• 叶卷须
• 捕虫叶:食虫植物的叶,
叶片形状囊状,盘状或 瓶状,有许多能分泌消 化液的腺毛或腺体,并 有感应性,当昆虫触及 时,立即自动闭合,将 昆虫捕获,而被消化液 所消化 • 如捕蝇草、猪笼草的叶
叶柄的构造 • 叶柄的横切面一般呈半园形,其构造与茎大致 相似,也分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 每个维管束的构造也与幼茎相似,木质部位于 近轴面,韧皮部位于远轴面,二者之间的形成 层只有短期的活动
叶片的构造
•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
表皮
• 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分 • 通常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但也有 多层细胞组成的,称复表皮 • 外壁常角质化,具角质层、蜡被等,还有各种 毛茸等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下表皮多;单位 面积气孔的数目及气孔的形式因种类不同而异
C4 植物
C3植物
C3植物叶结构
C4植物叶结构
裸子植物叶的构造特征-松针的结构
双维管束亚束
单维管束亚束
• 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征,可以松属植物叶为例:
• 针形,一般称为松针 • 表皮外面的角质膜发达;在表皮细胞下面还有1层 排列紧密的类似表皮的下皮层 • 气孔器凹陷,在角质膜处形成孔外室,副卫细胞 与下皮层相连,保卫细胞位于副卫细胞下方,具 有孔下室;上述结构说明松属植物是旱生的或耐旱 的植物
网状脉,如薯蓣,天
南星
• 但叶脉末梢大多连接, 没有游离脉梢,可区 别于双子叶植物
叶片的质地
• 常见的有膜质、草质、革质、肉质等
叶的表面附属物
• 常见的有光滑、被粉、粗糙、被毛等
三、叶片的分裂、单叶和复叶
叶片的分裂
根据缺刻的深度、形状分以下几种: 浅裂 叶裂的深度 深裂 全裂
叶裂的形状
羽状分裂 掌状分裂 三出分裂
• 降低蒸腾方向的一般适应特征
• • • • • • 叶片面积减小 角质膜厚;有些具蜡被,或表皮毛发达 气孔下陷;有些形成气孔窝 栅栏组织发达;有些叶肉细胞多褶,增加内表面 有些具多层表皮 叶脉和机械组织发达
• 贮水方向的一般适应特征
• 肉质植物 • 叶片肥厚多汁,叶内有发达的贮水组织,保水力 强 • 景天酸代谢(CAM)途径 夜间气孔张开,吸入并固定相当多的CO2,白天 则气孔关闭以减少蒸腾,利用已固定的CO2还原 为糖类
叶肉
• 多呈直立状态,两面受光近似,属等面叶,不分栅栏组织 和海绵组织;形态不规则,无细胞间隙,有大量的叶绿体
叶脉
• 维管束近平行排列,主脉粗大,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 • 主脉维管束的上下方常有厚壁组织分布,并与表皮层相连
• 维管束的外围常有一二层或多层细胞包围,这一结构称维 管束鞘,多为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叶
寸宇智
20121101
知识点和要求
• 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
•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 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 •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
概述
• 重要的营养器官,一般为 绿色扁平体,具有向光性 • 主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 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 其他功能:吸收、贮藏、 繁殖 • 药用:大青叶、枇杷叶、 桑叶、紫苏叶、番泻叶、 艾叶等
1
1
4
8
3
9 2
7
5
6
丁香叶的横切面构造 1.上表皮 2.下表皮 3.厚角组织 4.木质部 5.薄壁 组织 6.韧皮部 7.气孔 8.栅栏组织 9.海绵组织
• 传递细胞:在许 多植物的小叶脉 内常有特化的细 胞-具有向内生 长的细胞壁,增 加了壁的内表面 与质膜表面积, 有效地从叶肉组 织输送光合作用 产物到达筛管分 子
• 叶柄基部附属物,常成对生于叶柄基部两侧,形 状多样;在发育过程中有保护幼叶叶片作用 • 形状: 叶片状 翅状 线状 刺状 鞘状 卷须状
二、叶片的形状
• 包括整个叶片的形 状、叶片的边缘、 先端、基部以及叶 脉的分布等,每种 植物都有其特点, 充分表现叶在形态 上的多样性
3 4
2
1
叶片的全形
上表皮
马 铃 薯 叶 表 皮 扫 描 图
气孔器
气 孔 器
无规则型
不等型
平列型
气 孔 器 类 型 横列型
棉 花 叶 横 切 示 腺 毛
叶肉 • 相当于茎的皮层,由同化薄壁组织细胞(含叶 绿体)组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 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之下,细胞呈园柱形, 排列紧密,含大量叶绿体,所以颜色深,其长 轴与上表皮垂直;通常只有1层,少数2~3层 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接, 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大,形状不规则,含叶绿 体较少
一、叶的组成
双子叶植物的叶 叶片、叶柄和托叶 • 完全叶:具此三部分 • 不完全叶:缺少任何 一部分 单子叶植物叶 通常无叶柄和托叶, 由叶片和叶鞘组成
完全叶
不完全叶
叶鞘:叶柄或叶基成扁平、套状,包住茎起 保护居间分生组织,加强茎的支持作用
叶片(blade)
• 叶的主要部分,为绿色 而薄的扁平体 叶形:叶片全形 叶端(叶尖):叶片顶端 叶基:基部 叶缘:周边 叶片内分布有叶脉
联系
茎与叶的维管组织的联系
• 叶的叶柄具有表皮、皮层和维管束,都与茎的初生结构相 连续 • 茎与叶的维管束靠叶迹相连
• 叶痕——茎上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 叶迹——叶痕内的茎中维管束从内向外弯曲之起点,即通 过皮层,到叶柄基部的这一段维管束 • 叶隙——叶迹上方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叶 隙
叶迹
• 叶片的形状随植物种类而异,甚至在同一植株上, 其形状也不一样;一般讲同一种植物叶的形状是 比较稳定的 • 叶片的形状主要根据它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 最宽的位臵来确定
• 常见的叶片形状有:
叶端形状
• 常见的有:
叶基形状
叶缘
• 全缘、波状、牙齿状、锯齿状、圆齿状等
叶脉和脉序
• 叶脉:叶中的维管束
•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 • 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基生
叶 序 周
• 叶镶嵌:叶在茎枝上
排列无论是哪一种方 式,相邻两节的叶子 都不重叠,总是从相 当的角度或由于叶柄 长短不等彼此镶嵌着 生,使叶片均匀排列 互不遮光,使叶片有 最大的受光面积 • 叶镶嵌对植物的生活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枝隙 枝迹
叶隙
• 各种植物的叶迹,由茎伸入叶柄基部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的由茎中的维管束伸出,在节部直接进入叶柄基部 • 有的由茎中的维管束伸出后,和其他叶迹汇合再沿着皮 层上升穿越一节或多节,才进入叶柄基部
• 叶迹进入叶柄基部后,和叶维管束相连,通过叶柄伸入 叶片,在叶片内广泛分枝,构成叶脉
茎与根的维管组织的联系
根据小叶的数目和在叶轴上排列的方式不同, 可分:
• 按排列方式
三出复叶:羽状三出复叶、掌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 按照小叶的数目可分
单(奇)数羽状复叶
双(偶)数羽状复叶
按总叶柄分枝情况可分 一回羽状复叶
二回羽状复叶
三回羽状复叶
多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复叶和生单叶的小枝区别:
• 茎和根是相互连续的结构,共组成植物体的轴
• 在植物幼苗时期的茎和根相连接的部分,出现双方各自特 征性结构的过渡,称为根茎过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