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word教案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b5E2RGbCAP(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p1EanqFDPw名称位置特点功能根冠根尖最顶端形状似帽状的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
保护分生区;能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分生区根冠内侧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根中各种组织的“发源地”。
伸长区分生区上方细胞逐渐分化并纵向伸长。
根尖入土的主要推动力。
根毛伸长区上方细胞已停止生长,并且分化成熟。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DXDiTa9E3d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RTCrpUDGiT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一、导入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吸收养分和水分来发展和繁殖。
而植物的发展和发育离不开器官和营养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器官结构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的营养分类和获取方式;3. 理解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三、进修重点1. 植物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它们的功能是什么?2. 植物的营养分类及其获取方式。
3. 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四、进修内容1. 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1)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
(2)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体。
(3)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 植物的营养分类及获取方式(1)光合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吸收营养: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3. 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植物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萌发、幼苗发展、成株发展等阶段。
五、拓展练习1. 请简要描述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 植物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发展速度?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营养分类和获取方式。
同时,我们也对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珍爱植物,让它们能够健康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七、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下,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2. 请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状态。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祝大家进修进步!。
科学六年级第一章《植物体各部分的关系》课件

讨论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植物的分类和识别,你还 有哪些方面是比较陌生的?可 以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一起探
讨。
THANK YOU.
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
叶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 为化学能,并制造出有机物质 ,为植物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蒸腾作用
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 体的温度和水分,防止过度蒸
发。
吸收作用
叶子的表面具有吸收水分和养 分的功能,可以吸收外界的水
分和养分供植物生长。
叶的生长和发育
叶的发育
叶是由芽发育而来,通过细胞 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叶的各
植物体各部分的特征和功能
根的特征是长有根毛,吸收水分和养分;茎的特征是有年轮 ,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的特征是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花的特点是有花瓣和花蕊,繁殖后代;果实的特征是有果皮 和果肉,保护和贮藏种子。
植物体各部分相互合作,使植物体得以生长、繁殖。
植物体的分类
• 根据植物体的形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等可分为乔木、灌 木、草本植物等。
发育
茎的发育包括加粗和加长两个方面,加粗是由细胞的分裂和增大造成的,而 加长则是由细胞的伸长造成的。
05
叶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形态和构造
叶的形状
叶的形状因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叶形有披针形、椭圆 形、扇形等。
叶的构造
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吸收作用 ;叶肉由薄壁细胞组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脉则支撑和输送水分、养料 。
合。
教学重点
植物体各器官的名称、特点和功 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作用。
教学难点
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教案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填表说明:1. 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的概括讲授的内容。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
3.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手段,如黑板+粉笔、多媒体、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材料等。
4.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案的重点,应较翔实的规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
5. 小结:指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应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6. 授课体会:对本次教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及改进思路。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件

21
课堂练习:图片中的植物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
22
图片中的植物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
23
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植物哪些 是直系根,哪些是须系根?进行小组讨论。
直系根的植物:蒲公英、大豆、番茄、桃、枣树、荔枝、各种豆 类、向日葵、棉花、油菜、月季花、菊花、杨树、柳树。
须系根的植物:百合、水仙、石蒜、兰花、竹子、文竹、龙血树、 吊兰、水稻、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粱、大葱、大蒜、韭 菜
看
闻
5
使用放大镜更仔细地观察,运用皮尺测量植物的高度、 粗细,还可以把一些植物制作成简单的标本
放大镜
标本
皮尺
6
在你心里植物是什么样的呢?在纸上随意画一株你 喜欢的植物吧。
开满花的树
结满嘉宝果的 巴西葡萄树
松树苗裸露的树根
7
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大家看你们画的植物与它有什 么不同呢? 少了哪些部分呢?
17
不定根:
例如剪取一段垂柳枝条,插 在潮湿的泥土中,不久在插 入泥中的茎上长出了根,这 就是不定根。
18
观察以下种植物的根系特点并作出比较
胡萝卜
花生
特点: 主根长而粗,侧根细短,主根与侧根容易区分。
19
葱
文竹
特点: 主根不发达,由不定根组成,主根与侧根不容易区分。
20
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1.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 有明显的区别。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13
猜测:
提出问题:植物是怎样生长的营养来源于哪里?
做出假设:植物的营养来源于
水?
土壤?
14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2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中对植物的认识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本课要逐步引入植物的分类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入。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优质教案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
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1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二)、芽
1.芽的概念和结构: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长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 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 芽称为花芽。
2.芽的一般结构(以枝芽为例):
顶端分生组织 叶原基 幼叶 腋芽原基 芽轴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发育及结构
小结
周皮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小结: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过程
三、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与双子叶植物根的表皮相同。
2.皮层: 外皮层 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方一层细胞,部分细胞的横向壁、径 向壁和内切向壁全面增厚(五面增厚),少数 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具有凯氏带,称为通 道细胞,成为中柱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
发育: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成。 结构:
中柱鞘 初生维管组织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中柱鞘:内皮层内方的1~2层薄壁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产生侧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维管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组成: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发育方式:外始式,外方为原生木质部,内方为后生木质部。 排列方式:辐射状排列 木质部脊:原生木质部构成的辐射状的棱角。
茎(stem)
一、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特征: 茎的外形:多呈圆柱形,也有三角形、方柱
形或扁平柱形。
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 节间:茎上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冬态茎的表面可见: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 痕迹。
皮孔:植物体和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鳞芽展开时,芽 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1.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 C (2007) 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原形成层 D.三生形成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
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
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
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4.侧根的形成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
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
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
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一)茎的形态特征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
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
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
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
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
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
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
4.分枝与分蘖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小麦、水稻等。
(二)茎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幼茎是由茎的生长点细胞经过分裂、伸长和分化形成的。
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也称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表皮上有气孔、表皮毛或腺毛。
表皮对茎的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
近靠表皮部位常有一至数层厚角细胞,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
幼茎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中柱:位于皮层以内,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的茎形成初生结构后不久,便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主要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形成层由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形成层环。
束内形成层的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并且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束内形成层还能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形成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维管射线。
束间形成层分裂时,向内、向外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
使髓射线得以延伸。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多数木栓形成层是由皮层的薄壁细胞转变的。
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3.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有以下特点:①禾本科植物的茎多数没有次生构造。
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
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
③禾本科植物茎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
每个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
所以,禾本科植物茎的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繁殖作用,储藏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一)叶的形态1.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为完全叶;有些叶只有一个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有些不同,其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并有叶舌和叶耳。
2.叶片的形态各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叶形:针形,披针形,椭园形,卵形,菱形,心形,肾形。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等。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园形、偏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形、牙齿形、波浪形等形状。
叶裂:状和掌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
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复叶: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
全裂单叶在外形上很像复叶,但与(二)叶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表皮位于叶片的上下两面,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上常有表皮毛、气孔和水孔等结构,气孔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的小孔。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明显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
(叶脉:叶脉贯穿于叶肉中,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叶脉中有一个或几个维管束,其中木质部位于上方,韧皮部位于下方。
2.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有以下不同:表皮细胞从正面观察呈长方形,细胞的外壁除含角质外,还含有硅质。
从横切面看,上表皮中有许多呈扇形排列的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与叶片的卷曲与开张有关。
气孔器分布在上下表皮上,成纵行排列,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其外侧各有一个近似菱形的副卫细胞。
禾本科植物叶肉组织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为平行排列,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每个维管束的外围具有由一层或两层大型薄壁细胞或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三)叶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肥料、饲料、饮料等。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由于长时期适应于周围环境的结果,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叫变态。
(一)根的变态1.贮藏根通常分为肉质直根(如萝卜、胡萝卜等)和块根(如甘薯等)两种。
2.气生根可分为支持根(如玉米)、攀缘根(如常青藤)和呼吸根(如红树)三种。
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茎缠绕在寄生茎上,它们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产生寄生根。
(二)茎的变态1.地上茎变态有五种变态: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小鳞茎和小块茎等。
如山楂的茎刺,南瓜、黄瓜的茎卷须,天门冬的叶状茎,大蒜的小鳞茎和秋海棠的小块茎等。
2.地下茎变态地下茎的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等类型。
如其中根状茎有竹、莲、芦苇等,块茎有马铃薯等,鳞茎有洋葱、百合等,球茎有荸荠、芋等。
(三)叶的变态常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刺、叶卷须和捕虫叶等。
如洋葱、百合的鳞叶,玉米的苞叶,刺槐、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