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简介

1.全球陆地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在地球1.07×108km2陆地面积中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s(距地面10m处)。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世界气象组织于1981年发表了全世界范围风能资源估计分布图,按平均风能密度和相应的年平均风速将全世界风能资源分为10个等级。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

表1 全球风能资源分布[1]

地区陆地面积(km2)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km2)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比例(%)

北美19339 7876 41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8482 3310 18 西欧4742 1968 42 东欧和独联体23049 6783 29 中东和北非8142 2566 32 撒哈拉以南非洲7255 2209 30 太平洋地区21354 4188 20 (中国)9597 1056 11 中亚和南亚4299 243 6 总计106660 29143 27

2.分析工具介绍

VORTEX公司是专门从事风能数据提供及风能地图的西班牙在线服务公司,主要服务是协助技术部门进行风资源的评估,产品范围包括:

MAPS:在24小时内提供1或3公里分辨率内的风力资源数据。

MAST:可被WAsP使用的指定地点一年的测风数据。

FARM:用于WindPRO或Windfarmer软件的一个地区内无限个点(100m分辨率)长期(30年)的平均风速、湍流和极端风力数据。

SERIES:提供具体地点在3公里分辨率内,10年内每小时的风速及风向等长时间序列关联数据。

ICING:提供寒冷天气下的相关风资源数据以避免由于冷冻天气对产能带来的损耗。

表1 VORTEX公司产品信息[3]

产品分辨率测量项目

数据

(年)

报告交付期

限(小时)

报告格式备注

MAP1-3km风速3024KML, GIS

MAST100m风速、风向1/ 2036PDF, TAB一个点

FARM100m风速、风向、湍

流、极端风力3072~96

KML, GIS,

PDF, WRG

一个区域

无限个点

SERIES3km风速、风向1036TXT

Interface Vortex是Vortex公司的一款在线风资源分析软件,可以将全球各个区域的风速分布状况以不同的颜色,直观地展示出来。本文借助Interface Vortex的免费账号(分辨率为9km),得到全球陆上及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

根据上面这幅全球陆上年平均风速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陆上风速分布呈现如下普遍规律:赤道地区风速普遍较小,基本都处于3.0m/s以下;南北回归线附近是全球风资源丰富地区,该区域风速普遍较高,基本都处于6至7m/s以上;沿海风速高于内陆。

全球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全球各个大陆沿海地区、整个欧洲大陆、东亚、中亚以及西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北非沙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岛屿、北美特别是美国大陆、南美的南部、中美的

加勒比海地区。

下面将逐一对这些区域的风资源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全球大陆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全球陆上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其主要特点就是风速大、有效小时数长、分布范围广,几乎分布于全球大部分大陆沿海。其具体风速分布状况可以参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除了某些特殊区域以外(如赤道地区),大部分区域的风速都能达到6至7m/s以上,甚至很多区域风速能够达到9m/s以上。具体说来,按照风速的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区域:

1、风速极大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8至9m/s以上的区域,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大的区域:

(1)欧洲的大西洋沿海以及冰岛沿海;

(2)美国和加拿大的东西海岸以及格陵兰岛南端沿海;

(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海;

(4)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沿海;

(5)加勒比海地区岛屿沿海;

(6)南美洲智利和阿根廷沿海;

(7)非洲南端沿海。

以下图2为例,这是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大西洋沿海地区(包括冰岛和格陵兰岛沿海)的风速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风资源非常丰富,风速很大,都在9m/s以上,具有很大的风资源开发价值。

2、风速较大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6至7m/s以上的区域,主要有下面这几个大的区域:南美洲中部的东海岸、南亚次大陆沿海以及东南亚沿海。

3、风速较小区域

该区域是指风速在5m/s以下的区域,其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的大陆沿海:中美洲的西海岸、非洲中部的大西洋沿海以及印度尼西亚沿海。

图2 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大西洋沿海地区风速分布图

欧洲

欧洲是世界风能利用最发达的地区,其风资源非常丰富。从下图3可以看出,沿海地区是欧洲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英国和冰岛沿海、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挪威的大西洋沿海,以及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其年平均风速可达9m/s 以上。其次,欧洲的陆上风资源也很丰富。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中部、意大利北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部分东南欧地区以及土耳其地区以外(该区域风速较小,在4至5m/s以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较大,基本在6至7m/s以上,其中英国、冰岛、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丹麦、挪威南部、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部分等地区都是风资源集中的地区。另外,地中海沿海地区

的风速也较大,均在6m/s以上。

图3 欧洲风速分布图

亚洲

亚洲大陆面积广袤,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风资源也很丰富,其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区域:中亚地区(主要哈萨克斯塔及其周边地区)、阿拉伯半岛及其沿海、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沿海以及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如图4所示。

中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以草原为主,阿拉伯半岛地处沙漠,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势平坦,地形简单,故风速较大,大部分地区都在6至7m/s,蕴含的风能十分丰富。

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风资源很丰富,其风速均在6至7m/s以上,甚至部分区域的风速甚至达到8到9m/s。但是该地区沿西太平洋的海域较深,而且气候复杂多变,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较多,不利于风能开发。

另外,青藏高原虽然风速很大,能达到9m/s,但是由于其地势太高,空地密度太低,反而风功率密度很低,风资源比较贫乏。而俄罗斯沿北冰洋海岸的风速较大,在6m/s左右,但是气温太低,环境太恶劣,无法进行风能开发。

图4 亚洲风速分布图

非洲

非洲风能集中区域主要分为两大块: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北地区以及南部沿海

地区,如图5所示。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北地区,由于大部分是沙漠地形,地势平

坦开阔,故而其风速也较大,基本在6至7m/s以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陆上地区风资源较为贫乏,风速较低,大部分地区均在5m/s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不到3m/s,只有南非陆上风资源较好,其风速能达到7m/s以上。非洲南部沿海风速很大,达到8至9m/s以上,中东部沿海风速也较大,达到6至7m/s,具有较大风资源储量。

图5 非洲风速分布图

中北美洲

北美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开阔平坦的地形特征,其风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中东部及其东西部沿海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如下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美大陆风资源分的特点是风速大、分布广泛,其分布范围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北美大陆,特别是美国中部地区,地处广袤的北美大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其年平均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资源蕴藏量巨大,开发价值很大。北美洲东西部沿海风速达到9m/s,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众多,大部分沿海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能储量也十分巨大。

图6 中北美洲风速分布图

南美洲

南美洲陆上风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以及安第斯山脉,如图7所示。阿根廷全境均处于风资源丰富区,风速均在6m/s以上,其南部地区的风速甚至达到8至9m/s,而且地势平坦、海拔不高,风能储量极其丰富。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风速在7m/s以上,安第斯山脉地区海拔很高,其风速达到9m/s以上。南美洲沿海地区风速最大的区域几乎遍布了其整个大陆的东部沿海以及南部沿海,这部分地区的风速普遍达到8至9m/s。其次,其东部沿海的风速也达到了7m/s。

图7 南美洲风速分布图

澳洲

图8是澳洲的风速分布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澳洲的风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整个澳洲大陆几乎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天然风场,其整个陆地区域的风速均在7m/s以上,而且环绕整个海岸线的沿海地区风速都在8至9m/s。另外,新西兰岛的风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于其环岛屿的沿海地区,风速达到8至9m/s。

图8 澳洲风速分布图

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495218701.html,/gb/technology/new_energy/web/a4_n18_nn123.h tml

2、http://www.vortex.es/

江苏风资源分布l

江苏风资源分布 一、地理环境 1 地理位置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内陆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长江横贯东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千米,海岸线长954千米。 2 地形地貌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21-22] 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5米。

二、气候特征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江苏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三、风速分布及风向 江苏省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由沿海向内陆减小。风能资源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具体包括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和启东。在这些潜在区域,地形均较为平坦,大部分区域的装机容量系数为3~4MW/km2,部分地区的装机容量系数可达到4~5MW/km2。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50m高度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00~300 W/m2 ,属于2级风能资源等级。 内陆地区风能资源较少,大部分地区50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150~200 W/m2,属于1级风能资源等级。内陆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水体周围风能资源相对丰富,50m高度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00~300 W/m2 ,属于2级风能资源等级。从时间分布分析,江苏省冬季和春季风能资源丰富,夏季和秋季的风能资源相对较少。在春冬季节,沿海地区的50m高度风功率密度在200~350 W/m2 ,而在夏秋季节,风功率密度在150~300 W/m2。 四、各类风资源区上网电价 全国各地风资源区域划分主要从I类~Ⅳ类,各地区电价均有差别,江苏地区主要处在Ⅳ类风区,具体电价见下表所示。 资源区包括的地区2015201520162018

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东亚: 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东南亚: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南部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马来群岛: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南亚: 1、三列:北——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古老低平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 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沙漠广布;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扎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4、著名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东非大裂谷; 2、著名山脉: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欧洲西部: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 (3)冰川地形分布:挪威峡湾;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 4.27%。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 3.88 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亿吨。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

中国风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2007-10-16 16:36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 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精品文档5页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800亿吨,基础储量为1800亿吨。由表3—1可知,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8.8%、15.6%、13.1%、13.1%和工1.3%,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1.9%;另外,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铁矿石储量分别为83亿吨、69亿吨、66亿吨、40亿吨和35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2%、4.3%、4.1%、2.5%和2.2%。同时,由表3—1还可看出,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40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7.5%、17.5%和13.8%,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48.8%。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丰富程度,因此,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乌克兰和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含铁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矿山锰(即锰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锰)储量为3。8亿吨,基础储量为51亿吨。世界锰矿资源(基础储量)分布很不平衡,在已探明的51亿吨矿山锰基础储量中,南非独占40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近80%;乌克兰拥有5.2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lo%;而其它国家拥有的锰矿资源仅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10%。从储量方面来看,世界矿山锰的储量分布要相对均衡—些。乌克兰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6.8%,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加蓬,储量分别为0.93亿吨、0.4亿吨、0.32亿吨、0.32亿吨、0.23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5%、10.5%、8.4%、8.4%、6.1%和5.3%o上述七国储量之和几乎等于世界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铬铁矿储量为8.1亿吨,基础储量为18亿吨,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非洲南部。哈萨克斯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2.9亿吨和乙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5.8%和26.1%。南非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1亿吨和2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1.1%。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铬铁矿储量之和占世界储量的48%,两国铬铁矿基础储量之和占世界基础储量的37%。另外,印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也比较丰富,分别为0.25亿吨和0.5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一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煤炭资源,其中60多个国家进行了规模性开采。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5190.6亿吨,占总储量的52.7%;褐煤和亚烟煤可采储量为4653.9亿吨,占47.3%。 尽管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储量分布极不平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的一半以上(52.9%)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的探明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28.6%。上述七大产煤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

学生:世界主要半岛、岛屿、群岛分布图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2.岛屿: 3.群岛: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世界地形图 1.填写出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1)亚洲:①阿尔泰山脉②山脉③山脉④山脉⑤山脉⑥兴都库什山脉⑦山脉⑧山脉 (2)欧洲:⑨山脉⑩山脉?山脉?比利牛斯山脉 (3)非洲:?山脉?山脉 (4)大洋洲:?山脉 (5)南美洲:?山脉 (6)北美洲:?山脉?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

[世界主要大洲剖面图] 2.填出世界著名高原名称。 (1)海拔最高的高原:。 (2)面积最大的高原:。 (3)古老的高原:德干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3.填写出字母所代表的盆地名称。 (1)非洲:a刚果盆地。 (2)大洋洲:b大自流盆地。 (3)亚洲: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e准噶尔盆地。 (4)北美洲南美大盆地。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分别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气候名称: ①寒带苔原气候②气候③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⑤极地冰原气候⑥气候 ⑦气候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⑨气候⑩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 3.在图中各种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而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气候、气候。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一、世界前十大石油储量国家最新排名 据科威特《火炬报》2009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个国家最新排名,有关统计数字如下: 1、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储量:2667亿桶 每日总产:1070万桶 原油日产量:926万桶 日消费:229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49万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储备:1785.9亿桶 每日总产:335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22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245万桶 3 、伊朗 已探明储量:1384亿桶 每日总产:417万桶 原油日产量:405万桶 日消费:180万桶 没有出口到美国(2007年) 4 、伊拉克 已探明储量:1150亿桶 每日总产:239万桶 原油日产量238万桶

日消费:63.8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48.4万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储量:1040亿桶 每日总产:274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量32.5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8.1万桶 6、阿联酋 已探明储量:978亿桶 日总产量:305万桶 原油日生产:268万桶 日消费:46.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万桶 7 、委内瑞拉 已探明储量:870.3亿桶 总日产量:264万桶 日原油生产: 392万桶 日消费:7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36万桶 8 、俄罗斯 已探明储量:600亿桶 总日产量:979万桶 原油日产量936万桶 日消费:290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41.4万桶 9、利比亚 已探明储备:415亿桶 总日产量:188万桶 原油日生产:174万桶 日消费:27.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7万桶 10 、尼日利亚 已探明储量:362亿桶 总日产量:216.8万桶 原油日产量:216.5万桶 日消费:28.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3万桶 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披露的数据显示,2 010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口额最大的是原油,进口金额高达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6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15.1%,对外依存度达55.14%,同比扩大4.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8.6%,对外依存度为54.26%,同比扩大5.7个百分点。 三、中国主要石油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中国,60亿吨; 界第十大产油国。 4、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

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6、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 严重滑坡10%左右。 二、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 (一)世界石油产量 1、2008年世界石油产量 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6.48亿吨,同比增长1.1%。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需求上扬,尤其是亚洲、拉美和中东地区需求增长强劲,刺激了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全年产出石油16.07亿吨,同比增长3.8%。中东石油产量增长5.4%,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产量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3.2%、8.5%和7.4%。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增长2.5%,但俄罗斯却由于外资缩水和出口税高昂,石油产量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2008年俄罗斯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中国大陆风资源分布统计

中国大陆风资源分布统计 简介 1.中国大陆风资源总体介绍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中国气象局分别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出中国陆地10m高度层风能资源的理论值,可开发储量分别为32.26亿kW和43.5亿kW、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kW和2.97亿kW的结论。此外,2003-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国际研究机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价的研究,得出中国陆地上离地面5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以达到14亿kW的结论。2006年国家气候中心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是:在不考虑青藏高原的情况下,全国陆地上离地面1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5.48亿kW,大大超过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数据[1]。 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W/m2及其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km2。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MW/km2、高限5MW/km2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kW。根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中国大陆沿岸浅海0~20m等深线的海域面积为15.7万km2。2002年中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MW/km2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kW。综合来看,中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kW,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2]。 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故而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借助Interface Vortex在线分析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途中的字母或文字填写其地理名称。 河流: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 I__________ 山脉: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戊__________ 己__________ 庚__________ 辛__________ (2)用“ ”符号画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在图中用代码注出: ①马六甲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②曼德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海,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④直布罗陀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海, __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⑤白令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⑥麦哲伦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⑦德雷克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⑧丹麦海峡(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图3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甲 戊 乙 丙 己 H I B D C A G 庚 E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 四周低。中部高原、 山地面积广大,约 占全洲面积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oN 100oE 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 为主,被称为“高原 大陆” 赤道 20oE 项目大洲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 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370万桶,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80%。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经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巴拿马航道的影响,只能通过载重6万吨至8万吨的油轮,因此,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油轮被称为巴拿马型

油轮。巴拿马型油轮既不是大型原油轮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轮,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已成为国际海运中一种标准的油轮类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 松辽盆地 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位于此的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庆也即将迎来油田50岁华诞。50年间,大庆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1976年到2002年实现持续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经过这一航道的5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即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产品,而且这些

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基础表(固体矿产)

XXXX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基础表 (固体矿产) 采矿权人名称: 矿山名称: 通讯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 县(市、旗、区)乡(镇、街、路)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E-mail: 填表人:填报单位负责人:(加盖单位章) 报出日期:年月日

□□□□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基础表(固体矿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 采矿许可证号:许可证有效期:年月日止 矿山标示坐标:矿山所处行政区:行政区代码: 所属矿区(井田)名称:所属矿区(井田)编号:□□□□□□□□□-□□□ 2

XXXX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基础表(固体矿产) 填报说明 一、填报基本要求 1.本表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地热及水气矿产以外的所有矿产采(选)矿生产活动的采矿权人(以下均对应“矿山企业”,指具有法人地位或具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按《矿产资源统计管理办法》及本填报说明的规定填报。 2. 本表采用年度报送周期。采矿权人(矿山企业)必须在每年1月底前,将经专门人员填写、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查同意签字盖章的本表格,通过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报矿区所在地的县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放射性矿产的,报送自然资源部。 3. 本表以采矿许可证范围为基本填报单元,由采矿权人填报。无论其生产规模大小都必须单独填报;一采矿权人(矿山企业)开办1个以上矿山的(一人多权的),必须一(权)证(采矿许可证)一表分别进行填报。 4.矿产资源储量应按下列顺序填报: (1)同一填报单元内有多种矿产并计算有矿产资源储量的,按主要矿产→共生矿产→伴生矿产的顺序,分别填写矿产资源储量(1~12栏)的内容。 (2)同一矿产在同一个填报单元内,有多个矿石工业类型、品级(牌号)的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先合计填写该矿产的矿产资源储量(1~12栏)的内容,然后按矿石工业类型、品级(牌号)分别依次填写其矿产资源储量(3~13栏)的内容。 5.本报表各栏的填报内容与上一年度相比有重大变化的(包括变更主要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山企业名称、采矿权属、矿山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以及重新评审备案矿产资源储量等),应在备注栏内详细说明。 二、指标解释及填写要求: (一)封面 采矿权人名称:指《采矿许可证》上所列的采矿权人名称全称。 矿山名称:指《采矿许可证》上所列的矿山名称全称。 通讯地址诸项:指采矿权人管理机关所在地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采矿权人管理机关电话号码、电子信箱。 填表人、填报单位负责人:是指采矿权人指定的填表人及填报单位的负责人,须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填报单位公章。填表人、填报单位负责人应熟悉掌握本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的动态情况,熟悉有关规定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填报各项内容。 报出日期:填写填报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日期。 (二)表格正文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原组织机构代码: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照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如有原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可填写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没有证书的,由统计部门赋予统计用临时代码,其中本部产业活动单位,可使用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第9-16位,加“B”组成,或使用法人单位原组织机构代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风 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 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为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风能资源持续、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之前全国风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能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该项目针对中国大陆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具备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我国陆上风能资源特点及其分布,为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前期工作。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气象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一、中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发展和项目主要成果 1. 初步建立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依托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中国气象局针对风能资源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大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设立了400座70~120米高的测风塔,初步建成了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 图1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分布示意图

业观测网(图1),该专业观测网于2009年5月正式全网观测运行,已获取的实地观测数据为全国(陆上)风能详查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规范风能资源观测的专业化运行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该专业观测网的持续运行,可为开展风能预报业务和风电场后评估提供基础支持。 2. 研发了适用于中国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在引进和吸收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风能数值模拟评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地理、气候特点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开发了适于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W E R A S/C M A),数值模拟的水平分辨率达到1千米以下,风能参数模拟精度能够满足各级风电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图2展示了W E R A S/ 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3. 研发了规范、适用的风能资源 计算评估系统 依据IEC61400-1、IEC61400- 12-1、GB/T 18710-2002、QX/T74- 2007等国际国内风能资源计算评估技 术规范,在气象部门原有的“风能资 源计算评估系统” V1.0版软件基础上 进行研制和完善,使之适用于风能专 业观测网一体化观测系统特有的仪器 设置和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了多种观 测仪器原始数据格式的标准转换,原 始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查、缺测数据的 自动插补订正、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Word文档图表的全自动生成等功能, 满足了本项目计算评估大量的数据处 理、规范的参数计算、标准的图表制 作和便捷的报告编制等要求。 4. 建立了风能资源数据库共享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根据风能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特点,通过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建 立了具备测风塔观测数据实时采集、 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加工、分发存 储等全功能处理流程;建成的全国 风能资源数据库包括了风能观测塔数 据、风能评估参政气象站历史数据、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的各类参数,通过分级管理形成了 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可为全 社会各个层面提供风能基础数据、评 估参数和图表成果等的公共服务。 5. 编制完善了一系列风能资源详 查和评价的规范性技术文件 针对项目执行中的各个技术环 节,参考国际、国内相关规范,考虑 我国气候特点、地理条件等因素,并 结合本项目工作大纲要求,研究编制 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测风塔 选址技术指南》、《测风塔塔体及其 防雷技术要求》、《测风塔风能观测 系统技术要求》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技术规定》、《风能资源短期数值 模拟技术规定》等规范性技术文件, 在规范和指导项目执行的同时,及时 进行总结、补充和修正,使各规范性 技术文件更加完善、合理,并具有普 适性和可操作性。 图2 WERAS/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途中的字母或文字填写其地理名称。 河流: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 I__________ 山脉: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戊__________ 己__________ 庚__________ 辛__________ (2)用“ ”符号画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在图中用代码注出: ①马六甲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②曼德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海,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④直布罗陀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海, __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⑤白令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⑥麦哲伦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⑦德雷克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⑧丹麦海峡(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图3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甲 戊 乙 丙 己 H I B D C A G 庚 E

六大板块示意图 七大洲地形特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 四周低。中部高原、 山地面积广大,约 占全洲面积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o N 100o E 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 为主,被称为“高原 大陆” 赤道 20o 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 和东部三大地形区。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北 段;中部大平原和密 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东部拉布拉多高原和 阿巴拉契亚山脉 40o N 90o W 项目大洲

矿产资源 三率

“三率”包括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 开采回收率是指矿山企业计算开采范围内实际采出矿石量与该范围内地质储量的百分比。根据计算范围的大小分为工作面、采区(矿块)、阶段和全矿井的回采率。开采回采率指的是全矿井、露天采场或矿务局的总回采率。开采回收率是衡量矿山企业开采技术和开采管理水平优劣,资源利用程度高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开采回采率偏低,矿石回收量就少,成本就高。矿山企业为降低成本,获取最高的产值和利润,往往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大弃小,造成资源损失。回采率指标低,矿山服务年限则缩短。 采矿回采率 矿石采出量在该矿山或采矿场(矿井、采掘工作面)地质储量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是比较采矿方法优劣、回采工作质量高低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 式中“区域”指矿房、矿柱、采场、台阶、中段、坑口、矿区,可计算总回采率,亦可分别计算回采率:“地质储量”指开采中重新核定的储量。 其计算公式为: 采矿贫化率是计算开采范围内原矿地质品位与采出矿石品位之差与原矿地质品位之间的比值。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废石、矸石混入或高品位矿石损失,或者部分有用组份溶解或散失,导致采出矿石品位低于开采前计算的工业储量中的矿石地质品位,这种现象称矿石贫化。这是考核矿山企业采出矿石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分析采矿方法是否合理的根据之一。矿石贫化率高了,会使最终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选矿回收率是指选矿产品(一般指精矿)中所含被回收有用成分的重量占入选矿石中该有用成分重量的百分数。这是评价矿山企业选矿技术、管理水平和入选矿石中有用成分回收程度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是反映资源利用水平的指标。 “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制度的内容是: “三率”指标制定与考核是衡量、监督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最主要考核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 “三率”指标,首先由矿山企业论证提出方案,经矿山企业法人审批后,报省(区、市)地矿主管部门。省(区、市)地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上报的“三率”指标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由矿山企业修改后,再报省(区、市)地矿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即作为各级地矿主管机构监督检查企业“三率”的依据。 “三率”指标是一个要符合每个矿山企业开采实际的阶段性指标。每个矿山都有自己的“三率”标准。不可能提出一个适合某矿种各类矿山统一的、趋同的考核标准。即使是针对性很强的矿山设计,也只能推荐一个原则的控制指标或参考的指标供矿山生产设计时参考。特别是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采、选装备的改进以及采选人员素质的提高,“三率”指标要

矿产资源管理题库及答案

矿管科题库 1、现行《矿产资源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86.3.19 B、1997.10.1 C、1996.8.29 D、1997.1.1 2、()是指矿山企业及个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审查批准,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而擅自采矿的行为。 A、非法开采 B、越界开采 C、无证开采 3、矿产资源“三率”指标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A、开采回采率 B、选矿回收率 C、综合利用率 D、矿石贫化率 4、采矿权人不按规定进行闭坑,可处以()的罚款。 A、5万元 B、10万元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5、超越批准矿区范围采矿的,责令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并赔偿损失,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以下的罚款: A、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 6、对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的,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应处以()罚款: A、5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下 C、15万元以下 D、20万元以下 7、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的()日前,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A、10 B、20 C、30 D、40 8、我市和谐矿区试点地区() A、白云鄂博矿区 B、九原区 C、达茂旗D固阳县 9、下面哪些是采矿权延续的前置条件?() A、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B、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 C、依法缴纳资补费 D、依法缴纳采矿权使用费 10、采矿权年检需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A、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情况 B、是否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并提交矿山储量年报的。 C、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年度开采设计实施情况 D、依法填报统计报表或资料情况 E、日常监督检查、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1、违反《矿产资源法》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12、矿业权设定抵押时,矿业权人应持抵押合同和矿业权许可证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备案手续。矿业权抵押解除后20日内,矿业权人应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 13、个人自用采挖砂、石、粘土矿产资源一定要办理采矿许可证。 14、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15、旗县区国土资源局在采矿权年检工作中实地核查的矿山应不低于应检矿山的20%。 16、和谐矿区建设内容包括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调解机制、矿地矛盾协调化解机制、矿区

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

新能源行业形势及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当今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人们感到常规能源的开发和供应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显然,如今能源不足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不上,经济发展就要减慢,甚至停滞,人民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能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如此,能源问题还是当今世界影响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形势,寻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并采取财税等措施鼓励发展再生能源发展。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测算,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15年将培育近2万亿元的新兴市场。面对潜在的广阔市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无疑一片坦途。 太阳能:环保优势明显 太阳能在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上有明显优势。中国2/3以上国土的年日照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总量平均大于5900MJ百万焦尔/平方米,资源非常丰富,有必要和可能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两大方面 太阳能光热利用用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国家,2003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1200万平方米,使用量52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的40%。北京2008年奥运村90%的洗浴热水将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光电转换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用太阳能光电器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003年底,全国已安装的光伏电池容量约50MW(百万瓦)。广东深圳最近建成亚洲最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