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初二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准确答案的选项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Ⅱ卷前的答案表里。本题共有

20个小题,40分。)

1.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广场以复兴之路

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方阵,

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C.春天的故事方阵 D.走进新时

代方阵

2.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相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

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雷锋 D.邱少云

3.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

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

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5.据统计,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合作社,入社农

户达到1.17亿,占全国农户的96%。说明中国农村已经

A.完成了分田到户 B.实现了现代化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6.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而忘私,艰苦创业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反腐倡廉,崇尚节约

7.“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是

A.*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整顿经济秩序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

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点持续提升

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19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

A. 26周年

B. 30周年

C. 31 周年

D. 32周年

10.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

A.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B.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

12.“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的诚意,尽的努力,实

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4.当前,提升人民军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

A.扩充兵源 B.增加兵种 C.科技强军 D.发展核武器

15.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这个年10月的《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

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A.田中角荣 B.鸠山由纪夫 C.大平正方 D.伊藤博文

16.20世纪80年代,为了发展高新技术,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同一时期中国也提出了

A.“曙光”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863计划” D.希望工程计划

17.“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

18.“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个说法,今天是通过

A.计算机网络实现的 B.高新技术实现的

C.通讯技术实现的 D.学校教育实现的

19.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20.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

表述,错误的是

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

B.就业人员能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D.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4个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0分,共60分)

21.实现现代化是中国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1950—1956年,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4分)

②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有

什么失误?(4分)

人民公社的猪公社集体吃饭的社员

(2)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在农村是怎样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新道路的?(4分)

(3)在城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如何推动的?(2分)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右图是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图画,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

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

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

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图片表达

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4分)

(2)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

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够通过哪些途径来促动海峡两

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分)

(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防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

23.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18分)

图一1954年6月访问印度缅甸图二1955年4月在万隆

图三图四乔冠华大笑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什么?(2分)其内容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

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图四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2分)这项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2分)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请举一例说明。(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二:“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

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

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这两句话是江泽

民分别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作的报告内容。

(1)材料一是由谁提出的?(2分)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保证学龄儿

童受教育的权利,于哪一年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2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了哪一教育发展战略?这

个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4分)

(4)国家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D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C A C D A B D

【评分说明】第Ⅱ卷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

只要符合题意均可酌情赋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题,21题16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0分,共60分

21.(本题16分)

(1)①土地改革(2分)、农业生产合作化(2分)

②“大跃进运动”;(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4分)

(3)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2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2.(本题共16分)

(1)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台湾。(2分)盼望祖国统一(2分)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或一国两制);(2分)香港、澳门;(2分)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分)

(3)可通过增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4分,言之有理即可。)

(4)主要是*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势力。(2分,任答出一项即可)

23.(本题18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分,错一点即不得分)

(2)亚非万隆会议;(2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3)尼克松访华;( 2分)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4)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分);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2分)

(5)举办亚太经和组织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上海合作

组织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24.(本题共10分)

(1)邓小平(2分)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分)

(3)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4分)

(4)“希望工程”(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