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

合集下载

食品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参考答案

食品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参考答案

红外光谱习题一、选择题1、红外光谱是 ACEA 、分子光谱B 、原子光谱C 、吸光光谱D 、电子光谱E 、振动光谱 2、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ACE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E 、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 3、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C 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 C 、CO 2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 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E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 4、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DA 、O H 2B 、2COC 、HClD 、2NE 、4CH 5、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必须是:DA 、分子的偶极矩为零B 、分子没有振动C :非极性分子D 、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E 、双原子分子 二、问答题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答:条件: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

2、何谓基团频率? 它有什么重要用途?答: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基团频率大多集中在4000-1350 cm -1,称为基团频率区,基团频率可用于鉴定官能团。

3、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答: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

定性分析的过程如下:(1)试样的分离和精制;(2)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3)谱图解析;(4)与标准谱图对照;(5)联机检索。

4、和是同分异构体,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检测它们?答:后者分子中存在-C=O ,在1600cm-1会有一强吸收带,而前者则无此特征峰。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一.填空题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称为红外非活性的。

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

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A. 3,2,4B. 2,3,4C. 3,4,2D. 4,2,3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A. 2,3,3B. 3,2,8C. 3,2,7D. 2,3,7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D)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与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一.填空题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称为红外非活性的。

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

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A. 3,2,4B. 2,3,4C. 3,4,2D. 4,2,3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A. 2,3,3B. 3,2,8C. 3,2,7D. 2,3,7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D)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之钱赖蟹靡创作一.填空题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 ,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

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更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更的称为红外活性 ,相反则称为红外非活性的。

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

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

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发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cm-1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分歧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分歧,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A. 3,2,4B. 2,3,4C. 3,4,2D. 4,2,3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A. 2,3,3B.3,2,8C. 3,2,7D.2,3,7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含CH3CH2COH的吸收带?(D)A.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第8章红外光谱分析

第8章红外光谱分析

第八章红外光谱分析自测试题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Cl2、H2O分子的振动可以引起红外吸收而产生吸收谱带。

( ×)2、在红外光谱中≡C-H 的吸收波数大于 -CH2-H。

(√)3、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2时, 化合物中可能含有两个双键, 或一个双键和一个环, 或一个三键。

(√)4、红外光谱可区别分子的顺反异构,但不能区分手性分子。

(√)5、烯烃分子的对称性越强,C=C双键的振动吸收越强。

( ×)6、H2O分子中的H-O-H对称伸缩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 ×)7、从红外光谱有无羰基的特征吸收可区分醇和酸。

(√)二、选择题1、下面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有( D )A、H2OB、CO2C、CH4D、N22、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 B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和频区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观察到,这是因为:( B )A、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C、分子中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D、因为分子中有H、C、H、O以外的原子存在4、甲烷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是( C )A、5B、6C、9D、105.丁二烯中C=C伸缩振动如下:有红外活性的是(B )A.CH2═CH—CH═CH2B.CH2═CH—CH═CH2A.A B.B C.A、B都有D.A、B都没有6、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谱图,那么分子结构必然是( C )A、具有不饱和键B、具有共轭体系C、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D、具有对称性7、红外光谱仪使用的光源是(B)A、空心阴极灯B、能斯特灯C、氘灯D、碘钨灯8、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B )A、向高波数方向移动B、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不移动D、稍有振动9、不考虑费米共振的影响,下列伸缩振动吸收峰最强的是(D)A、C—HB、N—HC、P—HD、O—H10、羰基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D)A、R—CO—RB、R—CO—ClC、R—CO—HD、R—CO—F11、下列化合物中,C═C伸缩振动吸收强度最大的化合物是( A )A.R—CH═CH2B.R—CH═CH—R’(顺式)C.R—CH═CH—R’(反式)D.R—CH═CH—R12、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 cm-1,1460 cm-1,1375 cm-1,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烃13、一种氯苯的红外光谱图在900 cm-1,690cm-1间无吸收带,它的可能结构为(C)A、对二氯苯B、间三氯苯C、六氯苯D、四取代氯苯14、欲用红外光谱区别HO(—CH2—CH2—O—)n H (n=1500) 和HO(—CH2—CH2—O—)m H (m=20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用—OH伸缩振动3400 cm-1 ~ 3000cm-1宽峰的波数范围区别B、用—CH伸缩振动小于3000cm-1的强度区别C、用—CH2—O伸缩振动1150 cm-1 ~ 1070cm-1强度区别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5、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带,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000 cm-1 左右,1650cm-1。

第三章红外光谱分析法(一)选择题1.红外光谱是A分子光谱B原子

第三章红外光谱分析法(一)选择题1.红外光谱是A分子光谱B原子

第三章红外光谱分析法(一) 选择题:1.红外光谱是:A :分子光谱B :原子光谱C :吸光光谱D :电子光谱E :振动光谱2.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A :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B :吸收光子的波长越长C :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D :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E :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3.在下面各种振动模式中,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乙炔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B :乙醚分子中不对称伸缩振动C :CO 2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D :H 2O 分子中对称伸缩振动E :HCl 分子中H -Cl 键伸缩振动4.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A:O H 2 B:2CO C:HCl D:2N 5 分子不具有红外活性的,必须是:A:分子的偶极矩为零 B:分子没有振动 C:非极性分子 D:分子振动时没有偶极矩变化 E:双原子分子6.预测以下各个键的振动频率所落的区域,正确的是:A:O-H伸缩振动数在4000~25001-cmB:C-O 伸缩振动波数在2500~15001-cmC:N-H 弯曲振动波数在4000~25001-cmD:C-N 伸缩振动波数在1500~10001-cmE:C ≡N 伸缩振动在1500~10001-cm7.下面给出五个化学键的力常数,如按简单双原子分子计算,则在红外光谱中波数最大者是:A:乙烷中C-H 键,=k 5.1510⨯达因1-⋅cmB: 乙炔中C-H 键, =k 5.9510⨯达因1-⋅cmC: 乙烷中C-C 键, =k 4.5510⨯达因1-⋅cmD: CH 3C ≡N 中C ≡N 键, =k 17.5510⨯达因1-⋅cm E:蚁醛中C=O 键, =k 12.3510⨯达因1-⋅cm8.基化合物中,当C=O 的一端接上电负性基团则:A:羰基的双键性增强 B:羰基的双键性减小 C:羰基的共价键成分增加 D:羰基的极性键成分减小 E:使羰基的振动频率增大9.以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者是:A:B: C: D: E:10.共轭效应使双键性质按下面哪一种形式改变?A:使双键电子密度下降 B:双键略有伸长 C:使双键的力常数变小 D.使振动频率减小 E:使吸收光电子的波数增加11.下五个化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小的是:A: B: C: D:E:12.下面四个化合物中的C=C 伸缩振动频率最小的是: A: B: C: D:13.两 个化合物(1) ,(2)如用红外光谱鉴别,主要依据的谱带是:A(1)式在~33001-cm 有吸收而(2)式没有B:(1)式和(2)式在~33001-cm 都有吸收,后者为双峰C:(1)式在~22001-cm 有吸收D:(1)式和(2)式在~22001-cm 都有吸收E: (2)式在~16801-cm 有吸收 14.合物在红外光谱的3040~30101-cm 及1680~16201-cm 区域有吸收,则下面五个化合物最可能的是:A :B :C :D :E :(二)填空1 对于同一个化学键而言,台C-H 键,弯曲振动比伸缩振动的力常数_______,所以前者的振动频率比后者______________.2 C-H,C-C,C-O,C-Cl,C-Br 键的振动频率,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 C-H,和C-D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波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键.4 在振动过程中,键或基团的_________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5 以下三个化合物的不饱和度各为多少?(1)188H C ,U =____________.(2)N H C 74, U =____________.(2) ,U =________.6 C=O 和C=C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大的是______________.7 在中红外区(4000~6501-cm )中,人们经常把4000~13501-cm 区域称为__________,而把1350~6501-cm 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8 氢键效应使OH 伸缩振动频率向__________________波方向移动.9 羧酸在稀溶液中C=O 吸收在~17601-cm ,在浓溶液,纯溶液或固体时,健的力常数会___,使C=O伸缩振动移向__________方向.10 试比较与,在红外光谱中羰基伸缩振动的波数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11 试比较与,在红外光谱中羰基伸缩振动的波数大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12 随着环张力增大,使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而使环内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_________________.。

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与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试题与答案

红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 CH 3—CH 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1)(1)υC-C (2)υC-H (3)δasCH (4)δsCH2.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 -1和1736 cm -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3)(1)诱导效应 (2)共轭效应 (3)费米共振 (4)空间位阻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4) (1)玻璃 (2)石英 (3)红宝石 (4)卤化物晶体4. 预测H 2S 分子的基频峰数为(2) (1)4 (2)3 (3)2 (4)1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4) (1)(2)—C ≡C — (3)(4)—O —H二、解答及解析题1. 把质量相同的球相连接到两个不同的弹簧上。

弹簧B 的力常数是弹簧A 的力常数的两倍,每个球从静止位置伸长1cm ,哪一个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答:Mh hv E k2π== ;所以B 体系有较大的势能。

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答: 红外紫外基本原理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能及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中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当物质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分子外层电子或分子轨道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紫外-可见光区。

仪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都是分子吸收光谱。

不同:紫外光谱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

电子能级间隔一般约为1~20eV;而红外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一般振动能级间隔约为0.05~1eV 。

3. 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纵坐标各以什么标度? 答:波长和波数为横坐标,吸收度或百分透过率为纵坐标4. C-C (1430cm-1),C-N (1330cm-1),C-O (1280cm-1)当势能V=0和V=1时,比较C-C ,C-N ,C-O 键振动能级之间的相差顺序为(○2) ①C-O >C-N >C-C ; ②C-C >C-N >C-O ; ③C-N >C-C >C-O ; ④C-N >C-O >C-C ; ⑤C-O >C-C >C-N5. 对于CHCl3、C-H 伸缩振动发生在3030cm-1,而C-Cl 伸缩振动发生在758 cm-1 (1)计算CDCl3中C-D 伸缩振动的位置; (2)计算CHBr3中C-Br 伸缩振动的位置。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及答案

氢键效应使OH伸缩振动谱带向 波数方向移动。
添加标题
一般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 振动和 振动。
添加标题
在分子振动过程中,化学键或基团的 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
添加标题
比较C = C和C = 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的是 。
红外光谱分析法 试题及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一、简答题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 何谓基团频率? 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添加标题
红外光区位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可将其细分为 、 和 三个光区。
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4000一 1500 cm -1 的区域称为 区,把1500- 400 cm -1的区域称为 区。
根据Frank一Condon原理,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中 能级的跃迁;同时必然伴随分子中 能级的变化。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解: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 (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偶极场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4)费米共振;(5)立体障碍;(6)环张力。 外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效应,制样方法等。
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解:在IR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 -650cm -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四、正误判断
01
02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一、简答题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二、选择题1.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A KBr晶体在4000~400cm -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B KBr在4000~400 cm -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C KBr在4000400 cm -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D在4000~400 cm -1范围内,KBr对红外无反射2.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A玻璃B石英C卤化物晶体D有机玻璃3.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A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B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C因为分子中有C、H、O以外的原子存在D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4.下列四种化合物中,羰基化合物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A IB IIC IIID IV5.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AB正构烷烃C乙醚D乙醇6.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A2个,不对称伸缩B 4个,弯曲C 3个,不对称伸缩D 2个,对称伸缩7.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A18B 12C30D 318.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C=C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1) CH3-CH = CH2(2) CH3-CH = CH-CH3(顺式)(3) CH3-CH = CH-CH3(反式)()A(1)最强B (2)最强C (3)最强D强度相同9.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A向高波数方向移动B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不移动D稍有振动10.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A H2OB CO2CHClD N211.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A C4H8OB C3H4O2CC3H6NOD (1)或(2)12.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13.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A0B 1C2D 31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A水溶液B含游离水C含结晶水不含水1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A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B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C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D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16.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小的是( )A C-HB N-HC O-HD F-H17.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4.55.85.0λ/μm 66.46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A C-C > C-N > C-OB C-N > C-O > C-C C C-C > C-O > C-ND C-O > C-N > C-C18.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 -1有吸收峰,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 )A C H3-CHOB CH3-CO-CH3C CH3-CHOH-CH3DCH3-O-CH2-CH319.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试样应该是()A单质B纯物质C混合物D任何试样20.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B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C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D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三、填空题1.在分子的红外光谱实验中,并非每一种振动都能产生一种红外吸收带,常常是实际吸收带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其原因是(1)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

2.乳化剂OP-10的化学名称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化学式:谱图中标记峰的归属:a_____, b____, c______, d____。

3.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主要振动吸收带应为:(1)3500~3100 cm-1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2)3000~2700 cm-1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3)1900~1650 cm-1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4)1475~1300 cm-1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吸收峰4.在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1) 3300~30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2) 1675~140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3) 1000~650cm-1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引起的吸收峰5.在分子振动过程中,化学键或基团的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

6.比较C = C和C = O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强度更大的是。

7.氢键效应使OH伸缩振动谱带向波数方向移动。

8.一般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振动和振动。

9.红外光区位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可将其细分为、和三个光区。

10.在红外光谱中,通常把4000一1500 cm -1的区域称为区,把1500-400 cm -1的区域称为区。

11.跟Frank一Condon原理,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时发生分子中能级的跃迁;同时必然伴随能级的变化。

12.红外吸收光地反映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变化;而拉光谱是地反映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变化。

13.红外光谱仪可分为型和型两种类型。

14.共扼效应使C =O伸缩振动频率向波数位移;诱导效应使其向波数位移。

四、正误判断1.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2.傅里变换叶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仪器不同,采用单光束分光元件。

()3.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4.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5.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6.水分子的H-O-H对称伸缩振动不产生吸收峰。

()7.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8.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碳基化合物c=o伸缩频率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9.醛基中C-H伸缩频率出现在2720 cm -1。

()10.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光谱仪在构造上的差别是检测器不同。

()11.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12.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频率c=o一般出现在1760 cm -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向高波数移动。

()13.酮、羧酸等的羰基(>C=O)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频率相同。

()14.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一样都是反映分子中振动能级的变化。

()15.对同一物质,随人射光频率的改变,拉曼线频率改变,但拉曼位移与人射光频率无()红外光谱分析法试题解答一、简答题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解:条件: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模式.解:(1)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2)面内弯曲振动:(3)面外弯曲振动:3.何谓基团频率?它有什么重要用途?解: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基团频率大多集中在4000 -1350 cm-1,称为基团频率区,基团频率可用于鉴定官能团.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解: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

定性分析的过程如下:(1)试样的分离和精制;(2)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3)谱图解析;(4)与标准谱图对照;(5)联机检索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解: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1)电效应,包括诱导、共扼、偶极场效应;(2)氢键;(3)振动耦合;(4)费米共振;(5)立体障碍;(6)环张力。

外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效应,制样方法等。

6.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解:在IR光谱中,频率位于1350 -650cm-1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二、选C、D、B、D、A、C、C、A、B、D、D、B、A、A、C、A、A、C、B、C三、填空题1.某些振动方式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是非红外活性的;由于分子的对称性,某些振动行式是简并的;某些振动频率十分接近,不能被仪器分辨;某些振动吸收能量太小,信号很弱,不能被仪器检出。

2.a 峰为νOH,b峰为νCH,c峰为νC=C,d峰为νC-O-C。

3.N-H伸缩C-H伸缩C=O伸缩C-H伸缩4.A r-H伸缩C=C伸缩(苯的骨架) Ar-H弯曲5.偶极矩6.C=C键7.低8.伸缩;变形9.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10.特征;指纹11.振动;转动12.直接;间接13.色散;傅立叶变换14.低;高四、正误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