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话筒设计

合集下载

单片机无线话筒设计报告

单片机无线话筒设计报告

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1)四、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的选择 (3)五、总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6)六、元器件清单 (7)七、安装与调试 (8)八、性能测试与分析 (8)九、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2)十、设计电路可能的改进措施 (12)十一、结论与心得 (12)十二、参考文献 (13)一、设计题目简易调频无线发射器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任务(1)设计一款简易调频无线话筒。

(2)根据需要列出元件清单。

(3)使用万用板搭建并且独立焊接电路。

(4)调试电路使发射频率在88MHz-108MHz之间。

2、要求(1)电路焊接符合要求,避免虚焊和错焊。

(2)无线话筒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误差±0.5MHz。

(3)可以使用普通调频收音机接收清晰的音频信号,有效发射距离在5-10m。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1、设计方案(1)电压3.0V,整机工作电流30-50mA;(2)输出频率88-108MHz左右,可以使用普通调频收音机接收;(3)使用少量元件,三极管放大;(4)接通电源的时候用小功率LED灯给出指示。

2、论证(1)方案一此方案是最初设计方案,但是模拟过程中发现三极管输入波形比较微弱,可能是电阻R2不合适的缘故,但是修改R2的阻值发现变化不明显,另外由于反馈电容器C3直接接在电源的正极,反馈效果不理想。

(2)方案二此电路由晶体管VT1和VT2、电阻R2、电感L、电容C2和C3等组成,其功能是产生高频载波并进行调制发射。

L与C2构成LC谐振回路,该回路具有选频作用,两个晶体管VT1、VT2的集电极与基极互相交叉连接,并与L、C2选频回路组成高频振荡器。

经C1耦合过来的音频信号加在VT1集电极(也就是VT2基极),对高频振荡信号进行频率调制,调制后的调频信号经C3耦合至天线辐射出去。

发射频率取决于LC谐振回路谐振频率,调节L或C2的大小即可改变发射频率。

此方案电路比较简单,在电路搭接的过程中发现他的抗干扰能力差,特别是有人靠近的时候,漂频现象比较严重。

无线话筒设计

无线话筒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090x班指导教师:胡君萍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无线话筒设计初始条件:具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技术要求:采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电抗管或变容二极管)设计一个调频无线话筒;额定电压3.0V,电流10~15 mA ;输出频率90 MHz 左右;采用 FM 收音机可可靠接收;可靠接收距离S ≥3米。

任务要求:完成电路设计,给出电路图和元件清单。

完成电路的仿真,观察性能参数,进行元件参数优化,给出仿真结果(优化了的元件参数、最终的性能指标)。

如果时间允许,完成电路的调试制作,给出作品的性能测试结果。

时间安排:二十周一周,其中4天硬件设计与制作,3天调试及答辩。

参考书目:[1]市川裕一、青木胜.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 科学出版社,2006[2]高金玉.高频电子技术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2009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1.绪论1.1无线话筒概述无线话筒,简单地说,它就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其它的方式传输声音的设备。

这种设备或电路就其原理而言,在很多产品中以各种形式或名称存在着,如双工的EarMark无线耳机HS-4系列型号就是其中之一。

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话筒(咪头)先将自然界的声音信号变成音频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会去调制电子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

最后,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我们将发射频率设计在FM收音机波段,因此可以配合任何FM收音机接收到该高频信号,并从该高频信号还原出声音信号,从而完成各种用途。

早期的无线话筒是采用FM调频来实现的,后来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发射与接收精确稳定的固定频率,这种话筒及接收机只固定单一个频率配对使用。

无线话筒方案

无线话筒方案

无线话筒方案介绍无线话筒是一种能够使演讲者、歌手或其他表演者自由移动的音频设备。

传统有线话筒存在着使用受限的问题,因此无线话筒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无线话筒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方式。

基本原理无线话筒方案基于无线技术传输音频信号,实现演讲者无需通过有线连接与音频设备连接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如下:1.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

2.无线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电频信号并进行调制。

3.无线接收器接收到无线电频信号并进行解调。

4.解调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处理后,送给音频设备进行音频放大或处理。

技术要求无线话筒方案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无线传输稳定:需要保证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干扰,保持良好的音质。

2.低延迟:音频信号传输延迟应尽可能低,以确保演讲者的声音与他们的动作同步。

3.有效距离:无线话筒方案应具备一定的有效传输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

4.能效优化:为提高电池寿命和延长使用时间,无线话筒方案应设计节能机制。

实现方式无线话筒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无线电频信号传输:使用无线电频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常见的无线话筒方案包括使用UHF或VHF频段进行传输。

此方式在传输距离较远时效果较好,但受到频段限制。

2.数字信号传输:将麦克风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

此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音频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并且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

常见的数字无线话筒方案包括使用2.4GHz或5.8GHz频段进行传输。

3.多通道传输:为满足多个话筒同时使用的需求,无线话筒方案可以采用多通道传输技术,使不同的话筒能够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传输,避免互相干扰。

结论无线话筒方案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演讲者的自由移动,摆脱有线连接的限制。

在选择无线话筒方案时,需要关注无线传输稳定性、低延迟、有效传输距离以及能效优化等方面。

实现方式包括无线电频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和多通道传输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案,可以提供稳定的音频传输质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调频式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调频式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调频式无线话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频式无线话筒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电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了解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频率调制、频谱、带宽等。

3. 学生掌握调频式无线话筒的调试与使用方法,了解影响传输效果的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调频式无线话筒的组装与调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调频式无线话筒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鉴赏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调频式无线话筒原理介绍:- 无线话筒概述- 调频技术基本概念- 调频式无线话筒工作原理2. 调频式无线话筒电路组成与功能:- 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 拾音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功能部件- 天线、接收器、解调器等组件3. 调频式无线话筒的调试与使用:- 调试方法及步骤- 使用注意事项- 影响传输效果的因素4. 实践操作:- 调频式无线话筒组装- 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排除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无线话筒概述、调频技术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调频式无线话筒工作原理、电路组成与功能- 第三课时:调频式无线话筒的调试与使用、实践操作教材关联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调频技术- 第四章第四节:无线通信技术- 第五章第二节:音频信号处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频式无线话筒的相关知识。

无线调频话筒的设计与制作

无线调频话筒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1)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摘要: (4)ABSTRACT: (4)1引言 (5)1.1无线电技术及无线话筒 (5)1.2无线话筒的分类 (5)1.3无线话筒的发展 (6)1.4无线话筒的运用 (7)2.设计任务与要求 (8)2.1设计任务 (8)2.2设计要求 (8)2.3任务自评 (8)3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8)3.1整体方案设计 (8)3.2具体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11)3.3单元电路的调试与仿真 (14)4电路制作装配 (18)4.1PCB板的制作 (18)4.2电感的制作 (20)5调试仿真及结果分析 (21)5.1实物测试仿真 (21)5.2实物调试 (22)5.3结果分析 (22)6设计总结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批表 (26)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27)河西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 (28)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2)1引言1.1无线电技术及无线话筒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话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器件,无线话筒系统在广播、电影、戏剧和舞台制作以及公司、宗教和教育场所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数以万计的无线电设备的使用以及用户对无线话筒系统需求的增加使广播频率变得拥挤,理解无线话筒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的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可用的频谱越来越少,在北美DTV(数字电视)广播的出现使得无线系统的运行更加复杂困难。

DTV也同样出现在欧洲,它已成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频谱拥挤现象的另一标志.。

鉴于以上这些事实,随着无线话筒、内部通讯网络系统、耳内监听系统和其它应用在各类制作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日益普及,对于无线系统扎实的,技术性理解需求是前所未有的。

1.2无线话筒的分类无线话筒的分类方式很多,比方说根据发射使用频率分类或无线话筒的接收方式来分类等。

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课程设计

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FM调频无线话筒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 学生能够掌握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的组装与调试方法。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相关的电学知识,如电磁波传播、频率调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动手搭建一个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基本电子测量工具,进行调试和优化。

3. 学生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知识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以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为载体,结合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1. 理论知识:- 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传播特性以及频率调制原理。

- 引导学生回顾并理解电路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 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讲解FM调制器、FM发射器、FM接收器等模块的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步骤,动手搭建简易FM调频无线话筒,包括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电路连接等。

- 安排实际操作环节,教授学生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测量工具进行调试和优化。

-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FM调频无线话筒的组装与调试技巧。

3.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回顾电磁波、电路元件等基础知识,介绍FM调频无线话筒工作原理。

调频无线话筒设计

调频无线话筒设计
C1-2
MK1-2
R1-1
)
(
NetR1_2
C2-1
C4-1
C6-1
C8-1
R1-2
R2-2
R4-2
R5-2
S-1
)
(
NetS_2
3V-1
S-2
)
(
NetT1_2
C4-2
C5-2
T1-2
)
(
NetT1_3
C5-1
R3-2
T1-3
)
(
NetT2_2
R5-1
T2-2
)
(4)pcb板设计,设计pcb板如图5示。
七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注意事项
1,元件封装设计时容易将KEEPOUT层的边界线漏画。
打开PCB LIBRARY DOCUMENT工作界面,选择工作层面为KEEPOUT层。进行边线的划线。这时边线颜色为黄色。
2,元件封装引脚不对应
默认的电感L的两个管脚为0脚、1脚。如果这样导入,在pcb图中将没有电感连线。
八心得体会
1,在PCB制图时,元件的布局通常采用和电路原理图相同的布局,但需要适当调整,使得连线尽可能地减少交叉,总体布局尽可能地美观大方。
2,在PCB连线时一定要先进行规则的定义,不同的电路有不同的规则。规则定义包括:线宽、线距、孔径、板层等。
3,电路板的焊接一定要耐心谨慎。不可粗心大意造成虚焊,漏焊。
4,调频是一项细致活。最好的频段有时候一晃就过。需要非常细心的进行频率的选取。
无论是在protel设计,还是在电路板的焊接以及调频过程,细心谨慎都是一定要具备的。
学工科,一定要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与精神。用事实说话。
图5 PCB板图

无线调频话筒设计

无线调频话筒设计

无线调频话筒设计引言:无线调频话筒是一种能够无线传输声音信号的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话筒与收音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无线调频话筒在舞台表演、会议演讲、体育解说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具有灵活、便捷、高质量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无线调频话筒的设计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设计原理:无线调频话筒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源、调频电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

首先,信号源是话筒捕捉声音信号的部分,通过话筒的电容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调频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通过改变频率和幅度来实现对声音信号的调制。

接下来,发射电路将调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最后,接收电路接收无线电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将信号送入音频输出设备。

主要组成部分:①话筒体:话筒体是无线调频话筒的外壳部分,用于保护内部电路和增加声音采集的灵敏度。

常见的话筒体材质有金属和塑料,内部装有电容麦克风和电路板。

②电容麦克风:电容麦克风是无线调频话筒捕捉声音信号的部分,它由电容和放大器组成,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电容麦克风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和平坦的频率响应等特点。

③调频电路:调频电路是无线调频话筒的核心部分,它将电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通过调整频率和幅度来实现对声音信号的调制。

调频电路包括振荡器、调制器、放大器等组成部分。

④发射电路:发射电路将调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发射电路包括射频放大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等组成部分。

⑤接收电路:接收电路接收无线电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将信号送入音频输出设备。

接收电路包括射频前置放大器、混频器、解调器等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无线调频话筒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收音设备。

话筒内的电容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过调频电路调制为调频信号。

然后,发射电路将调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进行无线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任务:无线话筒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我国的调频收音机的接收范围是88MHz到108MHz,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款简易的调频无线话筒,使工作频段在接收机的接收频段内,在收音机中收听到无线话筒发出的语音信号。

基本要求
(1)频带范围 88MHz ~ 108MHz以内。

(2)话筒有效工作距离 > 5米。

(3)最大频偏:< 50KHz。

发挥部分
(1)能在两个以上的频点切换。

(2)工作距离> 20米
(3)其他。

[摘要] 高频电子线路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最基本电路及他们的功能,给出了定性及定量分析这些电路性能的方法。

这些电路包括了发射机及接收机中的选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功放电路、振荡电路、调制及解调电路、锁相环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频率合成电路。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我们了解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微变等效电路,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线路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技术要求及一些典型集成电路的实际应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足够的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无线调频话筒、PCB 绘图、电路分析
[Abstract] High Frequency Circuit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rticularl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heir basic function of the circuit, give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methods of circuit performance. The circuit includes a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in frequency selective amplifier, mixer circuits, power amplifier, oscillation circuit,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circuits, phase locked loop circui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and frequency synthesis circuit. The basic design of this course a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rough teaching, so we know when the transistors operate at high working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dependent equivalent circuit parameters, frequency control circuit of the line unit composition,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ome typical IC, and have a certain theoretical level and enough of the practical skill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basis. [Key words] Wireless FM microphone, PCB drawings, circuit analysis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