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表内除法(二)导学案

①看图,你知道什么信息?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怎样计算?)
②如果要求每行有几面小旗,怎样列式?为什么?
(小组交流,说说方法和理由。)
③如果求有几行呢?该怎么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④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7-39页例1、例2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4、在“○”里填上“+”“-”“×”或“÷”。
48○6=2○6 49○7=21○3
2○3=54○9 15○3=4○1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 )里最大能填几?
15÷( )>4 36÷( )>8
40÷( )>7 35÷( )>6
2、一道除法算式题,除数是9, 芳芳把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7.正确的商是几?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个地球仪要8元,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解:56÷8=7(个)
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3、44页以及练习九中的第1题、第5—9题、思考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教育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5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 :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4.2及以下
4.3~4.6
4.7~4.9
5.0及以上
一年级(1 )班
2
5
11
29
四年级(2 )班
(2)()最少,()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人
8人
12人
9人
13人
20人
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2)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 ),再减60得( )。
2、35加19的和是( ),再减去40得( )。
3、100减去70的差是( ),再加上30得( )。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处理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旳基础上编排旳。
本单元旳重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几种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
2.例题旳展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规定: 1.结合现实生活中旳详细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基本含义, 学生用两步计算旳措施处理问题,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独立思索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旳使用。
2、综合算式旳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第一课时处理问题教学内容: 书本第4页例1 讲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旳:1.使学生能从详细旳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掌握处理问题旳环节和措施, 懂得可以用不一样旳措施处理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3.通过处理详细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旳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旳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含义,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过程, 会用所学旳数学知识处理简朴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旳亲密联络。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会在处理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激发爱好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问: “我们看看图中旳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旳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测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合适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第 7元万之内数的教材析:教材先通向学生介熟习的体育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之内数的。
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与心理展律,按从易到螺旋上升的排原,了一幅幅的、有数学意的画面,学生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并且懂得于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更大的数位的教课打下基。
学情解析本元是在学生学了百之内数的的基上行教课的,学生已学了“20 之内数的”“100 之内数的”,掌握了百之内的数位名称以及它之的关系。
能明确“ 十一”的数方法,并能领悟数在生、生活中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数的范展到万之内。
通本元的学,可以学生学多位数的打好基。
在整数的程中,本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
元目:知技术:合生活,领悟生活中有大数,感觉学大数的必需性,数数的程,能万之内的数,合物体知道些数的成与分解。
数学思虑:估一估、数一数、想想、一、一、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践活,体感觉万之内数的大小,培育数感。
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描述万之内数的大小。
“万位”及其位,能出万之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数位之的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感情度:一步学用详尽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与别人交流活,培育学数学的趣和自信心。
学要点:1.会数 10000 之内的数,研究万之内的数的法、写法及数的成。
2.能比万之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点:1.领悟相两个数位之的率是10。
2.掌握中、末端有0 的数的写法。
3.近似数,并能合行估安排: 141.1000 之内数的⋯⋯⋯⋯⋯42.10000 之内数的⋯⋯⋯⋯6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3.整理和复⋯⋯⋯⋯⋯⋯⋯⋯1二年数学学科(下)第7元学指案: 1000 之内数的( 1)型:新授研究:第1使用明及学法指:教1、自学本第 74~ 77 例 1、例 2 及十六中的 1—4 ,用笔勾画出诱惑点;独立思虑完成自主学和合作研究任,并复或律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环节学案探究新知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完成表格并填空。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熊猫的比喜欢小狗的多(或少)( )人。
自主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的情况。
学习(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共有( )人参加课外小组。
(4)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知识点:认识并分析简单的统计表下面是某市2015 年7 月天气情况统计表。
质疑探究(1)该市2015 年7 月的和一共有( )天。
(2)该市2015 年7 月的比多( )天。
(3)2015 年7 月一共有( )天。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一、随堂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填空。
(1)早餐最喜欢吃( )的最多,最喜欢吃( )的最少。
(2)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比最喜欢吃包子的人多(或少)( )人。
(3)一共调查了( )个人。
(4)全校学生早餐最喜欢吃( )的人可能最多。
二、拓展练习实践下表是二(2)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应用(1)根据上面的表格信息,完成表格所缺的内容。
(2)男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
(3)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有( )人。
(4)二(2)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一共有( )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自我总结我的问题是:第2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环节学案一、复习旧知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的统计表。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算一算,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二、探究新知学习下面是小红在超市调查小朋友最喜欢的食品的统计表。
(1)最喜欢吃冰淇淋的人数比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数多( )人。
新人教版小学教育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1课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3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小小设计师………………………………………………………1课时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六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导学案】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1课时(2)平均分(2)1课时(3)平均分(3)1课时(4)除法(1)1课时(5)除法(2)1课时(6)练习课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前
展
示
课
中
:
三
导
三
学
一、谈话导入。
(1)如果给一年级学生订做校服,有红、黄、蓝、白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2)进一步提问:老师知道每个人都希望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可是校服的颜色只能选择一种,学校决定选择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颜色,这种方法是最合理的。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呢?
(汇报各组分法,然后比较得出结论: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最后是每份3个。)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题、第2题。
2..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3.独立完成练习二的1、2、3、4题。
(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强调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4、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
后
:
反
思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练习一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课
前
:
定
标
1.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据整理收集的过程。
2.能独立运用收集的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
前
展
示
课
中
:
三
导
三
学
1、在班上统计调查第二、六题的相关数据,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补充。
导
三
学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几个?动手分一分。
2.回顾平均分的含义,这节课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形式。(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2.出示课题----平均分
(1)哪些组是平均分呢?
(2)不是平均分的小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平均分呢?
2、操作实践,体验过程
1.学习平均分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一分的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课
后
:
反
思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2)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课
前
:
定
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会运用“正”字记录方式进行统计。
(自由讨论,达成共识。要调查全校学生范围太广,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班级里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例1。
1.引导学生讨论统计人数的方法,并选出最优方法。
2.用学生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制作单式统计表。
3.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1)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课
前
:
定
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分组收集和整理数据。
2.会填写简单的单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
前
展
示
课
中
:
三
导
三
学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动手把糖果分给自己小组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汇报情况,老师板书。
(3)学生仔细观察汇报情况。
(4)从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一个合适的名称吗?
2.完成统计表。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的两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1)根据统计表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没有影响。因为陈小菲比王明明多7票,就算这两位同学都投了王明明,陈小菲的票还是比王明明多。)
5、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3.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够读懂统计表。
课
前
展
示
课
中
:
三
导
三
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学校要举办一次讲故事大赛,班上的王明明和陈小菲都是讲故事的能手,可是只能选一位参加比赛,到底选哪一位同学呢?同学们,可以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2.揭示课题。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1.投票选举。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课
前
:
定
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第三题,并汇报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3、同桌讨论完成第四题。
4、点名同学完成第五题。
5、全班讨论完成第七题,引导学生理解:如果每个涂色的方格表示2份《电视报》,每天卖出的《电视报》份数则为涂色的方格数的2倍。
课
后
:
反
思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平均1(例1、2)
时间
主备
(1)老师让每位同学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写在纸条上,然后让收集好纸条,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记录下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明确投票规则及要求.)
(2)投影展示班上同学记录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说说理由。(讨论后交流:喜欢画“正”字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快捷,一个“正”字代表5票。)
(1)引导学生弄懂统计表每行每列表示的含义,然后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看懂统计表,交流获取的信息。)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的问题,点名回答。(独立观察统计表后,同桌交流答案,回答问题。)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页第一题。
4、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
后
:
反
思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平均分2(例3)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课
前
:
定
标
1.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包含分”这种分法的特点。
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
前
展
示
课
中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