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

合集下载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土的分类标准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 土的粒度成分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粒度的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和比例,通常用筛分法或沉积分法测定。

根据粒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土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不同类型。

2. 土的矿物成分土的矿物成分是指土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比例,包括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等。

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土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硅质土、碳酸质土、磷质土等。

3. 土的有机质成分土的有机质成分是指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和比例,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骸和微生物等。

有机质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含量和性质。

4. 土的化学成分土的化学成分是指土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包括硅、铝、铁、钙、镁等。

化学成分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含量和比例。

5. 土的结构特征土的结构特征是指土中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和孔隙率等结构特征。

这些特征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结构特征。

6. 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的密度、孔隙率、含水量、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和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

7. 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等性质,包括压缩性、抗剪性、抗压性等。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和环境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质。

8. 土的环境因素土的环境因素是指土壤所处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土壤的性质和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土壤分类时需要考虑其环境因素。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岩、土名称
一类土(松软土)略有粘性的砂土、粉土、腐殖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淤泥。

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粘性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建筑材料碎屑、碎石、卵石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三类土(坚土)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建筑材料碎屑的潮湿的粘性土或黄土。

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砾石,体积在10~30%重量在25kg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软泥灰岩。

五类土(软石)
硬的石炭纪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坚实的白垩,中等坚实的页岩、泥灰岩。

六类土(次坚石)坚硬的泥质页岩,坚实的泥灰岩,角砾状花岗岩,泥灰质石灰岩,粘土质砂岩,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滑石质的蛇纹岩,密实的石灰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砂质石灰质页岩。

七类土(坚石)白云岩,大理石,坚实的石灰岩、石灰质及石英质的砂岩,坚硬的砂质页岩,蛇纹岩,粗粒正长岩,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片麻岩,粗面岩,中粗花岗岩,坚实的片麻岩,辉绿岩,玢岩,中粗正长岩。

八类土(特坚石)坚实的细粒花岗岩。

花岗片麻岩 闪长岩 坚实的玢岩、角闪岩、辉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玄武岩,最坚实的辉绿岩、石灰岩及闪长岩,橄榄石质玄武岩,特别坚实的辉长岩、石英岩及玢岩。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工程)1、碎石土碎石土是典型的粗粒土,如果土中粒径大于 2mm 的含量高于整个土体的重量的 50 %,该土就属于碎石土。

按粒粗和颗粒形状,碎石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见下表。

碎石土的分类2、砂土砂土即细—中粒土,无塑性,由细小岩石及矿物碎片组成。

砂粒直径变化在 0 . 75 — 2mm 之间,大于0.075mm 的土粒含量超过 50 %。

按粒组含量,砂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五类,如下表所示。

砂土的分类3、粉土粉土是细粒土,粒径变化在 0 . 002 ~ 0 . 075mm 之间,且土粒大于 0.075mm 的含量不得超过50 %,塑性指数I P ≤ 10 。

总之,粉土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

无机质粉土亦称“岩粉”。

4、粘性土粘性土是典型的细粒土,粒径小于 0.002mm ,形状不规整。

粘性土可以细分成两类:粉质粘土和粘土。

其划分的依据是塑性指数 I P ,如下表所示。

粘性土的分类5、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即人为作用形成的土。

常见的人工填土有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素填土可含各种土。

杂填土是各种垃圾混杂形成的人工土,这些垃圾可能是工业废料,也可能是城市垃圾物。

冲填土是水力作用形成的,如河堤和江堤挖沙、挖淤形成的土。

此外,自然界中还分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膨胀土、湿陷黄土、红粘土等。

这些土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

它们的分类都有各自的规范,在实际工程中可选择相应的规范查用。

回答人的补充2009-12-23 18:03下面是国家颁布的分类标准,有些长,因为不知道你需要哪方面的内容啊土的分类标准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1 12:16:5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的通知(90)建标字第691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土的分类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壤的划分依据及标准可以有多种,如下所示:
1. 根据土壤的组成:可以根据土壤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来划分土壤类型,通常包括砂壤土、黏壤土和粉土等。

2. 根据土壤的质地:可以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来划分土壤类型,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壤土和粘土等。

3. 根据土壤的颜色:可以根据土壤中颜色的种类和明暗程度来划分土壤类型,例如红壤、黄壤、黑壤等。

4. 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可以根据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饱和度来划分土壤类型,如湿壤、旱壤、水logged土等。

5. 根据土壤的排水性能:可以根据土壤的排水性能来划分土壤类型,例如良排水土、中等排水土和差排水土等。

6. 根据土壤的肥力:可以根据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供给能力来划分土壤类型,如肥沃土、中等肥力土和贫瘠土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壤划分依据及标准,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应用场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1)无粘性土:分为碎石土(砾类土)、砂土。

(2)粘性土:工程上将塑性指数Ip≥10的土定名为“粘性土”,其按塑性指数又可分为粉质粘土、粘土。

粘性土粘粒含量较多,含较多亲水性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

(3)粉土:工程上将粒径≥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10,该类土定名为“粉土”,粉土的塑性指数一般为3≤Ip≤10之间。

它是砂土和粘性土的过渡类型,工程上俗称“亚砂土”。

其按颗粒级配情况又可分为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粉土中含有主要元素Al及微量元素Ni等。

(4)粘土:将塑性指数Ip≥17的粘性土工程上定名为“粘土”。

(5)粉质砂土:粒径≥0.075mm且颗粒含量≥50%,学术谓称“粉砂”
(6)砂质粉土:粒径≤0.005mm的颗粒含量≤10%的粉土定名为“砂质粉土”。

(7)粉质粘土:工程上将塑性指数10≤Ip≤17的粘性土定名为“粉质粘土”,俗称“亚粘土”。

(8)粘质粉土:粒径≤0.005mm的颗粒含量≥10%的粉土工程上定名为“粘质粉土”。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土壤的分类通常基于不同的土壤特性和组成。

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采用略有不同的土壤分类系统。

国际上常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之一是美国农业部(USDA)的土壤分类系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土壤分类系统。

以下是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分类系统的一些主要分类:
1. 土壤层次:根据土壤的基本层次划分,可分为表层土(O层)、矿质土层(A、B、C层)等。

2. 土壤亚层:在矿质土层中,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特征划分为亚层,如Bt亚层(聚积土亚层)等。

3.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特征,如黄壤、红壤、棕壤、黑土等。

4. 土壤亚类:在土壤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如黄壤中的典型黄壤、黄棕壤等。

5. 土壤系列:土壤系列是具有相似发育历史和土壤特性的土壤的集合,如Alfisols、Spodosols等。

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包括:
1. 土层次:分为表层土、亚表层土、过渡层土、底层土。

2. 土壤组:根据土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如沙质土壤组、壤土壤组等。

3. 土壤相:在土壤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相,如棕色土壤相、红色土壤相等。

这些分类系统都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征进行划分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土壤资源。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 的 分 类

土  的  分  类

土的分类
一.一般土的分类
注:定明时应根据粒径分组。

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确定,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

075c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黄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塑性指数大于10为黏质黄土,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为砂质黄土。

二,土的密实程度
土的野外鉴别一.土的野外描述
二.土的野外鉴别
三,土的潮湿程度野外鉴别
四.土的密实程度野外鉴定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野外鉴别
﹙注:碎石土锤击数划分仅作参考﹚
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辽阳至哈尔滨段定测钻探技术质量要求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土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

土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

土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照成分分类:土壤的成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按照成分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矿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和水体土壤。

矿质土壤主要由颗粒状的无机物质组成,包括砂土、粉土和黏土等。

其中,砂土颗粒较大,通透性较好,但保水性差;粉土颗粒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保水性较好;黏土颗粒则较小又粘滞性强。

这些都会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产生重要影响。

有机质土壤则主要由含有丰富有机质的残积物组成,如植物碳水化合物、动物残骸等。

有机质的含量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但相对矿质土壤来说,透水性较差。

水体土壤主要指湖、河、海洋等水域中的沉积物。

这些土壤主要由沉积的细粒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但由于水分占比较高,透水性较差。

2.按照颗粒大小分类:根据土壤颗粒粒径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粗土、中等粒径土壤和细土。

粗土主要是砂土,颗粒粒径在0.05-2.0毫米之间。

由于颗粒较大,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中等粒径土壤主要是粉土,颗粒粒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

粉土比砂土颗粒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和砂土相比,粉土的保水性较好。

细土主要是黏土,颗粒粒径在小于0.002毫米。

黏土颗粒非常小,比表面积非常大,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但透水性较差。

3.按照PH值分类:土壤的pH值表示土壤酸碱程度,根据pH值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土壤、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pH值小于7,主要由铝、铁等酸性离子所占据。

酸性土壤对大多数植物不利,且含有酸性离子,容易形成酸性沉积物。

中性土壤的pH值约为7,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碱性土壤的pH值大于7,主要由钙、钾等碱性离子所占据。

碱性土壤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植物在这种土壤中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4.按照水分状态分类:土壤的水分状态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根据水分状态的不同,土壤可以分为湿土、中性土和干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
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
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
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
3
及其以前沉积的
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
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
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
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
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
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
量超过总质量50%
块石棱角形为主
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
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棱角形为主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
超过总质量50%
角砾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
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
63.5
按表1-12分类。

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63.5
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
63.5
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
63.5N
63.5

20
5<N
63.5
≤205<N
63.5
≤10 N
63.5
≤5
密实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
120
按表1-14分类,并按表
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
120
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
120
N
120
>14
11<
N
120
≤14
6<
N
120
≤11
3<
N
120
≤6
N
120
≤3
密实度密实很密中密稍密松散
3.砂土的分类
粒径大小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
定。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过总质量50%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

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

标准贯入
锤击数N
密实

标准贯入锤
击数N
密实

N≤4极松 10<N≤15稍密30<N≤50密实
4<N≤10
松散 15<N≤30中密N>50 极密实
4.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

当有经验时,也可用原位测试或其他方法划分粉土的密实度。

孔隙比e e<0.75 0.75<e≤0.90e>0.9
密实度密实中密稍密
含水量w w<20 20<w≤30w>30 湿度稍湿湿很湿
5.粘性土
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
L
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按表1-21确定。

液性指
数I
L
≤0
0<
I
L
≤0.25
0.25<
I
L
≤0.75
0.75<
I
L
≤1
I
L
>1
状态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6.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有机质含量W u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分类名称有机质含量
W
u
(%)
现场鉴别特

说明
无机土W
u
<5%
有机5%≤W
u
≤10%深灰色,有光1.如现场能鉴别或有地
质土泽,味臭,除
腐殖质外尚
含少量未完
全分解的动
植物体,浸水
后水面出现
气泡,干燥后
体积收缩区经验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定;
2.当w>w
L
,1.0≤e<1.5时称淤泥质土
3.当w>w
L
,e≥1.5时称淤泥
泥炭质土10%<W
u
≤60%
深灰或黑色,
有腥味,能看
到未完全分
解的植物结
构,浸水体
胀,易崩解,
有植物残渣
浮于水中,干
缩现象明显
可根据地区特点和需要
按W
u
细分为:
弱泥炭质土(10%≤W
u

25%)
中泥炭质土(25%≤W
u

40%)
强泥炭质土(40%≤W
u

60%)
泥炭W
u <60%
除有泥炭质
土特征外,结
构松散,土质
很轻,暗无光
泽,干缩现象
极为明显
7.
1.按压缩系数分类
当a
0.1~0.2<0.1MP
a
-1时为低压缩性;
当0.1MP
a -1≤a
0.1~0.2
<0.5MP
a
-1时为中压缩性;
当a
0.1~0.2≥0.5MP
a
-1时为高压缩性。

2.按灵敏度分类
当S
t =1~2时为低灵敏;当S
t
=2~4时为中灵敏;
当S
t =4~8时为高灵敏;当S
t
>8时为特别灵敏。

3.按相对密度分类
当0<D
r <1/3时为松的;当1/3<D
r
<2/3时为中密
的;
当D
r
>2/3时为密实的。

4.按超固结比分类
当P
c 等于P
时土层为正常固结的;当P
c
小于P
时土层
为次固结的;
当P
c 大于P
时土层为超固结的。

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粉土迅速、中等无光泽反

低低
粘性土无光滑、稍有
高、中等高、中等
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