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记 片段 翻译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一: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通过教育(文化)改变人的自然本性,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
隐藏于现象之内的,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和佛家六经的功能是一样的,随四季而一起循环运行。
作画开始与自然天然的手法,不是凭空捏造或传承别人的东西来进行的。
二:图画之意洎乎有虞作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广雅》云:“画,类也。
”《尔雅》云:“画,形也。
”《说文》云:“画,畛也。
象田畛畔所以画也。
”《释名》云:“画,挂也。
以彩色挂物象也。
”故鼎锺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
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强理辨。
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到虞氏作画,绘画正式产生。
一方面明施五彩,另一方面仍深于比象,于是礼乐大开,政治教化由此兴盛,因而能做到尧舜禅让,天下大治。
《广雅》说:“画,就是分类”。
《尔雅》说:“画,就是图画”。
《说文解字》说:“画,就是划分界限,像田界的样子”。
《释名》说:“画,就是挂,用色彩模拟物象挂起来。
”所以大禹铸鼎物象挂起来,百姓就能识别魑魅魍魉,就能了解鬼神怪异之物,旗帜有了名号则显示出法度而使国家的体制完备。
清庙整肃而尊彝成列,土地面积量出则疆域画定。
因为忠孝,都列名于云台;因为功勋,都列名于麒麟阁。
看见善人足以使人戒恶;看见恶人足以使人思贤。
留下其容貌,才能显明盛德之事;完整地记下成败之迹,才能保存已经过去的历史。
纪传的主旨是记事,不能留下其容貌;赋颂的主旨是赞美,不能一一缕述外在的形迹;图画却可以兼有二者的长处。
三:书画异名而同体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唐朝名画录文言文翻译

唐张彦远《唐朝名画录》者,我国绘画史论之瑰宝也。
是书以画史为纲,详述唐代绘画之盛况,品鉴名画,考订画家,实为后世研究唐代绘画之重要资料。
书中首论画之起源,谓画者,天地之象也,心物之运也。
自轩辕黄帝时,画已兴起,至唐而极盛。
唐太宗好画,命画工图绘天下名山胜水,以供御览。
玄宗时,更设画院,选天下名手,图绘宫中故事,及圣贤、功臣之像,以崇儒雅。
彦远于书中,首述画之品第,分为神、妙、能、逸四品。
神品者,超凡脱俗,气象万千;妙品者,匠心独运,意境深远;能品者,技艺精湛,风格鲜明;逸品者,不拘一格,独树一帜。
此四品之中,以神品为最高,而逸品最为难得。
继之,彦远评述唐代画家百余人,分为道释、人物、山水、花鸟四类。
道释画家以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等为代表,人物画家以韩干、韦偃、张萱等为代表,山水画家以王维、李成、范宽等为代表,花鸟画家以边鸾、徐熙等为代表。
吴道子,号“画圣”,善画佛像、人物、山水,画风雄浑,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
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画风细腻,色彩丰富,人物神情生动。
李思训,善画山水,画风豪放,构图奇特,意境深远。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善画山水、花鸟,画风清新,意境悠远。
李成,字景元,善画山水,画风典雅,构图严谨,意境深邃。
范宽,字子宽,善画山水,画风雄浑,构图宏大,意境高远。
边鸾,善画花鸟,画风工整,色彩艳丽,形象生动。
徐熙,字仲雅,善画花鸟,画风豪放,构图独特,意境深远。
总之,《唐朝名画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唐代绘画之盛况,为后世研究唐代绘画提供了宝贵资料。
书中所评述的画家及其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我国绘画艺术在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唐朝名画录》则为我们展示了这一辉煌时期的艺术风貌。
历代名画记第二卷翻译

历代名画记第二卷翻译一、概述本文将探讨《历代名画记》第二卷的翻译工作。
其中,历代名画记是一本记录中国历代名画作品的文集,对于了解中国绘画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翻译的重要性、翻译难点以及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翻译的重要性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历代名画记》这样的经典文集的翻译,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翻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历代名画的伟大和独特之处,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翻译难点1. 文化差异翻译名画记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难题。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背景,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调整,使得翻译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目标读者的理解。
2. 专业词汇与翻译名画记中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考虑如何准确翻译这些术语。
同时,还需要保持翻译的统一性和易读性,避免出现翻译术语不一致或难以理解的情况。
3. 文字表达与绘画表现的差异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画面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翻译作品时需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准确而生动地表达绘画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画作所传递的信息。
四、翻译方法1. 文化背景调研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对中国历代名画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只有了解了绘画作品所在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画家的思想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2. 术语翻译规范化在名画记中存在大量的术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术语翻译词典,将这些术语进行规范化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一致性原则,确保同一术语在不同章节中译名一致,减少读者对翻译的困惑。
3. 形象化翻译绘画作品通常通过画面来表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形象化翻译的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画作的特点、情感和内涵。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绘画作品的魅力。
五、总结通过对《历代名画记》第二卷的翻译工作的探讨,可以看出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难点。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文集,进行准确、生动的翻译,不仅可以传播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也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中国传世名画鉴赏作文英语

Chinese classical painting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represent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rt.When appreciating these masterpieces,one should start from several aspects:the artists background,the painting techniques,the artistic conception,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1.Artists Background:Understanding the lif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artist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of the painting.For example,the famous Song Dynasty painter Zhang Zeduan,known for his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was an official who depicted the bustling life of Bianjing todays Kaifeng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period.2.Painting Techniques: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are diverse,including brushwork, ink application,and color use.For instance,the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categorized into fine lines工笔and freehand brushwork写意.Fine lines emphasize meticulous detail,while freehand brushwork focuses on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emotion.3.Artistic Conception:The artistic conception,or Qiyun Shuangxiang in Chinese,is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a painting.It is the emotional and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that transcends the physical form.A painting with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can evoke deep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viewers.4.Historical Context: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a painting was created can greatly influence its content and style.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the time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paintings.For example,the painting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ten depicted scholars and literati,reflecting the social status and cultural pursuits of the time.5.Cultural Elements:Chinese paintings often incorporate elements from Chinese philosophy,literature,and folklore.Symbols and motifs carry specific meanings and are used to convey messages and wishes.For example,the peony symbolizes wealth and honor,while the pine tree represents longevity.6.Appreciation of Specific Works:When appreciating a specific work,one should observe the composi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gures and the environment,and the use of space.For example,in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the composition is intricate,with a bustling market scene that includes various social classes and activities,reflect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time.7.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Over time,Chinese painting has seen the introduction ofnew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For example,the use of mineral pigments for vibrant color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Western perspective in some Qing Dynasty paintings.8.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ncient paintings are crucial to maintaining their condi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Techniques such as mounting,cleaning,and repairing are used to prevent deterioration and damage.9.Influence and Legacy: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paintings extends beyond China,impacting the art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inspiring Western artists.The legacy of these paintings is seen in the continue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themes.10.Contemporary Relevance:While appreciating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paintings,its also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ir relevance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culture. Many modern artists draw inspira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adapting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themes to contemporary contexts.In conclusion,the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aintings is a multifaceted experience that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artists intent,the technical execution,and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It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aesthetic,the philosophical, and the emotional,offering a window into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art history.。
古代名画介绍 英语作文

古代名画介绍英语作文(中英文实用版)Title: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MasterpiecesThe annals of history are adorned with a plethora of exquisite ancient paintings that stand as a testament to the ingenuity and artistic prowess of bygone eras.Each stroke of the brush on rice paper or canvas tells a unique story,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nuances, societal values, and personal emotions of the time.标题:古代名画介绍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精美的古代画作犹如璀璨的明珠,见证了往昔岁月的智慧与艺术成就。
每一笔在宣纸或画布上的勾勒,都在诉说着独特的故事,映射出当时的文化特色、社会价值观以及个人情感。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masterpieces is the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by Zhang Zeduan.This scroll painting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vibrant daily lif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 intricate details and lively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streets make it an invaluable historical record.最为人所称道的名画之一,便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浅谈《历代名画记》中“意”与“品”

浅谈《历代名画记》中“意”与“品”1. 引言1.1 《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为我们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精髓的经典之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为我们展示中国古代绘画精髓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集结了历代名家的精彩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历代名画记》通过对作品的一一点评,揭示了每幅画作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让读者能够领略到古代画家们的情感表达和创作理念。
这部经典之作不仅是一部绘画史的宝贵资料,更是一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著作。
通过学习《历代名画记》,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2. 正文2.1 《历代名画记》中探讨了“意”与“品”两个重要概念《历代名画记》中探讨了“意”与“品”两个重要概念。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意”和“品”被视为创作的灵魂和技巧,是作品的核心。
在这本经典之作中,作者对于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内涵和特点。
作品的“意”被认为更加重要。
在古代中国绘画中,艺术家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在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作品的“意”体现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是作品灵魂的所在。
《历代名画记》中通过对各个时期名画的分析和解读,深入探讨了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内涵。
作品的“品”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品的“品”包括了技法、构图、用色等方面的表现,体现了艺术家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追求。
在《历代名画记》中,对作品的“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揭示了各个时期名画所展现的技巧之美和艺术之美,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历代名画记》中关于“意”与“品”的探讨极具启发性,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部经典之作,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绘画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艺术魅力。
[整理版]《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整理版]《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https://img.taocdn.com/s3/m/5bdafc2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b.png)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卷一○叙画之源流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
古圣先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
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
庖牺氏发於荣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於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
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天地圣人之意也。
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
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
(汉末大司空甄丰校字,体有六书。
古文,即孔子壁中书。
奇字,即古文之异者。
篆书,即小篆也。
佐书,秦隶书也。
缪篆,所以摹印玺也。
鸟书,即幡信上作虫鸟形状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又周宫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
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周礼保章氏掌六书:指事、谐声、象形、会意、转注、假借。
皆苍顿之遗法也)洎乎有虞作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广雅》云:“画,类也。
”《尔雅》云:“画,形也。
”《说文》云:“画,畛也。
象田畛畔所以画也。
”《释名》云:“画,挂也。
以彩色挂物象也。
”故鼎锺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
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强理辨。
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此之谓也,善哉。
名词解释:《历代名画记》

名词解释:《历代名画记》【名词解释】历代名画记是南齐谢赫编著的一部古典名著,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画史。
记述了从东汉到南朝齐梁时期(公元一世纪到六世纪)二百九十位画家的生平、绘画创作活动以及社会上对他们的评价,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阐明了绘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优劣好坏。
《历代名画记》在艺术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品评绘画提高到了美学的地位,使得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逐渐系统化、体系化,为后世的审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节选自《历代名画记》的卷一:第一篇,概论。
【填空题】 1.《历代名画记》中描写绘画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绘画原料;绘画过程;绘画技巧;绘画作品。
2.《历代名画记》对绘画批评非常重视,认为:“天工之代,人其代之”、“心匠自得”,指的都是绘画创作中作者意识的表达。
3.《历代名画记》对绘画的鉴赏与评论相当丰富,包括:绘画作品的形象特征、创作方法、笔墨技巧、色彩运用、风格流派等诸多方面,尤其强调绘画的形式感。
4.《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绘画的创作技法和鉴赏方面的言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技法鉴赏,一类是风格鉴赏。
5.《历代名画记》的风格论虽然不是很深刻,但它毕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绘画批评专著。
【判断题】 1.《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
()2.《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绘画的鉴赏与评论具有鲜明的文人美学倾向。
()【判断改错】 1.《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绘画的批评有着浓厚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2.《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通史。
()【简答题】 1.《历代名画记》对绘画批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试举例说明《历代名画记》对绘画的鉴赏和评论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3.在对绘画的鉴赏和评论中,《历代名画记》为什么要首先分析绘画的形式感? 4.如何正确理解《历代名画记》对于绘画创作所起的实践指导作用?【论述题】如何评价《历代名画记》的总体艺术成就?【案例分析】“王维画维妙维肖,几不乱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名画记》片段翻译叙画之兴废叙画之源流论画六法原文: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
降于魏晋,代不乏贤。
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曹、卫、顾、陆,擅重价于前;董、展、孙、杨,垂妙迹于后。
张、郑两家,高步于隋室;大安兄弟,首冠于皇朝。
此盖尤所烜赫也。
世俗知尚者,其馀英妙,今亦殚论。
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
又创立鸿都学,以积奇艺,天下之艺云集。
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馀乘。
遇雨道艰,半皆遗弃。
魏晋之代固多藏蓄,胡寇入洛,一时焚烧。
宋、齐、梁、陈之君,雅有好尚。
晋遭刘曜,多所毁散。
重以桓玄,性贪好奇,天下法书名画,必使归已。
及玄篡逆,晋府真迹,玄尽得之。
何法盛《晋中兴书》云:“刘牢之遣子敬宣诣玄请降。
玄大喜,陈书画共观之。
玄败,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宫载焉。
”南齐高帝科其尤精者,录古来名笔,不以远近为次,但以优劣为差。
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
听政之馀,旦夕披玩。
梁武帝尤加宝异,仍更搜葺。
元帝雅有才艺,自善丹青。
古之珍奇,充牣内府。
侯景之乱,太子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
既而内府图画数百函,果为景所焚也。
及景之平,所有画皆载入江陵,为西魏将于谨所陷。
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閤人高善宝焚之。
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
吴越宝剑并将斫柱令折,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儒雅之道今夜穷矣。
”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馀轴,归于长安。
故颜之推《观我生赋》云:“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扬,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陈天嘉中,陈主肆意搜求,所得不少。
及隋平陈,命元师记室参军裴矩、高频收之,得八百余卷。
隋帝于东京观文殿后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自古法书;西曰“宝迹台”,收自古名画。
炀帝东幸扬州,尽将随驾;中道船覆,太半沦弃。
炀帝崩,并归宇文化及。
至聊城,为窦建德所取。
留东都者,为王世充所取。
圣唐武德五年,克平僣逆,擒二伪主,两都秘藏之迹、维杨扈从之珍,归我国家焉。
乃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沂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砥柱,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国初内库只有三百卷,并隋朝以前相承御府所宝)。
太宗皇帝特所耽玩,更于人间购求。
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画工,修内库图画。
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模写,仍旧装楷,一毫不差。
其真者多归易之。
易之诛后,为薛少保稷所得。
薛没后,为岐王范所得(玄宗弟,谥惠文太子)。
王初不陈奏,后惧乃焚之。
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蓄图画,皆归于天府。
禄山之乱,耗散颇多。
肃宗不甚保持,颁之贵戚。
贵戚不好,鬻于不肖之手。
物有所归,聚于好事之家。
及德宗艰难之后,有经散失,甚可痛也。
自古兵火亟焚,江波屡斗,年代寝远,失坠居多。
傥时君之不尚,则阙其搜访;非至人之赏玩,则未辩妍蚩。
所以骏骨不来,死鼠为璞,嗟乎!今之人,众艺鲜至,此道尤衰。
未曾误点为蝇,惟见亡成类狗。
彦远家代好尚,高祖河东公、曾祖魏国公相继鸠集名迹。
先是魏国公与司徒汧公(李勉)并佐霍国公关内三军幕府(王思礼),霍公平定两京,魏公之策也。
魏公与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并列藩阃,齐居台衡,雅会襟灵,琴书相得。
汧公博古多艺,穷精蓄奇,魏晋名踪,盈于箧笥。
许询、逸少经年共赏山泉,谢傅、戴逵终日惟论琴画。
(汧公任南海日,于罗浮山得片石。
汧公子兵部员外郎约有于润州海门山得双峰石,并为好事所宝,悉见传授。
又汧公手斫雅琴,尤佳者曰“向泉”、曰:“韵磬。
”汧公在滑州,魏公在西川,金玉之音,山川亡间。
画缄瑶匣,以表嘉贶。
西川幕客司空曙赋曰:“白雪高吟际,青宵远望中。
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时汧公并寄重宝,琴解及琴荐成在焉。
)大父高平公与爱弟主客员外郎(彦远叔祖,名谂)及汧公爱子缵(祠部郎中)、缵弟约(兵部员外郎,字存博),更叙通旧,遂契忘言。
远同庄惠之交,近得荀陈之会。
大父请缵为判官,约与主客皆高谢荣宦,琴尊自乐,终日陶然,士流企望莫及也。
由是万卷之书尽归王粲,一厨之画惟寄桓玄。
李兵部又于江南得萧子云壁书飞白萧字,匣之以归洛阳,授余叔祖,致之修善里,构一亭,号曰“萧斋”。
(王涯相倚权势,负之而趋,太和末为乱兵所坏。
其萧字本末具余所撰《法书要录》中)元和十三年,高平公镇太原,不能承奉中贵,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无以指其瑕,且骤言于宪宗曰:“张氏富有书画。
”遂降宸翰,索其所珍。
惶骇不敢缄藏,科简登时进献,乃以钟、张、卫、索真迹各一卷,二王真迹各五卷,魏、晋、宋、齐、梁、陈、隋杂迹各一卷,顾、陆、张、郑、田、杨、董、展洎国朝名手画合三十卷,表上曰:“伏以前代帝王,多求遗逸,朝观夕览,取鉴于斯。
陆下睿圣钦明,凝情好古。
听政之暇,将以怡神。
前件书画,历代共宝,是称珍绝。
其陆探微、萧史图妙冠一时,名居上品。
所希睿鉴,别赐省览。
”又别进《玄宗马射真图》(永五府同马,陈闳画),表曰:“玄宗天纵神武,艺冠前王。
凡所游畋,必存绘事。
岂止云梦殪兕,楚人美旌盖之雄;浔阳射蛟,汉史称舳舻之盛。
前件图,臣瞻奉先灵,素所宝惜。
陛下傍求珍迹,以备石渠。
祖宗之美,敢不献呈。
”(掌书记监察御史李德裕制词)手诏答曰:“卿庆传台铉,业嗣弓裘,雄词冠于一时,奥学穷乎千古。
图书兼蓄,精博两全。
别进《玄宗马射真图》,恭获披捧,瞻拜感咽,圣灵如临。
其钟、张等书,顾、陆等画,古今共宝,有国所珍。
朕以视朝之余,得以寓目,因知丹青之妙,有合造化之功。
欲观象以省躬,岂好奇而玩物。
况烦章奏,嘉叹良深。
”其书画并收入内库,世不复见。
其余者,长庆初大父为内贵魏弘简门人宰相元祯所挤,出镇幽州,遇朱克融之乱,皆失坠矣。
非戎虏所爱,及事定,颇有好事购得之彦远。
时未龀岁,恨不见家内所宝,其进奉之外,失坠之馀,存者才二三轴而巳。
虽有豪势,莫能求旃。
嗟尔后来,尤须靳固。
宜抱漆书而兴叹,莫将榧柿以藩身,聊因暇日,编为此记,且撮诸评品,用明乎所业,亦深于史传,以广其所知(后汉孙畅之有《述画记》,梁武帝、陈姚最、谢赫、隋沙门彦琮、唐御史大夫李嗣真、秘书正宗刘整、著作郎顾况并兼有《画评》,中书舍人裴孝源有《画录》,窦蒙有《画拾遗录》,率皆浅薄漏略,不越数纸。
僧琮之评最为谬误,传写又复脱错,殊不足看也)如宋朝谢希逸、陈朝顾野王之流,当时能画,评品不载,详之近古,遗脱至多。
盖是世上未见其踪,又述作之人,不广求耳?呜呼,自古忠孝义烈、湮没不称者,曷胜记哉,况书画耶?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
开元、天宝,其人最多。
何必六法俱全(六法解在下篇),但取一技可采(谓或人物、或屋木、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
自史皇至今大唐会昌元年,凡三百七十馀人,编次无差,铨量颇定。
此外旁求错综,心目所鉴,言之无隐。
将来者有能撰述,其或继之。
时大中元年,岁在丁卯释文:图画的妙处,援自秦汉,并且有确切的记载。
再到魏晋,每一代都不缺乏贤能。
以及南北朝,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不断出现。
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擅卖高价在前;董、展子虔、孙、杨,传留佳妙的作品在后。
张、郑两家超群出众,阔步行走在隋朝;大安兄弟,首先在唐朝名列第一,这大概尤其显著呵。
世俗知晓有名望的画家们,其余优美的作品,现在同样竭尽评论。
汉武帝创置秘密的楼阁,用来聚集图书;汉代明智文雅喜欢绘画,专门设置了画室。
还创立了鸿都学,用来屯积奇妙的艺术,天下的艺人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以及董卓的暴乱,皇帝西迁山阳,图画与质地细薄的绢帛,军人全都用来充当围在四周的帐幕或口袋,所没收而西迁山阳的绢帛共有七十多乘。
遇到下雨道路艰险,有一半的绢帛都遗弃在路途上。
魏晋时代固然有很多收藏蓄存的图画,北方的少数民族侵略者入侵洛阳,同时焚烧了洛阳城。
宋、齐、梁、陈的君王,文雅并且喜好时尚。
晋代遭受刘曜的摧残,艺术作品大多都被毁坏失散。
特别是桓玄,性情贪婪好奇,必须使全国的书都归属于他自已。
等到桓玄篡夺皇权叛逆朝廷,晋朝府库存的书画真品,桓玄全都得到了。
何法盛所著《晋中兴书》说:“刘牢之派遣子敬宣读圣诣请求投降桓玄。
桓玄非常欢喜,展开他所收藏的书画共同观看。
桓玄兵败,刘宋高祖首先派遣臧喜入宫运载桓玄收藏的书画。
”南齐高帝选举尤其精通书法绘画的人,分咐他们记录古往今来的名作,不以年代的远近为第次,但以优劣区分差别。
从陆探微到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个等级、二十七序列、三百四十八卷。
在坐朝处理政务之后的空闲时间,从早到晚都展览玩赏。
梁武帝尤其喜欢艺术品,同样到处搜寻艺术品。
梁元帝极有才艺,他自己就擅长绘画。
古代珍贵奇异的艺术品,充满了王室的仓库。
侯景暴乱,太子纲好几天都梦见秦皇很想要焚毁天下的书籍。
紧接着王室仓库所收藏的图画几百轴,果然被侯景所焚毁了。
等到侯景暴乱被平定,王室仓库收藏的所有画都载入江陵,被西魏将领于谨所霸占。
元帝将要投降时,便聚集名画、书法及典籍二十四万卷,派遣后宫太监高善宝焚毁掉。
梁元帝想要投火与书画一起焚毁,侍妾牵住元帝的衣服使他得以幸免于死。
他手持吴越宝剑命令折断被砍削的木柱,并且悲叹地说:“萧世诚就是达到这样的境地,儒雅的道路今夜穷尽了。
”于谨等人在灰烬之中,收获梁元帝焚烧后残存的书画有四千余轴,归还在长安。
所以颜之推的《观我生赋》说:“超过百万的人民而成为被囚禁的俘虏,数不清的经史一类的书籍被焚烧后而如同雾烟一样轻扬,这是古往今来的历史典籍,从来没有过的事呀!遍天下的斯文全都丧失了。
”陈朝天嘉年间,陈主尽力搜索寻求,所得的文物很多。
以及隋平定陈朝,命元师记室参军裴矩、高频收缴,获得八百余卷。
隋帝在东京观文殿后筑起二个楼台,东边的叫“妙楷台”,收藏自古以来的书法;西边的叫“宝迹台”,收藏自古以来的名画。
隋炀帝亲临东方的扬州,所收藏的书法和名画全都跟随隋炀帝行走;途中遇到翻船,大半被沉沦抛弃。
炀帝驾崩,书法和名画全部归宇文化及所得。
以至于聊城的书画,被窦建德所获取。
留在东都的书画,被王世充所获取。
圣唐武德五年,李克平越分窃据上位,擒获二位不合法的君王,两个都城所秘藏的真迹、维杨扈从的珍宝,全都归属我国家了。
于是命司农少卿宋遵贵用船载着这些珍宝,沿着沂河向西而去,将要到京城时,在河南三门峡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忽然遭受暗礁而沉没,幸存的珍宝只有很少一部份(建国初期内库只有三百卷,并且是隋朝以前相承袭的御府所藏的珍宝)。
太宗皇帝对珍宝除了专心研习玩赏,更在人世间寻求购置。
天后(即武则天)朝时期张易之启奏天后召天下画工,修复内库图画。
因使工人各自展现自己所擅长的技艺,锐意模写,照旧不变地装潢样本,做到一毫不差。
其中真品大多归属易之。
易之被诛灭后,他所收藏的真品被薛少保稷所获得。
薛少保稷死后,他所收藏的真品被岐王范所获得(玄宗弟,谥惠文太子)。
王范最初没有向皇帝陈奏这件事,后来因为害怕于是焚毁了。
当时薛少保与岐王范、石泉公王方庆家所收蓄的图画,全都归属于朝廷的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