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运动实验表格
实例讲解丨小车往返运动编程案例

实例讲解丨小车往返运动编程案例一、小车往返运动用S7-200实现小车往返的自动控制,控制过程为按下启动按钮,小车从左边往右边(右边往左边运动)当运动到右边(左边)碰到右边(左边)的行程开关后小车自动做返回运动,当碰到另一边的行程开关后又做返回运动。
如此的往返运动,直到当按下停车按钮后小车停止运动。
▲电气接线图I/O分配表梯形图程序PLC接线图程序调试及结果分析▲控制平台操作面板当按下SB2即i0.0(鼠标点击i0.0f)接通后,Q0.0接通,小车右行(即指示灯Q0.0 亮)。
当小车运行碰到右限位开关SQ2即i0.4(用鼠标点击i0.4f,模拟SQ2被压下)接通,此时小车左行(指示灯Q0.0灭,指示灯Q0.1亮),当运行到左边碰到左限位SQ1即i0.3(鼠标点击i0.3f)接通,此时小车又往右运行(指示灯Q0.1灭,指示灯Q0.0 亮)。
如此往返运动下去直到按下SB1即i0.2(鼠标点i0.2f)接通,小车停止运行。
附:二、闪光电路当按下启动按钮后,要求在两秒钟内有一秒亮有一秒灭,如此反复,灯一闪一闪发光。
I/O分配表梯形图程序PLC接线图程序调试及结果分析把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西门子s7-200PLC中进行调试。
观察运行结果和实验要求是否相同。
通过在线控制面板进行调试,当按下在线控制面板上的I0.0f(即 I0.0 接通)此时Q0.0有输出,Q0.0所接负载灯就亮,同时启动定时器T37开始计时,当计时一秒后因T37动作,其常闭触点断开,所以Q0.0无输出,所接负载灯灭。
灯灭的同时启动定时器 T38,T38 计时一秒后,把串联在定时器T37的常闭触点断开,所以T37复位,T37常闭触点恢复常闭。
此时Q0.0 又有输出,所接负载灯又亮。
这样,输出Q0.0上所接的负载灯以接通一秒,断开一秒频率不停的闪烁,直到按下在线控制面板上的I0.1f(即I0.1接通),闪光电路不在继续工作。
若想改变灯闪烁的频率只要改变定时器的时间就能够达到改变要求。
小车的运动听课记录表

改
进
意
见
与
建
议
1.让小组分工合作时,要求不是很清晰,实验操作的时间过长。
2.展示交流时处理的不太好,没有体现出其意义,学生的知识巩固不完整。
3.教师应加强小组活动的指导。
假设小车的运动跟摩擦力有关,变量是( ),不变量是( )
假设小车的运动跟货物的重量有关,变量是( ),不变量是( )
2、 结果反馈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互换,集体订正。
3、 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
体
评
价
1.教学流程清晰。
2.学生学习兴趣高。
3.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堂气氛活跃。
2、明确目标:
(1)、根究假设设计实验过程 (2)、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任务呈现:
(1)、小组交流确定本组的研究内容。
(2)、讨论在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
3、展示交流:(课件)
小车的运动听课记录表
学校:时间:年5月5日第4节
班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讲课教师
罗英Biblioteka 课题小车的运动评课教师
王建辉
教学过程
听课随记
一、 导入新课
1、 激情导入:同学们,在马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出示课件)载重汽车的行驶快慢不一样,那么载重汽车行驶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出示课件)我们就用小车代替载重汽车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实验报告单

3.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1.将吹足了气的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动小车向前。
2.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小车运动的方向有。
实验结论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力运动的。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气流方向。
实验人员
五级班
第小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201年月日
xxxxxx学校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5(上)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实验类别
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
1.组装气球小车(反冲力小车)。
2.研究气球小车的反冲运动(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实验器材
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8组)
实验结论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气流方向相反。
实验人员
五级班
第小组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
201年月日
实验方法
1.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2.观察小车的运动,分析小车运动起来的原因?
3.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实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
1.将吹足了气的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2.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小车运动的方向有相反。
xxxxxx学校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5(上)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

小车的运动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小车的运动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小车在不同斜坡角度上的运动规律;2.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时的运动规律;3.探究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表现。
实验材料:1.倾斜桌面;2.不同高度的斜坡(可以用书籍等物品堆叠而成);3.小车;4.钢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5.计时器;6.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在桌子上放置一块倾斜桌面,并确保其稳固;b.将小车放在桌面的底端;c.用测量工具测量斜坡的高度和角度,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2.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坡角度上的运动规律:a.将斜坡的角度调整为10度,将小车从斜坡顶端放下,并用计时器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b.重复上述步骤,将斜坡的角度依次调整为20度、30度、40度等,并记录小车下滑时间;c.分析记录数据,观察小车下滑时间与斜坡角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图表。
3.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的运动规律:a. 将斜坡的高度调整为5cm,按照同样的步骤记录小车下滑时间;b. 重复上述步骤,将斜坡的高度依次调整为10cm、15cm、20cm等,并记录小车下滑时间;c.分析记录数据,观察小车下滑时间与斜坡高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图表。
4.探究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表现:a.在斜坡上加上一层光滑的物质(如油纸),重复步骤2和3,观察小车下滑时间是否发生变化;b.将小车上的轮子换成较大直径的轮子,重复步骤2和3,观察小车下滑时间是否发生变化;c.将小车与绳子相连,通过引力作用使小车下滑,重复步骤2和3,观察小车下滑时间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记录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记录小车下滑时间与斜坡角度、斜坡高度、表面物质以及轮子直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斜坡角度增加,小车下滑时间逐渐减少,即小车下滑速度增加。
2.随着斜坡高度增加,小车下滑时间也逐渐减少,即小车下滑速度增加。
3.表面物质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小车的下滑速度,摩擦力越小,小车下滑时间越短。
汇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表格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表格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①测量下车下滑时的平均速度;②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特点。
实验步骤:(1)如图,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然后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5)记录实验数据并求出相应物理量。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看出下半段的路程,下半段的速度,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依次是:。
实验结论:小车在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注意事项(1)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答: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斜面的坡度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答: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3)如何测量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答:先测量全程路程s1,总路程减去上半段路程s2,下半段所用时t2,全程所用总时间t1减去上半段所用时间t2,则(4)实验中为什么要求多测几组数据。
答:为避免因实验偶然性带给结果的误差,增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5)如何测小车下滑的距离。
答:小车的距离为车头到车头距离,不是斜面的长度。
(6)小车下滑的要求答: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且保证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释放。
(7)测量过程能否改变斜面坡度?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坡度。
(8)测量中的偏大、偏小问题答:若小车开始开始滑动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大(偏大/偏小);若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偏大/偏小),测量平均速度偏小。
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让小车运动起来

三、研讨
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呢? 是什么力推动小车运动的?
四、拓展
火箭、喷气式飞机都是靠喷气 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观看视频《火箭发射全过程》 观看视频:《水上飞行器》
教科版四上《运动和力》单元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一、聚焦 我们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 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人人 动手
及时 记录
轻声 交流
三、研讨:
1.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 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 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
小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教科版四上《运动和力》单元
7.设计制作小车(一)
活动:1. 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2. 较快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3. 快速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比较:三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实验器材:
有了这些器材、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温馨提示: ①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 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 撞击木块。 ②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 块被撞后的位置。 ③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小结:使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也最方便。
生活中的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
轮胎上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
车柄手的花纹
瓷砖上放地毯
轴承中的滚珠
链条滴润滑油
拉链上涂蜡烛
生活中还有其它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吗?
小车运动控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小车运动速度的控制,分析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1. 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小车运动速度控制的基本方法。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原理小车运动速度的控制主要依赖于驱动电机的转速。
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可以实现对小车运动速度的调节。
在本实验中,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对电机转速进行控制。
PWM技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调整电机驱动电路中的平均电压,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调节。
三、实验器材1. 小车平台2. 驱动电机3. 电机驱动电路4. PWM控制器5. 电流表6. 电压表7. 数据采集卡8.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小车平台、驱动电机、电机驱动电路和PWM控制器。
2. 设置实验参数:通过计算机软件设置PWM控制器的参数,包括PWM频率、占空比等。
3. 启动实验:启动PWM控制器,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小车运动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等数据。
5. 分析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小车运动速度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PWM占空比下小车的运动速度数据。
2. 数据分析:(1)当PWM占空比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随着PWM占空比的增大,小车运动速度逐渐加快。
(2)当PWM占空比达到一定值后,小车运动速度趋于稳定,此时电机转速基本达到最大值。
(3)在小车运动过程中,电流和电压数据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六、结论1. 小车运动速度与PWM占空比呈正相关关系,PWM占空比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2. 通过调节PWM占空比,可以实现对小车运动速度的有效控制。
3. 本实验验证了PWM技术在电机转速控制方面的可行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3、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变化;
4、根据记录得出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记录单
挂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动起来。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中间数或
平均值
实验结论
1
2
3
1
2
3
1
2
3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拉力大小垫圈个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快慢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中间数或平均值实验结论操作行为要点检核标准检核标准的理由说明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整
实验3: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的关系
学校:考号:
[实验器材]
小车、细线、垫圈、双面胶(或其他能临时做起点终点记号的工具)
[实验要求]
1、确定让小车刚刚动起来的垫圈数量;
检核
表现
操作行为要点
检核标准
检核标准的理由说明
分值
扣分
准备
检查材料用具是否齐全、完整;
1
未观察桌面仪器-1;
检查仪器是最基本的实验习惯;
实验
观
察
安装自己组的小缆车;
2
未按要求安装小缆车-2;
安装小缆车是实验的最基本步骤;
逐个挂上垫圈,测量出刚刚能拉动小缆车的垫圈数量;
2
没有操作或操作不恰当造成实验数据不合理-2;
记录实验现象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实验习惯,不能擅自更改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恰当的结论
2
实验结论与数据不吻合,或描述不恰当-2;
不能擅自更改实验结论;
监考老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