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复习光现象实验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教室内的投影幕D.发光的萤火虫【答案】D【详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钻石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的投影幕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教室内的投影幕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发光的萤火虫可以自身发光,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答案】A【详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反射现象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详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所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当光照在叶片时,由于叶片不透光,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A.0°B.45° C.50° D.90°【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2018届中考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doc

2018届中考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四章光现象真题体验把脉中考考点1 光现象及其辨析 1.2017·金华中考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解析】选C。
“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方法归纳】三种光现象区分的关键1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反射也是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速不变。
3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中发生的光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光速改变。
2.2017·邵阳中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光现象辨析。
清澈见底是光的折射,坐井观天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故A、B、C均错误;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故D 正确。
3.2017·扬州中考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
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______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选填”实”或“虚”像。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4.2015·南京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专题02光现象含解析(1).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放大的“金鱼”B. 墙上的手影C.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D. 雨后的彩虹【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2.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
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A. 竖直上移玩具鸟B. 竖直下移平面镜C. 人向平面镜靠近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解:A、竖直上移玩具鸟,玩具鸟相对于平面镜的位置发生变化,因为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故A正确;B、竖直下移平面镜,C. 人向平面镜靠近 D. 像与镜间放一木板这三种情况中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故BCD都错,A正确。
点睛: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进行分析。
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018年中考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含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一、单选题.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实验时,应将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透过树林的阳光. 镜中的人像. 倒映在湖中的桥.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逐渐变长. 逐渐变短. 先变长,后变短. 先变短,后变长.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图()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图()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图()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图()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手影﹣平面镜成像.摄影﹣光的反射. 投影﹣凸透镜成像.倒影﹣光的折射.对于光速的大小,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水> 空气>玻璃. 空气>水>玻璃. 玻璃>水>空气. 空气>水<玻璃.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月亮. 烛焰. 打开的电灯. 太阳二、多选题.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水可以在℃时沸腾.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如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海市蜃楼”. “杯弓蛇影”. “凿壁偷光”. “立竿见影”.“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皮影﹣﹣光的反射. 倒影﹣﹣平面镜成像. 摄影﹣﹣光的反射三、填空题.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由此可以估算出发生雷电处离你的距离为..小明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打雷区距小明(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影子形成的原因是..纪念抗战胜利周年大阅兵中,仪仗队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原理,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四、解答题.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五、作图题.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如图所示,为一光屏,、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是光源,试在上确定光源能照亮的范围(用斜线表示).六、实验探究题.小明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想知道遥控器发出的究竟是红外线还是激光.()他将遥控不对着电视机而是对着旁边的墙,发现也可以控制电视机.于是,他认为遥控器发出的是激光.他是(对不对)的,原因是激光和红外线都是光,都可以发生光的. ()设计一种能够区分激光和红外线的方法:.()小红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时候,想在白纸上具体去记录光路从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他先确定入射点,画出反射面和法线,按下激光笔的开关就有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一松手(开关断开)光线又没有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白纸上记录出光路.七、综合题.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他俩从物理的光学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现象.()利用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以检验钞票的真伪,的热效应最显著.()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反射吸收)红色光的缘故.()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像(虚实),蜻蜓距水面,他们看到“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 (大于等于小于),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上发生了反射(漫镜面).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答案】【考点】光源【解析】【解答】解: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正确,错误.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错误,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错误.故选.【分析】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实验时,应将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答案】【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光现象(解析版)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光现象一、选择题1. (2018广东))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A. 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 海市蜃楼,虚无缥缈C. 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 水中捞月,一无所得【答案】B【解析】形影相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镜中生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
2. (2018江苏盐城)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答案】B【解析】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右移;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光斑向左移动,如图所示;同理,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折射光线逐渐向右偏折,光斑向右移动;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也增大,光斑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B。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现象;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
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C. 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 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答案】A【解析】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不符合题意;B.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B符合题意;C.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符合题意;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5期)专题02 光现象(含解析)

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2018年1月31日晚上,我们能观赏到著名的“红月亮”,这是月食天象最精彩的部分。
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月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水中筷子被“折断”B.自行车尾灯格外亮C.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来源】2018年广西钦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月食,即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看到水中筷子被“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B、自行车尾灯格外亮,是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时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故C正确;D、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因此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总结。
2.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分析】(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详解】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因此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人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折射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故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02光现象含解析20181124159

专题02 光现象一、单选题1.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常用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汽车的观后镜为凸面镜,是为了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B.载重汽车的车轮多而且宽,是为了增大汽车对路面的压强C.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来源】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汽车上相关的物理知识,要求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多注意观察,活用所学知识。
2.用光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来源】青海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城市中的光污染主要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折射、直线传播等,属光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水面飞鸟的“倒影”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来源】201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B【解析】【详解】故选B。
【点睛】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使底片感光;而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4.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来源】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详解】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三点一线时,可以瞄准射击。
【初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届黑龙江吉林三年中考物理真题解析:光现象(含答案)

2018届黑龙江吉林三年中考物理真题解析:光现象(含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小孔成像-- C照镜子-- D鱼在哪里--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8【2018 大连市】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泳池里的水看起变浅 D露珠下的叶脉看起变大
【答案】B
【考点定位】常见光现象形成原因
9【2018 绥化市】看起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
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 (2016厦门)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说成的像是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关系。
【答案】(1)薄(2)等大(3)虚(4)位置
2. (2016龙东)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可逆
3. (2016南宁)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答案】(1)较薄大小(2)重合(3)不能虚(4)不变
4. (2016绥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
7c m。
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O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__________ 玻璃板(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罝上放一光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 m的人,站在镜前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1)茶色(2)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虚(4)5 不变
5.. (2016三明)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或入射光线)
6.(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选填“强”或“弱”)一些;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是(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
面。
【答案】弱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垂直
7. (2016大连)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 cm的直尺。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物距的关系图像。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4)另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 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
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______;不足______。
【答案】(1)暗(2)如图所示
(3)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4)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
8. (2016福州)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图中反射角是度。
(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40 (2)不能(3)变小
9. (2016青岛)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观
察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
法
【答案】不能同一平面内实验分析虚像
10. (2016益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答案】(1)薄玻璃板 (2)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 (3)虚 (4)消除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11. (2016连云港)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
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
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_______ (选填“mm ”或“cm ”)。
【答案】(1)如果是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其他合理说法也给分)
(2)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其他合理说法也给分)
(3)薄 (4)虚像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