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4讲 汉魏六朝诗文全国通用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4讲 汉魏六朝诗文全国通用
【小升初】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4讲 汉魏六朝诗文全国通用

两汉文学

?整体介绍

两汉一共 400 多年,和秦朝 14 年的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三方面:诗歌、散文和汉赋。诗歌部分主要是汉乐府为代表。散文部分包括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重点部分是历史散文,汉代的历史散文其实就是史书中的文章,主要在《史记》和《汉书》中。政论散文中贾谊的《过秦论》比较重要。汉赋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文体,可以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后世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代郭茂倩编《》,为乐府诗歌的保留传承有巨大贡献。《》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古人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南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历史散文

汉代历史散文主要有两部,即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字,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与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表、书、本纪、世家、列传,记载了上至时期,下至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流传千古。《史记》被鲁迅誉为“,

”。

2.班固与《汉书》

班固(公元32 年-公元92 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投笔从戎的东汉大将班超之兄,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属于神童一类的才子。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记一朝历史。

《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又加以部分修订完善,开创了我国“包举一代” 的断代史体例,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此后官修史书均以《汉书》为正统。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 年间,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初的“骚体赋”,直接继承楚辞传统,有时与《楚辞》都难以区分。代表作:贾谊《吊屈原赋》。这是汉赋形成过程中的最初表现形式。后来在枚乘的推动下,汉赋才形成我们今天见到的局面。

汉赋分为和。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等人,东汉时的班固等,都是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代表作《》《》。

小赋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的短篇小赋,主要在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张衡、蔡邕等都是小赋的高手。代表作:的《归田赋》。因此汉大赋相当于豪放派,汉小赋相当于婉约派。

魏晋文学

?建安文学

1.整体概况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候文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士人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故称这时期为建安文学。

2.建安七子

所谓“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他们与

“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三曹

1.曹操

曹操(155-220),字,末年著名的诗人,三国时代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称帝后,追尊他为帝。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 篇,全部是乐府诗体。代表作包括《》《》《》等。

2.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次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于公元220 年废汉献帝自立,是为帝。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

”。作品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燕歌行》是最早的七言诗歌,是他最早成功的运用了七言的格式,挖掘了七言的潜力。曹丕不光进行文学创作,还进行文学批评,是位著名的批评家。

3.曹植

曹植(192-232),字。曹植自幼颖慧,。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为公子的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感受。曹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等。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其中以和二人知名度最高。

?陶渊明

1.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约365 年—427 年),字,号,谥号,入刘宋后改名潜。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派诗歌开创者。

2.文学成就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

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代表作包括《》《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诗歌,《》《五柳先生传》等文章。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简称南歌,温柔,多写爱情,吟唱声调低沉,语速缓慢。

北朝民歌:简称北歌,大气的生活场景或战争,吟唱语速快,气势雄浑。

内容音量语调语速风格代表作

北歌多战歌大高快豪迈奔放短:《敕勒歌》长:《木兰诗》

南歌多情歌小低慢温婉柔美短:《西洲曲》长:《孔雀东南飞》

六朝文言小说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记述鬼神传说或奇闻异事的作品。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数量丰富,但至今大多散失,在保存的作品中,以时期(作者)的《》较为完整,影响也最大,代表着魏晋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

?志人小说

原名《世说》,编纂者。书中按内容分类记事,记述汉末至东晋间士人的言行风貌,轶事琐语。

背诵默写

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课后作业(每空 0.5 分,共计 20 分)

1.《史记》是由时期(作者)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八书、十表、十二

、三十、七十,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时代,下至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

”。《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最高成就,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源头。

2.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如《史记》。断代史:只写一个朝代的历史,第一部断代史是(朝代)(人名)的《》。在史书中,《》与《》并称为“史学双璧”。

3.写出下列《史记》典故的主人公。

焚书坑儒()指鹿为马()暗度陈仓()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4.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官署,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把这些诗歌统称为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代郭茂倩编《》,为乐府诗歌的保留传承有巨大贡献。《》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古人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南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5.汉赋代表作家为、等人。其中前者的《上林赋》《》以及后者的《归田赋》等都是汉赋中的精品。

6.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派的开创者。代表作品包括展现了归隐之后农家生活的诗歌《》,以及对美好世界向往的文章《》。

7.采菊东篱下,。

8.晨兴理荒秽,。

9.少壮不努力,。

10.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11. 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

3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