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宗教政策
高中一年级政治下册《政治生活》7.3我国的宗教政策)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1)含义: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
事业。 (不受国外势力干涉)
(2)表现: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终目的
⑴为什么?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C、某地严厉打击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两不得,一保护” P79_4 国家对宗教的态度: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
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在任何在单位都可以选择宗教信仰场合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专家点评” P79
在任何在单位都可以选择宗教信仰场合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务管理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既保护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本国策 “专家点评” P79 “专家点评” P79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4、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专家点评” P79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终目的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3、我们对待宗教的态度。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高一政治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人教版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到宗教 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在信教群众中发动 有神无神的辩论。同时,任何宗教组织的教徒也不 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 散发宗教传单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出版发行宗 教刊物。
总之,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
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返回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整体 道反对一切利用宗 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 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祭黄帝陵
喇嘛教
礼拜
做弥撒
诵经
返回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 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为了全面 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 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思考:邪教是不是宗教?
返回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返回
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第一,宗教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第二,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三,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为什么共产党员不得信教?这是否违反了宗 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对国家来说,是个人的私事,即是就公民的信仰 而言的。但是宗教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则不是个人的私事。 列宁说,宗教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工人政党来说,决不是 私人的事情。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革命理论所 武装的,是彻底的无神论。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全 党,宣传无神论,带领群众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争,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因此,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只能是无 神论者,不得信教,共产党员的思想信仰行为必须与共产党 的先进性相一致。如果在共产党员和信教之间,共产党员选 择了信教,就要劝其退党。作为一个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即可以作出信仰宗教的选择,当然,这也就和共产党员的无 神论信仰发生矛盾,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了。可见,共产 党员不得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十四页,共35页。
二、新时代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 情境链接 长春某区法院曾在高悬的国徽之旁,让工匠塑了一把辟邪
剑;山西交口县在县政府院内挖了 9 个坑,将画有五岳灵符和 写着符字的方砖、条砖、铜镜、桃木板、铜钱等所谓镇邪物品 埋入……类似种种匪夷所思的怪诞行为,指向的莫不是权力、 地位与金钱,它们才是某些官员真正膜拜的对象。
第九页,共35页。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 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 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 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 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金瓶掣签”属于正常的宗 教活动。所以,我国政府认可西藏的这一宗教活动。
第六页,共35页。
探究导学 1.我国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宗教国家,信教人数比例不大,绝对数字不小。 (2)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第七页,共35页。
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 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 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 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解析】 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宗教 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①③当选;②④观点错误。 故选 B。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

高一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材料:镜头一: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佛教传入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产生于我国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有1300多年,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我国的。
镜头二: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倡导“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倡导“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强调“荣神益人”等。
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实践这些思想和主张。
镜头三:2004年5月21日,50多名各大宗教的上层人士在北京举行座谈会,代表全国上亿宗教信徒,批驳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年度报告。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说,美国炮制的年度报告,借宗教名义,利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对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状况进行恶意攻击,并公然为邪教“”张目。
镜头四: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间的交往与合作,用亲身经历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进了世界各国宗教界对我国的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2000年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宗教界世界和平问题研讨会。
高一必修二政治第七、八、九课与答题模板

高一必修二政治第七、八、九课与答题模板高一政治必修二是生活中的政治,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政治要求背的知识点多,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P72—73其中,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重大问题、具体问题(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5—7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5)“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提醒】: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联邦制中的成员。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主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
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回答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答:(1)必然性: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主观题

课题:我国的民主政策和宗教政策一.主观题1.【林业·课本案例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
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藏经济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西藏纳入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1)分析材料二说明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9分)“在选出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代表”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关系。
“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工程百余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近千亿元”说明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
“西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说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西藏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12分)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党和国家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西藏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党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
④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第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全概述通过对本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可分为3个框题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三、我国的宗教政策新程学习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新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x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x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课件10: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本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唯心主义 反科学、反人民、反政府、反党、反社会 世界观
组织 教义 政策
依法成立、登记 有一整套的教义 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非法成立 歪理学说 依法惩处、坚决取缔
第 12 页
第 13 页
材料: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在我国境 外东南至东北沿海呈半月型地带,大约有26个宗教电台对我国进行 “空中传教”。有5座电台以不同频率,用普通话和各种方言对华广播。 此外,境外敌对势力非法向内地运进大量的宗教印刷品,他们还利用 旅游团体入境之机,零星带入,集中散发。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反动宣 传品,煽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
(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8 页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①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②宗教不能干预行政、司法。③宗教不能干预教育。
判断: (1)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正常≠一切 (2)可以根据宗教理论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活动 不能干预行政 (3)佛教可在学校中进行有神论宣传 不能干预教育 (4)我国实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所以鼓励或支持人们信教
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
自办的方针,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关系,如以傅铁山为团长的
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0年8月28日出席了,“联合国宗教和精神领
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 傅铁山代表中国宗教界人士发言。
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第极15 页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 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 士素质,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 爱国爱教人士手中。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我国为什么还 允许其存在?能不能消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