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论“面子”文化与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

对“ 面子” 的阐述 , 现有研 究主要侧 重于心理学意义 和社 会学价 值两个 方面 : 面子 既被视 为个 人心 理 的一种 自我 意 象 ,也被看 做是 一种 尊严 或地 位 的象征 。B o n L v sn rw & ei o n ( 9 8 以人们在交往 中的基本愿望 和需求 为依据 , 17 ) 将面子分
游 目的地选 择上表现为避冷趋热 、 求名求热 以及被 动旅 游消 费等 。以农 村居 民为例 , 目的地选择多偏好大 中城 市和省内 著名 的风景 名胜 区 , 目的地城 市选择则集 中在北京 、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浙江等热点地 区… , 】 为了“ 面子” 宁愿忍受交通拥 挤 、 宿紧张 、 住 门票上涨的旅游环境 , 以致牺牲旅游质量 。被
的 此 类 旅 游 消 费 行 为 , 被 炫 耀 性 旅 游 消 费 者 视 为 “ 得 面 常 挣 子 ” 手段。 的
面子个人正 面的 自我形象或爪. 1 生受到赞许。 朱瑞玲 (9 7 将 18 )
面 子划 分 为社 会 面 子 和 自我 面 子 两 种 。 者指 符 合 外 在 社 会 前
为 了要 面 子 , 是 乎 就 产 生 了 做 面 子 、 面 子 、 面 子 与 面 于 给 借 子 、 面 子 与 保 全 面 子 、 面 子 、 面 子 与 挽 回 面 子 、 换 面 争 撑 对 交 子 与 赠送 面 子 [等 行 为 , 进 而 逐 渐 形 成 了“ 9 1 并 面子 ” 化 。 文
21 0 0年第 2 2期
总第 9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AR E CH GUI DE
No22, . 201 0
S r lN .6 ei o9 a
面子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

面子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作者:陈刚来源:《商业研究》2016年第03期摘要:消费意愿可分为消费总量、消费时间、消费档次及消费类别等维度,它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动力。
中国人讲面子,特别是在消费意愿方面受面子的影响更为突出。
本文分析了面子文化对消费意愿的影响,发现面子文化对居民的消费总量、消费时间方面的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高、中档商品的消费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低档消费品的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对不同类别商品的消费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面子文化;消费类型;消费意愿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对中国人来说,“面子”是一个非常熟悉且重要的词汇,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比比皆是,人们试图通过争得“面子”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
因此,爱面子是中华民族人际交往、消费活动中的一个特色,“面子”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面子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意愿,成为提升中国人消费意愿的有力引擎。
一、研究假设与设计中国人在消费方面受面子的影响更为突出,这种独特的面子文化对消费意愿的影响受到了更多营销学者的关注(张新安,2010)。
美国传教士AuthurHSmith(1894)较早对“面子”进行了研究,他提出“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其潜在力量既无可否定又没有规则可循,只能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常识来替换。
就消费意愿而言,本文依据江林和马椿荣(2009)的研究,将其具体细分为消费总量、消费类别、消费时间和消费档次,其中消费档次分为高、中、低三档。
就消费类别而言,在借鉴李培林(2009)关于消费支出的分类标准基础上,本文以国家统计局所划分的8大消费支出类型为基础,将消费类别划分为食品、服装、居住、美容/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医疗、杂项商品与服务、教育培训、旅游、人情支出、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相机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并重点关注面子文化与汽车、住房、奢侈品等商品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
面子对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

201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14第34卷第1期(总123期)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34(Sum No.123)[收稿日期]2013-07-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22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C2-12)[作者简介]王勇(1980-),男,陕西洋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讲师。
面子对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王勇1,2(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检验了面子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作用。
结果表明:保护性面子对消费者购物的非金钱支出与金钱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分别被金钱支出、非金钱支出部分中介;消费者购物的金钱支出对非金钱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消费者购物的非金钱支出对金钱支出的影响却是负向的。
[关键词]面子;获得性面子;保护性面子;购物行为;非金钱支出;金钱支出[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 (2014)01-0049-05面子在中国社会根植已久,它不仅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性社会文化概念、了解中国人社会行为的核心概念,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
有学者指出,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人进行消费的一个重要动机,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4]。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5],探讨中国情境下面子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很有必要。
一、相关研究评述面子也称为“脸”、“脸面”,最早出现在美国传教士写的《中国人气质》一书中。
中国人所讲的“面子”是心理上的,并非生理上的,并被认为是中国人交往最细腻的标准[1]。
文化差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l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狭义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义、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为广泛、最深刻的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各阶层和家庭,进而通过个人和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考群体等影响消费者行为。
由于文化对消费者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使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对商品的选择标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思想等,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决定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培养消费者的习惯。
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消费者购物的内容和方式都与其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核心价值就是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被广泛持有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现在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一)勤俭节约是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一直是美德,反对铺张浪费。
家庭和个人消费上主张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与欧美等国家不同,我国传统文化反对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从而使收人变化对购买决策具有迅速和直接的影响。
由于古代生产力较为落后,又由于天灾人祸等因素造成产品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很发达,以及百姓经济购买力不足等原因,促成了勤俭习惯的形成.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消费观也有很大变化,虽然已经出现大批超前消费的人群,铺张浪费等情况。
但是勤俭观还在极大范围内制约人们的消费观念,虽然现在好多有钱人,买豪车,名牌,昂贵的化妆品,但是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在中国社会仍然是主流。
(二)儒家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统一,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
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是文化的主流。
儒家文化提倡以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庸,忍让,谦和。
去对待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价值观方面,就是提倡平等待人,承认其他民族和文化的价值不同,主张不同民族或群体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和包容。
浅析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探索, 但在“ 面子” 的定义上仍未达成统一的定论。 但 我们 可 以在 以下 方面达 成共 识 : 1面子 是 一 个 心 理 学 概 念 , 在 儒 家 思 想 的 . 是
影响下 形 成 的中 国特 有 的文 化 ,反映 了中 国人 的
特殊文 化心 理 。
社会关系等息息相关 。人们为 了维护 自己的整体 形象 , 就要在消费中体现面子 , 以通过这种体现出
第2卷 第 1 5 期 21 00年 1 月
乐 山师 范 学院 学 报
J un l fL s a ec esC l g o ra e h nT ah r ol e o e
Vo . . . 1 No 1 25
Jn2 0 a .01
浅析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王 茹 , 黄安 民
脸的行为后的 自我评价判定及其在他人心 目中的 序列地位, 也就是心理地位。 因此面子在根本上是 种 由于个人 表 现 出来 的形 象类 型 而导 致 的能 不
一
能被 他人 看得起 的心 理 和行 为 。” 此外 还有 黄光 嘲
收稿 日期 :09 0 — 3 2 0 — 4 0
作者简介 : 王茹( 94 , , 18 一)女 山西晋城人 , 华侨 大学旅 游学院 2 0 07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闲与娱 乐管理 。 休
6 9
国、 有晖 、 何 朱瑞 玲 、 王秩 楠 , 中芳 、 国枢 等学 杨 杨
面子需求 。
者从 面 子 的多个角度 进行 研究 。 由此 可见 , 近现代
( ) 子文化 下 中国人对 价格 的敏感 度不 高 二 面 面 子是 个人 在社 会上有 所 成就 而获 得 的社 会 地位或声 望 ,是个人 为 了让 别 人对 自己产生某 些 特定 印象 , 而表现 给别人 看 的一种行 为 。 与 中国 它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导语: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背后的动因与现象。
第一部分:面子文化的影响面子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行为、甚至是消费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人们追求面子,通过展示自己的财富、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获得尊重和认可。
第二部分:面子文化与奢侈品消费面子文化在奢侈品消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许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其本身的功能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拥有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追逐。
第三部分:面子文化与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面子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举办豪华婚礼、款待宾客、购买昂贵礼品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同时,这种展示行为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大消费投入,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第四部分:面子文化与债务问题然而,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展示自己的面子,一些人不惜借债消费,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这种债务问题既是在个人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反思。
第五部分:面子文化的变迁与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面子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在的品质和真实的自我,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物质表现和社会地位。
这一趋势也影响着消费行为,推动了一些新兴消费模式的发展,如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
结语: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消费的观念,追求真实的自我,在消费中体现个人价值,并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倡导和引导,形成健康、平衡的消费文化。
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涵盖了语言、价值观、习俗、宗教、艺术和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对我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化对于消费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因此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以中国为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节俭、勤劳、团结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这种价值观对于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节约,储蓄和理性消费。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中更加强调个人主义和消费至上,因此美国人更倾向于即时满足和享受,他们更愿意追求高品质和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文化也通过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它们决定了人们对于商品外观、色彩、设计和材料的喜好。
例如,在日本的文化中,对于细节的追求和和谐的价值观在审美上得到了体现。
因此,日本人更倾向于购买精致细腻、具有传统工艺美感的产品。
相反,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现代、时尚和个性化,因此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创新设计、时尚潮流的商品。
此外,文化还会对消费心理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中乐于表达自己、与人交流互动的特点会在消费行为中得到体现。
例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有容乃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亲和力。
因此,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会在消费上表现得更加慷慨和大方。
与此相反,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追求自我满足和个人价值。
因此,美国人在消费上更加关注个人需求和个人利益。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这也使得文化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例如,西方的快餐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出现了中国式快餐,既符合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又保留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
这种文化融合对于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可能性,也使得消费行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总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对于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消费力的文化差异:探索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模式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差异:
1. 价值观和消费习惯:不同国家和文化对于价值观的重视和追求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文化注重节俭和保存资源,更倾向于理性购买和长期投资;而另一些文化则更强调享受和物质表达,更倾向于奢侈品和短期消费。
2. 社会地位和面子文化:在一些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社会地位和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人们可能会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或名牌产品,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3. 社交因素:社交因素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在不同文化中也有所不同。
一些文化注重社交互动,购买行为常常与社交活动和社交圈子密切相关。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主,购买行为更多基于个人需求和喜好。
4. 时间观念:不同文化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会影响消费行为。
一些文化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更倾向于快速便捷的购物方式;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慢节奏、享受过程和人际交流,更倾向于实体店购物和个性化服务。
5. 信任和安全感:在一些国家,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商家信誉和售后服务的信任度较高,可能更愿意进行在线购物。
而在另一些国家,由于缺乏信任感,消费者更倾向于实体店购物或选择熟悉的品牌和商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仅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内部也存在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消费行为模式也在逐渐趋同,但仍然受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下的消费行为模式,有助于企业和市场从中获取商机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AP10038 姓名:张洁莲学号:AP1003836
大学生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要: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而又广为普及的面子消费行为。
在面子消费行为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
一方面,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因此,对待大学生面子消费行为的可能性结果,我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结果将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字:大学生面子文化消费结论建议
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面子构成了驱动消费的重大动因,而在大学生这种特殊群体的消费生活中,面子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本文从探讨大学学生的面子消费问题出发,就五邑大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学生们的消费动机以及其日常生活中与面子有关的消费行为作出一些了和词语联想法和访谈,由此我总结出在大学里,学生们对于面子文化而产生的一些消费的特点,由此做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引导大学生的面子消费有一点的帮助。
一调查背景
(一)面子文化在学校
在学校,由于学生相互之间互动频繁,其种种行为有时都要考虑周围人的看法。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同学们因为自尊或其他方面,都无意识地注重自己的面子上来。
特别在大学这个最高学府,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同学们互相认识和交
往的过程中,彼此的生活方式会互相影响。
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人群,在面子文化的影响下,受到各种的影响和制约,同学们会做出怎样的消费行为,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作为调查对象的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作为侨乡大学,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五邑地区,这里的学生贫富差别不大,处于极端水平的占学生的少数部分。
而五邑大学的社团和课外活动非常活跃,同学们的交际圈普遍较大,加上今年招生人数不断递增,人们的交往圈子将会越来越大。
因此,这里涉及的面子文化也会悄然影响五邑大学的学生,这种影响将会在他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得以体现。
二大学生面子消费现象的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面子消费现象,我对40名同学对产品考虑因素进行词语联想,总结的词语如下
我对同学们词语进行一些总结,同学们的面子观念有强弱之分,词语靠前的面子观念较淡,回答词语越往后,表示面子观念则越强,我们由这个简单的联想可以知道同学们的面子观念是有差别性的,他们这些面子观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为了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我再对40位同学进行抽样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我根据大学生进行面子消费的动机将其日常生活中与面子有关的消费行为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时尚型消费
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消费中追求潮流和体现个性,并此来争得面子。
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个人会通过模仿时尚达到自我与所属群体的认同,并通过消费时尚品来凸显个性和独特性,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属于常见。
如今,随着现在各种时尚信息在网络和杂志的传播,大学生很快为时尚消费的主题,他们以拥有时尚物品作为有面子的象征,甚至有人借钱赶时尚,以表明自己追上潮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提升个个人形象。
他们在校园通过身穿新潮服饰,染成不同颜色的头发,在人群中显得标新立异。
据有些同学称,如果不有着这一身打扮,别人有时会说你老土,落伍,特别有些农村里来的孩子,他们会以城市的大学生的时尚消费为榜样,自己也跟随去这样打扮,以此来赢得所谓的面子。
而有些条件好的同学,他们会身穿各种名牌的服饰,还有穿戴各类奢侈品,而且他们的款式和样式会随着产品的更新而进行不断更替。
“年轻当然要穿得漂亮时尚一点,你穿得时髦好看,别人看了也会觉得好,我班里的同学会因为我懂得时尚而模仿我的穿着打扮。
”(被访谈者1,女性大三)
可见大学生认为在消费中追求潮流和时尚,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显得自己很有面子。
(二)炫耀性消费
这种观念就是大学生通过消费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以此获得面子。
范博伦说过,炫耀性消费就是人们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需的浪费性和铺张性消费,向别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和实力。
所以,由此可看,财富本身具有荣誉性,
也是获得自尊心的必要手段。
但是,只有通过消费,财富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因此,人们会通过消费来炫耀财富,并因此获得一定的声望与地位,引起他人的羡慕,从而增强自己的面子。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进行的炫耀性消费有明显的外显性特征,即他们很爱表现自己,消费时注重外在的,别人能看得见的方面,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之前的手机是iphone 4s,但是我觉得iphone5看起来会更有贴近潮流,我们班的同学都没在现实中见过,他们都对我的这部iphone5发出赞叹,所以我花费我几个月的生活费买这部也是值得的。
(被访者2 ,男性大一)
由此看来,同学们花费大量金钱去买奢侈品,即使自己需求不大,但因为可以获得别人的赞美和尊敬,他们也乐于这种消费方式。
(三)攀比性消费
这指的是大学生在消费中明显地是为了与别人攀比,以免自己的物品太差而失了面子。
由此经济条件有限,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有能力进行炫耀性消费的。
在学校,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及以与他人保持一致,有的同学看见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比自己的高级,也要想办法可能跟人家一样。
譬如,看见别人买了新手机,记得的也不能太旧,也要想办法买一个新一点的,例如,别人可以为女朋友买多少礼物,自己也不能失礼之类的。
这摩托车是我花很多的生活费买的,我平时都是骑单车的,但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开上了摩托车,我也不能太差,否则觉得自己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
(被访者3 男大二)
有攀比动机的消费者在学校里属于中等人家,即夹在富裕与贫困之间,他们往往以少数有钱人为榜样进行相应的消费,但消费后往往使用率也不是特别高,因此,这种不必要的消费行为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四)人情性消费
这指的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维持自己的面子而进行的礼物交换和聚餐消费。
中国是人情的社会,台湾学者黄光国指出,“人情即是指人与人进行社会交易时,可以馈赠对方的一种资源,人情也是指中国社会中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的社会规范。
”由此可见,送礼送人情,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交际中的一种潜规则。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把礼物赠送看做是人情表达的重要方式,人情消费也主要表现在所送礼物盒宴请上,无论是有钱没钱,学生在人情消费中都会不自觉地受到面子因素的影响。
师兄师姐毕业了,别人都是送一束鲜花,我如果送自制的卡片,会被人看不起,而且显得很寒酸啊,所以我要送其他的体面点的礼物。
(被访者4 女性大三)在学校,同学们送礼主要对象是生日的同学,节日里的老师,毕业的师兄师姐,在送礼中,同学们很容易因为受别人的影响,把送礼的情义淡化,所以在面子文化影响下,同学们送礼似乎在是面子文化下的人情所驱使,并不是主要用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根据同学们面子文化下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得出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众性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及特殊情感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为了面子呈现出从众性的趋势。
如,在时尚型消费中,有的大学生崇尚他人的时尚消费,为了赶时髦,不惜借钱买时尚物品。
也有的学生出于攀比心理,为了表明自己不落后,购买了摩托车,然而摩托车的油费,修理费过高,因此自己在学校根本一年用不了几次。
还有的同学为了炫耀,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但是性能比却同以前的差不多,种种的消费现象都是一种从众的心理。
(二)超前性超前性是面子消费的另外一个特点。
消费的超前性,指的就是消费水平超过自身的能力而产生的一种借贷消费的行为。
这种在学校也经常所见,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即使借钱也要进行各种消费。
常见的如邀请师弟师妹进行聚餐,为了能体面,同学即使借钱也会让聚餐看起来不那么寒酸。
所以超前性消费经常使同学们处于欠债的窘局当中。
(三)广泛性在学校,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三的学生,面子消费都普遍存在,即使没钱的人也要进行人情消费,同学在消费过程中维持或获得面子,既提升了个人形象,也得到了周围同学的承认和尊重,这种现象在校园中普遍存在。
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是有必要的,适度的要求别人尊重是好的,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就会容易产生冲动消费。
同学们应该在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买一些经济有用的物品,不要过于介意他人的眼光,不作攀比性消费,也不盲目跟从潮流,也不过于复制别人的时尚,要记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大学生不应该做炫耀式消费,避免购买华而不实的物品,以免造成了浪费。
最后,大学生在礼物消费中,要以情谊和实用的因素为主导,做一个理性的消费选择,淡化自己的面子观念。
只有这样,自己在大学才会对财务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避免冲动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面子与消费》蒋彩芬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左斌
《消费的秘密》郑也夫
《消费认同》姚建平
《闲话中国人》易中天
《炫耀消费探析》彭华明
《消费者行为学》付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