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写作之片段仿写训练

合集下载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

跟着课文学作文(一)描写景物,讲究层次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文章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抒情达意服务的。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好文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跟着课文学作文,学习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一、课文示范: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请阅读上面的两段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对话交流,教师适时归纳小结:朱自清先生以诗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花在争奇斗艳,春风和煦醉人,动静结合,色彩绚丽。

老舍先生为读者呈现了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不仅仅描写了雪的光、色、态等这些显性美,而且是使人深切地体悟到雪的情韵和隐性美。

二、写作指津:阅读上面三段文字,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有情,通过精巧的点染,景物的描写富有层次感,构成立体的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于跟着课文学作文:仿写《背影》的作文

关于跟着课文学作文:仿写《背影》的作文

关于跟着课文学作文:仿写《背影》的作文关于跟着课文学作文:仿写《背影》的作文本文简介:跟着课文学作文背影黎思琪他,是我的表哥,年龄不大,却有着令人难以忘却似乎饱经风霜的背影。

我们似乎很难‘和平’相处,小吵小闹是必然的,但事后仍会和好如初,就算生气时我会说:“再也不要和说话了”或“你走开点”这些语气重的话,但我们还是能够友好沟通。

只是吵过后会看见他走开时失落的背影,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关于跟着课文学作文:仿写《背影》的作文本文内容:跟着课文学作文背影黎思琪他,是我的表哥,年龄不大,却有着令人难以忘却似乎饱经风霜的背影。

我们似乎很难‘和平’相处,小吵小闹是必然的,但事后仍会和好如初,就算生气时我会说:“再也不要和说话了” 或“你走开点”这些语气重的话,但我们还是能够友好沟通。

只是吵过后会看见他走开时失落的背影,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要举行班级公益活动,好朋友唐颖靓已经早早来我家等我了,我顺便喊上了他,打算让他送我们去,理由是不认识路,两个女生外出不安全。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去阳台搬出他的自行车。

我们先下了楼,大概是大兴奋了,我都忘记了去帮他一起去搬自行车了,我家住四楼,自行车又大又重,搬下来要花些时间。

等到他下楼,我们已做好决定自己搭公交车去目的地,所以告诉他不用送我们了,让他回家。

他顿了一下,缓慢说道:“没事,我正好去厂里拿书。

”然后,骑着自行车逃离了我们。

我和唐颖靓有说有笑地过了马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而我也成功地忽视了他故作潇洒的样子和失落的背影,以及他变得有点黯淡的眼神。

在公交站台前等了好久车都没来,在路上还碰见了刘宣含和吴佳乐,她们坐着车飞快地开走了,只剩下在风中凌乱的我们。

突然,我用余光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是他?!他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我担心你们搭不到车,回来看看。

”哦,一句简单的理由,倒使我心情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是感动?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是感动。

那是什么?我不敢多想,像一个经常和我吵架要把我气得半死的人,我怎么可能因他感动?公交车一到,我们就急忙上了车,好像忘记了我们身后一直有一个人默默注视着我们,而我们视他如空气。

七上语文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

七上语文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

七上语文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
在《语文七年级上册》“跟着课文学写作部分”,学生通过仿写句子和段落训练,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句子
原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仿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梅花,只见一片绚丽的白色,像一片雪花,从枝头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二、仿写段落
原段:我喜欢这些微小的生命,喜欢它们坚强不屈的精神。

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依然傲然挺立,不畏严寒,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它们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强地面对,勇敢地前进。

仿段:我喜欢这些娇艳的花朵,喜欢它们美丽而坚韧的品质。

在酷热的夏天,它们依然挺拔生长,不畏酷热,绽放出最迷人的色彩。

它们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美丽地绽放,坚定地前行。

搭船的鸟课文仿写第二段

搭船的鸟课文仿写第二段

搭船的鸟课文仿写第二段
1.我看见一只五彩的大公鸡,多么神气啊!它的头上顶着一个火红的鸡冠,好像一顶造型奇特的红帽子。

脖子上的羽毛金灿灿的,黑色的尾巴像一把扇子高高地翘起。

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你瞧,那模样就像一位打了胜仗的国王,骄傲极了。

2.我看见一只美丽的蓝孔雀站在草坪上,它的脖子又细又长,羽毛光滑如丝,尾巴上的花纹宛如无数颗璀璨的宝石。

它就像一位高雅的公主,穿着华丽的礼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3.我看到一群丹顶鹤站在那里,多么高贵优雅!它们身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的边缘是黑色的。

长长的尖嘴,头顶一抹朱红,宛如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格外迷人!细长的腿,仿佛两根灵动的树枝。

4.我看见一只七星瓢虫,它静静地停在一片翠绿的叶子上。

它看起来可爱极了,背部光滑而闪亮,红色的背上点缀着七个黑色的小圆点,仿佛穿着一件精致的外衣。

它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小帽子,两根细长的触须微微颤动,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

5.我看见一只五彩斑斓的花蝴蝶停在一朵漂亮的花朵上。

它的翅膀上有一些细细的花边,显得格外精致。

翅膀的颜色由红、黄、橘、黑组成,像一幅美丽的画。

6.瞧,那边有两只美丽的南非长颈鹿。

它们的脖子很长,好像能碰到云朵一样。

头顶上的犄角,就像两根小巧的棒棒糖!
它们身上披着一件花斑外衣,棕色和白色的斑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它们的腿又细又长,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就像是在大草原上悠闲散步的绅士。

跟着课文学写作七年级猫

跟着课文学写作七年级猫

跟着课文学写作七年级猫篇一、我很喜欢小动物,其中最喜欢的是:小狗,小兔子,小猫。

但最最喜欢的是:小猫。

它的毛是白色的,眼睛是一个咖啡色的大椭圆形。

大椭圆形中还有一个小椭圆形,小椭圆形是黄色的,而且长长的。

它的尾巴又细又长,走到时尾巴一翘一翘的。

一次,我正在写作业。

突然,按本的那只手感动热呼呼的,又很痒痒。

我还听到“喵喵”的叫声原来是小猫呀!它的尾巴在我手上一摆一摆的,像一把扫帚。

它左走一下,右走一下,又“喵喵”叫了几声像一位老人再思考着什么。

它又抬头望我,好像对我说:喵喵,写完了吗?陪我玩会吧!我摸摸小猫说:“等一下,不要着急。

”小猫好像听懂了似的,坐下等我。

过了一会儿,我写完了,我对小猫说:“下来吧,我陪你玩!”小猫跳到我怀里!我搭了一个五层积木积木让小猫跳,它轻松一跃,跳过去了!我又放了一块儿积木,小猫又跳过去了!我又搭了一块积木,可惜小猫这次没有跳过去,还把积木弄倒了!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家。

刚要换鞋看到小猫在爸爸棉拖鞋里睡觉呢!爸爸摸摸小猫,给它盖了一块布。

换了一双拖鞋穿。

那天,我放学回家。

刚进小卧室,正要开灯。

“喵”的一声,小猫把我吓了一跳。

我抱起小猫说:“你怎么在这啊?可吓死我了!”尽管它很淘气,但我也不会责怪它!我真喜欢这只小猫。

篇二、这几天,我家来了一位新客人,那就是小猫。

这猫,一到我家来,就到各处地方探究一下,我就跟在它后面,像奴婢一样侍候着它。

后来,我渐渐觉得它慢慢地熟悉了我家,不再那么调皮,已经在好好地对待自己家了。

变得那么温顺。

它的温顺表现在它的外形,吃相,步态中。

猫的外形是那样的美丽,它的毛是黑色的,还带有一丝黄色,毛也十分的柔顺。

它的眼睛是黑色的,又大又圆,就像两个黑球一样。

尾巴又短又黑。

它的吃相又是那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吃饭时,猫立刻跑过来,跳上桌来,看看有没有鱼吃,有的话,它就会把一条大鱼叼走,去别处一个角落安静地吃,它吃饭时,慢慢地吃,也许这样它才能品尝出鱼的美味,吃饭还要有一杯水喝,因为它口渴没水或鱼不够吃的时候,就会引吭大叫,似乎责备着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就为它送上鱼和水,免得它吵死了。

初中课文仿写系列训练

初中课文仿写系列训练

初中课文仿写系列训练《<春>仿写:秋》秋天来了!秋天像个神奇的画家,拿着他的大画笔,这儿涂涂,那儿抹抹,把整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你瞧,那山上的枫叶被他涂成了火红火红的颜色,难道不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吗?风一吹,那些“火焰”还会翩翩起舞呢!银杏叶则被他染成了金黄色,多像一把把金黄的小扇子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来了秋天的凉爽。

我兴奋地跑在秋天的田野里,那稻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

农民伯伯们在这片“海洋”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大声地问:“伯伯,你们不累吗?”伯伯直起腰,笑着说:“孩子,丰收的喜悦能让人忘记一切疲劳!”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丰收的感觉一定很棒吧!果园里,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

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呢!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我忍不住问小伙伴:“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咱们先吃哪个呀?”小伙伴眨眨眼说:“别着急,咱们一样一样来!”秋天的花园虽然没有春天那么五彩缤纷,但也有它独特的美。

金黄的菊花开得正艳,它们昂首挺胸,好像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桂花也不甘示弱,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那香味儿就像调皮的小精灵,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秋天的天空格外湛蓝,就像被水洗过一样。

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在空中,我真想咬上一口,尝尝是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甜。

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它们这是要去南方过冬啦!我不禁想:它们在路上会不会遇到有趣的事情呢?秋天,你是多么的迷人啊!你带来了丰收,带来了喜悦,带来了美丽。

我爱你,秋天!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天,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仿写(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仿写(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写作学习仿写》同步练习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200字左右。

二、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

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

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

200字左右。

三、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600字同步练习答案一、《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200字左右。

【审题立意】先来细读《安塞腰鼓》中的片段,揣摩其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文字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有句内的排比,也有句与句的排比,还有比喻的连续使用,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仿写时,可以注意这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选材构思】选定自己熟悉的一个场景,如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篮球对抗赛的现场情况、上晚自习老师不在教室时的场景等,借鉴《安塞腰鼓》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写法指导】在写作时,要选取具体的某一个场景,注意观察的角度,描写要细致,参照课文里的某些段落,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魅力,使整个场景“活”起来。

《秋天的雨》的段落仿写

《秋天的雨》的段落仿写

《秋天的雨》的段落仿写仿写,模仿范文练习作文。

仿写要求学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在形式上与范文相似又具有个性的作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雨》的段落仿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小蚂蚁在着急地寻找食物,准备过冬;乌龟说:“又快要冬眠了哦!”小蛇们在寻找更温暖的洞穴,准备安心地过冬。

小花们说:“冬天要来了,要做好准备了。

”树上的叶子飘到了大树脚下,它们叫喊着:“要过冬啦!”2.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爸爸连忙给我准备好棉被,妈妈给我买好棉衣;蛇也急着找一个安全舒服的洞穴来过冬。

看到这些,我就想:原来不止我们人类要过冬,动物也要过冬。

3.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小蚂蚁们很团结,有的在找要过冬的粮食,有的在找可以住的地方;蛇在寻找一个温暖的洞穴;鸟儿有的在捕捉虫子当过冬的食物,有的在建造它们的“房子”。

瞧,小老鼠正在挖洞;小燕子正准备往南方飞去……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4.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小蚂蚁们急急忙忙地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小熊也在寻找温暖的树洞当新家;大雁飞快地飞向美丽而温暖的南方;妈妈也准备给我买棉衣和棉被;植物妈妈乘着秋风,快速地传播种子。

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5.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蚂蚁正把食物堆成小山呢,燕子成群结队地迁往住的地方,刺猬蜷缩成一团,远看像一个大绒球,梧桐树的叶子像黄蝴蝶一样飞舞下来,小草慢慢地枯黄了。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6.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野牛忙着储存尿液,岭角鹿加快搬家,狗熊吃饱准备睡大觉。

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7.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往南方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课文学写作之片段仿写训练普丰学校周卫平跟着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一精致片段的呈现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点”。

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很多精彩片段值得效仿。

练习一:片段回放:《童年的朋友》第一小节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片段解析:这一段是写“我醒来时”外祖母在我身旁梳头,整个段落共四句话,层次分明,极具画面感。

第一句话描写环境:轮船“噗噗地响”,“明晃晃的”窗户,动静结合。

然后三句话都是写外祖母。

第一句是总体勾勒:梳头时的外祖母,“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嘟哝着”,一个“老是”进一步凸显外祖母的特点。

第二句描写外祖母头发的特点:多、密、长、黑、厚。

第三句有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写梳头的动作、姿态;第二个分句紧承上一个分句,梳头时头发是“兜起来提着”的、梳得“挺费劲”的,在这样状态下的“嘴唇”、“黑眼珠儿”,还有“脸”,情态描摹细致入微,逼真传神。

仿写要求:写一个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他(她)的神态写他(她)的动作。

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可以是你的老师,还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是同学。

他(她)在专注地做某件事时的情态,你可以写他(她)的正面或侧面,也可以写背影。

比如,她在厨房做菜,她的衣着,她的动作等。

看到他(她)的背影,猜想她这时的眉毛,眼睛,嘴唇……因为你熟悉他(她),你自然能写出带有这个人标准性的动作或表情等。

150—200字之间。

跟着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二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抓不住人物特征,千人一面;二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序;三是有形无神。

必须强调的是,不能为写肖像而写肖像,人物总是在特定环境中在特定情境下活动的,肖像也应是特定情境下的。

片段回放:阿累《一面》(一)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二)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三)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片段解析:这三段文字,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的三次集中描写。

三次描写由远而近,由粗而细,一次比一次更显其精神。

瘦而精神,是鲁迅先生的最大特点。

作者第一次写得比较粗放,模糊中见先生“瘦瘦的”,大概的年龄。

第二次用“黄里带白”之色,用“好像大病新愈”“瘦得教人担心”来强化瘦的程度,“但是”一转,读者的情绪也随之一振。

短短的文字里,也制造出小小的波澜,拨动人心。

然后对鲁迅先生的头发、胡须作了描摹。

这一次描写作者用了诸如“好像”、“约莫”等副词,使语言富有弹性。

第三次描写,去除冗笔,凸显的是精神,用鲁迅带有标志性的“寸头”、“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彰显其个性。

三次描写虽是粗线条的勾勒,却形神兼备。

尤其是第三次描写,五句话,一句写一个方面,前面三句是整体的白描,后面两句在细微处勾画,胡须呈“隶体”的“一字”,烟嘴的一头熏黑了,观察入微,惟妙惟肖。

三次描写虽是描写的同一个人,虽只是遣词造句的些微差异,却没有雷同重复之感,关键在于三次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作者一次比一次靠近鲁迅先生,心情迥异。

仿写要求:仿写一段特定情境下你的父母、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的肖像,也可以写一个你所见到的陌生人的肖像。

注意:特定情境下的,你眼中的人物!150字左右。

跟着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三对话描写很难写得精致。

学生习作中的对话描写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复制”生活,用语繁杂;二是“纯对话”的拖沓冗长;三是不能很好为表现人物服务,显得苍白乏味。

片段回放:一、《童年的朋友》、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二、《一面》“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片段解析:两个片段的对话描写,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身份),语言彰显人物的个性,情感饱满。

第二,对话描写始终与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使得外婆对“我”的特殊情感,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充盈丰沛;第三,用语简洁。

尽管《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的第一段话稍长,但语意层次分明,尤其是最后一句富有极具童趣。

第四,对话,更是“对心”。

“我”内心感受随着“话语”流出,这是感人的关键点。

读这两个片段,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朋友》中“我”就生活在外祖母的家里,每天都和外祖母在一起,而《一面》中“我”与鲁迅是第一次见面,还未曾确定眼前之人就是心中仰慕的鲁迅先生,“对话”的氛围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话描写也要与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所处的情境等相契合。

仿写要求:寄宿的同学,请你描写在周末回家与你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面时的对话;非寄宿的同学,请描写,你回到家放下书包那一刻与家人的对话。

也可以写写你的一次与某人的偶遇发生的对话。

字数:不少于200字。

跟着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四人物动作的细节性描写常常因其凸显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而成为文章打动人心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

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有抓住动作做细节描写的意识,但写作中往往显得比较杂乱、生硬,也常常以为描写越细腻越好。

其实,动作描写需要紧紧扣住人物的个性特征,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理,有时动词的调动不在多,而在精准生动。

片段回放一、魏巍《我的老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二、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登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

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有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片段解读片段一:这一段文字凸显蔡云芝先生对孩子的爱,突出蔡老师的温柔、慈爱的性格。

作者用“落”“迎”“敲”,而且是“好像要落”“轻轻地”,写活了老师和调皮的孩子。

任何一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孤立的。

作者用一句“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渲染出师生和融愉悦的氛围,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感人的力量得以强化。

最后两句,是“我”内心感受的抒写,进一步作了深化;孩子的机灵和调皮,孩子的心里话,进一步突出老师的个性。

片段二:什么是“勇敢”的男子汉?作者用一系列的动词作了细节性刻画:抓、登、攀,都是极具力度的;推开、抓住、跳进,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得这位小小男子汉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特定情境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显然是动作描写的关键。

动词的选择,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还要与情境相匹配。

仿写要求写写你的同桌或者你的老师,抓住他(她)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对其动作做细节性描写。

写作中不要忘掉“我”的存在。

不少150字。

跟着课文学写作——片段仿写训练系列之五场面描写很难做到有序,很难形成层次感。

怎样由点到面,或者由面到点;怎样既有概写,又有具体的描写;怎样做到凸显主题,形成正面与侧面的相互映衬烘托,都需要斟酌损益。

片段回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在正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

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男女老少群众,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片段解析这是一幅浮雕给我们展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情景。

画面生动形象,现场感特别强。

第一句话是一个概写,也是面的展示。

人群高处的男生,显然是这个画面中的一个“点”,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点”,“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是另一个突出的“点”,两点相互映衬,形成整个画面的主体。

最后一句,收束一笔,并融入作者的感想。

这样的描写不仅层次性强,而且主题突出,点面结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震撼力。

下水片段:“贱卖西瓜咯,五毛钱一斤!”随着一声吆喝,人群快速地聚拢到那辆装满西瓜的卡车跟前。

不少正欲赶往市场的男男女女忍不住停下脚步,有人小声嘀咕,“咋的,昨晚还一块二,过了一夜就变五毛了?”有人摇摇脑袋径自走自己的路。

站在卡车上的那壮汉,满脸的络腮胡,发红的脸膛,显然是被今年这个特殊的夏给蒸的。

他嬉笑着招呼围拢过来争先买瓜的人,一边敞开嗓门继续吆喝着。

围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给我挑一个大的”“给我挑一个,不能糊弄人哦”“咋那么便宜,是不是半生不熟的货”……人群叽叽喳喳,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好不热闹。

这卖瓜的人脸更红了,吆喝的嗓门更高了!看来,他今天赚大了。

仿写要求写一个场面,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画面,可以是校园里的体育比赛或者升旗仪式中的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你在上学放学途中所目睹的一个场景。

描写要以人为中心,做到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记住不要忘掉融入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15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