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指南和共识
指南和共识

珠江医院心内科讲座
ESC ACEI 共识
ATLAS
心功能 II - IV 赖诺普利 2.5 5mg
低剂量
32.5 35mg
高剂量 P
全因性死亡 717(44.9) 666(42.5) 0.128 641(40.2) 588(37.2) 0.073 心血管性死亡 全因性死亡+ 1338(83.8) 1250(79.7) 0.002 全因性死亡+任何原因住院 全因性死亡+ 1182(74.1) 1115(71.1) 0.036 全因性死亡+心血管事件住院 全因性死亡+ 964(60.4) 864(55.1) <0.001 全因性死亡+心衰住院 心血管性死亡+ 心血管性死亡+心血管事件住院 1161(72.7) 1088(69.4) 0.027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24 h
卡托普利 6.25 mg 逐渐增量到 50 mg ,2次/日
2
ISISISIS-4
Lancet 1995;345:669
0 0 7 14 21 天数 28 35 珠江医院心内科讲座
ESC ACEI 共识
高血压
• • • • • Stop 2 ABCD CAPPP UKPDS Allhat • 血压控制 • 器官保护
Vs 安慰剂 ValHeft 缬沙坦 /安慰剂 CHARM added 坎沙坦+ACEi /安慰剂 坎沙坦+ACEi /安慰剂 CHARM altern. 坎地沙坦 /安慰剂 CHARM preser. 坎地沙坦 /安慰剂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 -
+ + + +
珠江医院心内科讲座
检验危急值专家共识及指南

检验危急值专家共识及指南
1. 引言
危急值是指具有潜在危及生命或需要立即医疗干预的检验结果。
及时准确地识别和报告危急值对于患者安全和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实验室和医疗机构提供危急值管理的专家共识和建议。
2. 危急值定义和识别
2.1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超出正常参考区间的检验结果,且可能导致严重临床后果,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2.2 危急值识别
实验室应根据检验项目、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临床状况等因素,制定危急值的标准和识别规则。
3. 危急值报告和沟通
3.1 报告时限
实验室应尽快向临床医生报告危急值,建议在发现危急值后30分钟内完成报告。
3.2 报告方式
报告方式应包括电话、短信、电子病历系统等多种渠道,确保信息及
时传达。
3.3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身份信息、检验项目、结果值、测量单位、参考区间等关键信息。
4. 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
4.1 定期审核
实验室应定期审核危急值标准、报告流程和反馈情况,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4.2 持续教育
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提高对危急值管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5. 结语
本指南为临床实验室和医疗机构提供了危急值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议。
各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规程,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识别、报告和处理,从而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附图)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背景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踝关节以远的皮肤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2]。
其流行病学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花费的特点。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6.3%,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介千1.5-16.6%之间[3,4]。
严重的糖尿病足通常伴有一系列局部并发症,如坏疽、深而大的溃疡、骨髓炎、感染和慢性创面。
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心脏病、败血症或肾衰竭。
截肢是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最常见方法。
目前在Wagner III或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中,90%的人最终将被截肢[5,6]。
中国最近的研究显示,45%的糖尿病足为W agner3级以上;总截肢率介千18-28%[7-9]。
糖尿病足的死亡率比大多数癌症还高,其死亡率最高达11%。
我国天津地区的调查发现糖尿病足患者5年死亡率为32.7%[11]。
此外,糖尿病足医疗费用高,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中国为1100亿美元[12],故糖尿病足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对千严重肢体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尽管目前微创腔内内介入治疗、血管旁路手术两种血管重建手术作为缺血性足部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40%的患者不符合介入或外科血管重建的治疗指征,故很多病人最后被认为截肢是最好的选择。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1. 急诊科诊疗原则
- 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提供及时、高效、人性化的急诊医疗服务。
- 遵循"先抢救,后治疗"的原则,对危及生命的病情予以优先处置。
- 采取团队合作模式,急诊科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密切配合。
-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确保患者顺利转诊。
2. 急性疾病处理流程
-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 根据病情判断危急程度,制定先后处置顺序
- 抢救生命体征异常患者
- 辅助检查
- 明确诊断
- 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
- 继续观察病情
- 出院或转科
3. 常见急症处理原则
- 心肺复苏
- 休克的处理
- 创伤救治
- 中毒救治
- 严重感染的处理
- 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处理
- 其他急症的处理
4. 转科标准
- 病情稳定,需长期住院治疗
- 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 需手术或其他专科介入治疗
5. 出院指导
-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 对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
- 建议门诊随访或转入其他医疗机构
以上是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的主要内容框架,具体细节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并经过专家论证。
这些共识和指南旨在规范急诊科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指南与共识 局麻药全身毒性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

指南与共识| 局麻药全身毒性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局麻药在临床应用的非常广泛,使用者包括麻醉科医师、其他专业医师、牙科医师和护理人员。
虽然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LAST)反应仍是临床较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
其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局麻药中辅剂、阻滞部位、注射技术、局麻药种类、局麻药总剂量(浓度×容积)以及发现处理的及时程度[1]。
LAST是区域阻滞麻醉中造成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LAST产生的索赔额占区域阻滞麻醉相关死亡或脑损伤索赔额的三分之一[2]。
因此所有实施局部麻醉医护人员均应具备防范意识,并接受相应防治的专业培训。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伦理原因,LAST相关临床证据难以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中获得,故目前有关LAST处理意见的证据等级均非来自RCT的数据,但这些建议,仍是临床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处理原则。
一、流行病学由于国内尚无相关数据库用以统计LAST发生情况,目前数据资料均源于国外数据库,发病率与国内临床实际可能存有差异,但可供参考。
1、发生率由于数据统计时,各文献分别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轻度循环并发症、惊厥发作、心搏骤停或脂肪乳剂应用等、不同层次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作为诊断标准,导致了所统计的发生率各异。
如果以惊厥发作或心脏骤停作为诊断标准,LAST发生率约为0.004%[3],但这可能低估了它的发生率。
众多学者认为,手术当天使用脂肪乳剂,可作为数据库提取这一诊断的标记。
有证据显示,如果将上述诊断标准均纳入评判,周围神经阻滞中LAST的累积发生率可达0.18%,同时可见脂质乳剂的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4],这说明临床在处理LAST的初期症状时,既已经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果以此标准判断LAST,重度并发症患者约占20%,其中惊厥发作者为8.1%,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占6.8%[5]。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
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
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
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
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
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
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指南和共识》课件

定义
共识是指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人们在 知识、行为、价值观等方面遵循相同的 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 共同意识。
形成
基于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共识的形成需 要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开放的交流渠 道,重视团队反馈和建设性的沟通氛围。
案例一:公司项目指南
制定指南
执行指南
以公司业务流程为蓝本,结合团 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项目 管理流程、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
发放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指 南进行实践和调整,确保指南的 有效性。
维护指南
制定定期的体验分享会和团队活 动,加强对行为准则和流程满意 度的监督和反馈,提供有针对性 的维护建议。
案例二:开源社区共识
1 定义目标
以社区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为导向,构建同心圆型的目标逐渐梯队式展开。
2 形成共识
开发者参与社区讨论,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并在相关协作平台上提交提案与设计方案。一步中进一步探讨。
《指南和共识》PPT课件
本PPT将深入探讨指南和共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维护它们。 通过案例和实践,指导管理者和团队建立有效的指南和共识。
什么是指南
定义
指南是一份文件,为特定领域制定一系列规则 和行为准则,以指导组织和个人进行符合标准 的行动决策。
制定
制定指南需要了解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行为准 则和相关标准,并以团队意见为基础,制定出 一份适合组织的指南。
作用
指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时间,确保 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执行
执行指南需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落 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并监督各项行为准则 的合规性,确保其有效性。
什么是共识
1
作用
2
《指南和共识》课件

指南和共识的特 点:科学性、权 威性、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
提供权威性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 科学依据和指导
指南和共识的意义
促进学术交流:为学术研究和交流 提供平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行为的规 范性和安全性
推动医学发展:促进医学研究和临 床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过程
实用性:评估指南 和共识在实际应用 中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
更新频率:评估指 南和共识的更新频 率是否及时,是否 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专家意见:收集专 家对指南和共识的 评价和建议,进行 综合分析
改进指南和共识的途径
收集反馈: 从使用者、 专家和利 益相关者 处收集反 馈意见
分析问题: 分析反馈 意见,找 出存在的 问题和需 要改进的 地方
感谢您的观看
指南和共识南和共识概述 指南和共识的内容 指南和共识的应用 指南和共识的推广与传播 指南和共识的评价与改进
指南和共识的定义
指南:基于科学 研究和专家共识, 为某一领域提供 指导性建议的文 件
共识:专家或组 织对某一问题达 成的一致意见或 共同看法
指南和共识的作 用:为实践者提 供指导,促进专 业发展和提高服 务质量
确定指南和共识的主题和 目标
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
形成草案并进行修改和完 善
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发布最终版本并推广实施
指南和共识的主要内容
指南和共识的定义和目的 指南和共识的制定过程和参与者 指南和共识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指南和共识的应用和推广
指南和共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 适用于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 适用于患者和家属 适用于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和共识
这两天,关于国内医学界的「专家共识」远比「指南」更多的现象,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点击本文最后的「阅读原文」,可以看到丁香园公众号今天发的一篇推送。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事情的缘由来自于去年10月Lancet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来自中国循证医学专家蒋立新教授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主要讲的就是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发表的专家共识要比指南多出了许多,以心血管领域为例,请看下图:
注:
AHA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
ESC :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欧洲心脏协会
NICE: the UK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英国国家医疗卫生与临床优选研究所
其实,不仅在心血管领域,在肾脏病界,这一现象同样存在。
本账号曾在2013年6月专门就此问题写过一篇文字,今天白天回过头来看,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问题和错误,现在简要修改一下,重新发表。
在循证医学已经逐渐成为医务工作者必修课的今天,各种指南、专家共识什么的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在肾脏病界,比较公认权威的指南包括美国的K/DOQI和KDIGO指南。
比如,2015年,K/DOQI就更新了针对透析充分性的指南(点击蓝色字体文字,可跳转)。
除此之外,来自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指南也不定期发表。
可以说,这些指南的发表,对规范我们的临床工作,理顺临床思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形之下,我们国家的专业协会在近几年也专门就一些临床问题颁布了很多具有指南性质的文献,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我们颁布的更多的是叫做“专家共识”,而非指南。
比如,2014 年发表的《中国血液净化用血液透析通路专家共识(第一版)》。
指南和共识,这两者虽然都是指导临床医生对临床问题做出指导的文献,其共同点是什么?又有哪些区别呢?
先说共通之处。
很显然,这两者都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理论体系思路之上的。
何谓循证医学?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包括认识论上的EBM 和实践性的EBM ,前者强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反应出的统计概率,后者则以指南作为指导,并考虑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与收益。
来自某百科的关于循证医学的定义是: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单纯看这个定义,可能很多人还是摸不到头脑,事实上,在刚刚接触这个概念时,也是同样摸不到头脑,为什么?因为不理解这一概念提出来的意义何在。
从临床医学角度,医生在接触患者之后所要做的事情,首先是问病查体以及各项检查、化验什么的,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做出可能性最大的诊断,并根据该诊断进行合理的治疗。
这是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老百姓都知道的诊疗过程。
但是,这里面是有着一些问题的:医生如何判断哪项治疗对患者是有益的?哪项是无效的?哪项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一般的,这一知识的来源可以来自于课本,也可以来自于带教老师,因为他们就是这么操作过来的。
对于绝大多数临床问题,老医生的经验似乎就足够了,但是,一个人的经验再多,毕竟也是有限的。
而循证医学的理念,就是要集合尽可能多的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最好是通过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从这个角度上看,这就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
举个栗子:
针对IgA肾病患者慢性扁桃体是否需要摘除的问题,单纯从IgA肾病的致病机理上来看,慢性扁桃体炎时,溶血性链球菌大量蓄积在扁桃体部位,很有可能在发作时加重肾脏疾病的病情。
因此,从这个道理上讲,应该把扁桃体切除掉。
但是,K/DOQI关于这一问题的指南中,却并不推荐把扁桃体切除做为常规手段,因为从总体预后来看,切不切似乎没有太大影响。
当然,如果在临床上发现IgA
肾病患者病情和扁桃体炎发作相关,也是可以考虑切的。
所以,我理解的循证医学的理念,就是把个人的经验的证据水平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更高层面的,大家共同的,经过临床验证的「间接经验」。
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指南,无疑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和思想之下建立起来的。
在阅读指南是,大家可能会发现:在这些指南之中,具体每一条指南都会附有一个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如1B,2C之类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指的就是这条证据的强度。
其中,阿拉伯数字1和2指的是推荐的强度,标明1的指南,一般描述中会说
「我们推荐(we recommend...)」,而标明2的,则会说「我们建议(we
suggest...)」。
推荐强度分级
涉及人群
分级
i=h
患、者临床工作者保险方
1级(强烈推存):表述
为“我们推荐”绝大多数患者人群在此种情况下
都需要根据此类推荐意见执行,
只有极少数患者不需^<。
绝大多数患者应接受此类推荐
意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此
类意见可采纳为保险政
策。
2级(根据情况推荐或建议):表述为“我们建议”大部分患者人群在此种情况下需
要根据此类建议执行,但还有很
多患者不需要。
需要针对不冋的患者米取不同
的选择。
每一位患者都需要帮
助,从而做出与患者价
此类意见可能需要更大
量的资料以及利益相关
人员参与其中方
而字母ABCD指的就是这条指南本身的证据强度。
比如,A级证据一般来自于大规模的高质量的RCT
研究;而来自专家的意见,仅仅处于D级证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专家共识,在指南中,仅能算作D级证据而已。
一般来说,越是有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的指南,其力度也就越强。
相反,一些没有足够临床证据,但是很多专家都认为应该如何如何处理的意见,其证据力度就相对差一些。
因为虽然是专家的意见,正确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毕竟是有可能出错的,在未来临床证据充分之后是有可能被推翻的。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专家共识的由来吧。
为何我国更多的是专家共识?而非指南?因为我国的循证医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临床问题尚没有组织专门的临床试验去加以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业
委员会还想指导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好的,更规范的开展工作,也必然要出台各种类似于指南性质的文件。
只不过,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所出台的文件不好意思叫做指南,只好叫做专家共识了。
当然了,咱们的专家共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很多内容都是充分借鉴了国外的证据和指南的,因此,总的说来还是比较靠谱的。
而且,具体到某些共识里面,可能还会结合咱们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国外的指南适当加以中国化的处理。
随着我国的循证医学的发展,慢慢的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咱们国产的指南,到时候, 就不用什么都唯美帝和欧洲的马首是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