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优化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和疗效。
适用于肢体酸痛、冷痛、麻木、萎缩等症状。
二)口眼歪斜、失语、语謇1.观察患者吞咽、呼吸、语言、面部表情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2.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溃疡、龋齿等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锻炼、语音训练、听力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针灸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
适用于口眼歪斜、失语、语謇等症状。
2)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3)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和疗效。
适用于口眼歪斜、失语、语謇等症状。
三)肢体肌肉萎缩、关节疼痛1.观察患者肢体肌肉、关节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2.进行肌肉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协调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3.进行关节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
4.遵医嘱选用以下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2项:1)拔罐疗法:遵医嘱选穴每日1次,留罐5~1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缩、关节疼痛。
2)中频、低频治疗仪:遵医嘱选取上肢肩井、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下肢委中、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适用于肢体萎软乏力、麻木,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3)艾灸治疗:遵医嘱取穴。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和痰火闭窍者不宜。
4)中药热熨:遵医嘱取穴。
中药籽装入药袋混合均匀,微波加热≥70℃。
放于患处相应的穴位上适时来回或旋转药熨15~30分钟,每日1~2次,达到温和疗效。
适用于肢体肌肉萎缩、关节疼痛等症状。
四)肢体麻木、萎软、乏力1.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肌力、肌张力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1. 概述中风,又称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中,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然而,在恢复期,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本方案结合中医理论,提出一套中风恢复期的中医优化护理方案,旨在为中风恢复期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2. 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认为,中风恢复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脉瘀阻,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中医优化护理方案应注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调整阴阳平衡等方面。
3. 中医优化护理方案3.1 生活护理1. 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温度适中,避免风、寒、湿、燥等外邪侵袭。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注重饮食的色、香、味,以促进患者的食欲。
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3.2 康复护理1.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床上活动、坐姿训练、站姿训练、行走训练等。
2. 功能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3. 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拔罐、按摩等,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3.3 情志护理1. 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的疾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4 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中风的病因、病机、预防及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4. 效果评估1. 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
2. 患者的康复程度:通过康复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
3. 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引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液循环突然受阻或破裂,导致脑血供减少或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案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病因及症状中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导致血管病变,增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的风险;2.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引起血液循环障碍;3.血液异常:血液凝固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4.积聚因素:抽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症状包括:•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失语:不能正常言语;•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困难;•眩晕:感觉眼前旋转;•头痛:剧烈的头痛。
二、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认为中风主要是由于脑中风络堵塞,气机不畅所致。
因此,在护理中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1. 转运宣导中风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抢救,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宣导工作,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中风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以便及时就医。
2. 保持呼吸道通畅中风患者常常伴有吞咽困难或面部肌肉麻痹的症状,容易导致呼吸道堵塞。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体位,及时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
3. 中药疗法中医药在中风康复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川芎、桑白皮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中医师的指导,为患者配制中药,并在日常护理中服用。
4.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特别是对于偏瘫的患者,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和神经传导。
5.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利用手法技术刺激人体穴位以调整气血功能的方法。
对于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通过推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6. 情绪疏导中风患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给予积极的情绪支持。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功能缺陷的疾病。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恢复等方法。
以下是一套中医护理方案,希望能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一、调理气血1.中药调补: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一副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益气血的六君子汤,活血化瘀的加味四物汤等,以调理患者的气血状况,促进康复。
2.食疗调理:中风患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气血调理的食物,如红枣、黄芪、枸杞、黑芝麻等,以补充气血不足,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扶正祛邪1.拔罐疗法:拔罐疗法能通过负压作用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2.灸法:灸法是通过燃烧艾绒或中药,将其热力传导到患者体表,以刺激体表经络,温通经脉,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促进康复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经脉穴位,调理气血,促进神经再生,加速康复进程。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能力。
3.跌打损伤疗法:对于中风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障碍和肌肉骨骼疼痛等问题,可采用跌打损伤疗法,通过特殊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中的中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等方法。
这些方案针对中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通过中药调补、食疗调理、拔罐疗法、灸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跌打损伤疗法等手段,起到平衡气血、加速康复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风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第二章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 具体内容
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护理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控制血压:监测血压情况,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降温处理: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酒精擦浴等,降低体温,预防高 热惊厥。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录
壹 述中
医 护 理 方 案 概
贰 案中
的风 具中 体医 内护 容理
方
叁 评案中
价的风 实中 施医 与护 效理 果方
肆 注案中
意的风 事适中 项用医
范护 围理 和方
第一章
中医护理方案概述
中风的定义和分类
添加 标题
中风定义:是指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的以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 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方案,以调节气 血、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康复训练等。
优化护理流程: 简化护理流程, 提高护理效率, 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有效的护理 服务。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 机制,对中风中 医护理方案的实 施情况进行定期 评估和反馈,及 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改进。
第四章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适用范围和适用人群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
以下是一些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中药治疗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川芎、丹参等,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对于中风患者,针灸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的情况。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法。
对于中
风患者,推拿按摩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和神经的灵活性,并缓解肌肉
的疼痛和僵硬。
饮食调理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同时,限制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
心理疏导
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上的困扰和抑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加自信心,并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以上就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用措施。
请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理方式。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中风药物治疗是迅速恢复患者体能的主要手段,但伴随着药物治疗的同时,中医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与并发症,促进康复。
本文将从饮食、按摩、针灸等方面介绍中风中医护理的方案。
饮食护理1.膳食清淡:中风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等。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水果等。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
2.饮食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不得喝较多的酒,少吃咸腌食品,以免引起高血压或加重中风后的水肿乃至头痛。
3.绿色蔬菜:绿色蔬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等功效,如菠菜、芹菜、茭白等。
建议每天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益于身体康复。
按摩护理中风后,患者的身体容易出现松弛、僵硬、肌肉无力等现象,需要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包括患侧或者对侧的面部、颈部、手臂、腿部等部位。
较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捏、拿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等作用,其中:1.手指按摩:用手指在太阳穴处、眉毛上方按揉10~20次,可促进头脑清醒、缓解头痛。
患瘫侧上肢揉按肩部和上臂,并用拇指在上臂外侧两头轻轻捏揉,有助于促进肌肉松弛,防止变形,避免多余不必要的疼痛。
2.搓背部:双手分别从正侧和对侧搓拿,在颈部区进行左右滑推,然后推至背部。
对侧的手臂位于胸前,保持肘部弯曲,患瘫侧的手臂向身体外侧平伸,或捧着一件物品,以含义促进肌肉运动。
3.抚摸腿部:手掌横于背侧,用力握拳,从腰际一直按摩到足跟。
将手按压在患一侧小腿后部,以上位向下按摩,以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护理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重复针灸可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神经性运动障碍的康复率。
中风后的针灸护理主要有:1.电针治疗:向透瘫肢体行经的及穴以电刺激治疗的方法;电刺激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的痉挛、使肌肉得到松弛,而且有增加血流、增加患区吸收渗出液的作用。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中医护理措施
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性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引起脑组织损
伤的疾病。
中风后,中医护理措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
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作
用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脑血管的功能
恢复。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百会、曲池、内关等。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肌
肉紧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敲击等。
4.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患者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
辛辣、油腻、牛羊肉等食物。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鱼类的摄入,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康复。
5. 中医理疗:如火罐、艾灸等中医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促
进康复。
6. 中医养生:建议中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上是中风中医护理的常见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措施仅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并在治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中医护理操作
用药护理 分级功能训练原则 皮肤按摩
中医护理操作
穴位拔罐
调理脏腑背俞穴,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达 到充养脑髓的作用。
耳针治疗 中药热熨
用于辅助治疗便秘,二便失禁,不寐等症。
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以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 血,祛湿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散寒,消 肿散结。
(1)病室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 (2)起居有常,避免过度疲劳。 (3)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床单位清洁平整, 及时更换衣被。 (5)患肢保持功能位,受压部位,骨隆突处软垫 减压。 (6)肢体功能障碍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定时翻 身,协助舒适卧位。
健康指导
分级功能训练原则
意识运动:意在精神集中 患侧肢体,用意识支配肢 体各关节做屈、伸、旋、 展等各种功能运动(实际 关节肢体未运动),以促 进运动反射弧的重新建立 被动运动:是由他人被动 地为患者做各关节的屈、 伸、旋转、内收、外 展等运动。
主动运动:自主地完成各 关节的功能活动和完成由 坐-站-原地踏步-扶杖 行走-徒手正确步态的缓 慢行走。
3、饮食指导:
健康指导
1.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 瓜。食疗方: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方:大枣 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 等。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4中脏腑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遵医嘱禁食或鼻饲饮食,补充 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以达到营养平衡。 5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 注意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2、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家 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 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 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同时,要注 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护理效果评价
1、自理能力评估表:根据《自理能力评 估表》BARTHEL指数计分。独立:100 分;轻度依赖:60~99分;中度依赖: 41~59分;重度依赖:≤40分。
2、患者舒适度评价:根据Kolcaba的舒 适状况量表计分。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 总分≤51 分为低度舒适,总分在51~75 分 为中度舒适,总分> 75 分为高度舒适。
2
3
4
吞咽困难
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 主。
1
2
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间接训练:包括面 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的功能、以及吞咽反 射调节、空吞咽、颈部的活动度、呼吸道的 训练。 有吸入性肺炎风险患者,给与鼻饲饮食。
3
便秘
1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及新鲜 的蔬菜水果。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数次, 以促进肠蠕动。 1
护理难点
2、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接受程度有限,肢体功能锻炼的 配合较差:主要因患者年龄较大,脑功能受损程度不一, 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困难;其次,患者肢体机能受损, 关节畸形,功能锻炼时疼痛不适,所需时间较长,因而 产生抗拒心理,不愿配合锻炼。 解决方案: (1)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 定健康宣教计划。 (2)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讲解,示范, 文字,卡片等多种形式。 (3)给患者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 其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4)在患者锻炼的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使其增 强信心。 (5)功能锻炼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中风病(脑梗死)
常见症候要点
常见症状/症状施护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难点 护理评价
常见症候要点
风痰阻络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
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 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
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 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或舌淡红。
负重主动运动:将500- 4000g沙袋固定在患肢上 做各种功能运动,沙袋重 量由500原则
肢体功能0-I级者:做 意识运动+被动运动。
肢体功能III-IV级者:做 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肢体功能II级者:做意识 运动+被动运动+屈、伸 肌共同运动。
肢体功能V级者:做负重 主动运动。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脑梗死)
病名及定义
本方案适用于中 风病(脑梗死) 发病2周至6个月 患者护理
中风(脑梗死)
是指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 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而引起脏腑阴 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 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 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温灸治疗
用药护理
(1)服中药汤剂 后避免受风寒,汗 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降压药, 脱水药时,应观察 血压变化,防止头 晕,注意安全。 (3)根据病情性 质,注意药物的服 用时间和方法。 (4)中西药之间 间隔30分钟服用。
(1)静脉给药 时,密切观察有 无药物的过敏反 应及副作用。 (2)中药注射 剂应单独使用, 与西药注射剂合 用时,需用生理 盐水做间隔液冲 管
谢
谢!
护理难点
1、肺部感染:患者长期卧床通气功能减弱双肺 底部淤血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患者存在吞咽困 难饮水发呛极易发生误吸;意识障碍的患者, 咳嗽反射迟钝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以致致 病菌繁殖导致感染。 解决方案: (1)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做好翻身拍背,每2小时 一次,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 (2)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遵医嘱予雾化吸 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3)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视 人员,以预防感染。
中药热熨: 遵医嘱取穴 适时来回或 旋转药熨15 ~30分钟, 每日1~2次
温灸治疗:取 穴:百会, 天窗,曲池, 足三里等。 每穴灸5-7分 钟。
舌强言謇
1
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可以通过手势,文字,图片 的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语言训练计划,指导 患者练习撅嘴,弹舌,鼓腮等动作,循序渐进。 进行字、词、句训练,单音训练一周后,逐步训练 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 穴位按摩:遵医嘱按摩廉泉、哑门、承浆、通 里等穴,以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常见症状
1 2 3 4 5 半身不遂 舌强语蹇 吞咽困难
便秘
二便失禁
半身不遂
1
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活动度的变化
2
采取分级功能训练法,保持肢体功能位
3
尽早进行床上主动性及被动性活动训练
4 5
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所需
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技术
半身不遂
穴位拔罐:取 穴:大椎、 肺俞、肝俞、 脾俞、肾俞、 腰阳关,每 日一次,留 罐5~10分钟
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 2 里、中脘、等穴,腹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3耳针治疗:取直肠、大肠,三焦,脾,皮 质下等,配穴:小肠、肺。 4 遵医嘱予大黄泡水饮;番泻叶代茶饮等, 必要时开塞露助便、肥皂水灌肠 。
2
3
4
二便失禁
1
1 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质;排便的次数, 颜色、性质等。 1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的床 2 单及衣物,及时清洗会阴及肛门,保持皮 肤的清洁,预防感染。 3留置导尿的患者,严格做好管路护理,预 防感染。 4 耳针治疗:遵医嘱取穴大肠、小肠、胃、 脾,配穴:交感、神门。
皮肤按摩
1 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
操作者右手大鱼际处喷取适量1%当归红花液,于受压部 位或骨突处中心向外旋转按摩,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 轻。
按摩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已有破损,严 禁按摩。 适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防治。
3
4
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情志指导
饮食护理
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