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励志演讲稿三篇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励志演讲稿三篇演讲稿一:柳传志谈创业历程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联想集团创始人的创业历程。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无数的成果和成功。
我想借此机会,鼓励大家勇敢追求梦想,勇往直前,不惧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回顾起创业的那个时刻,我是充满激情和决心的。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时的中国电脑市场还十分不发达,我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决心在这个领域创业。
起初,我们只有十几个员工,办公室也很简陋,但是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那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企业。
创业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起初,我们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不足。
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就能够突破困境,取得成功。
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在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没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就无法取得成功。
我鼓励员工们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团队,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柳传志谈成功的秘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成功的秘诀。
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难,但是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首先,成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当初我创业的时候,中国电脑市场还十分不发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做好产品,用心服务客户,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柳传志的故事

柳传志:卸任之后摆开更大一盘棋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将联想集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集团真正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作为中国IT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历经波折,将联想集团打造成全球第二大PC厂商。
更为让人称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潮头,老而弥坚。
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从联想集团卸任后,67岁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而是要下一盘更大的棋局,那就是将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辉煌业绩带领联想集团闯“三关”在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关口都曾经将联想集团逼入绝境,但在柳传志的带领和全体联想集团人员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并在每经历一次磨难后,联想集团变得更为强大。
第一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行业对外开放,IBM、康柏等PC巨头长驱直入,当时中国的企业毫无还手之力,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板之于巨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
杨元庆一战成名,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国市场的27%,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
“柳杨配”初步成型。
第二关是直面DELL的直销模式挑战。
DELL以直销模式起家,所向披靡。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DELL开始大力拓展中国市场,联想市场份额受到冲击开始下跌。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联想遇到了克星。
钮伟彤——实战派公文写作专家1. 专业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 工作背景:10年以上行政公文写作及高等文秘教学经历。
曾在北京高等秘书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高级讲师。
并连续多年获得两家学院优秀讲师称号。
广受企业及学员欢迎。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小编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成功秘诀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成功秘诀1984年,联想在一间小平房里开始了它的创业历程。
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形成了平和的技工贸一体的经营架构和运营体制。
柳传志,联想董事长,“中国IT教父”从此创造了企业奇迹。
1985年联想汉卡推出,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1989年联想集团成立,1993年联想电脑586推出,1994—2003年,联想改革,自有品牌立足,04—08年联想并购IBM ,PC 走向国际化,从此联想开始向全球推广,开拓全球消费市场。
2008年,当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渗透时,联想集团今日宣布调整公司管理层,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执掌CEO一职;原CEO阿梅里奥担任公司顾问直至9月。
联想第三财季亏损9700万美元。
牛文文认为,创始人再出山将重新唤醒联想的创业精神。
柳传志的举动,让人不禁联想到乔布斯重新带领苹果公司焕发活力的故事。
作为柳传志多年朋友,牛文文认为联想此次高层调整是目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他表示,在过去的4-5年中,柳传志已经退出了联想操作,从企业家开始转变为投资家,包括学习打高尔夫球等,已经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然而经济危机打乱了这一节奏。
牛文文指出,柳传志重新出任董事长,并不是其原职业规划中的举动,而是出于对联想的责任,出于其创业家精神。
“柳传志一手创办联想,而PC业务是联想的根基,如果根基有问题,联想大厦都会摇晃,他在65岁再次出山,是出于责任,为他创办的联想保驾护航,是非常令人尊重的举动。
他20多年前创办联想,5、6年前开创联想的投资事业转型为投资家,现在又重新出山,其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柳传志是中国最大的创业家,是中国最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今天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的挑战,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创业精神是应对危机的不二法门。
“最近半年来,柳总在企业界的各种场合一再谈起创业精神,一再鼓励大家用创业精神面对新的挑战。
” 如何唤起中国企业界的再创业精神,柳总再次作出了表率。
牛文文同时表示,调整后的构架是帮助联想度过危机的最好选择。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由此翻开中国企业史传奇的⼀页。
作为⼀个早已跨越千亿门槛的企业,我们追寻它最初出发的脚步。
柳传志主导的联想,如何在中关村密密⿇⿇倒下的⾼科技企业中勇敢站起来?观察的维度有很多种,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写就企业历及传记。
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15年划分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
对于联想这个“巨⽆霸”,我们主要观察1988年~1994年,联想从⼀个亿到⼗个亿的发展历程。
40岁创业:历经艰苦 柳传志1944年4⽉29⽇⽣于上海,他的祖籍江苏镇江。
美国《商业周刊》说他是“衔着红⾊银勺⼦出⽣”(bornwithared-silverspooninhismouth),意即他出⾝富贵,其家庭⼜富有⾰命传统。
1984年11⽉,柳传志和11个同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万元的⽀持下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公司由王树和任总经理,柳传志、张祖祥任副总经理。
1986年7⽉柳传志正式接任总经理。
柳传志⾛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我们这个年龄的⼈,⼤学毕业正赶上‘⽂化*’,有精⼒不知道⼲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常愤懑。
”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
我可不是,我是⾃⼰⾮改⾏不可。
”柳传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都没有,⼀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个飞机试飞研究所,⽤了起来。
守时大咖柳传志励志人物故事

守时大咖柳传志励志人物故事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从没有迟到过,因为柳传志总是准备出一些富余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他要开车去某地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10点钟,而从出发地到活动地开车需要1个小时,按理只要在9点出发就行了,但他会在8点就出发,把堵车等意外情况考虑在内。
因此,很多时候,柳传志总能早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虽然提前到了,但他却不急于去活动现场,而是待在车里处理其他事情。
有一次司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上去。
他说,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还没有到,如果我提前上去,一定会打乱主办方的阵脚,他们定会派出专人来陪我,这不仅会给他们添麻烦,而且还会搞乱他们事先的计划。
在公司内部的大小活动或会议上,柳传志同样守时,很少迟到。
有一回,他在一个领导层会议上迟到了7分钟,结果自罚站了半个小时。
当时,有人劝他:“柳总,您没有必要处罚自己,这是一个意外。
”原来,一部电梯突然发生了故障,柳传志被困在里面足足有30分钟。
柳传志的回答却是:“无论如何,我要对别人的时间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意外负责!”柳传志曾经说,*的许多企业家不守时,不守约,这让许多外国同行打心眼里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非常不靠谱,他们常想:连*这些杰出的企业家、官员们都不守约,那么还能指望普通百姓还守约,靠谱吗?比如,某项活动,主办方提前一个月分别向30位*企业家和30名外国企业家同时发出邀请,大家都一口答应会准时参加。
但等到活动真正开始的那天,往往都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外国企业家100%会准时到,而*企业家能到70%就已经不错了,有时失约率甚至高达50%,而且很少有百分百按时到的。
这时主办方要么不等他们,准时开始,要么延时,让按时到的人等他们。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令另一方不高兴。
其实,不守信的岂止是*的部分企业家,我们总喜欢权衡失约和守约两者孰重孰轻,只要失约的代价和损失小于突发状况,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失约。
柳传志:中国创业榜样,四十岁摆地摊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柳传志:中国创业榜样,四十岁摆地摊
20万,11条枪,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他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4.56,0.07,1.56%)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商业领袖柳传志晒出奋斗史,以奋斗故事鼓舞年轻人坚持创业梦想! 掌舵联想集团27年之久的“中国IT 教父”柳传志将退居幕后,但他仍然对青年人的培养非常重视。
他认为:创业一定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可以妥协的地方要妥协,该控制的地方决不放弃。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柳传志,中国IT业巨头,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将联想从一家小型计算机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科技企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和他在中国IT行业上的贡献。
一、初创时期的艰辛柳传志于1984年联合12名同事创办了联想公司,当时的计算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柳传志率先意识到计算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柳传志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艰辛,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
然而,柳传志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积极拓展市场柳传志在初创时期就意识到了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他敢于面对竞争对手,以低价策略和高质量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让联想的产品进入更多的家庭,从而拉动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同时,柳传志也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合作和拓展,将公司的产品推向全球。
通过积极的市场拓展,联想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
三、创新的引领力柳传志对创新的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带领联想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他坚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始终将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
四、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战略柳传志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眼光,他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积极推动联想与全球领先科技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柳传志的开放思维和全球化战略让联想在中国IT业崛起的同时也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象征。
五、社会责任的履行柳传志深知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我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
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
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
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
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
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
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
柳传志创业历程
196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70~1983年,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
1984年,创立联想集团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
1997年,北京联想整合香港联想;
2000年,联想集团分拆出神州数码;
2020年,神州数码上市;先后设立联想投资和融科智地;
2020年,设立弘毅投资;
2020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
2020年,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