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流程(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流程表

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流程表

中频治疗仪的使用流程表1. 产品介绍中频治疗仪是一种常用于康复和疼痛缓解的物理治疗设备。

它通过产生中频电流来刺激身体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作用。

2. 使用准备在使用中频治疗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保中频治疗仪电源连接正确,并插入稳定的电源插座。

•清洁并消毒治疗仪的电极贴片,确保贴片表面干净无尘。

•选取适当的治疗程序和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3. 使用步骤步骤一:整理治疗区域在治疗之前,需要确保治疗区域清洁干净,并排除任何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物品。

步骤二:贴附电极贴片1.将电极贴片固定在治疗区域上,确保贴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2.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或多个电极贴片进行治疗。

步骤三:设置治疗程序和参数根据治疗目的和需要,设置中频治疗仪的治疗程序和参数。

常见的设置包括治疗时间、电流强度、频率等。

步骤四:开始治疗1.打开中频治疗仪的电源,确保设备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设备提示或使用说明,选择开始治疗。

3.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治疗参数,如增加或减少电流强度、调整频率等。

步骤五:结束治疗1.治疗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关闭中频治疗仪的电源。

2.将电极贴片从治疗区域上移除。

3.清洁电极贴片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

4.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频治疗仪之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遵循生产厂家的操作指导。

•对于不同的治疗区域和病情,应根据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治疗参数的设置。

•使用中频治疗仪时应避免与其他电器设备接触,以免产生干扰或安全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中频治疗仪不适合以下人群使用:孕妇、心脏病患者、电磁敏感者等。

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5.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中频治疗仪的电源线和连接器,确保其无损坏和松动现象。

•每次使用后,应将电极贴片清洁并消毒,以保持其卫生和使用寿命。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1.准备工作在使用中频治疗仪之前,请确保插座和电源正常工作。

将治疗仪连接到插座,并打开电源开关。

2.相关准备为了确保治疗的舒适和安全,请在操作治疗仪之前按照以下步骤准备:-温热的水和肥皂清洁治疗区域,并清洗双手。

-将治疗仪与电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并确保连接牢固。

-确保治疗仪的脉冲传送贴片与电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并将贴片粘贴到治疗区域。

3.治疗设置-按下治疗仪的电源开关,屏幕上将显示出当前设置的模式和强度。

-如果需要更改模式,请使用模式选择按钮切换到所需的模式。

-如果需要调整强度,请使用强度调节按钮增加或减少强度水平。

4.开始治疗-确保治疗仪设置到合适的模式和强度后,可以开始治疗。

-用手握住治疗仪,并将贴片放到需要治疗的肌肉或部位上。

-按下治疗仪上的开始按钮,治疗仪将开始发出中频电流,并在治疗期间提供按摩和理疗效果。

-在治疗期间,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治疗仪的位置和强度,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按下治疗仪上的停止按钮,治疗仪将停止发出中频电流。

-将治疗仪从治疗区域移开,并将脉冲传送贴片和电极连接线分离。

-将脉冲传送贴片和电极连接线清洗干净,并保存在干燥的地方,以备下次使用。

6.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中频治疗仪之前,请仔细阅读并遵守使用说明书中的警示和注意事项。

-不要将中频治疗仪用于面部和头部区域。

-不要使用中频治疗仪在破损或受伤的肌肉或皮肤上。

-不要使用中频治疗仪在心脏区域或具有心脏疾病的人身上。

7.注意事项另外,请确保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中频治疗仪,并根据自身的舒适感调整模式和强度。

使用中频治疗仪时,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以免对肌肉造成过度刺激。

如果使用后感觉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

中频脉冲治疗仪的使用流程是

中频脉冲治疗仪的使用流程是

中频脉冲治疗仪的使用流程简介中频脉冲治疗仪是一种常用于物理治疗的设备,通过中频脉冲电流的刺激,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中频脉冲治疗仪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清洁和消毒:确保治疗仪的电极和接线部分已清洁并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准备电源:将治疗仪连接到稳定的电源,确保电压和频率与设备要求匹配。

3.检查设备:检查治疗仪的电线、电极和按钮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设备无损坏。

操作步骤以下是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的操作步骤:1.选择治疗模式: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

一般来说,中频脉冲治疗仪常用的模式包括常规模式、疼痛模式和穴位定位模式。

2.设置治疗参数:根据医生的建议或治疗要求,设置合适的治疗参数。

常见的治疗参数包括脉冲频率、脉宽和脉冲幅度等。

3.准备治疗区域:将治疗部位清洁干净,并确保皮肤表面干燥。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消毒棉球擦拭治疗区域。

4.贴上电极:将治疗仪的电极贴于待治疗区域,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出现空隙。

5.开始治疗:打开治疗仪电源,并按下开始按钮,开始治疗。

根据治疗参数的设置,治疗仪将输出相应的中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区域。

6.控制治疗时间:根据治疗需要,设定治疗时间。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大的刺激。

7.结束治疗:治疗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按下停止按钮结束治疗。

然后,将电极从皮肤上移开,并关闭治疗仪电源。

8.清洁和存储:将使用过的电极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妥善存放。

同时,将治疗仪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正常工作。

注意事项使用中频脉冲治疗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使用治疗仪前,先向医生咨询,并了解治疗的具体原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治疗仪的电源连接是否稳定,避免电源不稳导致的操作异常。

•在设置治疗参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刺激或治疗不足。

中频治疗仪使用说明

中频治疗仪使用说明

中频治疗仪使用说明
电脑超声、中频电同步叠加疗法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注意:先开电源,后将电极片与人体连接
2、将超声治疗头插入超声输出插孔
3、中频线与中频输出1或2连接,中频线的负极舍去不用,正极连接电极片,用绑带将电极片固定在患处附近
4、将耦合剂均匀涂在治疗部位,超声头紧密接触皮肤,并用绑带固定
5、按处方程序选择键,选择处方序号
6、缓慢增加超声强度选择键,范围0-1.5W,没按一次变化0.3W,最多不能超过0.9W
7、缓慢增加中频强度选择键,范围0-50mA,每按一次变化1mA,不断询问患者感觉,有酥麻感,但是不痛苦
8、时间建议默认或者根据经验调节
9、治疗结束后电脑自动复位并有声音提示(治疗中,如果出现疼痛、过热等异常情况,可按复位键停止治疗)
10、将超声头、电极片取下,并关闭电源
电脑中频电疗法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注意:先开电源,后将电极片与人体连接
2、两条中频线分别与中频输出1和中频输出2连接,用绑带将电极片固定在治疗处,一个电极片为治疗极,另一个是辅助极,也可以只用其中一条中频线
3、按处方程序选择键,选择处方序号注意:不要按超声强度选择键,防止空载损坏设备
4、缓慢增加中频强度选择键,范围0-50mA,每按一次变化1mA,不断询问患者感觉,至到有酥麻感,但是不痛苦
5、时间建议默认或者根据经验调节
6、治疗结束后电脑自动复位并有声音提示(治疗中,如果出现疼痛、过热等异常情况,可按复位键停止治疗)
7、将电极片取下,并关闭电源。

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

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规范一、操作步骤1、异步(单通道)治疗操作步骤:(1)接通电源:将随机配制的电源线,一头插入机器电源插座,另一头插入交流220V电源(注意地线要接地良好),打开电源开关。

这时机器发出一声音响,显示器显示“01"(处方号)。

(2)连接输出线:以中频输出1通道为例,将输出线的一头插入“1”通道输出插座,另一端的两个三芯插头分别插入电极板的孔中。

(3)固定电极板: 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一对电极板,用酒精对电极的黑色表面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布套浸润后套在电极板上,再将两个电极板分别接在两根电极线上,根据附图所示,贴于人体所需治疗部位,用弹力绷带固定。

(4)按键操作:①选择处方:查处方应用参考指南,依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处方。

②启动输出:按一下“启动”键,这时显示器显示该处方的治疗时间.③调节输出电流强度:按动“增大▲”键、调节输出电流值,使之不断增大,边调节边询问病人,直至其耐受的电量。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时比较敏感,所以过几分钟后,可适当再做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时,则按“减小▼”键使输出电流减小些。

此时相应的输出电量指示灯(黄色)应随输出电流点亮。

④治疗结束:程序运行的时间显示为倒计时.时间到0时,机器自动切断输出电流,并发出音响提示,这时显示器恢复显示01号处方。

治疗结束后,请将电极板从人体上取下,若需治疗下一位病人,则返回上述操作.若无人治疗请关上电源开关。

2、同步治疗操作步骤:“同步1”控制“1, 2”通道;“同步2”控制,"3, 4"通道;以“1, 2”通道举例,先按动“1”通道,选择处方号,然后按“启动”键;再按动“2”通道,选择处方号,然后按“启动”键,此时按动“同步1”键,“同步1”指示灯亮。

按动“增大▲”键调节输出电流值,使,“1、2”两个通道的输出电流同时增大。

如果两位病人的感觉和痛阀值不一样,还必须采用异步调节电流输出强度。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

中频治疗仪操作说明一、设备介绍1.外观:中频治疗仪外观一般为方型或矩型,设备上方通常标有品牌名称和型号。

2.控制面板:设备正面通常有液晶显示屏和按键控制面板,用于设置治疗参数。

3.输出通道:治疗仪通常有一个或多个输出通道,每个通道配有电极连接线。

二、治疗前准备1.治疗仪处于开机状态,将设备连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2.准备治疗部位:对于需要治疗的部位,应进行消毒清洁,确保皮肤表面干燥清洁。

3.准备电极:连接电极连接线到治疗仪的输出通道上,确保连接牢固。

三、治疗参数设置1.首先,选择治疗模式: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如连续波、脉冲波等。

2.设置治疗参数:根据治疗要求和医师建议,设置治疗参数。

常见的参数包括:治疗时间、频率、强度等。

-治疗时间:一般治疗时间为15分钟到30分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频率:通常设置为1kHz到10kHz之间,根据患者情况和具体治疗目的进行选择。

-强度:初始治疗强度一般设置为适宜的强度,后续可以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调整。

四、治疗操作步骤1.将电极贴片固定在治疗部位: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治疗部位上,贴片应保持牢固且贴合紧密,确保电流传导良好。

2.设置治疗仪参数:按照前面的步骤设置治疗参数,确保参数设置正确。

3.开始治疗:按下治疗仪的开始按钮,治疗仪开始工作,电流通过电极传导到患者体内。

4.监控患者反应: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提示医生。

5.治疗结束:治疗时间到达设定的时间后,治疗仪会自动停止工作。

此时,拔掉电极贴片并关闭电源开关。

五、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指导:中频治疗仪属于医疗设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医嘱进行操作。

2.注意电极贴片的选用: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电极贴片,并确保贴片与皮肤贴合紧密。

3.防止电极反复使用:电极贴片属于一次性使用耗材,使用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防止干扰: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电疗设备或电气设备同时使用,以免干扰治疗效果或引发安全隐患。

中频电治疗仪操作完整可编辑版

中频电治疗仪操作完整可编辑版

中频电治疗仪操作完整可编辑版一、设备概述二、设备准备1.将电疗仪主机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确保设备与电源连接线安全可靠连接。

2.将电极插头与电极连接线连接,再将电极连接线与电疗仪主机连接。

三、设备操作1.打开电疗仪主机的电源开关,待设备启动后,将进入待机状态。

2.选择适当的治疗模式。

根据患者所遭受的疾病和症状,调整电疗仪主机上的治疗模式选择。

3.设置治疗参数。

通过设备操作面板上的参数调节按钮,可调整治疗的各项参数,如治疗时间、频率、脉宽等。

4.设置治疗强度。

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需要,逐渐调整治疗强度。

通常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但不宜超过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

5.将电极贴附在患者治疗区域。

使用导电胶布或导电水将电极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确保电流能够顺利传递。

6.开始治疗。

按下操作面板上的开始按钮,使设备开始进行电疗治疗。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治疗参数和治疗强度。

7.治疗完成后,按下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将设备停止工作。

四、注意事项1.在操作设备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其疾病情况和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和参数。

2.使用设备时,应将电疗仪主机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与液体接触。

3.操作设备时,应注意手部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5.患者完成治疗后,应将电极从皮肤上取下,并清洗和消毒,以免造成感染。

6.患者不宜过度依赖物理治疗设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维护保养1.定期对电疗仪主机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表面灰尘、检查线路连接等。

2.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电源开关关闭,并拔出电源连接线。

3.在设备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震、防碰撞,以免损坏设备。

六、故障排除1.若设备无法正常开机,请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并尝试更换电源插座。

2.若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请检查电疗仪主机与电极的连接是否松动,并尝试重新连接。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电脑中频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电脑中频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操作程序(一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是药物在治疗仪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及相应穴位到达病变部位,从而使病变组织在高浓度药物的作用,很快得到康复的一种药物治疗仪。

一、目的消除病因及症状、恢复被破坏的生理平衡,唤起与增强机体防御系统,从而借助药物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二、禁忌症1、未满2个月的患儿禁用。

2、出血倾向、活动性肺结核、破伤风、精神病患者禁用。

3、心脏病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及不适应治疗的患者禁用。

4、心脏及心脏投影区、太阳穴不能作治疗部位进行治疗。

三、操作步骤:1、用物准备电脑中频治疗仪,一次性理疗贴片,透皮耦合剂,两块半湿纱布。

2、操作程序(1)洗手戴口罩。

接到医嘱,三查八对,做好解释取得合作,评估患者皮肤及禁忌症。

(2)七步洗手法,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3)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确定治疗部位后暴露。

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实用文档(4)调节仪器:a、选择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中频;药物治疗:导入。

b、选择时间。

按N键,治疗时间“20”闪动,表示治疗时间等待调整,开机预热20分钟。

(5)取穴:双侧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用半湿纱布清洁穴位皮肤(清洁范围大于穴位部位)(7)将适量的透皮耦合剂滴入理疗贴片,放至肺俞穴。

(8)治疗:a、按动仪器增加(△)键或减少(▽)键,时间可在1-40分钟之间任意选择。

b、温度选择。

治疗室温度超过30度时,选择低温,低于30度时选择中温,急性炎症期用室温。

c、连续按动增加或减少(+/-)键:以患者感觉能承受的刺激时,再下调两个档位。

儿童剂量在10-20,成人剂量在20-40。

d、深度调节:旋转由L顺时针向H缓慢旋转。

(9)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及治疗处皮肤情况。

(10)治疗完毕,摘掉极板后再关电源开关,整理床单位。

(11)洗手做好记录。

治疗期间注意病情观察。

(12)30分钟后取下理疗片,清洁皮肤。

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中频治疗仪
定义:
应用频率1000~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MFE)。

.。

.。

文档交流
注意事项:
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正常
运转;
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
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碰,以防短路;
4、对烧伤疤痕,电极板可放置在瘢痕两侧;
5、如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
6、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有的感觉,如有灼痛等不适情况,要及
时告知工作人员,立即将电流减小或停止治疗;
适应症:
软组织伤、椎间盘突出症、周围神经损伤、骨性关炎、非细菌性慢前列腺炎、腱鞘炎、声带麻痹、运动后疲劳、坐骨神经痛、腹部、腰臀部脂肪堆积等。

..。

..文档交流
禁忌症:
1、急性湿疹
2、出血倾向性疾病
3、恶性肿瘤
4、急性炎症
5、
局部金属异物 6、植入心脏起搏器 7、孕妇下腹部.。

..文档交流
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电源线插好后,将电源开关放至ON,此时屏幕有显示,
表示电源已接通。

2.连接好治疗线:治疗线的一端连接在A,B,C,D通道,另一端的
小插头插入选好的电极板插孔内即可。

3.固定好电极板:在电极板的导电橡胶(黑色)上衬以浸湿的(冬天可用温水)无纺布(或湿纱布),再将电极板固定在治疗部位(用
绷带或沙袋),使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

.文档交流
4.选择治疗程序(处方):按医嘱选择机内存储的调制中频治疗程序之一(处方见附录1)。

5.启动输出:按下“通道A”或“通道B”键,即可分别启动A通道或B通道,
6.输出点流调节:键盘上的“▲"和“▼”键是进行输出电流调节的.输出幅度按医嘱调节到感觉限(以刚达到有感觉为限)、收缩
限(以引起肌肉出现收缩为限)或耐受限(以能够忍受的最大程
度为限).....。

.文档交流
7.停止输出:治疗结束后自动切断输出电流或按“通道A▼"“通道B▼”键使输出电流调到零。

8.取下电极板:停止输出后,可将电极板从患者身上取下,这时整个治疗程序结束。

若继续治疗下一个病人,可重复上述程序.否
则,可关闭电源将电源开关置于“OFF"位置..。

.。

文档交流
附录1
处方1、扭伤、挫伤、腰背痛、软组织伤。

处方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3、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4、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元损伤肌肉的恢复.
处方5、偏瘫恢复。

处方6、废用性肌萎缩.
处方7、退行性骨性关炎、关节纤维性挛缩。

处方8、骨折延迟愈合。

处方9、部分失神经肌肉的恢复。

处方10、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

处方11、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牙周炎。

处方12、声带麻痹、慢性咽喉炎。

处方13、胃下垂(锻炼胃肠平滑肌).
处方14、迟缓性便秘、术后肠麻痹.
处方15、瘢痕、术后粘连、肠粘连、注射后硬结.
处方16、盆腔炎、附件炎。

处方17、乳腺增生、乳痛症。

处方18、运动后疲劳、肌肉劳损。

处方19、坐骨神经痛。

处方20、腹部、腰臀部脂肪堆积。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